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阿彭 //www.sinovision.net/?1748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美国人吃不吃转基因食品?

热度 3已有 1847 次阅读2013-10-30 16:17 |系统分类:科技教育| 美国农业部, 转基因食品, 食品安全, 美国人, 消费者 分享到微信

果壳网专访美国粮农研究所前所长:“美国人吃不吃转基因?”
鱼在在藻 2011-11-08 17:00

虽然目前转基因食品在中国已经遍地开花,消费者普遍对此也都安之若素,但转基因食品到底安全与否,很多人心里还是没底。在当前整体食品安全不容乐观 的大环境下,转基因的安全性又被人们提上了讨论日程。由于美国是转基因大国,因此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那里,无论是转基因的支持者还是批评者都以美国为例, 寻找自己的论据。那么对于转基因,美国人自己怎么说?

罗杰·比奇(Roger Beachy)博士是美国农业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国家粮农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Food and Agriculture, NIFA)前任所长,同时还是唐纳德·丹佛斯植物科研中心(Donald Danforth Plant Science Center )的首任主席。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应用转基因技术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菌能力。前不久,比奇博士来北京访问,果壳网健康站编辑对他进行了面对面采访,他向我们 讲述了转基因食品在美国的真实情况。

10年3万亿份转基因餐食

许多人说,美国虽然是种植转基因作物最多的国家,但这些转基因作物其实大部分都出口了,有人以甜玉米为例,说明美国人食用的转基因植物其实很少,而且还不用作主粮。

比奇博士在采访一开始就明确驳斥了这种传言。“美国确实是一个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大国、出口大国,但同样也是消费大国。”他说。

根据2011年6月11日USDA公布的数据,2000-2011年美国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占所有玉米的81%-86%,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比例为87%-90%,而棉花的种植比例为82%-93%(每年具体种植面积比例略有不同)[注]

由于转基因玉米的种植水平高、产量也高,很多国家愿意进口美国的玉米,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转基因玉米远离了美国人民——实际上美国人每天都在吃。玉 米的用途很广。除了可以用作主食,玉米还可以榨油,成为很多加工食品的原材料,此外玉米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制成果糖浆,它可是生产可乐的必要原料。

不仅玉米,美国还有转基因大豆、油菜用于榨油。使用它们榨油不仅成本非常低,质量也很好。“在过去10年中,美国人吃了3万亿份转基因餐食。” 比奇博士说。以美国3亿左右的人口来算,这吃得可不算少呢。“转基因食品在美国人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比奇博士说。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由谁来管

美国人之所以能顺利地接受转基因食品,比奇博士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美国人普遍信任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审批是严格而全面的,因此只要政府宣布安全,人们就相信这种食物是安全的。

比奇博士指出,在美国有3个政府部门会对转基因产品进行联合审批:USDA在食品安全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方面进行审查;美国环保署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则会审查其是否会产生有害生物等问题;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要确定开发出的转基因作物,在所有方面,与未转基因前的作物相比,是完全等同的,没有区别的。

也许有人还记得以前曾有过一起“转基因巴西干果导致过敏”的报道。在那次事件中,研究者使用一种巴西坚果的基因对大豆进行改良,结果却导致过敏。很多人以此质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但其实正相反,比奇博士认为,这一事件恰恰证明了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管是切实有效的。

目前许多转基因新技术是在大学或研究所萌芽,然后才经由公司进入商业化的大规模生产。用巴西坚果基因改良大豆的项目在研发的过程中发现了过敏问题, 在证实致敏原来自巴西坚果的基因后,这个项目被立即停止,使得这种“有问题的”转基因大豆没能进入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更不会与消费者见面,从而保证了转 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从被叫停的实验中找到新的研究选题

既然给植物中转入某种基因可能导致过敏,那么从植物中转出某种基因,是不是就可以彻底消除它的过敏问题呢?很多科学家已经在致力于这方面研究,力图开发出不含(或少含)致敏原的产品了,其中包括花生、小麦蛋白(面筋可能造成一些过敏)等。

不过,比奇博士表示,这项研究进展缓慢。以花生为例。虽然通过基因组合可以剔除一些花生的致敏基因,但因为花生中能导致过敏的蛋白很多,要把这些致 敏基因全部剔除,还是很困难的(大豆的致敏基因比较少,但也有6种)。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剔除致敏基因,可能会让这种花生的口味发生改变(其他的食 物也一样),以花生为原材料制作的一些食品,口味也会随之改变。“也许把这些致敏基因都剔除后,花生就变成豆腐的味道了。消费者们可能不会喜欢这种口味的 改变。”比奇博士开玩笑地说。

除了转基因之外,别无他法吗

虽然转基因花生尚未能降低致敏原,不过此前科学家曾用传统育种方法杂交过一种不含致敏原的大豆。科学家比较了2万多种大豆品种,发现一种野生大豆中存在这种不会产生致敏原的基因,于是通过传统的杂交育种,对大豆品种进行了改良。

比奇对此十分赞赏,作为转基因专家,他并不是一个转基因万能论者。“传统育种方式能解决的问题,其实没必要用转基因。但如果传统方式没办法,就应该应用新技术。这两种手段是互补的。”

那么,与传统的育种方式相比,转基因技术的优势在哪里呢?一方面,有些作物,比如土豆、红薯等,基因变异较少,没法像水稻一样比较容易地进行杂交,要培育新品种就需要借助生物技术。

另一方面,转基因技术比杂交育种更加精准。由于转基因植入的基因数量很少,最多不超过25个,通常都是10个左右,所以植入什么基因,期待什么结 果,都能比较清楚地知道。当出现某种结果时,研究者们也能比较清晰地知道其背后的机制。但杂交的随机性就比较大。杂交育种所运用到的基因数量是非常庞大 的,数以万计的基因组合后,当出现某种结果时,研究者很难搞清楚其背后的具体机制。

当然,大自然是不完美的,没有人可以培育出一种完美的新作物。但是,应用转基因技术不仅可以作物更有营养,还可以让作物本身抵抗病菌,这样就能少用 农药、化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转基因作物比它们的父系更安全,对环境的影响更小,对土壤的保护更优。“这就是为什么25年前,我选择从事转基因研究工 作。”比奇博士说。

[注] Adoption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Crops in the U.S.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果壳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阳光大地 2013-11-2 22:37
据说转基因巨头孟山都公司内部不提供转基因食物,不知是真是假。
不过,孟山都等几个食品巨头把持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并大量收买中国高官和“精英”,这确实事实。
回复 心芽 2013-10-30 18:57
既然转基因食品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担心也就成多余了。这个不在我可以控制的范围,所以我就高兴的吃,放心的吃,至少我吃的时候心情非常愉快,愉快的心情可以增强人的免疫力。
回复 中间偏左 2013-10-30 17:19
嗯,看明白点儿了!谢谢老彭!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