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徐敏豪 //www.sinovision.net/?11531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徐敏豪四绝组诗3首《新说文319:三流不截交、320:三学废弃厌、321:三腐烂败朽》 ...

已有 1037 次阅读2017-2-16 20:21 |个人分类:徐敏豪四绝组诗|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徐敏豪四绝组诗3首《新说文319:三流不截交、320:三学废弃厌、321:三腐烂败朽》

徐敏豪

2017217日周五农历正月廿一

徐敏豪四绝组诗《新说文319:三流不截交》

徐敏豪

2017217日周五农历正月廿一

不流停歇,截流拦劫。

交流生命,三流激越。

徐敏豪四绝组诗《新说文320:三学废弃厌》

徐敏豪

2017217日周五农历正月廿一

废学裹挟,弃学浩劫。

厌学无用,三学有节。

徐敏豪四绝组诗《新说文321:三腐烂败朽》

徐敏豪

2017217日周五农历正月廿一

腐烂妥协,腐败围猎。

腐朽不雕,三腐杜绝。

【注】余说:世界的本质是数,理仅对数阐述。民谚:既不因言废人,更不因人废言。兼听明,偏听暗。预则立,不预废。他山石,可攻玉。身为思想库、智囊团一份子,不辱使命、勇于担当,赤子童心、苍天可鉴,不到之处、万望海涵。

2017/02/08 06:30新华网思客发表杨中超(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讲师)、岳昌君(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教授,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白皮书(2004-2008)》主撰)《调查:出身、学历和专业,人生由谁决定与改变?》(经本人文字整理):1999年,中国开始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扩张,从精英教育一跃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扩张不止于本、专科阶段,研究生教育规模亦然;伴随扩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烈,学生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学历日多,他们希望凭借更高学历获理想工作,从而实现社会经济地位提升。在此背景下,读研是否有助于个人在求职时摆脱家庭背景束缚?是否还存在其他途径,如专业选择?笔者基于全国高校毕业生200720112013年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学历层次和专业领域对高校毕业生初职社会经济地位影响。

     1.代际效应依然存在。本研究数据来自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针对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抽样调查。课题组从高等教育扩张后第一届毕业生的就业年2003年开始,每两年调查一次,每次调查样本学校选取考虑学校所在地、类型和级别差异,涉及716个省份,约两万个毕业生样本,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具一定代表性。研究对象确定为这3年调查中已确定就业单位毕业生群体,其中,学生有效样本量分别为649484626444名,学校有效样本量分别为282928所。笔者分析初步结论:1)学历层次和专业领域皆影响毕业生初职起薪和职业类型重要因素。学历水平越高起薪越高,从事管理技术类职业机会比率也越高。相比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起薪优势明显且从事管理技术类职业机会比率更高,而专科毕业生则相反。不同专业领域毕业生起薪和职业类型存在差异。相比理工科专业,文史哲、经济、管理、农、医学科起薪在20072011年显著更低,这三类专业领域在20112013年从事管理技术类职业机会比率相对更低。2)家庭背景成影响高校毕业生初职起薪和职业类型重要因素。代际效应在高等教育群体中依然存在。家庭收入越高起薪越高,父亲从事管理技术类职业能显增其子女从事该类型职业机会比率。3)从控制变量看,女性起薪和从事管理技术类职业机会比率显著低于男性。学业成绩班内排名靠前会提高毕业生起薪水平和从事管理技术类职业机会比率。担任过班干部有助于提高毕业生起薪水平,但对毕业生初职职业类型影响并不显著。拥英语水平证书、双学位或辅修其他专业的优势基本不明显。没证据显示获奖助学金学生在初职起薪上占优。党员身份对初职起薪无显著影响,但从事管理技术类职业机会比率显增。一般高校毕业生起薪显著低于重点大学毕业生,但与高职高专毕业生(除2011年)比没显著差异。学校选拔性对毕业生职业类型影响基本不显著。学校所在地对毕业生起薪和初职职业类型影响都不显著。

     2.专业选择影响显著。既然学历层次和专业领域皆影响毕业生初职社会经济地位重要因素,那么,追求更高的研究生学历、选择更富经济回报的专业是否有助于降低家庭背景对初职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1)没足够证据支持与本科毕业生相比,家庭背景对初职起薪和职业类型的影响在研究生中弱化。即家庭背景对毕业生起薪和初职职业类型的影响在本科和硕士毕业生中具一致性,并没因毕业生获更高教育文凭而显著变弱。在2013年模型中,家庭收入对初职起薪的影响在硕士毕业生中反而更强。2)专业领域能调节家庭背景对初职起薪的影响。在人文社科类专业,家庭背景的影响效应要强于理工类专业。相比理工科专业,高家庭收入对初职起薪的影响在教育、法学专业更大(2011年)。父亲的受教育年限对初职职业类型的影响在文史哲专业更大(2007年),家庭收入对初职职业类型的影响同样在文史哲、农、医学专业显著更大(2013年)。该研究结论支持了MarianneNordliHansenArneMastekaasa的观点,即阶层出身对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在人文科学类要强于技术类专业领域。从事专业技术性工作是不利家庭向上流动重要途径。学历层次调节作用不显著可能原因是,硕士毕业生所面临劳动力市场并非像“现代化理论”所强调的那样更遵循绩效原则。为此,笔者以2007年数据为例,实证检验了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分布差异和职业内工资差异。结果发现,一方面,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士毕业生,职业分布都存在明显家庭背景差异。高家庭收入、父亲为管理或专业技术人员出身的毕业生从事行政或企业管理工作的相对比例更高,而低家庭收入、父亲为农民或农民工出身的毕业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相对比例更高。此发现对本科和硕士毕业生同样适用。这意味着即使在硕士毕业生中,职业分布仍并非完全独立于家庭背景,依旧存在职业地位再生产现象,但从事专业技术性工作却能摆脱家庭背景束缚、成实现向上流动重要途径。另在本科和硕士毕业生中,都存在明显职业内起薪差异,即使从事同一职业,家庭背景不同则起薪各异。数据表明,同样从事行政或企业管理工作,低家庭收入出身的本科和硕士毕业生的起薪分别只占高家庭收入出身毕业生的53.8%67.8%;父母为农民或农民工出身的本科和硕士毕业生的起薪分别占父亲为管理或专业技术人员出身毕业生的69.6%75.8%。另一个吸纳毕业生数量较多的职业类型即专业技术工作亦然。因此,与本科毕业生一样,硕士毕业生同样面临基于家庭背景的劳动力市场“歧视”

     3.家庭背景影响显著。既然高等教育群体,包括硕士毕业生所面临的劳动力市场依旧并非完全遵循绩效原则,那么,优势家庭在教育扩张后怎凭借家庭背景优势维持自身优势地位?1)从学校选拔看,无论是硕士生还是本科生都存在明显家庭背景差异。在本科生中,中高家庭收入、父亲职业为管理或专业技术人员出身的学生在重点大学的相对比例更高,而硕士生恰相反。之所以硕士生教育机会相对更均等,可能因家庭出身不好的本科生为摆脱家庭困难,常更愿加倍努力追求研究生学历,而相比优势家庭出身的本科生凭借其本科文凭和家庭背景已足够在劳动力市场中谋取一份体面工作,因而追求更高学历的动力和必要性降低。2)不同家庭背景在专业领域上存在不同策略选择,在本科生和硕士生中皆然。虽理工科、经济管理学受最多关注,但低家庭收入、农民或农民工家庭出身的学生在理工科专业的相对比例更高,而高家庭收入、父亲职业为管理或专业技术人员出身的学生在经济管理学专业领域的相对比例更高,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士生皆然。同时,优势家庭选择文史哲、教育、法学等其他人文社科类专业的相对比例也更高。不同家庭背景在教育扩张后存在不同教育策略。即为实现向上流动,不利家庭更倾向于选择能使其在将来求职过程中易摆脱家庭背景束缚的理工科专业。优势家庭则倾向于选择人文社科、经济管理学专业。但优势家庭之所以作出这一选择,并非经济管理学专业富有经济回报,而是因这些专业在求职时更易发挥家庭背景影响。

     4. 代际流动市场瓶颈。长期以来,研究者关注教育机会不均等更多强调教育的垂直差异学历高低,而本研究结论再次提醒我们,教育的水平差异(专业不同同样不容忽视。专业领域和教育水平一样是优势家庭实现地位再生产重要工具。在促进教育机会均等上,除采取补偿性原则增加对社会底层群体尤其是其中富有能力天赋个体的教育和财政支持,提高农村贫寒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机会外,加强对不利家庭子女在高等教育专业选择上的指导同样重要。研究还表明,包括硕士毕业生在内的高等教育群体所面临的劳动力市场都并非完全遵循绩效原则。这告诉我们,要想更好体现教育价值,发挥教育促进社会流动功能,单纯把目光聚焦在教育系统内机会分配显然不够,不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同样是阻碍代际流动重要障碍。因此,政府应继续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强化“能力本位”原则,逐步弱化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使教育等人力资本的社会经济地位回报得以充分体现。

李耳《道德经》:无生有、有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约定俗成 “三”序列成语,并不多见,且范围狭窄。本人效仿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宏伟气魄,见贤思齐、与时俱进,实为不易,实为艰苦卓绝创造。归纳、提炼,一试便知,其中艰辛,非尝试者并不知晓。实为中国一流、世界一流、古今一流学问与大道至简之壮举,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积少成多、积小成大,万事开头难、好开始为成功半,天生我才必有用;是马拉松、接力赛而非百米跑,必须不断接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努力前行而非因循守旧,躺在前人的功劳薄上睡大觉、裹足不前,方可不孚众望、不辱使命、不愧子孙,功成名就、名垂青史、彪炳千秋。

徐敏豪书法《新横渠四句》3

徐敏豪撰并书

201645日周二农历二月廿八

立天地心,立生民命。

继千秋学,开万世新。

(注:有一段时间,没有书写,手感、笔感、字感生疏,在所难免。因昨日、今日,与光明博友交流、对话,决定从今日起,重拾书法,以练代创。今日,在创作完成《新道德经》41后,开始写书法。两尺生宣、镜心,斗笔、悬肘书写。一共写了3幅,未作任何练习,直接上宣。连续书写3幅,心路历程、心有余而力不足、手生心怯,一览无余。没有关系、来日方长,进阶神速、指日可待,信步神逸、有目共睹,特留此存照)

注:本博主徐敏豪简介,自诩头衔:全球华人公知、时代创新诗人、独步中国书法家,管理、健康顾问。书法润格每尺30万元,顾问项目一事一议。

19601025日凌晨2点本人在武汉市第二医院出生。儿的生日、娘的苦日。告慰双亲在天之灵:你们的儿子,未虚度年华,未辜负期望。你们应为生养了我这样一个儿子,感到骄傲与欣慰。告慰祖国与人民:为天地、历史、时代、人民与人类代言,我已经做到了。

年复一年,无节假日,一日一策,123项转化为国策,产生国内外影响,已续写《道德经》逾64部各81等,非凡胆识、能力、体魄缺一不可,责无旁贷、不辱使命、彪炳千秋。

徐敏豪七言新十四行诗《新民歌童谣系列》之一。二尺斗方生宣,站立悬肘隶行草真书,敏豪撰并书。创作条件环境:垫铺为床,揭起为案,照片为证。吃草挤奶,此言不虚。

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世界皆同。一个世界文学奖项的获得者,除了自身的天赋、勤奋外,还需要首先得到自己民族的广泛喜爱、影响与称赞,这样才能引起其他国家、民族与世界的关注。因为“诗”是一经翻译就会损失其精华的几行文字,如同新鲜果蔬草虫,只要拨皮断筋,就会营养尽失。中国是诗歌的故乡。一个人、家国、民族如果没有了诗,就会形同行尸走肉。人们啊!你们可以不选择喜欢、接受、偏好、传播我的诗,但不可不选择诗。因为诗歌就是我们人类心灵共同的家园、故乡与心中的太阳。

20103月在《中国投稿在线》建博后,先后在博国中国、新浪、光明、新华、人民、搜狐、中青、凤凰、网易、腾迅QQ760203694、美国中文、加拿大华人网等开通本人实名博客与微博,即年4月起开始重拾诗歌,截止目前已创作诗词16786首,力争35年问鼎诺贝尔文学奖。

时代创新诗人徐敏豪座右铭1.“三个影响”:影响有影响的人;影响中国与世界;影响过去、现在与未来。2.“三个超越”:超越屈原、李杜;超越鲁迅、诗经;超越荷马、普希金。3.“三个一流”:中国一流、世界一流、古今一流。4.“六个追求”:一字血脉精气神,二字贯穿古今身,三字担当天地人,四字弘扬真善美,五字行知信达雅,六字涅神逸能。本人已经做到了,奇文共赏、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本人诗词感悟:

一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十三韵、平仄、方言,古今变化,相去甚远,切莫削足适履,正如毛润之所倡导“辞不害意”;

二形质里表、高地上下。民谚: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一个真正的诗人、词人慎思追远,聆听天地先民先知先觉,担当天使传递天音,古圣贤有云:得意忘言,早把形式放在其次,舍本求末、无异于买椟还珠,庸人之举。

三社会度量、时代代言。为此,必须喜闻乐见,必须为人民发声,说人民想说而未说之语,倾听人民心声,只有源头活水才能生生不息,理论永远灰色生活之树常青,做一个“人民诗人”、“人民词人”,永远是最高尚、最向往、无止境的不懈追求。

本诗词作者: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副所长、副研究员、时代创新诗人徐敏豪,附:以天下为己任·我为诗生——本博主徐敏豪简介,自诩头衔:全球华人公知、时代创新诗人、独步中国书法家、管理顾问、健康顾问,书法润格每尺30万元,顾问项目一事一议。

我已经说过了,认为我狂妄、不谦虚也罢,我就坚持这么说:全世界70亿人,像我这样自诩为当代屈原、李杜、鲁迅、荷马、但丁、维吉尔、普希金,并且要站在他们肩上超越他们,我已经做到了,一个车厢(额定105人)都装不满,而其他沉迷于浮云的人10个车皮(105人×15节车厢×10)都拉不完。徐敏豪时代创新诗词、独步中国书法、得天道健康养生等系列研究、创作、发表、出版、运用与推广,资助热线:13971410246银行账号,户名:徐敏豪,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账号:622848 0051768190715在此,衷心感谢各级领导、各界朋友的热情关心、支持与帮助,同祝福)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