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一清博媒・美国站 //www.sinovision.net/?14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一清博媒,是一个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虚拟帝国。虽无城邦,但谷歌上关键词的搜索会告诉你一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毛泽东的“最后决定权”并非空穴来风

已有 12541 次阅读2009-5-8 13:44 |个人分类:历史烟云|系统分类:时政资讯分享到微信

毛泽东的“最后决定权”并非空穴来风

作者:一清

近些年来,随着一些历史档案资料的解密,人们在悄然关注着党内文件对毛泽东一项权力的“赋予”,即所谓毛泽东的“最后决定权”,并由此深深地质疑这一“权力”的合法性。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不是真如人们所传,毛泽东有着这一让人不敢相信,且是党的文件所规定的“最后决定权”呢?如果有这样的“权力”赋予,党的领导体制是不是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并由此导致了后来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回答是肯定的。毛泽东确实是有过这么一种被党的文件所规定,或曰“赋予”的权力,这些,不是空穴来风的东西。

有关这种权力是否存在的确认,最权威的材料莫过于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资料、清华大学历史讲座、北京大学国学讲座的《中南海历史文化讲座》。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专家李东朗教授的文章有过阐述。

事实上,我们从“大跃进”运动的发起,文革的发动,文革后期党和国家人事安排种种现象发现,毛泽东的权力是天下第一的,是无人能够超越,无人能够制约的。特别是毛泽东晚年的最后些年份,任何人事安排,必须由他最后确认。上到国家总理和党主席“接班人”的钦定,下到军队师级干部成员提升,名单也需过目。无一不显示了毛泽东的“最后决定权”。

那么,中共是在何时,在何种情况下赋予了毛泽东这个权力的呢?这个权力有无其他,比如时间上的约束呢?或者我们可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呢?

1941年,抗战已经进入到一个十分复杂和艰难的年段,由于当时分散的游击战争环境,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分散主义现象,即所谓的“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汇报”。中共中央为了强化纪律,于71日下发了《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30天后,又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这些决定无非是要强调组织纪律,服从中央。1942121日,中共中央鉴于当时的情势又发出了关于集中统一领导的系列指示,并指出:“根据地和军队中存在着‘缺乏领导中心,许多人谁不服谁,而不能承认一个比较强一点的同志为领导中心’的现象”,并要求“每一军区、每一军分区,必须承认一个优秀一点的同志为领导中心,不准谁(也)不服谁,闹到群龙无首。各中央局,中央分局,要着重地注重培养所属各军区、各分区领导核心的建立,告诉他们如何自觉地形成这样的核心”。同时中央规定,“这样的领导核心,只留三个主要负责人。”当时,延安为了确保集体领导,成立了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工作会议由7人组成,他们是毛泽东、任弼时、王稼祥、王明、洛甫、陈云、凯丰。事实上,由于情况在不断的变化中,党的领导人也奔走于各地,呈分散状态。特别是到1943年初,原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的7人小组中的王明(休病假)、洛甫(去了晋西北调查)、王稼祥、陈云(因病休养),这样,在延安的7人小组中只有毛泽东、任弼时、凯丰三人,无以为会了。320日,中共中央决定调整中央机构,在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决定推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同时决定他为书记处主席。该决定明确规定:“书记处会议中所讨论的问题,主席有最后决定之权。”

这就是毛泽东所拥有的“最后决定权”的由来。

形成这样的决定,这与毛泽东在当时党内的巨大影响和崇高威望是有关的。而事实上,这个建议的出源,也与会议前60多天刘少奇的建议有关。当年的112日,刘少奇向政治局提议:“中央书记处设一个主席,两个书记。书记是主席的助手。”他的这个关于“书记”和“主席”的角色设计,也就明确规定了二者间的关系,既然“书记”是助手,当然也就处于辅助的地位,也就是说,最后的决定是,也只是能是由“主席”作出,这一建议,从与当时的会议讨论无异议通过的情况来,实际上是得到了当时与会者的同意的。正是因为有这个建议在先,有中央的集体讨论记载,所以320日通过的《决定》也就以党的文件规定了毛泽东有这个权力,并以中央文件“赋予”了毛泽东“最后决定权”。

当时成立的三人小组,毛泽东为主席,刘少奇和任弼时为书记。

中共中央党校李东朗教授在党的高级干部讲座上对毛泽东所拥有的这种“最后决定权”作了一些合理的解释。首先,认为毛泽东所拥有的这个“最后决定权”仅限于书记处“会议中所讨论的问题”;其次,认为这个“决定权”事实上存在和生效的时间并不长。李教授所说的这两点是很重要的,所谓的“最后决定权”实际上是一种工作制度,是对书记处工作程序的一种规定。“在当时激烈、艰苦和复杂的抗战时期,特别是敌后抗战遇到严重困难的时期,这样的领导体制既有它的现实要求,又有它产生的历史条件,是合理的,甚至是必要的。”(李东朗:《毛泽东最后决定权问题评析》)

但是,毫无疑问,这个“权力”的赋予,以及后来毛泽东在党内影响的日大,以及随后所产生的党内对于领袖的过于崇拜,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这个时候的“他逐渐骄傲起来,逐渐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主观主义和个人专断作风日益严重,日益凌驾于党中央之上,使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不断受到削弱以至破坏。”(《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定》长征出版社 第29页)与此同时,党内外对于毛泽东的全盘神化,使得毛泽东在很长时间里,没有走出“最后决定权”的思想痕迹和影响,以至于发展到家长制,破坏了党的民主集中制领导原则,在很多重大问题决策时,形成一言堂,这就不能不让人联想到老人家事实上是一直拥有这个所谓的“最后决定权”的。由是,很多事情就有了悲哀的结局。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