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南京众彩市场网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18671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伦敦奥运 看英国 大学招生:新生钱景

已有 1600 次阅读2012-8-12 21:23 分享到微信

格雷姆•佩顿(Graeme Paton):父母们热衷于投入巨额的学费以确保他们的孩子能获得更好的教育。

 <IMG style="_width: true" title="伦敦奥运 看英国  大学招生:新生钱景" alt="" src="http://cdn.yeeyan.org/upload/image/2012/08/12225540_46391.jpg" real_src="http://cdn.yeeyan.org/upload/image/2012/08/12225540_46391.jpg">
到国外上大学: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Maastricht University)学费明显要比英国大学学费低。
 

几十年前,大学就像一个简单的提议。大学免学费,很多学生还能获得部分奖学金,因为高中毕业生有很好的机会进入他们喜欢的大学,所以没多少人与你竞争大学名额。


现在的高等教育现状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截然不同。几乎英国一半的高中毕业生要为获得一个大学名额而努力奋争,且又处在外国留学生对英国学位的需求急剧增加的包围之中,每年有二十万大学申请者没能通过。

 

加上没有公共资金流转,学费成本已经越来越多地转移到英国学生身上,这也意味着今年的大学生要面对高达一年9000英磅的大学教育费用,因为住宿、书籍、学习设备、生活费用也在不断增加。而且,大学毕业后,学生们可以预期没人确保他们能获得体面的工作,在经济低迷时期可没那么多

高薪毕业生职位。

 

针对这种情况,略让人有点惊奇的是,许多父母不再准备让他们没经验的孩子去独自面对申请流程。招生指导老师表示: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父母、祖父母、叔伯姑嫂在大学开放日陪孩子一起来,填写孩子们的申请表格,即使申请被拒绝,他们也会为了孩子强烈要求重新审理申请。

 

一所大学告诉《每日电讯报》,现在来询问的父母超过申请学生,牛津大学新学院财务主管大卫•帕尔菲曼(David Palfreyman)最近表示:“我们现在可以说每一百个申请学生,就有一半有母亲或者可能是父母陪同来的,甚至还有祖母跟着来的。”

 

今年高等教育景象会是怎样?父母关心小孩入学申请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自从2010年联合政府对整个高等教育提出改革,倍受观注的学生资助体系进行了全面改革,代表这项政策进行了最彻底、饱受争议的转变。根据新政策,大臣们取消英格兰大学教育的国家直接拨款,整个教育成本转移到学生头上,节约下来的钱追加给如科学和医学等少数很昂贵的课程。

 

这个秋季学生要开始上学,学费从现在3375英镑上涨到9000英镑(三年制大学总计27000英镑)

 

根据调查数字,几乎三分之二的大学,包括几乎整个罗素大学联盟(Russell Group)的精英大学,准备对他们部分或全部课程收取全额费用,平均学费会在8300英磅左右。

 

贷款的真相

 

所有进入英国大学的学生会得到学费的全额贷款——不用支付任何前期费用——只有他们预期年薪达到21000英镑才开始还贷款,9%还款的毕业生薪水超过这个收入门槛。大臣们强调这个方案远胜于目前的方案,目前的方案要求毕业生年薪达到15795英镑开始还款,这些羽毛未丰的毕业生在职业生涯开端,就要每月扣除大笔的贷款。

 

新系统规定大学毕业生年薪不到22000英镑每月还7.5英镑,目前的还款方案是每月还46.5英镑,同时年薪达到5万英镑的毕业生,每月还款会由265.50英镑降到217.50英镑。

 

政府也热衷于强调这不是信用卡式债务,的确一些官方声明上没有“债务”这两个字。大臣们更乐意称之为“毕业还款”——一些贷款余额要30年后才能还清。

 

大学和科学国务大臣戴维•维利斯(David Willetts)认为:“如果我的小孩大学毕业,他(她)的信用卡上有25000英磅,我会非常担心。但如果有人告诉我,他(她)会有体面的工作和良好的职业发展,一生会缴纳50万英镑的所得税,我会对孩子完全放心。毕业生还款计划比信用卡债务更近似所得税税款。

 

除了学费,大学生每年可以最高贷5500英磅用于生活费用,在伦敦学习的学生可以每年最高贷7675英磅以确保生活费用开销。

 

当然,父母仍然有机会选择是否提前支付孩子的前期费用——或者要么在孩子毕业后立即还掉贷款——但是政府的学生财务独立顾问对这种行为提出了警告。

 

建立省钱专家网站(MoneySavingExpert.com)的马丁•刘易斯(Martin Lewis)认为伦敦以外的家庭负担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用为43500英镑,最低可能也要23500英镑。基于毕业生开始工作的平均年薪为25000英镑,扣除每年通货膨胀,工资上涨2%,意味着他们在30年贷款期前决不会偿还大部分债务。


当然,毕业生还款计划对高收入毕业生来说并不那么有益,他们会偿还全部贷款,尤其考虑到利息因素(零售物价指数(retail price index)提高3%,所有借款人的收入也会超过基本还款门槛,负债也会节节升高),刘易斯预测,如果一名毕业生毕业后能马上找到一份每年能挣35000英镑的工作,他们可以还多达43500至74000英镑的贷款——提前支付的工资可以偿还大笔贷款。


但是刘易斯仍然对毕业生还款计划发出警告,他说父母会更多考虑把钱存入一个适当的现金个人储蓄账户(cash individual savings account)或储蓄账户(savings account)——这样可以在孩子毕业后帮助他们,减少商业债务,使他们在毕业后马上就能积累财富。他说:“相比一项长期汽车贷款或信用卡借款,助学贷款可能更低廉。因此使用现金避免助学贷款,只是实际上迟点从商业银行借还部分或全部助学贷款,这种做法并不明智。”

 

物有所值

 

有些人担保大学仍然是一项稳妥的投资,尤其在经济前景不乐观情况下,有望毕业能找到一个高薪职位,但这些信誓旦旦的说词还不足以说服所有的年青人。五月下旬,申请英国大学的学生数量下降9%——总计五万名学生——渴望在英格兰上大学的学生人数暴跌最快,英格兰的学费比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要高。

 

对那些仍然热衷上大学的人来说,学费上涨必然要符合人们物有所值的要求,这也使学生关注英国最好的研究型大学。也促使人们忙于申请名校,因为读名校有可能让毕业生获得高薪工作。


今年到目前为止,对艺术创作和设计课程的需求下降16.4%,媒体学和电影学下降了14%。而申请学习医学和牙科医学的学生人数下降2.6%,工程学下降2%——在很多学科学生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它们受到的影响较小。

 

一名总部位于伦敦的职业顾问黛博拉•斯特里特菲尔德(Deborah Streatfield)表示:“对于学生来说,主要的问题是避免进入低水平大学。尽已所能进入最好的大学,宁可今年拒绝进入接收他们的大学,也要在2013年再次尝试进入罗素大学联盟。如果这有什么区别,那就是你不会因去年不管怎样都要上个烂大学而傻颠痴疯。也意味着没有前一年的学业拖累你(8月下旬,空余大学名额,由系统匹配学生)。

 

今年首次,大臣们对英国大学做出回应——尤其对一流大学来说,会更有利于发展。在过去,重点大学施加影响严格限制每所大学的招生人数,以确保能控制学生贷款账单。但是为促进大学间的更多的竞争,现在允许重点大学不限人数招纳中学高级水平考试中至少获得两个A和一个B的学生。这种限制放宽,在2013会延伸到获得两个B和一个A的学生。

 

然而,限制放宽后,重点大学也不太可能大幅增加学生人数,至少在短期内不会,因为容纳更多的学生不能以影响现有大学生的学习为代价。到目前为止只有极少数大学表示对扩招有浓厚兴趣。

 

是在国内上大学,还是去国外?

 

学费高加上高端教育机构竞争加剧,促使寻求到国外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尤其是美国和课程以英语教学的欧洲大陆。在英国参加美国重点大学入学考试的学生数量在过去三年增长了三分之一,人数超过一万人。

 

去年,一所欧洲一流大学——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大学(Maastricht)透露来自英国的学生申请从2010年35人到2011的400人上升了十倍,2012年申请的学生仍然会大幅上升。


对于仍旧还在英国大学体系中的学生,大臣们明确表示大学或学生的心态应当改变,学生应被视为消费者。今年,每所大学将会制订“学生章程”,如一些讲座大学生会收到一些问题的书面保证:指导老师提供反馈和帮助,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膳宿、学术和体育设施标准。


这样会让未来的学生更好地了解他们期望的大学,也旨在让申请的学生明白他们花的9000英磅物有所值。斯特里特菲尔德表示新的政策对上代人来说,申请进入大学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提议。“上大学曾经是件让人高兴的事。18岁的年青人也不会问‘你觉得这个课程将来的职业前景怎样?’,现在的年青人失去了他们所选择学科的学习热情,或放弃他们喜欢的课程。他们几乎只专注于将要度过的三年和一年半时光。”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