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徐敏豪 //www.sinovision.net/?11531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徐敏豪诗五绝3则真榜书2尺生宣斗方3幅(206)

已有 2482 次阅读2017-12-18 23:32 |个人分类:徐敏豪中国书法|系统分类:艺术| 内容早知道, 内容早知道 分享到微信

徐敏豪诗五绝3则真榜书2尺生宣斗方3幅(206)_图1-1徐敏豪诗五绝3则真榜书2尺生宣斗方3幅(206)_图1-2徐敏豪诗五绝3则真榜书2尺生宣斗方3幅(206)_图1-3

徐敏豪诗五绝3则真榜书2尺生宣斗方3幅(20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宗白华)专辑

徐敏豪

20171219日周二农历辛酉年十一月即冬月初二

本人书法格言:中国书法每、各时代标志,唯真楷书莫属,其它皆不可能;

本人书写方式:站立,悬腕、肘,铺垫床、揭垫案,艰苦卓绝、有目共睹;

本人书写风格:自成一体、兼收并蓄、独辟蹊径,独步天下、时代、古今。

1五绝组诗重温《宗白华》其一

天地人挣扎,真善美涂鸦。

日月星沉沦,信达雅粉刷。

(诗注1:“三才”天地人,“三德”真善美,“三光”日月星,“三言”信达雅)

(题注1:参见百度百科、各主媒相关报道,下同。列宁说:唯有伟大理论,才有伟大实践;忘记过去,意味背叛。康德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古训、诗谚:抬头看路、仰望北斗,永比埋头拉车更重要,否则必车毁人亡。【历史上的今天】31年前的今天,中国现代新道家代表人物、哲学家、美学大师、诗人,南大哲学系代表人物、北京大学教授宗白华(18971986.12.20,享年89周岁)逝世。他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小南门,1918年(21岁)毕业于同济大学语言科。194919525255岁)年任南京大学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南京大学哲学系合并到北大,之后一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后兼任中华全国美学会顾问。19201925年留学德国,先后在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美学。回国后曾任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哲学系教授。他是我国现代美学拓荒者之一。“五四”运动前,他便致力于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研究,对中国古典美学特别是老庄和魏晋美学,更有精湛研究和独到见解。他还翻译了温克尔曼、莱辛、歌德、席勒、海涅、罗丹等美学和艺术大师的很多论著。他是“五四”时期有影响的诗人,也是民主战士。他在1918年参加了由李大钊、邓中夏等发起的“少年中国学会”,并在上海负责编辑《少年中国》月刊,是我国新文化运动开拓者之一。代表作:《美学散步》、《意境》。译著:有康德的《判断力批判》、《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逊》等。其曾用名宗之,字白华、伯华,籍贯为江苏常熟虞山镇,在安庆长至8岁后到南京上小学。19198月受聘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任编辑、主编。将哲学、美学和新文艺的新鲜血液注入《学灯》,使之成为“五四”时期著名四大副刊之一。就在此时,他发现和扶植了诗人郭沫若。1920年(23岁)赴德国留学。1923年(25岁)创作《流云小诗》。1925年(28岁)回国后任教。他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半个安徽人】他常如此自称。他毕生治学研艺,精通中西美学和各门艺术理论,是深得中国古典美学精魂的美学家。在1920--1940年代,他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与北京大学邓以蛰并称“南宗北邓”,再加上1933年回国、并在北大西语系任教的朱光潜,三人成为当时享誉海内的三大美学家。非常有机缘的是,邓以蛰是安徽怀宁人,朱光潜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这三位学者两个半皆安徽人。邓、朱、宗这三大美学家在现代美学史上都有巨大贡献,他们在古典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美学理论与艺术实践融通基础上做出了重要探索和积淀。【撰史情结】大凡学者穷毕生力治专门学,学累积,情独钟,常生出著“史”宏愿,即写作本学科专门史,可称为学人“撰史情结”。这并不奇怪,20世纪中国学人中,撰写专门学科史者不乏其人,如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胡适的《中国哲学大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柳诒的《中国文化史》,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等,这些著作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都已成为经典。但另有一些学者,如闻一多、鲁迅等,也曾有想写一部纵横上下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夙愿,然因诸多变故和外力干扰,皆未实现、成为“遗愿”。叙史愿望的破灭,于学者本人,于中国学术史,都将永成遗恨。学者热衷于著史,其本意无非是经学科专门史著述来彰显其学术见地和实力,体现对研究领域的整体把握,从而在该学科研究上占据制高点。此优良传统,源远流长。伏羲《易》、李耳《道德经》、屈原《离骚》、司马迁《史记》、刘勰《文心雕龙》、王国维《人间词话》等,数不胜数、居功至伟,皆可名垂青史、彪炳千秋。【抱憾终身】现代学术史中的著史潮流,也铭刻着他和“中国美学史”编写失之交臂的遗憾往事。他曾在1960年代美学热潮中想写一部《中国美学史》,然而因当时编写该史班子成员意见出现分歧,导致他不能按自己意愿去完成此功在千秋的学术事业,“著史”愿望终成梦幻泡影。该当时流产的《美学史》计划一拖就是几十年,虽今各类《中国美学史》著作大量涌现,但其学术价值还有待时间检验。就如今所能见到的几种来看,大多不尽如人意,毕竟如他似的学术功底又精通中西各类艺术的美学家还没出现。他当然也不是不可超越的学术高峰,但对中国,产生如他一样的大师的基础条件还不具备。如此看来,他未完成的这部《中国美学史》,将是学术界永久的缺失,该缺憾发人深省。【斯人诗存】他在1940年代,曾写过一首五律:“飚风天际来,绿压群峰暝。云罅漏夕晖,光泻一川冷。悠悠白鹭飞,淡淡孤霞迥。系缆月华生,万象浴清影。”诗中描述的白鹭悠悠、孤霞淡淡,月华初生、万象澄澈的境界,不正是他治学与为人的境界吗?我们也期盼将来的“宗白华学派”有这样的学术境界。【敏豪感悟、期盼与疾呼】(1)薪火传承。我作为朱光潜先生的隔传弟子,曾在19831984年在中南财大进修赖世和教授(曾师从朱先生毕业的研究生)的《美学》。当时,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先生说:“美,是难的。”2)站巨人肩。时至今日,本人早已站在先生的肩膀上,提出“美,是最难的”新论。并将三德真善美作为一个整体、经典表述为:“真:地球、真理仅有一个;善:在真的基础上,有用无害;美:在真、善基础上的赏心悦目。”本人以为,此论述,已达 “多一字嫌多,少一字嫌少”的至善(即“三纲八目”:明德、民本、至善,格致正诚修齐治平)境界。3)挽救中华。本人近几年来,研究、创作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已有逾131项转化为国家决策。其中,力谏《随母姓奖千元》,即将由试点到全国铺开的危险,再次挽救了整个中华民族,此言不虚。从伏羲演《易》起,人类已繁衍上亿万年,从母系已过渡到父系社会,正是基于人类对生命遗传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认知与习俗,“随父姓”即是最终成果。达尔文的《进化论》,是《道德经》肇始欧洲文艺复兴的产物,然而他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他娶了其表姐妹,生了十几个孩子,只有两三个存活,且皆弱智、残疾。4)震古烁今。本人已续写《新道德经》逾64部各81章,稍加补充、整理与提升,即可完成一部完整的《新道德经》81章,仍为五千言(即字)左右。开篇,即纠正李耳《道德经》不可知论的谬误与伪装,还其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的本来面目,崇尚伏羲“天人合一、顺天应人、顺昌逆亡”、炎黄尧舜“天下为公、圣贤治理、民本无为(为民主共和雏形、奠基)”的人类理想。正确处理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天天、天地、天人、地地、地人、人人六者之间的关系,至今仍为全世界、全人类,思想(哲学的片段)、哲学(世界观包括人生观、方法论)的顶峰。5)国家立项。现在报刊、出版,皆“一切向钱看”,早已成不争事实。网络发表,也备受限制,且毫无“著作权”可言。脑力劳动者,特别是思想、哲学家,诗人、书法家等,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安身立命,早已成为奢望、奢谈。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并非危言耸听。本人《新道德经》呼吁国家社科基金申请、立项,已经多次、许久,皆如石沉大海、没有回音。甚至连本人正常工作、晋升的权力,也已经剥夺。诗谚:一滴水,反映太阳。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春江水暖,鸭先知。“新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现实物质世界在人类大脑中的反映。存在,决定意识。民谚:“改革开放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我们虽不赞成此全盘否定,但民心所向,不容忽视。为天地、古今、苍生,历史、时代、民众,听风(诗谚:颂不如雅、雅不如风)与代言、代行,使命神圣、责无旁贷、任重道远。毛润之曾经说过:“中国唯有大哲学家(包括大伦理学家、大美学家,皆旨归真善美)产生,才能彻底、根本改变国运。”说得真好!时至今日,这样的人物,产生了吗?正如钱学森在弥留之际大声疾呼的“钱之问”:为何当下的中国,产生不了大师?产生大师的土壤,究竟是什么?究竟在哪里?□随题而韵,诗题为谜底、诗文为谜面,最难。诗再创作,真善美、精气神、信达雅,更难。中国书法,参透哲学、帖本碑末、活而不死,最难。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吾百科六艺中,哲学第一,诗文第二,书法第三,力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目共睹,奇才、奇思、奇言、奇文、奇书共赏。赤子童心、苍天可鉴,职责所在、不辱使命,不到之处、万望海涵。下同。因书法篇幅所限,经本人节选、文字整理)

2五绝组诗重温《宗白华》其二

黑灰白混搭,易简恒抹杀。

风雅颂淹没,松竹梅贱踏。

(诗注2:“三知”黑灰白,“三识”易简恒,“三诗”风雅颂,“三友”松竹梅)

(题注2:随题而韵,诗题为谜底、诗文为谜面,最难。诗再创作,真善美、精气神、信达雅,更难。中国书法,参透哲学、帖本碑末、活而不死,最难。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吾百科六艺中,哲学第一,诗文第二,书法第三,力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目共睹,奇才、奇思、奇言、奇文、奇书共赏。因书法篇幅所限,由本人节选、文字整理)

3五绝组诗重温《宗白华》其三

精气神虚化,古今身袈裟。

庸低媚三俗,假恶丑舞吧。

(诗注3:“三宝”精气神,“三体”古今身,“三俗”庸低媚,“三鬼”假恶丑。舞,与“五”谐音,与“三”对偶、对仗。袈裟:僧侣们的职业装扮。舞吧:与酒吧类似的休闲、娱乐场所

注:本博主徐敏豪简介,自诩头衔:全球华人公知、时代创新诗人、独步中国书法家、管理顾问、健康顾问。书法润格:每尺30万元,顾问项目一事一议。

19601025日凌晨2点本人在武汉市第二医院出生。儿的生日、娘的苦日。告慰双亲在天之灵:你们的儿子,未虚度年华,未辜负期望。你们应为生养了我这样一个儿子,感到骄傲与欣慰。告慰祖国与人民:为天地、历史、时代、人民与人类代言,我已经做到了。

年复一年,无节假日,一日一策,131项转化为国策,产生国内外影响,已续写《道德经》逾64部各81等,非凡胆识、能力、体魄缺一不可,责无旁贷、不辱使命、彪炳千秋。

徐敏豪七言新十四行诗《新民歌童谣系列》之一。二尺斗方生宣,站立悬肘隶行草真书,敏豪撰并书。创作条件环境:垫铺为床,揭起为案,照片为证。吃草挤奶,此言不虚。

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世界皆同。一个世界文学奖项的获得者,除了自身的天赋、勤奋外,还需要首先得到自己民族的广泛喜爱、影响与称赞,这样才能引起其他国家、民族与世界的关注。因为“诗”是一经翻译就会损失其精华的几行文字,如同新鲜果蔬草虫,只要拨皮断筋,就会营养尽失。中国是诗歌的故乡。一个人、家国、民族如果没有了诗,就会形同行尸走肉。人们啊!你们可以不选择喜欢、接受、偏好、传播我的诗,但不可不选择诗。因为诗歌就是我们人类心灵共同的家园、故乡与心中的太阳。

20103月在《中国投稿在线》建博后,先后在博国中国、新浪、光明、新华、人民、搜狐、中青、凤凰、网易、腾迅QQ760203694、美国中文、加拿大华人网等开通本人实名博客与微博,即年4月起开始重拾诗歌,截止目前已创作诗词17470首,力争35年问鼎诺贝尔文学奖。

时代创新诗人徐敏豪座右铭1.“三个影响”:影响有影响的人;影响中国与世界;影响过去、现在与未来。2.“三个超越”:超越屈原、李杜;超越鲁迅、诗经;超越荷马、普希金。3.“三个一流”:中国一流、世界一流、古今一流。4.“六个追求”:一字血脉精气神,二字贯穿古今身,三字担当天地人,四字弘扬真善美,五字行知信达雅,六字涅神逸能。本人已经做到了,奇文共赏、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本人诗词感悟:

一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十三韵、平仄、方言,古今变化,相去甚远,切莫削足适履,正如毛润之所倡导“辞不害意”;

二形质里表、高下自见。民谚: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一个真正的诗人、词人慎思追远,聆听天地先民先知先觉,担当天使传递天音,古圣贤有云:得意忘言,早把形式放在其次,舍本求末、无异于买椟还珠,庸人之举。

三社会度量、时代代言。为此,必须喜闻乐见,必须为人民发声,说人民想说而未说之语,倾听人民心声,只有源头活水才能生生不息,理论永远灰色生活之树常青,做一个“人民诗人”、“人民词人”,永远是最高尚、最向往、无止境的不懈追求。

本诗词作者: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副所长、副研究员、时代创新诗人徐敏豪,附:以天下为己任·我为诗生——本博主徐敏豪简介,自诩头衔:全球华人公知、时代创新诗人、独步中国书法家、管理顾问、健康顾问,书法润格每尺30万元,顾问项目一事一议。

我已经说过了,认为我狂妄、不谦虚也罢,我就坚持这么说:全世界70亿人,像我这样自诩为当代屈原、李杜、鲁迅、荷马、但丁、维吉尔、普希金,并且要站在他们肩上超越他们,我已经做到了,一个车厢(额定105人)都装不满,而其他沉迷于浮云的人10个车皮(105人×15节车厢×10)都拉不完。徐敏豪时代创新诗词、独步中国书法、得天道健康养生等系列研究、创作、发表、出版、运用与推广,资助热线:13971410246银行账号,户名:徐敏豪,开户行:交通银行,账号:622262 0610001077130在此,衷心感谢各级领导、各界朋友的热情关心、支持与帮助,同祝福)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