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广大雅正 //www.sinovision.net/?3619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千载奇逢,仅良书好友;一生清福,只碗茗炉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往来中美说隐私

已有 2239 次阅读2011-11-1 23:42 |系统分类:家庭生活分享到微信

刚读大学的孩子日前收到一封信,由一家私人贷款公司寄来。郑重其事地告诉他:因受教育部委托发放教育贷款,根据联邦19741999年的相关法律,公司已获得他的个人资料,谨此通知。简单的一封信,白色的信封白色的纸,却不是苍白无力。如果说这是一份承载着无限放大的个人尊严的法律契约,也不是小题大做。

感慨,因这张纸而起。这种感慨对一个美国人、或一个中国人来说未必有,前者会认为这是天经地义,否则是盗窃身份、是触犯法律;后者则认为这是天荒夜谈,惯于被侵犯、哪敢奢望。我感慨,因为我常往来中美,隐私在两边都是焦点话题。

从家常的手机说起。每天起床,我照例都要打开两部手机。打开美国手机,或偶有信息,是亲友的音信与问候;打开中国手机,必有一堆信息涌出,“发票出售”、“楼盘甩卖”是我和全体中国手机用户每天“恶补”的“市场资讯”。最高纪录一天收过27条卖楼信息,但这些垃圾信息因我“不是省市领导不能拒绝接收”,这是中国电信回复中国法庭时说的,因此只有无奈。手机号码早已不是隐私。但除去被彩信陷害为中国移动创造无谓收入的愤怒,我还有被人随时算计的惶恐。垃圾信息里“劳动法学习”、“高级税务讲座”、“避免驾驶罚单”、“物业估价交易”这类不只是骚扰,而是有备而来兼“度身定做”啊,除了我,公司其他员工是不会收到的。也就是说,有人“惦记”着我,从工商局、税务局、车管所、房地产局这些政府机构获取我的信息,然后非常准确地将相关业务指向我。似是商业宣传,其实背后恶意丛生,当这个职务犯罪、权钱交易的巨大灰色群体中某一人产生歹念时,我岂不是大难临头吗?

隐私值几个钱?在中国还真的不值钱。据报道:10000人的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电话号码、住址、学校等资料,十年前约值30元,自从被分众传媒贱卖开始,之后只值0.5元了。悲哀吗?还不算,更深的悲哀是中国几个无线服务运营商为了利润助纣为虐,将端口大量发送信息的价格一降再降,将九亿中国人置于无尽的烦扰之中。

隐私成为廉价商品贱卖,在当今中国没有几个人能幸免。当每个人都成为被出卖的对象时,也就没有一个人的权利会被保障,这就是当今中国的现实。

我最大的心理不平衡是:中国保障人民的法律不如美国私人公司的一张契约。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