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自言自语 //www.sinovision.net/?10103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梦游自言自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为啥设南京大屠杀“国祭日”?

热度 1已有 1120 次阅读2014-2-27 10:16 | 中国, 南京 分享到微信

中国为啥设南京大屠杀“国祭日”?

中国人民,中国外交部,包括中国人大常委会每每对日本政客的严重挑衅或参拜靖国神社,最常见的动作也是莫过于提出强烈抗议,此时的日本上下像个乖乖孩儿一样,莫不作声。过个三五天,等中国这边气一消,还是日本为之乐见的“政冷经热”。这样周而复始,摸清规律,让日本政经很是受用。

但是聪明的中国人能不能选出一个招数,既让中国子孙后代牢记日本军国主义的滔天罪行,又能够时常提醒中日两国人民记住这个沉痛教训呢?不能总是让日本鬼子阴魂不散,牵着中国人民的鼻子走呢?这次中国人大设立“南京大屠杀”为“国祭日”以及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就是能时常提醒中日两国子孙后代,吸取两个重大纪念日内涵的沉痛教训,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两份决定草案昨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中国对二战历史的记忆在最高立法机构得到重申。德国学者霍尔特曼说,中日争端陷入僵局,而明年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此时推出这两个纪念日“恰逢其时”,这种“软力量”的展示可能比“用军舰威慑日本侵占争议岛屿有用”。日前在中国的互联网上,认为此类抗日纪念形式应“早点设”的评价居高不下,用《华尔街日报》的解释说,“历史记忆塑造了东亚,而中国人的记忆中充满着对日本的嫌恶”。有日本媒体称,中国政府正利用二战历史在全球构筑对日包围圈。昨天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中国学者大多数认为,确定这两个纪念日是中华民族走向成熟的标志,纪念二战更多是“自己的事”,因为忘记苦难历史的民族,难以走向最终的辉煌。“早应该设立这么一个日子了”

前天,南京一直下着雨,但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人络绎不绝。南京高校教师汪小姐得知中国要设立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消息后,特地到纪念馆转了一圈,她感慨地说,“早应该设立这么一个日子了”。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 25 日下午审议了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前一个草案延续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国务院关于抗战胜利纪念日的规定,将 9 月 3 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后一个草案将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同胞。

德国洪堡大学国际政治学者霍尔特曼 25 日告诉《环球时报》,几乎所有二战参与国每年都在纪念,它们通常的形式是国家领导人讲话,并向先烈和死难同胞献花 ; 全国降半旗,鸣警报,国民肃立默哀。江苏省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丁进对《环球时报》表示,如果有国家层面的领导人出面参加纪念活动,可以凸显这两个日子的重要性。以前我们也有纪念活动,但规格比较低。各省市如南京、沈阳也搞过纪念活动,但那更像地方性的纪念。如今以立法的形式进行纪念,是一个民族走向成熟的标志。

南京大屠杀的 30 多万遇难者和抗战期间死的 3000 多万同胞,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设立这两个纪念日,对我们整个民族摆脱心理阴影有极大价值。此外,设立纪念日和公祭日对于处理好两岸关系也有益处。这种纪念日活动,比课堂更有效果。

在中日钓鱼岛之争和历史责任争议越来越激烈之际,人大考虑设立抗日纪念日引发广泛关注。而“七·七事变”与“南京大屠杀”等事件早就在日本民众的心里远去。现在,除了一部分老年人,年轻人对这些历史事件一无所知。最近在一些政客的操纵下,日本出现一浪高过一浪的右倾风潮,中国此时设立此类纪念日,不仅是提醒中国民众,也是告诉日本民众曾经有过这么一段历史。很多不明真相的日本人了解中国的举动后,首先可能会不理解甚至反感,但稍后也会静下来思考中国为什么要这样做。笔者军细柳还认为,这就是《人民日报》文章说的“美国到底还能不能管控了日本?”管控不了,让中国来管控的措施之一。

2014 年 2 月 27 日 军细柳的博文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