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taichi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1149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经络是中医学的理论核心

热度 2已有 893 次阅读2014-5-20 10:49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经络,指经脉和络脉。经脉分布在人体深层,络脉分布在人体表层。分布在深层的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大类。正经有十二条,即手三阴经足三阴经、手三阳经和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十二经脉互为表里,属脏为里,属腑为表。
  十二经脉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作为人体普遍存在的经络现象,或者说经络系统,早在几千年前便被我们的祖先发现了。到了战国时代,医学大师们把它总结在《黄帝内经》之中,形成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相当精确的经络理论。
  在《黄帝内经》中,一般都是由黄帝发问,大臣作答。而在经络的问题上,却是大臣来发问,黄帝来作答。这与讨论其他问题的方式完全不同。由此就凸显了经络的重要性。我们来看看《黄帝内经》是如何记载这次讨论的:
  雷公曰:愿卒闻经脉之始也。
  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黄帝的回答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经脉有三大作用:能够判定生死。从经络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生命力,他是死还是活;能够治疗百病,只要疏通了经络,百病就可以消除;能够调整人体气血阴阳的虚实。所以。经络必须通畅,如果不通,人就会得病。严重的话就会致死。
  不夸张地说,《黄帝内经》的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甚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经络就不会形成中医。《黄帝内经》认为,将人体各器官各组织联络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正是经络。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结脏腑、皮肉、肢节,沟连人体上下内外的通道,是生命机体的网络系统。所以《黄帝内经》再三强调:“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明代医学家马莳在注释《灵枢》“经脉”篇时说道:“此篇言十二经之脉,故以经脉名篇,实学者习医之第一要义,不可不究心熟玩也。”(译文:这篇说十二经脉,所以以经脉为此篇命名。这是学医者的第一要义,不可不用心熟读。)
  事实上,经络不仅是学习中医的第一要义,也是掌握经络养生智慧的重要知识。
  这里值得指出的一点是:所谓经络,西方医学是根本就没有发现的,唯有在中国的医道里面才有。经络不是一个具体的物质结构,也不是一个管道。它是一个生命活动现象,只有在活的生命过程中它才存在,离开了活的生命过程,它就不存在了。
  经络是真实存在于人体之中的
  经络学说是我国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源于远古,流传当今。在两干多年的医学长河中。一直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黄帝内经》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而络脉则“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并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特点,故针灸“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由此可见,经络理论对指导中医各科实践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经络是什么,存在于人体何处?经络有哪些作用,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这些问题既是中外科学家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老百姓非常想了解的奥秘。
  事实上,早在两千年前的汉代,就有了关于经络的图谱。《黄帝内经》中有不少篇幅论述经络。在许多人眼中,经络是早已为干百年来大量实践所证实的,似乎是不存在问题的客观事实。但是,现代解剖学,无论用多么先进的显微镜,也找不到与古典图谱一致的经络。
  那么,经络是否真的存在呢?
  答案是肯定的,这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看出来:
  生活中,不少的人对经络很敏感,一按穴位就会感觉气往上走。也感觉部位肌肉收缩,比如说一按合谷穴,被按者就会感觉到气沿着手臂外侧的路线一直往上走。
  还有一些皮肤病患者,皮损的表面走向也跟经络描述的走向差不多。
  另外,曾经有科学家进行研究,在古人描述的经络线路上进行电阻实验,发现经络走向是一种低电阻,比其他的部位电阻要低。
  还有科学家发现在经络走向的路线上敲击所发出的声音和其他部位是不一样的。有的还发现经络走向的路线上能发出一种非常微弱的冷光。
  以上这些奇妙的现象,足以说明经络确实存在。
  经络既然存在,那么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在科学界,现在多把经络当作一种哲学的产物,除此之外,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其一,经络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血管神经系统。
  这是在生物学、西医甚至中医领域相当普遍的一种观点。因为在古代中国,解剖学很不发达,所以中医文献中没有现代医学意义中的血管和神经系统。一些人在研究中医文献后认为,古人描述经络的许多内容实际上是指血液循环系统及其作用。而目前的医学界,在这一点上已达成共识,那就是古代医学的经络系统包括现代医学的血管系统。
  《黄帝内经》中对神经没有记载,所说的只是经络。我们知道,神经系统是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忽视神经存在和其作用的医学理论绝不可能得到实践支持并流传至今。而《黄帝内经》流传至今并被奉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这就证明,在《黄帝内经》中,虽然没有记载神经,但其重点描述的经络实质上是与现代的神经作用相通的。现代解剖学也已经证实。人体经络上的穴位往往是神经密集的地方。针灸麻醉、电针疗效等研究表明,不少经络现象也可以用神经作用来解释。
  正是出于上述原因,有人认为经络就是血管、神经系统。
  其二,经络是现代科学未知的一种系统。
  持这种观点的医学界人士认为,从广义上讲,经络系统的确包含血管、神经系统。也可能包括体液调节、淋巴系统等现代医学已经证实的一些系统。但是,在他们看来,除了已经被科学发现和证实的系统外,人体还存在一种现代科学未知的系统,这个系统是专属于经络的。通常意义上的经络指的就是这种不同于血管、神经系统等的独特系统。
  这个系统有下列特征:
  (1)不同于血管以及神经系统的循行路线。《黄帝内经》标明人体有经脉线和经脉线上的穴位。经脉线是客观存在的尚未认识的,是经络的核心问题。
  (2)经脉与脏腑之间有着独特的关系。各条经脉与相应脏腑联系密切,同样,与该脏腑的生理病理现象也是联系密切,并且,这些经脉按相应脏腑命名,如心经、肺经、胆经、肠经、胃经等。经脉线与脏腑的真实关系是现代科学还没有研究出来的。
  (3)独特的理论以及医疗效果。《黄帝内经》中关于经脉的理论认为,经脉是“气”的循行通道。这个“气”指的是什么,这还是个未知问题。而按照阴阳相济、虚实相依等不同于西医的中医理论,诸如针灸之类通过对经脉进行刺激而治疗疾病的方式,其疗效也是现代医学所难以解释的。
  经络是中医学的灵魂所在
  常言道“人活一口气”,气是人的生命,而经络则是气在人体内的运行通道。生命存在,经络就存在,生命终结,人断气了,经络也就消失了。
  经络是中医学的灵魂所在,它内连脏腑,外连四肢百骸。有了经络,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没有经络,人就是一堆零部件的组合。中医讲究整体观,从不死死地盯住某个器官不放,它关注的是整个人的生命状态,重视的是人体内的精、气、神。中医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它抓住了经络这个灵魂。
  经络之间也是相互关联、互为表里的。比如肺经与大肠经相表里。脾经与胃经相表里,心经与小肠经相表里,肾经与膀胱经相表里,肝经与胆经相表里。如果不了解这些经络的表里关系,就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人体的生理和病变。清人俞嘉言说得好:“(医生)如果不了解脏腑的经络。一开口,一动手,便会出错。”
  中医的核心是阴阳,经络是阴阳之气在体内运行的通道。说简单。中医就这么简单,一个阴阳五行,一个经络气血;说复杂,这两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都需要花费一生的精力去体悟。古人讲“皓首穷经”,这里借用一下,将“经”解释为经络,这就是说你从少年就开始一直研究到头发变白,也不一定能搞明白经络。
  人体十二经络有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搭配,就是每一条阳经都有一条阴经与之相表里,从而形成了阴与阳的协调。《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仔细玩味,你会发现这两句话意义深远。阴在人体内,它守候着阳;阳在人体表面,它是阴派出去的士兵。人体内的道理如此,天地之道无不如此。......

Dr. Jiliang Liu  劉濟良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New York
www.TCMofNY.com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