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今又是 //www.sinovision.net/?3355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向着你心灵的大殿 我 辉煌的剧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今又是《也谈古诗古诗体之写作与创作》

已有 4728 次阅读2011-6-22 10:10 |个人分类:思考及讨论|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因为喜欢古诗,也因为知道自己文学底子生成于一个十分离奇的、时代的荒缺,还因为体验下来觉得文字、文意与文心的表达之样式和提升需要通过了解自身文化背景和历史的渊数,所以最近去做了探究和体验。

我的青歌体,青歌谣和青歌行已经开始了创作,是新古典诗歌的实验,好坏其实根本不用讨论,如果我的创作的前提是为了提升和走向新的未来。

是路,总是要人去做那样的行走,或是连接于一条现有的大道,也或是从未有人踏过的山径开始。其本身的意义不在行走中的风霜雨露及代价,而是方向。

我的写作姿态、心态和步态早在我第一篇的博文里做了坦白,是对自己的省定和要求,刻意要去磨砺成就的。

在诸多的现行文化样式中,在西方众多大样的文化进步和繁荣的、长达近三百年的进程中,中国人和中国文化肯定是落后了。而且,迷惑迷醉于自己的固步自封和自以为是。

我所有的博文是可以被分类规划和企及的。每一类都有各自总会显现的经脉。很多东西之所以没有完全成型,是因为我得有好的时间、好的思考和好的文友来组成一股可以成事的力量。一个人的努力是极其有限的,只有当一个人的文化意识和方向有了上述的要求与组合,他才有精化的资源做能力,取得机会去实验,为可能的进步做底。

说道新古典主义,对于文化上始终不断寻求开拓,寻求与时俱进甚至想走在文化意识发展之前的人,早就不新了。网路文化的平台讲究的是多样的平和,所以我只是谦卑地将自己的文化意识和走向连续不断地放在了自己的博文里,期待通过与会,与更多大样大式的文化人达成共识。

新古典主义的样式其实很多人已经多少了解了。恩雅的New Traditional(新传统主义),瓦格纳的新的轻古典交响乐(light Classic Philharmonic),画家如美国的马蒂斯,开始于十八世纪末的法国哲学家卢梭,英国的甲壳虫乐队,美国的老鹰乐队,包括突破了后存在主义哲学的巨人汉娜.爱伦特(起于法国,为美国犹太裔),太多太多了,无以穷尽。总归一下,这些杰出人士根本的文化特征与本质无非有以下两个:
1. 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做了世纪的突破;
2. 建立了世界性的、对文化推广、发展、进步做了重要的提示和贡奉的、灿烂于思想的、文化的新体制。

反窥中国同时期的文化,我们不仅要问的是为什么僵滞了;更大的疑问是,为什么在很多的地方不仅没有进步,反而是倒退和萎缩了?

我不想过多的和别人讨论为什么。三十多年前就认真开始过讨论了,不解决问题的讨论有什么意义呢?还要继续?宁可看四季轮回,花转雨落。

然而,我不能寂寞。只要脑袋瓜子还在肩上,手里还有了笔。

有关古诗古诗体之古今往来和面面俱到之说,我做了些了解。很多东西被汇集、被研究、被思考和对比过了。不能说我就能写得“像模像样”,但起码是我做了这样一种开放,意图在学识具体的讨论里,而不是如云如雾的语论中,完成调整和提高。

关于赋比兴,今天就不去多说了。于我,有一点是十分肯定的,除了留言,说明和感谢之类的结语,我至今没有看见过一篇没有“赋比兴”的文章。只要写作的人,用了眼睛用了心,又在社会生活里取了样,文章里就一定会有赋比兴。道理是,赋比兴是写作的技法或是客观内容而不是宗旨,它们也或是一种“拦截性”的规定,以按旧有的规制取断文章内容和质量的“标准”,绝非是文章的目的,更非文化的方向。

说到典或经典。我的文章没有典,于是就可能产生自己的典。何为典?不过是可以被用来引用说事的、具有普遍性又能被广泛认可也或是一定范围里可以被传送的东西。所谓的典有范围吗?没有。如有,问题是它是由谁来规定的?它的时度空间和范围是多大?成为唐诗宋词之集大成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成为李杜第二,更荒唐。必须清楚地承认,历史的时间、历史的人文、历史的风貌和历史的叙事包括语式语言的习惯是不断变化,不断进步的。什么叫“进化论”?那是人类已知的生存发展的规律。这还用质疑吗?关键永远是承继和发展。大道如斯,无有违抗的。

一些古诗和古诗体之经典样板和对比我做了点归纳。前一段时间的博文里涉及过。以后觉得必要或有空了的话,会择时而发。

为了平和坦诚的交流,也是为了和大家共同做可能的探讨,我席地而坐。

在探究古诗及古诗体之样式和规矩时,我也读了一些质量很高的谈论和评论。其间不难看出那些作者的文化知识和意识水准;非常高,高在独立的清醒和觉悟里,并进向文化价值更高的攀登。

下面我引用一位文化思想者的博文,也是谈论古诗古诗体的写作和创作。文章最紧要和宝贵处在于文化的反思和质问,不是为了切断文化的经脉,而是理智地去认识,以便解决长久以来困惑、制约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一些相关问题。这样的文章,至少我非常地为之所动。它,豪不自私,中而至正。真正的学者的姿态和风范!

注:

作者思思文章尾部所说的不妨拿古文样式,平仄和语言寓意套作文字游戏,去比较和探知文与意的差别,我已经完成。答案和他一模一样。我的很多思考和他的结论也是完全相同。而所有这些,在我以前相关博文里早就说过。尤其是《文意飙蔚声如歌》里,我做了站位。


《继续谈谈平仄》作者-思思
                                

首先我觉着诗坛学古体诗很认真,这偶支持,其实偶也喜欢古体诗。但是,就我这么久的观察来看,几乎80~90%以上的所谓古诗词的切磋都是关于平仄的。虽说因个人喜好是可以计较平仄,但是如果这是个普遍现象的话,那么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昨天的讨论中,反方的意见无非是两种:
      1。平仄没了读起来就不好听了。
      这个我不能同意,至少我本人的听觉不是这样告诉我的,以我的听觉能力来说,不好听或不顺口主要是韵脚造成的,还和相邻字的声韵母彼此的协调有关,而平仄(音调)可能有时候有所影响,却绝对不是首当其冲的。常常我们会发现合乎平仄的但是声韵母搭配不当的时候,读起来也很别扭。但问题是声韵母的搭配没有约定俗成的格式,而且变化太多,比较难以归类,而平仄却相对简单,有现成的规则可以检索。所以当一定要符合平仄的时候就宁可放弃/妥协相邻声韵母阅读时的感觉了。这还是从声音上说,更不用说苛求平仄导致的语义上的妥协了。

       2。平仄纯属个人喜好,不喜欢的可以另辟蹊径,不必要写律诗绝句。
      这我也不能同意,所谓另辟蹊径是指什么呢?写6言8言?还是依然可以写五言七言,只是不依平仄了?那如果是五言七言,却又没有依据平仄,会不会被认为是找律诗绝句的茬呢?而事实上,即便在古时候,平仄的规矩并不是一开始就约定的,而是不断演化,从少到多,而这个过程本身也不是什么另辟蹊径,而是对古体诗的发展和扩充。为什么古人可以从平起句扩充出仄起句(或者次序相反),现在却不能动个别字的平仄?一动就貌似和律诗绝句过不去了,不能叫律诗绝句了?倘若古人也是如此的话,那恐怕我们就看不到那么多平仄规则不同的优秀唐诗宋词了。从这点上说,古人比我们要开明很多,不但平仄改了,而且字数也改,从五言到七言,从绝句到律诗,甚至从唐诗到词牌,更不要说诗经这些根本就不讲平仄的古体诗了。单拿宋词牌来说,这么多种先后发明的词牌全部是宋代前后的古人创造的,为什么之后虽然仍有很多人一直写到近代、现代,却竟然一个新的也没再造出来了?真的是造不出来更好或一样好的了么或者人的语言能力退化了?我看不是,而是后人被古人的创造能力限制住了,惊叹于古人诗词的同时掉入模仿守旧,一成不变的泥潭。

另外,曲老师引用了毛主席关于古诗词是打不倒的话。这话本身我赞同,但是我想理解上可以推敲。我想毛主席的主要意思是说古体诗的博大精深,是不会被打倒和被现代诗取代的。但是这个博大精深是指什么?以什么为主?难道是以平仄为主么?我不这样看。古体诗的精华远不在平仄上,而是在语境深远,用典巧妙,以及瞬息万变的各种修辞手法和高度概括的精准用词上,这些才是不可能被打倒和取代的精华部分,否则古体诗将失去灵魂。而如果说打倒了平仄就是打倒了古体诗,那只能说是写诗的人把平仄当成古体诗的第一要素了,这种看法我认为是不可取的也会产生误导。也许这不是曲老师的本意,但是作为诗坛的讨论,我觉着有必要指出来。而事实上,现代古体诗的没落和苛求平仄有很大关系,让很多初学者望而却步,这几乎早已成为古体诗的可悲之处,这么好的一种诗歌形式,却不能广泛的吸引对诗歌感兴趣的新人,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坚持平仄无非是文字游戏,同时极大的限制了语义发挥,除了守旧,没什么实际意义。也许你说坚持平仄你也可以写出好诗,因为你的字词丰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不坚持平仄,同样一首诗,你一定能让它的意境更上一层楼同时一样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还不用花同样的脑力,不信咱们诗坛可以让各位古体诗高手们自己做个试验,自己掐个表,拿同一内容写两首诗,两首均注意韵脚和读感通畅,但一首不刻意平仄(但也不需要刻意不遵守平仄),一首刻意遵守平仄,看看如何?

最后,我的意见是,如果你觉着读音上有时候用平仄的规则会有所指导作用,那么作为辅助工具可以用在需要的句子上,但是当平仄干扰你的写古体诗的语义自由的时候,那么身边的垃圾桶就是它的去处。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9 个评论)

回复 今又是 2011-6-23 06:28
To: 琴心明月 你曾经说:
你好:拜读,厚积薄发,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揽风鼓帆,也是一游。谢谢明月鼓励。
回复 琴心明月 2011-6-23 05:54
你好:拜读,厚积薄发,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回复 今又是 2011-6-22 19:34
To: 明月城 你曾经说:
拜读
读了你的大作,极端佩服。这搭还要又一次感谢你造访“蓬荜”。如能天几条建议和看法,那就等于是月岚山青了。千万!
谢谢城主大驾光临!
回复 明月城 2011-6-22 19:24
拜读
回复 今又是 2011-6-22 19:16
To: 强巴谈人性 你曾经说:
好认识,好姿态,好表达。

一时间不敢保证形容到位,

权且先用这看似无奇的“好”……

估计先生和我都出成于那个时代,有完整的教育吗?且不说长期稳定健康的教育培养和雕塑。前一阵也写了个相关的博文,对自己做了解剖。人必须老老实实地面对自己的一切,包括那样的成长历史。半吊子还敢叫板中国文化?所以在我开始思考的时候为今天打了个“底子”,在我开始“出”思想前,把文字、文意和文心的是抖落个干净了。我知道会有今天这种状况出现的。有胆无气,有气无胆的人我见得太多了,何况我不是最勇敢的,无非许多上进的人里面摇着小旗子的一个人,又占了一个位置,做那样的呐喊!于自己、于祖宗、于无数勤奋好学为中国文化的进步与繁荣的人,内心无愧而已。这可不是什么“狂“不狂的事。
中国文化的进步为什么僵而不死,死而复生成骨子里的一模一样,这是文人要问自己良心和良知的事。您说,是不是应该这样。
我的《也谈美国/纽约中文网》时,对中国高层的文化决策和走势应该是了解和清楚的。走得比我坚定,走得比我早,走得比我有成绩的人多不可数。有的才只有20岁出头。我们这些”劈材“是否能做到不麻木自己,醒一醒,跟着前行的热流鼓鼓掌,加点”声音“。这,也不是什么口气大,还是良心和良知。
要说的很多,碰见懂事的人的话。我的许多思考和尝试以前的博文里始终没有断过,我尽量走得隐蔽,因为其实我很”小心“了。
好了,还是去努力吧,尽自己的时间和可能。
谢谢您给我机会与您这样的思考者交流,说说内心真话。
回见。
回复 强巴谈人性 2011-6-22 18:29
好认识,好姿态,好表达。

一时间不敢保证形容到位,

权且先用这看似无奇的“好”……
回复 抱峰 2011-6-22 17:38
拜读,感悟。问好。
回复 今又是 2011-6-22 15:51
To: 華一 你曾经说:
不必拘泥,创造才是文化,支持博主的探索!
好,挥动的小旗下,你也替我站个位!
谢,保重!
回复 華一 2011-6-22 15:34
不必拘泥,创造才是文化,支持博主的探索!
回复 今又是 2011-6-22 12:51
To: 寒山老藤 你曾经说:
赞赏先生的观点。
我有时感到,中国文化史中有很多丰碑,我们可以敬仰她们,但并不一定要超越她们。她们是一种样式,有自身的特征。但不是整个文学艺术的标准,我们需要的是借鉴,而不是作茧自缚。就像鱼潜于水中,鸟飞在天空,各行其道。
如思思所言,古体诗的精华远不在平仄上,而是在语境深远,用典巧妙,以及瞬息万变的各种修辞手法和高度概括的精准用词上,坚持平仄无非是文字游戏,。。。
整日埋没于前

老藤兄:谢谢一如既往的关注和留下观点供我思考较正。还得说老实话,我本事有限,只是想得的多,做了一些,也需要指点和提醒,想小月兄那样。当不得太真,是有了时间和想头的一种意趣。
谢谢。夏日里您保重。
回复 今又是 2011-6-22 12:47
To: dashugao 你曾经说:
今又是
认准目标,你就大胆的往前走吧,不要管别人怎么说,争取在未来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青歌体的地位。
希望看到你更多创新的作品

多谢老兄理解和支持,我就作那萤火虫。
回复 dashugao 2011-6-22 12:32
今又是
认准目标,你就大胆的往前走吧,不要管别人怎么说,争取在未来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青歌体的地位。
希望看到你更多创新的作品
回复 寒山老藤 2011-6-22 12:15
赞赏先生的观点。
我有时感到,中国文化史中有很多丰碑,我们可以敬仰她们,但并不一定要超越她们。她们是一种样式,有自身的特征。但不是整个文学艺术的标准,我们需要的是借鉴,而不是作茧自缚。就像鱼潜于水中,鸟飞在天空,各行其道。
如思思所言,古体诗的精华远不在平仄上,而是在语境深远,用典巧妙,以及瞬息万变的各种修辞手法和高度概括的精准用词上,坚持平仄无非是文字游戏,。。。
整日埋没于前人技巧堆里苦思冥想,是中国许多学究的特征。
建立自己的丰碑是伟人的气质。
回复 今又是 2011-6-22 11:41
To: 青竹凌云 你曾经说:
呵呵!你有人与你一道的,不用我担心。
是我的期待。再谢。
回复 青竹凌云 2011-6-22 11:32
To: 今又是 你曾经说:
多谢信任和激励。还是如我所说,需要好的意识和好的知识意愿的人一起来做的。
呵呵!你有人与你一道的,不用我担心。
回复 今又是 2011-6-22 11:17
To: 宋德利 你曾经说:
读后颇受启发,也颇有同感。可惜我的主攻方向只是翻译。虽然也喜欢写古诗,但仅偶然为之,因此没有谈论古诗的资格。就我个人而言,主张自创风格。因为自己的条件所限,没有时间钻研探讨古诗,只是坚持自己的一套原则而已。我的原则是:意境第一,韵律第二,文辞第三,格式第四。具体说,就是:意境求深,韵律求美,文辞求简,格式求活。还是那句话,在古诗词方面自己资历太浅,没有资格多说。只是拜读大作,有感而发,非常肤浅,恭
多谢先生留意留言。
如果说我的身上还有丝毫文化的气息和血脉,我的意气就是向前!
您说的我十分赞同,我还处在思考和辨识的过程中,不去思考、不去复习和学习,又关起了门“私造”,且不说见不得天光,溃锈腐烂也是活该。
其实,文学面前只有有有心无心者之说,无所谓高低。人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要有各式各样平等谦和的朋友和交流。我也是个半吊子。我打小的进步和获识不仅来自于教授,更来自于自身的喜好和向往。永远都不会错的。
现在有很多人只拿出了自己的“长”,又“护”着自家的“短”,不太好。于是我就开始胆大。做个萤火虫也是好的,总有自己的亮处,好过留作一条枯材,等着别人来点燃。
再谢先生到访留字,我前行里的友情,也是力量之源泉。
不知道自己能否行,做比不做总要好。恳请指点教化。
回见!
回复 今又是 2011-6-22 11:05
To: 青竹凌云 你曾经说:
不破不立,让你的青歌体独树一帜。你能行!
多谢信任和激励。还是如我所说,需要好的意识和好的知识意愿的人一起来做的。
回复 宋德利 2011-6-22 11:04
读后颇受启发,也颇有同感。可惜我的主攻方向只是翻译。虽然也喜欢写古诗,但仅偶然为之,因此没有谈论古诗的资格。就我个人而言,主张自创风格。因为自己的条件所限,没有时间钻研探讨古诗,只是坚持自己的一套原则而已。我的原则是:意境第一,韵律第二,文辞第三,格式第四。具体说,就是:意境求深,韵律求美,文辞求简,格式求活。还是那句话,在古诗词方面自己资历太浅,没有资格多说。只是拜读大作,有感而发,非常肤浅,恭请雅正。
回复 青竹凌云 2011-6-22 10:41
不破不立,让你的青歌体独树一帜。你能行!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