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明月城 //www.sinovision.net/?18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的今天就是朝鲜的明天

已有 3908 次阅读2010-11-25 17:39 |系统分类:时政资讯分享到微信

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的今天就是朝鲜的明天

    苏联建于1918年,新中国建于1949年,相差30年。‘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这是上世纪50年代最响亮的口号,人们在热火朝天的建设社会主义。苏联的列宁斯大林主义,成为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典模式,也就是极权等级制,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斯大林的不幸逝世导致社会主义阵营产生分裂,是否继续坚持列宁斯大林主义,进行世界革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后斯大林时代,每年所产生的巨额财政亏空,苏联政府均以增发钞票进行软着陆,稀释社会财富,打劫全民。由于上层建筑总是相应的增加财政收入,所多发行的钞票大多聚于上层特殊利益权贵之手,所以并没产生通货膨胀,有国家政策干预。到了戈尔巴乔夫时代,经济软着陆与稀释社会财富已经玩不转了,矛盾集中于此,无论新思维还是新经济政策,已经打开国门的苏联,卢布的境况都遭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强烈冲击,隐藏的所有巨额亏空猛烈爆发了。除了金融改革与货币改革,无任何路可走,于是就放弃了国家干预,实行‘休克经济’。
    这么一休克可塌了天,三十年前的前苏联,人们一夜之间醒来发现;数十年的存款等同废纸,国家进行了空前的大洗劫。接下来就是社会动乱,民族分裂,权贵们将所有罪责算到戈尔巴乔夫这个替罪羊头上,过去一向如此。可是这次不灵了,即便戈尔巴乔夫下台,苏联经济也无法挽救,这就是列宁斯大林主义的最后破产。
    中国与朝鲜是坚持列宁斯大林主义的典范,但是在朝鲜看来,中国出现了修正主义,放弃了世界革命。走资本主义道路,就是分田到户,对外开放。与过去的敌人进行往来,放弃了革命原则。可是通过分田到户,原本饥饿的中国,忽然能吃上饱饭,这一点被朝鲜人民所羡慕。中国的改革开放,上层建筑并没有放弃手中的权力,而是官主权贵经济,被称为权贵资本主义。这是极权体制下所产生的经济模式,被称为中国模式。由于后毛时代是官主社会,每年产生巨额亏空,比毛时代还要大十倍、百倍,国家增发钞票数量也随之猛增,不断的稀释社会财富,官夺民财,实行经济软着陆。按前苏联的经济金融崩溃,中国还有十年。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这是由社会体制所决定的。
    朝鲜本来是与新中国同时产生的,是在苏联领导之下朝鲜支部。由于发动朝鲜战争,朝鲜长达三十年,处于苏联与中国的阴影之下,只是个附庸国。中朝之间也相差30年,与苏中同样,至今经济无法独立,得仰仗中国与韩国的大力援助。朝鲜是列宁斯大林主义的活化石,继续坚持世界革命,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受到中国坚持毛主义的群体大力推崇。可是长期的饥饿却是现实的,朝鲜体制内部呼唤走中国模式的声音越来越响亮。是否分田到户?令朝鲜元首很是为难。因为三十年前铺天盖地的批判中国修正主义,重要的一点就是分田到户。这个难题只能留给金三世,分田到户,走权贵资本主义道路,接受中国模式。上层建筑都将成为权贵,朝鲜也转化为官主社会,让人民吃上饱饭,喝上肉汤。朝鲜矿产资源丰富,如今抱着金碗讨饭吃,中国在朝鲜进行掠夺性开发,如同在国内那样。
    中国增发的钞票绝大多数都流入权贵之手,所以通货膨胀每年只体现百分之二十到三十。毛主义呼唤走列宁斯大林之路,也就是回头路,认为只有列宁斯大林,毛主义能救中国。把分田到户的土地重新公有,宁要贫穷,也要公平。当然了,喊这些空话的人绝不会贫穷,因为均是毛时代的风云人物,后毛时代国民厚养而不甘寂寞的政客们。这些毛主义者是好战的,鼓吹消灭所有帝修反,也就是将全球都推入战争火海,总怀有杀人害人之心。
    中国模式最多再挺十年,经济金融全面总崩溃必不可免。任何国家干予只能雪上加霜,促进更快的走向崩溃。朝鲜极有可能选择中国模式,挺到哪年是哪年,这辈子不管下辈子事。如今的俄国经济金融已经步入正轨,与国际同步,人民生活水平超过中国30年。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的今天就是朝鲜的明天,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要对外开放,融入国际,就必须按市场规律办事,金融由市场进行调解。国家干预是不得已,因为中国并非真正的市场经济,而是权贵资本主义,官主经济,是个怪胎。明天的朝鲜只能也转变为怪胎,这就是极权等级制的后遗症,这是由于人类的自利性所决定的权力经济,上层建筑无论喊什么,其实均是为了自利。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小野冰花 2010-11-30 05:55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回复 末一飞 2010-11-25 20:27
远见卓识!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