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徐敏豪 //www.sinovision.net/?11531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辩证9论供给侧改革

已有 510 次阅读2015-11-24 22:47 |个人分类:徐敏豪《大师论》|系统分类:文学| 结构性 分享到微信

辩证9论供给侧改革

徐敏豪

20151125

1.论形质。近日,中央高层9天内4次提到“供给侧”经济结构性改革,以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举世瞩目。漫画财经,形象而生动,对其进行了活灵活现的勾勒。“供给侧”改革是啥?简单讲,即对“刺激政策”说不。市场自动调节使产出由实际回归到潜在,经提高全要素生产力、潜在产能,拉动经济增长。此过程不需刺激。

2.论涵延。供给包括劳力、然资、资本、创新与制度;政策包含放权、松绑、(国)企改、土改、创新、金(融)改,各5项。4个关键点:化解产能过剩、消化房地产库存、降低企本、发展股市。何缘由?一是宏观政策遭遇尴尬;二是民间资本不响应;三是央行、发改委费力不讨好,刺激措施失效;四是外需减、部分产能过剩;五是同一商品出口质量。

3.论关口。高于国内、出国买国货;六是国内供给不能满足消费、流向国外,高端不足、中低端过剩;七是有些产业雾霾环境污染达约束极值;八是未富先贵、中等国民收入、高收入国家企业生产成本、产能过剩同时盈利削弱。躲不过、必遭遇问题:一是降制度交易成本;二是改行政审批;三是改收入分配;四是满足公共服务。高层94提,何信号?

4.论举措。一是消化过剩产能提速。出台重大举措,3大途径:加快企业并购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扩大出口、开辟新市场;加快产能输出,在中亚、非洲建厂。二是酝酿房地产政策转型。可能举措:政府购买商品房,转为公租、保障房;继续降房贷、减购房成本;加快农村人口向市区迁居。三是迎接服务业黄金时代。加大扶持,成经社双重稳定器。

5.论因果。历次“供给侧”改革效果如何?3次突破功不可没。一是改革开放。从制度突破旧有计划经济经营模式,释放出巨大制度红利,提高了生产力。二是经济特区。廿世纪九十年代,与当时全球化生产趋势接轨,令中国制造跳跃发展,成世界工厂。三是加入世贸。中国产品走向世界,打通国内市场,经济再次腾飞。每次民间投资成主体而非政府。

6.论浓淡。“供给侧改革”,简单5字,透露信号重大。它显示高层经济判断和治理思路出现重大调整。有专家认为,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提法正逐渐从官方话语体系淡出,新提法将成未来一段时期重点。高层原话: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此前,侧重于需求端管理,要刺激经济。

7.论供求。首先想到扩需求、增消费。但供给侧同样有很多改进空间。如北京出租车总量供给不增加,仅提价、增油补,仍解决不了“打车难”问题。楼市,政府调控效果多年达不到预期,原因在于只着力于打压需求,而非扩大房地产有效供给。强势机构通过人为制造“供给短缺”,从中获取超正常水平稀缺性溢价现象,仍普遍存在于很多经济领域。

8.论轻重。这直接侵害作为需求方广大民众利益。供给侧改革,就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僵尸企业普遍存在已成国民经济吸血鬼,过剩产能成中国经济增长沉重累赘,“供给侧改革”,有的放矢,是对当前中国经济开出的一剂药方。从官方到民间,新提法出现频率在增加。政府关注点从管理总需求转向管理总供给,将成为“十三五”期间经济改革重心。

9.论新旧。“清君侧”特指清除封建君王身旁亲信与坏人。本是正义举,但总成叛乱发动者反抗中央政府口号、祸国殃民。本人建议一:改为“端”或直接称“供给改革”。问题核心并非在此。治国如家、人。健康并非仅取决于供给,而是志向、生活(产)方式主导,不能病急乱投医,急标缓本,方能国泰民安。建议二:呼应前3次改革,称“全面创新”。

抛砖引玉、对事不对人,既不因人废言,也不因言废人。忠言逆耳、良药苦口,赤子童心、剑胆琴心,谏不谋身、苍天可鉴,不到之处、万望海涵。

(注:本文根据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凤凰网、腾讯网、网易网、图书馆网、新浪网、搜狐网、中证网、环球网,《中国证券报》、《第一财经日报》、《漫画财经》,百度(经中国百科专委会审核)等相关信息撰写,皆有出处,特此说明)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