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画家@作家 //www.sinovision.net/?3426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介绍中国当代的作家与画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鄧小平史詩》是史詩中的一個創舉

已有 1580 次阅读2011-2-12 07:47 |个人分类:臧修臣文学评论|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鄧小平史詩》是史詩中的一個創舉

何西來

[《作家報》王正鵬主編專稿]鄧小平同志離開我們己經十三年了,十三年來中國的形式、中國的國力在繼承鄧小平同志遺願、遺志的戰略發展當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今天臧修臣同志的《鄧小平史詩》、《中華史詩》等幾部著作在人民大會堂這個地方討論是很有意義的,一方面是討論臧修臣同志的文學作品,同時又是對鄧小平同志扭轉了中國歷史發展進程偉人的深深緬懷和追思。

《鄧小平史詩》是從鄧小平同志的誕生,直到逝世,用詩歌的形式寫了鄧小平同志的一生。鄧小平同志的一生是和中國革命的歷史、中國的軍史密切的結合、聯繫在一起的,中國革命的很多重大事件,如早期的百色起義,後來的淮海決戰,以及中國的改革開放,等等這些影響中國發展進程的重大事件,都是和鄧小平同志緊密的聯繫在一起的。馬克思說過歷史是由人民創造的,鄧小平同志也曾說我是人民的兒子,但馬克思在他的歷史觀中承認,偉大的歷史人物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作用,往往一些偉大的歷史人物會對歷史發展上打上他自己性格的烙印,他可以加速歷史的發展進程。人民群眾創造歷史是需要有組織,需要有領導,需要他們的英雄,需要他們的統帥,鄧小平同志就是這樣的一個偉人。臧修臣同志創作的《鄧小平史詩》,主要是作者對鄧小平同志的敬仰。

以鄧小平同志生平業績為題材的長詩曾經出現過,那是以西方詩歌的方式出現的。而以中國古詩風格,謳歌鄧小平這樣的革命領袖,寫這麼長的史詩,在我看到的,臧修臣寫的《鄧小平史詩》的史詩就是一個創舉,也算是第一了。當然他本人之前還創作了《中華史詩》,及《中國文學史詩》了。就我們民族而言,史詩有藏族的《藏王傳》,蒙族的《江格爾王》,這都是很長的史詩,但是漢族就沒有這樣的長詩。詩經中曾經有過一些歌頌古代王侯的,但寫的都是一些短篇詩歌。而唐代杜甫號稱詩史,也只寫過一篇寫了八個人物的《飲中八仙歌》,也只是短篇。而像臧修臣創作的《鄧小平史詩》,這種歌頌形式的古體長詩還沒有。

讀了臧修臣同志的《鄧小平史詩》這部作品後,我認為有幾點是值得肯定的,第一,作者有一種很飽滿的激情。儘管毛澤東同志曾經講過,一向不主張年輕人寫古詩,因為古詩他束縛人的思想。但是毛澤東同志的古典詩詞寫得就堪為表率,文學界曾經有一個百年百種作品評選,毛澤東詩詞就曾入選,由此可見,在上個世紀的文學史中,他的古詩是有很高地位的。另外像周恩來、陳毅、葉劍英、謝覺哉、朱德等革命前輩,他們都有一些很有名的古體詩詞流傳下來。臧修臣同志寫古詩,用古詩形式謳歌鄧小平同志,是繼承和發揚了我黨領袖、領導人的傳統,儘管古詩形式有所束縛,但我們可以看出他的飽滿熱情,這在他的詩中隨處可見。第二,他的詩寫得有氣象,很大氣,沒有小家子氣。歌頌鄧小平這樣一個偉人,他必須在遣詞、用語等方面營造自己大的詩歌意象,否則就把握不了歌頌的物件。如《鄧小平史詩》第56章的最後部分寫道:坎坷一生創輝煌,三落三起堪悲壯,偉人奮鬥建偉業,支撐中華挺脊樑,和平崛起功卓著,世界楊威屹東方,大業初成偉人去,天地人神痛悲傷。,就可以看出詩人寫的大意象,反映了詩人博大的胸懷和意象。第三,本書用的七言,因為古詩確實有一些書注,而現代漢語,特別是一些雙音字常常在中間不可能都嵌進去,因而就會產生一定的書注,但儘管如此,詩人仍基本上是按七言古詩的形式,按照鄧小平同志的生平編年寫下來的,他覺得在詩句不能盡意的情況下,在後面加了書注。這在古詩中常常有這種情況,如杜甫等詩人常常在詩的旁邊加注,把意思表達得更清楚,避免了不同的解釋。從這本書的注釋可以看出,作者對鄧小平同志的生平,對黨史、軍史都是做了比較深入的研究的,在現代這個浮躁的年代,他創作這樣的長詩,是值得欽佩和肯定的。

總之,我覺得這部《鄧小平史詩》詩是很不錯的,是值得推薦給大家都來讀一讀的好書,是一部難得的七言古詩。

[注]何西來,著名文藝評論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委員會委員,文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文學系主任。《文學評論》主編。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