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石磨的世界 //www.sinovision.net/?11411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第060节天怒人怨

已有 787 次阅读2011-12-8 20:30 |个人分类:情离情聚|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唐山大地震惊天动地,地震发生在暑假,上海各大中小学都住满了难民。小龙接到学校通知,提前返校。操场上,形形色色的帐篷支得满满当当,就像上海闸北区的滚地龙,地震给难民带来的恐惧依然挥之不去,个个神情木讷,失去亲人的泪痕依然挂在脸颊。当时,社会上谣言四起,近期芜湖会发生七级地震,广播中不断传来防震避震的措施和方法,搞得人心惶惶,没料想,一场惊恐真得发生了。

睡梦中,小龙被一阵滚雷般的“咚咚”声惊醒,耳边传来“地震啦―”的惊呼声,小龙第一反应就是跨腿下床,扑通一声,四肢趴在了地上,左膝盖一阵剧疼的同时,背上和身上被人踩倒和绊倒,身体被绊踩得东倒西歪,有一种天摇地动的感觉,灌入耳膜的轰隆隆响声就像打雷一样。但是,小龙的神志还很清楚,心想,最快最安全的逃命措施就是赶紧钻入床底下,可是,钻来钻去,脑袋就是进不去。

过了几分钟,轰隆隆的响声停止了,身上的踩绊也停止了,小龙侧转头一看,有一道亮光,呈长方形,咦――,这不是门么?门还在,没有倒,亮光是走廊里的灯光发出来的。小龙赶紧爬起身,一个箭步冲出寝室,逃到大楼的外面。

大楼外,黑压压的人群站满了一地,有人在破口大骂,日他妈八辈子,是哪个促侠鬼叫地震的,有人从二楼跳下来扭伤了脚踝,坐在地上直哼哼。

周明见小龙才出来,夸小龙胆子忒大,不怕死。突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轰笑声,只见一条黑影慌不择路地逃进了大楼,原来,这位仁兄睡觉时不穿衣裤,一丝不挂的在人群中亮相。

重新回到寝室,打开电灯,小龙才从疑惑中醒来,原来,膝盖剧疼是从上铺一脚踩空的缘故,身体进不了床底是床底下塞满了箱子的缘故。小龙把刚才的遭遇一说,引得大家一阵轰笑。

人为闹地震发生在开学后的第三天,当有人喊地震时,小龙感觉还在上海的家里,所以,一脚踏地踩了个空。不过,还算走运,寝室铺得是木地板,假如是水泥或地砖,小龙的膝盖肯定全碎了,因为,小龙睡在上铺。

人为闹地震是刘峰的杰作,是他自己的呱呱嘴呱出来的,而且,唯恐天下不乱,还筹划哪天到女寝室楼去过一把瘾。

小龙在此之前已遭遇过两次夜晚惊吓,都发生在农村。

第一次,生产队开完夜会,打开门进屋,突然,一条黑影出现在墙上,小龙本能地惊叫了一声。原来是自己吓自己,是小队会计家的灯光透过厨房的窗户产生的投影,当时,小龙的魂被吓掉了一半。

第二次,小龙的灵魂差一点被吓出窍。睡到下半夜,朦胧中,听到有人推开屋门,问是哪个?没人应声,屋里静悄悄的,黑灯瞎火的,心里开始紧张起来。突然,随着一声大叫,有人扑到了自己身上,恐惧带来的本能反应,小龙也跟着大叫一声,心开始狂跳。随即,听到一串大笑声,原来是小懒,恐惧才渐渐消失,但是,还能听到心脏“嗵嗵”的跳声。小龙慢慢地轻舒了几口气,严厉地警告小懒,人吓人要吓死人的,若再发生这样的事,就不让他和自己一起睡了。小懒喜欢在小龙屋里睡,所以,人吓人的事就没再发生。

……

9月9日清晨,共和国上空响起了当年第三次哀乐,毛泽东与世长辞,三大共和国元勋先后在一年中死去,这在世界各国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老百姓的悲伤不仅仅是对伟人逝世的难过,更是对国家政权的担忧,王洪文能撑起共和国大厦吗?华国锋办事能让人民放心吗?叶剑英能擎起三军帅旗吗?邓小平会不会第三次复出呐?

人为闹地震没把小龙震死,却被吓得半死。后来一段时间,托毛主席的福,在治丧期间,没人再敢乱叫地震了,否则,一旦查出来,以现行反革命论处。刘峰本来还想制造一起人为地震也只好放弃,这个马大哈在关键时刻还算有头脑,不敢乱来。

地震带来的恐惧,伟人逝世带来的恐慌,一级战备带来的恐怖,全国人民翘首以盼,即将到来的国庆节会是怎样一种局面,怎样一种态势。197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空前灾难的一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扭转乾坤的一年。

国庆节过后,“四人帮”被打倒,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普天同庆。邓小平的实事求是理论推翻了华国锋的“两个凡是”,开始拨乱反正,知青大返城,老干部平反,右派摘帽,“三种人”遭到清查。

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的同时,国民经济滑向崩溃边缘的警钟也同时敲响。

那一年寒假,小龙招待周明和小学的一位同学在家吃饭,由于年货供应匮乏,满满一桌人,围着四五个菜,只能看不敢吃。小龙为了尽显地主之谊,还连连劝菜劝酒,但是,两个客人只说话不动筷子。送走客人后,小龙的大弟嗔怪道:“明知家中没菜,还招待客人,明知无菜待客,还一味地说吃啊吃啊,吃什么吃,吃个屁,真丢脸。”

那一年春节,各家的年货少之又少,所以,亲戚之间都不敢来往,生怕招待了亲戚,自家没菜吃,生怕去了亲戚家,会把别人家的菜吃光。

大年初四,应周明一个朋友之邀去了他家。周明称他为小季,小季喜欢画画,欲向小龙请教画画的技巧和方法,并设宴款待小龙。共有六个菜,其中,有一盘鱼,是每家的年货计划供应菜。小龙心想,小季为了招待自己,自家舍不得吃,真是心诚之极。

小龙很想吃鱼,但不敢吃,因为,这是条整鱼,一来,可以招待客人;二来,年年有余(鱼),可以讨个好口彩,所以,鱼成了看菜,而不是吃菜。尽管小季很热情,很客气,但小龙几乎没吃什么菜。陪座的还有一位小季的朋友,见小龙不动筷子,误以为招待不周,误以为小龙摆架子,话语间多有不敬之词。所以,那餐饭吃得有点尴尬,有点别扭,有点不畅意。心里在埋怨周明,选得不是时间,既难为了小季为自己凑宴,又让自己被人误解,不识抬举。

三年自然灾害,家里穷,想吃得买不起吃不起。“文革”开始,家里还是穷,想吃得已不多,还是买不起吃不起。到了“文革”中期,家境开始有点好转,想吃的东西却越来越少,有钱也买不到。到了“文革”后期,不要说想吃的东西,就连日常最低消费品都供应不全。每到过年,真是愁煞了家庭主妇,吃了一顿年夜饭,菜就没有了,那些年,老百姓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王小儿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日趋匮乏,其主要原因是,不准农民发展自留地和副业生产,所以,农民一穷,城市居民也跟着受苦,猪鸭鱼肉成了饭桌上的山珍海味,珍馐佳肴,不到过年别想吃到鸡鸭。最早,大户人家供应一鸡一鸭,后来是半鸡半鸭,再后来,吃了鸡就不能吃鸭,吃了鸭就不能吃鸡,两样选一样。你说,老百姓的日子怎么过?所以,老百姓拥护邓小平,痛恨“四人帮”,老百姓不管谁执政,谁当权,谁为老百姓着想,老百姓就拥护谁。

小龙下放的那几年,每年回家探亲,多多少少还能带回一些农产品和土特产,父亲也能从湖洲带回不少鸡鸭鱼肉。谁料想,“文革”革了十年,国家越革越穷,老百姓越革越苦,假如“四人帮”不倒,讨饭的人会越来越多,出逃国外的人也会越来越多;相反,喊口号的人会越来越少,革命的人也会越来越少。

小龙开始怀疑,共产党打天下的目的是什么,甚至感到惋惜,假如国共两党划江而治,上海就是国统区,有美国撑腰和援助,可能日子会好过些。老百姓开始对共产党失去信任,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但是,老百姓敢怒而不敢言,中国的老百姓太好统治了,中国的老百姓就像中世纪的奴隶,中国的老百姓成了愚民的代言词。

三年自然灾害国困家穷,那是天灾造成的。文化大革命,又是国困家穷,那是人祸造成的。天灾造成的灾害是有限的,按毛主席的教导,可以“人定胜天”,只要人心齐,可以“愚公移山”。而人祸造成的灾害却是无限的,按毛主席的教导,“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一年365天,天天搞斗争。而且“与人斗其乐无穷”,斗得人心涣散,斗得人心向背,斗得人心惶惶。最后,斗败了资产阶级,斗来了无产阶级,斗来了一贫如洗,斗来了国困家穷人苦。

要是毛主席真的成了万岁,中国要穷一万年。历史上有哪个朝代穷一万年而不倒的?没有,唐朝“贞观年间”如此强盛,不也倒了吗?!清朝“八旗王”如此强悍,不也倒了吗?!毛泽东是研究历史的高手,研究来研究去,还是逃不出历史的定数。研究哲学,研究来研究去,还是逃不出物质不灭的定数。小龙发现,毛泽东不善于研究经济,毛泽东有一碗红烧肉就满足了,当红烧肉满足不了的时候,再去研究经济,就来不及了。因为,斗争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肉吃,不能当衣穿,不能当房住,不能......

老百姓不仅要吃饭,而且要吃饱吃好;老百姓不仅要穿衣,而且要穿暖穿好;老百姓不仅要住房,而且要住大住好。但是,解放27年了,自己家的住房没有得到任何的改善,自来水有了,没有接到家;电灯有了,没有一件家用电器;煤有了,不是煤气,而是蜂窝煤。最令人头疼的是,全家合用的一只马桶,整天臭味不绝,家中来了女眷需方便,一屋的男性都要出门回避,有时,干脆带她们到外婆家去方便。

所以,凡是经历过“文革”的人,对“抓革命,促生产”这句口号都理解为是“砸革命,阻生产”,“十年动乱”给国家造成得灾难是空前的。给个人带来的灾难也是绝后的,就自己个人而言,因为是“老三届”,碰上“一片红”插队落户,是不幸的,但是,比起同命运的千千万万个知青,自己又是幸运的。

“三种人”―“文革”中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和打砸抢分子。

(待续)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