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amingsagitt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20751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农村的“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1

热度 1已有 2970 次阅读2015-5-9 18:48 |个人分类:艺术|系统分类:艺术分享到微信

中国农村的“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1

  

  电视剧《老农民》看完了,这在中国大陆可以算是一部不错的大剧,但其中虚假成分比较多,逻辑问题确实是比较严重的。中国大陆剧逃脱不了造假的手法,使得此剧的感染力大大的削弱。

  我整理了两条线,一条是经济线,一条是爱情线,对跨度六十年的剧进行具体评说篇幅太大,抓住更本质的重点才是评论的方法。爱情线主要是追求爱情的自由,从父母之命到自由恋爱这条线的脉络是明显的,经济线集中于土地和利益,这条线也是是非清楚的,后三十年绝对可以否定前三十年,从剧中的人的喜怒哀乐来看是事实胜于雄辩的,前三十年还不如民国时期在剧中反映也是明白的,农民和土地是关系的根本。

  1948年,国民政府摇摇欲坠,共产党得寸进尺的大步扩张。故事开始于这时期的黄河北岸的麦香岭,地主马家在北平读书的儿子回家乡,告知老爹共产党“搞土改,斗地主”的事情,父子俩琢磨着形势决定主动分地给农民。分地分二次进行,第一次由于地主心疼地所以分出的大多是不好的地,这让分到地的大部分农民不满,在儿子的劝说下地主决定第二次分地,准备只留下自家够生活的地,其余田地全部分出,正分到一半时共产党来了,阻止了地主的主动分地,改为由农会来分地,结果来了个乾坤大挪移,地主也在批斗和财产被瓜分中惊吓死了,只留下一个胆战心惊的儿子。

  根据故事中叙述,其实马家地主也不坏,生活清贫,也没使用丫鬟佣人,老婆死了,也没再娶,更是没有三妻六妾的,平平淡淡的过日子,地主和麦香岭的农民们属于乡里乡亲的,勤劳节俭但小气爱算计,传说是通过二代人的努力成为了地主。地主的儿子主张分地给贫农地主也同意至少是属于开明的进步的。

  了解中国历史的人知道,中国农村的构成是少数地主、多数农民、少数雇农,地主是拥有较多土地的人,雇农是失去土地的农民,地主的地就是靠收买农民的地成为地主的,失去土地的农民就成为了雇农,雇农为地主打工赚取工钱,这构成所谓的剥削和被剥削关系,农民种自己的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即小农经济。

  按照剧情中的地主的状况来看,马家地主也不是什么大地主,这也就是说麦香岭的人群的构成是当时中国农村的典型状况,地主、农民、雇农(极少数是地主,大部分是农民,少数是雇农)。

  剧中还有一个交代,地主为防不测卖掉了一部分地匿藏了十根金条。有地卖出,必然有人买入,十根金条可不是小数目,买入的人,必然不是地主也是富农了,这也就是说麦香岭应该是不止只有一个地主,但剧中偏僻只有一个地主,这里存在着常识性的错误。

  土改工作组的划分是马家一家二口(父子)为地主,其他人似乎全是农民,这就把中国农村的基本情况一刀切了,这是为了政治造假的需要而造假,特意假造了一个极少数人(仅父子俩)和大多数人(除这父子俩的全部人口)的阶级对立关系,把农民和雇农合并了,这种简单化处理让本剧一开始就像是一个虚构的故事,那么的不能首尾衔接,人物关系那么稀奇古怪,而且,地主儿子和其他人的关系似乎没什么不好,完全是因为是地主的儿子而低人一等,这又反过来说明了土改工作组的成分划分的荒谬。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amingsagitt 2015-5-11 10:05
阿彭: 这样的剧情是革命的需要.
结果就是存在弊端
回复 阿彭 2015-5-9 22:01
这样的剧情是革命的需要.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