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天上芳林 //www.sinovision.net/?3419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仁善和道德模型

热度 1已有 2313 次阅读2012-1-1 05:36 |个人分类:哲学论坛|系统分类:杂谈| 模型 分享到微信

仁善和道德模型

            ――读《老子》笔记(2

                            抱峰

 

      (一)道德与人同在

最初的人类面临极为严酷的生存环境,在狩猎、采摘、群居、繁衍中慢慢自我认知,懂得相互友爱并习以为常,随之在数万年中大脑的某个细胞群发生相应变异,加上外部世界印证和长辈口传身受,代代因袭;这样,渐渐有了人类道德的萌芽,日益完善:在处理人与人关系时约定俗成地信守一些行为准则,理法。

道德是维系人类生命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必然,伴随人类一道成长。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造就了人类,也造就了道德国家和法律仅仅产生于阶级出现以后,存在时间要短得多,所以主张道德服务、服从历史性的国家和法律有失偏颇国家和法律消亡道德依然存在,道德只能与人类一道消亡。各个阶级各个民族有着共通的道德,阶级属性渗透道德社会属性却不是道德社会属性自身。道德的社会属性顽强而持久。

很幸运,去今两千五六百年,人类终于可以用文字提炼、记述这一重大精神文明了。勇涉这一伟业的首推东方的老子,西方的亚里斯多德。人类不能不惊叹先驱者的智慧。

        (二)无为之德与有为之德

老子认为不应违背天地万物固有的规律,道。不违道就要无为,不忘为;无为无所不为。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老子倡导的道德可以分两种情况,一是应该做的,二是不应该做的。老子强调不应该做的,抑制私欲和人的劣根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子的道德是无为之德。无为的对立面是有为,直抵道德本质――善,爱人,因此老子的道德又是有为之德。无为之德和有为之德两大支柱构建了老子道德观的体系。

   

        (三)

善在老子构建的道德中高屋建瓴。在第八章里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这表明:为善要低位谦卑,吸纳众人之长,服务众人,不与众人争利;要给众人以仁爱,要讲诚信;用这样的品格治理国家和制约其它活动,以减少过失,免除忧患。

在第六十七章里进一步总括:“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要求慈柔,柔能胜强,因而勇气倍增;不奢侈浪费,因而广积财物;见到利益不处处抢在前头,因而才能领导天地万物。这三个法宝是老子守善的要领。

老子主张行善必须投入感情,而且真诚可信,即“其中有精(情),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第二十一章)为了行善,把发自内心的诚信放到不可或缺的位置。

        (四)爱已与克已

那末,行善是不是一定要抛弃个人利益呢?回答是否定的,或者说是辩证的。老子在第七章里说:“天长地久。天地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可见,老子并不讳言成就人的私利尽管不为己而生,达到忘我的程度,只是先爱人后爱己罢了。在第六十二章里又明确提出:“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书中美、善同出,美言美行就是善言善行,而善言善行是为了换取自我尊严,为了居于人上成就人的私利的表述愈发到位,已经不仅仅是先人后己了

老子并非那么迂腐,不食人间烟火。老子的爱人爱己与孔子的爱人克己显著不同老子的这一思想在先秦思想家中独领风骚,意义非凡。后来墨子用“兼爱”与之呼应。

可惜老子爱人爱己的道德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能够占踞主流。占踞主流的是孔子的爱人克己思想,后来被统治者改造并强化为克己忠君的愚民思想。

时至今日人们才有所省悟,但却纠缠于积极个人主义还是极端个人主义的争论,莫衷一是,陷入混乱状态。

“五四”运动以后泊来的道德观,例如阶级斗争的、无政府主义的、自由主义的等等,良莠混杂,其中曾经大行其道者顽固地把持盘根错节的巨大利益,越发加大了道德重建的困难。道德的政治化古已有之。相信,处于弱势地位的道德更有力量,即所谓“弱能胜强”。

道德重建任重道远。有理由寄予厚望。

爱人爱己才是正道。这是中国道德重建的切入点,基本课题。

           (五)以人为中心

一切善德都面向人,尤其面向人的大多数,面向百姓。老子在第四十九章里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就是说,以百姓心为心就是用善良、诚信对待百姓,并使百姓也变得善良、诚信。即便有的百姓不够善良、诚信也要这样做。善良、诚信了,浑为一体了,耳目专注了,像孩子那样纯朴了,和谐大局方能出现。这是有为之德。

以百姓心为心要求重视人心向背,维护百姓根本利益“常善救人,故无弃人”。老子认为,国家的管理者轻视百姓,收税过多,好大喜功,使百姓活不下去了,轻视自己的生命了,百姓就要反抗,就要导致严重后果,“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以百姓心为心”,把善德施惠于、聚焦于众人:可以推衍出本质相同、涵盖周延的递进命题――以人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含义是:1,人与道德同在;2,人是道德载体;3,人是道德获益者;4,人通过道德实现价值;5,有环绕道德层。道德以人为中心为人本思想、人本主义。诚然,其它社会学科、人类所有社会行为都离不开人,以至遵循以人为中心的原则,但道德更具全局性,决定性,因而更具有特殊性。道德最有资格显示以人为中心的特质。

 

          (六)社会进步推力

老子的心与百姓的心息息相通,深切感受到了战乱、逃亡给百姓带来的苦难;百姓的耕马本来是用于耕田肥田的,现在却用来征战,连母马到都在战场下驹了。照这样下去,莫如“小国寡民”,使百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想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的社会理想是从当时的民情、社情,尤其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出发的。在王土向土地私有转变时老子无疑站在先进生产方式一边,其追求社会进步的理念即使在今天也具有现实而积极的启示意义。现在没有哪个蠢人主张社会向“小国寡民”倒退。

把握以百姓心为心施惠、聚焦的以人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仁善和道德观在于为人民造福,推动社会进步。以人为中心的仁善和道德观是社会价值观的精髓,核心;如果非要称之为核心。舍此无二。羞羞答答,或者漠视、绕开仁善和道德观的价值观是虚枉的价值观。

那种一提老子思想就冠以“守旧”之名,非割去文化脐带不可,不要自家祖宗,把他人祖宗当祖宗,甚至自封为祖宗,实在摸不着道德建设的要领。

          (七)道德模型

宇宙有中心有外层,相互吸引相互排斥,无比强大的同一性决定了长久稳定性;外层,也有中心有外层,以此类推、从大到小均这样结构。这是存在物的最基本的形态,人们称之为最基本的规律。仔细考察,人的自身、人的社会形态包括意识形态何尝不是这样。道德在混沌中显露轮廓,同样有着宇宙般的模型。中国的道德模型应该是:以人为中心,仁爱、善良、和谐环绕,派生美德拱卫。人为中心,不以某种超自然力量为中心,这是中国道德始终如一的特征,彪炳世界。仁、善、和为基本道德要素,环绕中心的第一层,母层;外围的各层都是派生的,如义、信、俭、勇、智、礼、孝、悌、忠、友、谦等等。(细分颇费周折。)

仁、善、和三者,共同点都是道德行为,都是道德中起决定作用的,派生出其它美德的因素。仁和善最能反映道德本质,爱人;而善更多倾向行为,实施仁。和则更多表现为仁和善所要达到的目标。仁、善、和作为道德模型的第一层、母层理所当然。

把诚信放在突出的地位不无道理,因为直观当前社会太缺乏诚信了;但是诚信只是仁、善、和的派生物,有了仁、善、和岂有不诚信之理。诚信犹如道德大树的枝叉。

此外,现代中国从事道德建设还要古今中外连接,不能割断中国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要向世界优秀文化学习。反过来说,中国对于世界具有相同的意义。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双方是碰撞与融合的关系。事实上,中国文化就是在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各国家统一过程中长期而繁复的碰撞与融合所生成并丰满的,不能不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如此,中国现代道德模型的完整表述大约是:以人为中心,仁、善、和环绕,派生美德拱卫,古今中外连接

道德模型是道德建设的框架,框架的草图。其实老子也在勾勒自己的道德框架草图。有了框架草图便于全民族齐心协力开展道德重建这一浩大工程。

老子如有在天之灵,不知作何感想。

 

         201211日)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听雨潇潇 2012-1-11 19:58
深刻!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