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和风万里 //www.sinovision.net/?10657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风行八荒,无孔不入;穷极四海,心归何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苏东坡这老头一首诗让我想不开【随笔】

热度 4已有 2353 次阅读2014-11-4 05:48 | 苏东坡 分享到微信



我有个坏习惯,对那些个古今中外的名人,名头越大,我越喜欢怀疑他们,甚至挑他们的毛病。
据《西清诗话》载,王安石写了一首《残菊》诗:

"黄昏风雨瞑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
欧阳修读了之后,笑曰:

"百花尽落,独菊枝上枯耳。"

又戏曰:

"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

王安石回说:"是岂不知《楚辞》'餐秋菊之落英',欧阳几不学之过也。"

他们争论的重点是菊花落与不落。菊花落还是不落呢?其实,这只是品种的不同,虽然大多数菊花品种是不落的,但也有少量品种的菊花是落的,只不过稀罕罢了。

《醒世恒言》里边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一文,故事说:

苏东坡任职湖州期满后赴京等候新的任命。一天,他到当朝丞相王安石府上拜访,被仆人安排在书房等候接见。闲来无事,他在书房随意走动观看,突然,他看到一首题为《咏菊》的诗稿,上面只有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

这两句诗,没有完稿。他认得这是王安石的笔迹,但却想不通王安石怎么会吟出这有悖情理的诗句来。因为据他看来:"黄花即菊花。此花开于深秋,其性属火,敢于秋霜鏖战,最能耐久,随你老来焦干枯烂,并不落瓣。说个'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是错误了?"
  
这么一想,苏东坡不由兴之所发,便举笔舐墨,依韵续了两句诗: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写了以后,他又觉不妥,担心王安石责怪,便不待晤面就一走了之。

后来,王安石得知苏东坡续诗讥讽自己之事,便决定煞一下苏东坡的傲气,给他一个教训。因为王安石所咏之菊乃一特殊品种,此菊花产于黄州。不久,经玉安石一番安排,朝廷任命苏东坡为黄州团练副使。
  果不其然,在苏东坡赴黄州上任后的那年重阳节之后几天,连日大风,苏东坡与来访的好友陈季常一道去后花园赏菊花,没想到只见菊花棚下满地遍洒黄灿灿的菊花,枝上全无一朵。这一情景使苏东坡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陈季常见而生疑。苏东坡便坦诚他说道:"季常有所不知,平常见此花只是焦干枯烂,并不落瓣。去岁在王荆公府中,见他《咏菊》诗二句,道:'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小弟只道此老错误了,续诗二句道: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却不知黄州菊花果然落瓣!此老左迁小弟到黄州,原来使我看菊花也。"

我读过苏东坡的诗也不算少,其他的我都基本认可,唯独这一句让我一直想不开。
苏东坡写过一首诗,诗云:

            千林扫作一番黄,
            只有芙蓉独自芳。
            唤作拒霜知未称,
            细思却是最宜霜。

我最近对他的这首诗进行了考察研究,发觉在眼下的季节并非“只有芙蓉独自芳”,与芙蓉同芳的花,还有菊花、格桑花、仙人蕉、曼陀罗花、......等等许多花都在开放。不信,你可以到野外去看看。行文至此,不知是我太迂腐还是我不理解诗人情怀?亦或是自己孤陋寡闻呢?

苏东坡读了王安石两句诗就晕起来,我读了你苏东坡四句诗,不仅让我晕,甚至几乎让我崩溃!苏老头啊,苏老头——尽管我崇敬你,你这诗有些让我不服啊!
如果有网友在什么地方发现了“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的景象,希望能及时告诉我,好让我长长见识。

苏东坡这老头一首诗让我想不开【随笔】_图1-1


苏东坡这老头一首诗让我想不开【随笔】_图1-2


苏东坡这老头一首诗让我想不开【随笔】_图1-3苏东坡这老头一首诗让我想不开【随笔】_图1-4


苏东坡这老头一首诗让我想不开【随笔】_图1-5


苏东坡这老头一首诗让我想不开【随笔】_图1-6


苏东坡这老头一首诗让我想不开【随笔】_图1-7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3

握手

雷人

路过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一源 2014-11-4 16:59
谢谢点评交流!近祺!
回复 今又是 2014-11-4 11:21
两年前和人说及古诗词,觉得自己懂得很少,也忘记了很多,便去究竟。后来发现,苏东坡和李白都是好酒之人,酒过之下,好多东西是不能去乱说瞎捧的,会闹笑话的。
一源兄这里说的真是个道理,不下结论就当他酒醉了胡来就是了。因为别转了脑筋说,他屋里周围当时眼下除了那棵全都死了,我们也没法考证。还有,《春江花月夜》被人吹到上天了,我和你一样就去细看了,两个小时内我挑出了不下十个可以讨论的地方,说是差池也可以,去大言声张就没必要了,因为总体还是很好的。不过回头是会问,干嘛闭着眼睛瞎吹乱捧呢。好像挺不对劲的。
你引申出来一个常被搅浑的道理:高人呢其实不是没有错,只是少出错而已。现下好像不少人拒绝承认。其实挺正常的事。谢谢分享读书心得。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