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方舟子 //www.sinovision.net/?1568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心中有道义,脑中有科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日常生活中的辐射对人体有害吗?

热度 3已有 3134 次阅读2012-2-21 23:23 |个人分类:科普文章分享到微信

  辐射,看不见摸不着,又无处不在,想想真是一个可怕的东西。许多人会把身体上某方面的不适都怪罪为辐射导致的,例如把头疼、眼睛酸痛、脸上长痘痘,归咎于电脑辐射。为了防辐射,又会想到种种偏方,在电脑前放一盆仙人掌,传说可以吸收辐射。吃某种食物,据称可以防止辐射造成的损伤。怀孕了,当然更要防止辐射对胎儿的伤害,于是防辐射孕妇服在国内流行,已有十几年的历史。

  辐射真的对身体这么有害吗?那要看是什么样的辐射。一类辐射是由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或核反应时发出的射线,称为核辐射。有的核辐射射线穿透性很强,能穿透皮肤进入人体,对人体组织、器官造成损伤。有的射线穿透性很弱,衣服就能把它们挡住,但是如果放射性物质被吸入人体,与人体组织有零距离接触,它们发出的射线也能对人体组织、器官造成损伤。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核辐射主要是宇宙射线,越到高空宇宙射线越强,防不胜防。高空飞行每小时受到的辐射量大约0.01毫希,飞10小时相当于接受一次胸透拍片。也有研究认为一年在纽约和东京之间飞七个来回受到的辐射量就达到了放射工作人员的一年最高限值50毫希。要减少宇宙射线的辐射,除了减少高空飞行次数,没有别的好办法。其他的核辐射来自放射性物质,例如从土壤或建筑石材释放出来的放射性氡气。氡气产生的射线穿透性很差,但是被吸入人体后会诱发癌症,是导致肺癌的第二大因素,仅次于吸烟。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到氡气的存在。

  另一类辐射是由电磁波产生的。按照频率从低到高(波长从长到短)按次序排列,电磁波可以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频率最高的γ射线其实是核辐射射线的一种,它和X射线的穿透力极强,可以进入到人体的内部,并与体内细胞发生电离作用(即原子中的电子跑出来),叫做电离辐射,能对人体组织造成损伤。日常生活中γ射线不容易碰到,X射线在家庭中主要来自显像管电视机和计算机显示器。显像管中的电子在高速运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发射X射线,不过强度很低,这是因为在电视机和显示屏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对此会有严格的限制。通常要求它们的X射线辐射强度在距离屏幕约5厘米范围内测量的结果不能超过每小时0.5微伦琴,这相当于人们在高空飞行时受到的宇宙射线辐射的强度。当然,人们在使用电脑和看电视时不可能距离屏幕那么近,实际受到的辐射要低得多。何况,现在普遍使用液晶显示器和电视机,它们没有显像管,就不存在X射线辐射的问题了。

  紫外线虽然不是电离辐射,但是能够打断化学键,同样能损伤人体组织。只不过紫外线的穿透能力不强,会受损的是人体表面的皮肤、眼睛等。日常生活中的紫外线主要来自太阳光,只要做好遮阳,例如打阳伞、戴太阳镜和在皮肤裸露部位涂防晒霜,就可以防止紫外线的伤害。可见光以及频率低于可见光的电磁波不会直接破坏人体的分子,当它们照射到人体时,被人体吸收,它们的能量转移到人体组织,让人体组织局部发热。电磁波的功率越强,携带的能量越高,人体组织吸收后增加的温度也越大,大到一定程度就可能烧伤人体组织。所以这一类电磁辐射对人体是否有害,取决于它们的功率有多高。

  我们平常说的由电器发出的电磁辐射,指的就是微波和无线电波,它们的功率远远低于能把人体组织烧伤的功率。那么,除了烧伤,有没有可能对人体造成其他的伤害,例如诱发癌症呢?世界卫生组织总结了近三十年来的有关研究,认为现有证据并不能确定暴露在低强度的电磁场中会产生任何健康后果。也就是说,大量的研究表明,没有证据能够证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种低强度的电磁波会影响到人体健康。对大家较为关心的胎儿健康,大量的证据也表明,暴露在正常环境水平的电磁场中并不会增加自然流产、畸形、低体重婴儿、先天性疾病等有害影响的风险。

  手机发出的电波能被贴近它的人体组织吸收,产生加热作用,长期使用手机会不会有健康风险呢?去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一份报告,认为无证据表明长期使用手机能引起其他癌症,但有限的证据表明能增加神经胶质瘤的风险,因此把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列为“可能的致癌物”(2B级),意思是有一些风险,值得进一步研究。IARC未定量给出风险,但其引用的2004年的一项研究称,平均每天使用30分钟手机,连续用10年,神经胶质瘤的风险增加40%。神经胶质瘤是一种脑瘤,年发病率十万人中约5个,按此风险每年多2个。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对该结果有异议,认为目前的研究不足以确认手机使用与脑瘤存在关联,实际上在美国手机使用大量增加期间,脑瘤发病率却降低了。其他的研究也得出不同的结果。例如,根据对1990年到2007年年间358403名丹麦手机用户的分析结果,未发现长期使用手机能增加脑瘤(包括神经胶质瘤和脑膜瘤)的风险。

  最后我们来看看所谓防辐射孕妇服,它是由金属丝编织成的。它不可能挡住对人体有害的穿透性强的核辐射和X射线,而是试图屏蔽日常环境中的电磁辐射。但是日常的电磁辐射是波长比较长的微波和无线电波,它们能够发生绕射,如果防辐射服不是全身全方位包裹,而是像孕妇服那样穿,那么电磁波还是能够从领口、袖口、下摆等开口处进入人体,挡不住。而且,既然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日常环境中的电磁辐射对胎儿无害,又何必试图去屏蔽它呢?所以只有在中国,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传统保胎观念相结合,所谓防辐射孕妇服才有市场,出了国门,就难得一见了。

  2012.1.18.

(《新华每日电讯》2012.1.20)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回复 robertgpyan 2012-2-24 05:11
mgzww999 虚心接受网友的更正, 对这科学态度我表示敬意.
回复 mgzww999 2012-2-24 02:38
再来看戏: 这句话确实没错
实际上确实这个小文章里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毛病
但mgzw的评论也好不到哪里去
呵呵呵
我的评论的确有不当之处。比如这里说的温度的增量应该用大小来衡量,我的评论就是错的。第五点我对名词的使用也不准确,HQ已经指出,我也接受了。我的评论的目的不是要比方舟子原文好,而是要指出错误的部分。有三个最重要的不同你没有看到:第一我知道错误就接受,不误别人,也丰富自己。方舟子从来不会认错,这次(估计)也是一样,态度不可对比。第二,我这只是一个没有认真斟酌、研究的讨论短帖,只是以指出错误为目的,而不是要用我的评论来代替他的文章,文章性质不可对比。第三,方舟子是职业著名科普作家,他的的文章是在非常重要的媒体上发表的,影响面很广,他必须保证内容的准确性,而我只是他的一个普通读者,文章影响和人物身份不可对比。但是如果你能指出错误我仍然欢迎。
回复 mgzww999 2012-2-24 02:24
robertgpyan: 是“增加的温度也越大”;. 温度的增量不能说高低,只能说大小. 其实任何变量的增量只能说大小.
同意你的更正,我忽略了增加二字。
回复 再来看戏 2012-2-23 20:39
robertgpyan: 是"增加的温度也越大". 温度的增量不能说高低,只能说大小. 其实任何变量的增量只能说大小.
这句话确实没错
实际上确实这个小文章里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毛病
但mgzw的评论也好不到哪里去
呵呵呵
回复 robertgpyan 2012-2-23 20:17
是"增加的温度也越大". 温度的增量不能说高低,只能说大小. 其实任何变量的增量只能说大小.
回复 mgzww999 2012-2-22 22:45
这篇文章如果作为生活常识介绍还可以,但是作为正规的科普读物就有很多问题,概念非常不严格,逻辑也很混乱,也有科学上的错误解释。一个职业科普作者写出这样的文章是很不认真的。

(一)对辐射的分类不科学。作者把辐射分为“核辐射”和“电磁辐射”,这不是严格的科学意义上的分类,前者是按辐射源分类,而后者是按辐射性质分类。这就好象说,人类有两种,一种是“美国人”,一种是“黑人”一样。作者自己显然也意识到了这种分类的问题,因为他说“γ射线其实是核辐射射线的一种”。

(二)辐射也不仅仅是这两类,比如作者自己就说了还有宇宙射线。显然作者以为宇宙射线是核辐射的一种,这是不正确的。宇宙射线分初级宇宙射线和次级宇宙射线。初级宇宙射线的来源非常复杂,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的主要部分不是核辐射,而是和宇宙形成的历史有关。我们日常所说的宇宙射线主要是二级宇宙射线,既初级宇宙射线在通过大气层时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辐射,但是也不能简单的归结为核辐射一种。

(三)“其他的核辐射来自放射性物质”这种说法也不准确。因为“同位素衰变”中的同位素就是“放射性同位素”,而“放射性物质”不是一个科学定义,它只是包含了“放射性同位素“的物质。所以不属于“其它的核辐射”。

(四)”与体内细胞发生电离作用(即原子中的电子跑出来),叫做电离辐射,能对人体组织造成损伤”这句话混淆了许多概念。特别是出自一个生物学工作者的文章,这是很丢人的。首先,“与体内细胞发生电离作用”的说法不够严密,应该是与人体细胞中的原子发生电离反应。“叫做电离辐射,能对人体组织造成损伤”这句话混淆了”电离辐射“和”辐射电离“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辐射电离是指放射线对原子造成的电离,我认为这才是对人体(细胞)伤害的原因。电离辐射是指辐射电离出来的电子,当然这些电子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应该不是主要的(作者应该比我更了解这一点)。

(五)“电磁波的功率越强,携带的能量越高,人体组织吸收后增加的温度也越大,大到一定程度就可能烧伤人体组织”这句话问题也非常多。这里(作者引用)的“功率”和“能量”是两个非常不明确的概念。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电磁波(场)密度越高”,这里“能量”的含义我不太清楚,估计作者要说的是“频率”(单位能量)。“温度也越大”的用词方式简直就是笑话了。温度没有大小,只有高低。谁听到气象预报说过“今天气温很大”?另外,这里的温度是一个宏观物理概念,用法也有待商榷。

科学上以辐射性质分类大致(不是严格的)是:带电粒子(主要是电子和质子和氦核)辐射、中性粒子(主要是中子)、电磁辐射。对地球上的辐射按照辐射源的区分有以下几种:宇宙射线、地球中的放射物质、人造辐射。人体受辐射影响有三种:外辐射、外(皮肤)污染、内辐射(污染)。

作者的主要观点有两个基本点:一个是“孕妇服”等所谓防辐射措施是无用的,我同意。另外一个是日常生活中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我不了解相关的科学和统计结果,不知道这个结论是否正确。但是有三点应该引起注意:一是科学研究的结果和统计数量十分有限,二是人造辐射越来越严重而且是近来的事情,我们对它的知识十分有限,第三是,虽然科学上可以有一些研究成果,但是对遗传的影响需要经过几代人才有结论。

另外,整篇文章表明作者不了解“辐射”和“放射性污染”的区别。通篇文字读着也非常不通顺,比如:“手机发出的电波能被贴近它的人体组织吸收,产生加热作用,长期使用手机会不会有健康风险呢?去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一份报告,认为无证据表明长期使用手机能引起其他癌症,但有限的证据表明能增加神经胶质瘤的风险”。“产生加热作用”很象中学生的语言,最后一句“无证据表明长期使用手机能引起其他癌症,但有限的证据表明能增加神经胶质瘤的风险”显然是一个蹩脚的翻译。

方舟子的哲学的基本是功利主义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历史观。有两个例子是最好的证明:一是用现在的科学成果否认实践几千年的中医。二是用现在的科学分析断言转基因产品对人类未来遗传没有影响。这是题外话。
回复 再来看戏 2012-2-22 03:25
如果要起作用无需全身包裹,需要的是接地
起作用不表示完全避免
回复 再来看戏 2012-2-22 03:24
有的说法有点问题
所以这一类电磁辐射对人体是否有害,取决于它们的功率有多高。
****************
烧伤是存在的,长时间暴露(功率)是引发癌变因素,这个已经得到肯定
至于FDA说的手机是另外一回事情(时间有限,功率很低,可能是安全的)
这个问问搞微波的就知道了
当然孕妇防辐射服是没啥用的(能接地就起作用了但是一般做不到),专业防辐射服有用的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