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阿彭 //www.sinovision.net/?1748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美国是怎么搞垮一个国家的?

热度 1已有 799 次阅读2015-7-28 14:34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美国是怎么搞垮一个国家的?


   (这篇文章是我几年前刊发在《中国经济周刊》上的,几年过去了,再贴上来,温故而知新……好些网友问,美国每次都这么干,为何还能每次都得手?很简单,因为美国提供了美丽的罂粟……)

    美国搞垮一个国家的步骤是:1,先是让其私有化和市场化,推动大量资本进入这个国家,然后大幅拉高房 价、汇价;2,引发通货膨胀来激化这个国家的矛盾,制造危机和动荡;3,以此迫使资本四散而逃,让这个国家资产价格跌得一文不值,返回头再廉价买进其核心 资产,在经济上完全控制这个国家!

 

美国是怎么搞垮一个国家的?

文/陈思进

《中国经济周刊》,2012年12日10日


    11月份最引人注目的与中国经济相关的消息,是汇丰10月份的中国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终值达到49.5,创8个月来的新高,新订单指数也重新 回到扩张收缩平衡水平50以上。这也是该指标自今年8月份触及阶段性的低点以来,连续第二个月出现反弹,因而备受投资人的关注。香港、日本、英国和德国公 布的基准股指均报收益,原油价格也开始上升。

  然而,也有经济学家指出,虽然这些数据显示了中国经济复苏的势头,但依然脆弱。最关键的是,这显然是通过货币宽松的政策刺激而来的。

  因此,一些分析师警告说,市场别太指望中国的经济会强劲反弹,以此来推动全球大宗商品和其他各种商品的需求。中国经济的复苏很可能将是“L形”的,这意味着下降虽可能终止了,亦即所谓的“软着陆”,但中国经济真正改善和恢复快速增长,还有待时日。

  笔者认为,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经济模式,即使货币再宽松,经济也不可能恢复健康!众所周知,日本货币宽松接近30年了(包括零利率),经济没有 因此而恢复元气,并且已经撑不下去了,将陷入20年来的第三次衰退。这对已经脆弱的全球经济来说,无疑将是一枚大炸弹!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之下,中国经济 很难维持一枝独秀。

  最近,美国又开始猛逼人民币升值了!近年来,出口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由于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出口美国的商品只能用美元结算,加上定价权在美国手中,人民币升值的显著结果就是财富流失。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说过,美国搞垮一个国家的步骤是:1.先让其私有化和市场化,推动大量资本进入这个国家,然后大幅拉高房价、汇 价;2.引发通货膨胀来激化这个国家的矛盾,制造危机和动荡;3.以此迫使资本四散而逃,让这个国家资产价格跌得一文不值,返回头再廉价买进其核心资产, 在经济上完全控制这个国家!

  且不论斯蒂格利茨是否说得在理,不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2005年起上升了20%是不争的事实,房价更是上涨了数倍!长三角和珠三角一带的很多制造业 企业,都因为地价过高、成本上涨而倒闭。而对中国的普通百姓而言,就在人民币对外不断升值的同时,人民币国内的购买力却在不断地贬值。事实上,中国这些年 房地产价格飞涨和人民币汇率波动有着间接、甚至直接的关系。

  如果人民币再往上升,待到房市泡沫被无限吹大后,热钱就会抛售在中国的资产,掠夺了巨大的利润撤回美国,既瘫痪了中国经济,也赖掉一部分美国欠中国的债,可谓一石多鸟!

  再看当前中国股市,已经又跌回到4年来的最低点,所谓的钢底、黄金底、钻石底、玫瑰底等均一一告破。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经济并不乐观,除了企业要尽快升 级,加快争取上升到产业链的高端;另一方面,在金融模式上那种粗放式的学习欧、美、日,靠货币宽松或投资来拉动经济的模式必须改变!

  全球已然同此凉热,想彻底解决全球经济债务问题,只有将“借钱超前消费(Spending)思维”,恢复到过去的“存钱(Saving)思维”,只有鼓励储蓄、奖赏勤俭,停止货币宽松、惩戒借债消费,回归经济常识才能纠正并最终避免危机!

    中国也只有这样才能健康地可持续发展,使斯蒂格利茨的预言落空!

(注:1,这儿所说的储蓄是财经意义上的Savings,不单指一般百姓的银行存钱;2,即使谈到存钱,也请注意中国储蓄的贫富比例,一般百姓的储蓄多少?3,最关键的是,贷款买房就是最大的超前借贷消费!)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