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杭州的欸乃山水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23616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苏联灭亡前克格勃最后一搏

热度 2已有 2657 次阅读2013-3-17 11:47 |个人分类:历史|系统分类:文学| 克格勃, 苏联 分享到微信


苏联灭亡前克格勃最后一搏_图1-1


信源:红潮网|编辑:2013-03-11


叶利钦生性好斗,19911月发生立陶宛事件,他抓住了戈尔巴乔夫的一根粗粗实实的大辫子,指责戈尔巴乔夫使这个国家成为独裁国家,要求戈尔巴乔夫立即辞职,宣布与戈尔巴乔夫在政治上彻底决裂。


叶利钦挑破了一个政治脓包,延绵既久的上层斗争造成了群众对立,群众中分为支持戈尔巴乔夫的传统派和支持叶利钦的民主派。前者又称主流派,因为维护联盟统一是苏联社会的主流。


3月中旬,戈尔巴乔夫说: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我建议进行全民公决。大部分代表是支持我的。叶利钦当时摘下耳机狠狠地敲了一下桌子,显而易见他是反对的。


除波罗的海三国、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外,有147亿人参加了投票,3月下旬揭晓,全苏有投票权的公民80%参加了投票,投赞成票的占76%,也就是说有四分之三以上的人要求保留联盟。


叶利钦也不是一无所获,他在俄罗斯联邦的投票中另外插入一个问题:俄罗斯联邦是否应该设立总统职位?参加投票的选民中,七成赞成设总统职位。


4月下旬,戈尔巴乔夫同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乌兹别克、哈萨克、阿塞拜疆、塔吉克、吉尔吉斯和土库曼领导人发表“91声明,决定制定新联盟条约。联盟仍然保留,但不是过去那种搞法,要用顺乎人心的联盟条约取代早先的联盟条约,把苏联这个整体拢住,把联盟的大架子支撑住。


新联盟条约肯定是与1922年的条约大不相同的,将赋予加盟共和国更多权力,是松散的联邦。戈尔巴乔夫说,那也没有办法:波罗的海三国已经宣布独立;在立陶宛和阿塞拜疆,流血冲突频频发生;在叶利钦带领下,俄罗斯正在要求获得对苏联预算的更大控制。事情只能做到这步了。


19902月下旬,经戈尔巴乔夫倡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决定建立总统制。第一任总统由非常人民代表大会选出,以后总统再直选。1990514日,第3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上,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第一任总统。


612日召开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大会,叶利钦以57%的选票当选为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鲁茨科伊为副总统。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以压倒多数(903票赞成,13票反对和9票弃权)通过《关于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国家主权的声明》。声明中没有任何一个字提到俄罗斯联邦要脱离苏联,相反,俄罗斯联邦明确宣布准备继续成为更新后的联盟的组成部分。


草拟中的新联盟条约并非没有反对派。在传统派看来,不说列宁过渡到单一制国家的构想了,按照新联盟条约构建的苏联,是兜不住鸡蛋的破草篮子。


传统派的领军人物是生于1937年的根纳季·亚纳耶夫,他1968年任苏联共青团中央委员会主席,19907月进入苏联共产党政治局,12月出任苏联副总统。


早先,戈尔巴乔夫认为传统派仅是要解决叶利钦。6月,老布什给戈尔巴乔夫打了个电话,告诉他有人要发动叛乱,甚至报出了准备发动叛乱者的名字,其中有克留奇科夫。老布什诚实地告诉戈尔巴乔夫,情报不是中央情报局获得的,而是来自莫斯科市市长加夫里尔·波波夫。老布什提供的情报引起了戈尔巴乔夫的警觉,他迅速与叶利钦冰释前嫌,又拽上了政坛新星纳扎尔巴耶夫。


克留奇科夫利用克格勃的工作便利,把戈尔巴乔夫列为严密监视对象,代号110。克格勃一天24小时不间断监视110的言行,并终于有所斩获。


729日,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纳扎尔巴耶夫开会,商量近期开除强硬派,诸如总理帕夫洛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和内务部长普戈,用自由派人物取而代之的可能。他们的谈话被克格勃全部窃听。


84日,戈尔巴乔夫前往克里米亚福罗斯别墅度假,计划在820日签署新联盟条约时返回莫斯科。


817日,亚纳耶夫在莫斯科的克格勃宾馆召集会议。亚佐夫后来谈到了这段:戈尔巴乔夫去福罗斯休假之前警告大家,紧密跟踪形势,如果出什么事就实行紧急状态。克留奇科夫提议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总理帕夫洛夫和副总统亚纳耶夫表示支持。委员会成立后,我得到命令:向莫斯科调遣军队,守住克里姆林宫、水源等重要设施。当时莫斯科军区正忙着储备土豆,每辆坦克和装甲运兵车里就只有一两个人,根本不可能发动进攻。


818日是星期日,国防理事会副主席奥列格·巴克兰诺夫等人飞往克里米亚。福罗斯别墅的对外联络被切断,栅门增设了克格勃警卫。


莫斯科这边忙活起来,克格勃从工厂订购了25万付手铐和30万份逮捕表格,克留奇科夫将所有克格勃成员薪水加倍,从休假叫回并置于警戒,列福尔特监狱被事先清空预备接收囚犯。


巴克兰诺夫等人从克里米亚匆匆赶回来,在克里姆林宫聚会,亚纳耶夫、帕夫洛夫和巴克兰诺夫签署了《苏联领袖宣言》,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并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成立是为了管理这个国家和能在紧急状态下维持政权。成员包含亚纳耶夫、帕夫洛夫、克留奇科夫、亚佐夫、普戈、巴克兰诺夫。还有两个人,一个是苏联农民协会主席瓦西里·斯塔罗杜布采夫,另一个是国营企业和工业、运输和通讯集团协会总裁亚历山大·蒂贾科夫。


819日凌晨5时。塔斯社收到文告,要求紧急播发。7时,国营俄罗斯电台和俄罗斯电视台播送《苏联领袖宣言》、亚纳耶夫的行政命令和国家紧急委员会的文告。副总统亚纳耶夫发表声明,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不能履行总统职责,全权移交给副总统亚纳耶夫为首的紧急状态委员会。


俄罗斯第2近卫塔曼斯卡亚摩托化步兵师和坎捷米尔第4近卫装甲师的坦克、装甲运兵车陆续开往莫斯科。两个师的362辆坦克向莫斯科运动。11时,大批坦克开到莫斯科中心。当时适逢暑假,大批学生最先走上街头,后来市民也出来了。市民包括广泛阶层,知识界、教育界、商界和企业界都可以涵盖其中。他们质问坦克兵:你们干什么来了?有人企图阻止坦克,有人开始修筑街垒。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接管莫斯科,美国政府始料未及。消息刚传开,立即引起股市波动,纽约道·琼斯指数大幅度下跌。美国总统布什发表讲话,表示坚定不移地支持戈尔巴乔夫,谴责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英国新任首相梅杰紧随其后,表明英国政府谴责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西方国家趋向一致的看法是,亚纳耶夫为首的紧急状态委员会代表了苏联的传统势力,如果这些人掌权,苏联将回到与美国对抗的轨道,冷战还得延续下去。


白宫是位于莫斯科河畔的一幢白色大楼,始建于1965年,于1981年完工。它是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的办公场所。


事发时,叶利钦缺乏思想准备,不知所措,后来反应过来:事变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着他来的,他的政治生涯到了险峻时刻。怎么办?叶利钦也没招儿。塔曼摩托化步兵师的一个坦克营受命防卫白宫,这个营的参谋长叫谢尔盖·叶夫多基莫夫,他宣布向俄罗斯联邦的领袖效忠。临阵倒戈的少校救了叶利钦。


叶利钦这才走出白宫,爬上坦克,掏出讲稿读了一遍,大意是说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违宪,向落水的戈尔巴乔夫抛去一个救生圈。


完成这一壮举后,他举行记者招待会,呼吁举行总罢工。随后,他派代表前往克里米亚半岛,与戈尔巴乔夫热情澎湃地捐弃前嫌。他因此成为平息八一九事件的大英雄。


820日下午,被亚纳耶夫指派为总指挥的加里宁将军宣布,晚11时到早上5时宵禁,即日生效。这个宣布被视为对白宫的进攻即将开始的征兆。


克留奇科夫、亚佐夫和普戈决定进攻白宫,由克格勃特种部队阿尔法小组执行。指挥官维克托·卡尔普欣将军着便衣,到白宫附近看地形,发现这里无法开打。白宫附近积聚着声称保卫白宫的五六万志愿者,大部分是手无寸铁的学生,只要打响,不知要死多少人,最有可能受到伤害的是那些乳臭未干的中学生。阿尔法小组被迫放弃了任务。后来叶利钦的喉舌把事情说成了另外一个样子,说阿尔法小组热爱叶利钦,拒绝执行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命令。


821日凌晨,塔曼斯卡亚摩托化步兵师的步兵运输车被路障所阻,德米特里·科马尔等人爬上车,企图用帆布堵塞观测孔,三个人被射杀,多人受伤(死者后来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是苏联史上最后3苏联英雄)。


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主要是对着叶利钦来的,两个师开进莫斯科是为了造成压迫态势,而后解决叶利钦。亚佐夫和克留奇科夫接到报告,有几万人拱卫在白宫周围,阿尔法小组无法行动,顿时心灰意冷了。不能活捉叶利钦,部队在莫斯科已经失掉意义了,没必要继续滞留,于是下令部队在早上8点离开莫斯科。部队撤退时,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员在国防部开会,不知该怎么办,只得派代表团前往克里米亚与戈尔巴乔夫商议,克留奇科夫、亚佐夫、巴克拉诺夫、蒂贾科夫、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卢基扬诺夫飞往克里米亚,下午5时到达福罗斯别墅,戈尔巴乔夫拒绝会面。别墅通讯恢复后,戈尔巴乔夫宣布废除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所有决定,免除其成员职务,苏联总检察署开始刑事调查。


822日,戈尔巴乔夫返回莫斯科,结束了度假别墅里3天软禁生活。凌晨215分,飞机抵达莫斯科。那时,数万志愿者聚集在白宫前。电台告知戈尔巴乔夫已回到莫斯科时,他们高喊总统!总统!然而,戈尔巴乔夫并没有从机场去白宫看看志愿者们,而是一溜烟回了家。


戈尔巴乔夫不理会志愿者,也不能怨他,这位党务工作者完全乱套了。他是顾家的人,这时主要关心的是老婆。苏联第一夫人赖莎为这3天的梦魇付出了沉重代价。她是躺卧在航班上返回莫斯科的。眼膜血肿,口齿不清,半身失去知觉。医生们先是诊断为中风,之后又判为高血压严重反应。


戈尔巴乔夫心乱如麻,而在822日的记者招待会上,还是说了几句得体的话。他声称:苏联已经进入了变革的决定性阶段。权力在变化,所有制关系在变化,联邦在变化。已经接近签署新联盟条约了,已经做了的事情,即在签署条约前夕发生的事情,也不是偶然的。斗争也就是由此而产生的,并且是尖锐的。他不得不承认叶利钦,在平定阴谋中起了卓越作用,并且美言了几句:最近几个月和最近几天,我同叶利钦一起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我们的和谐与合作成为同所有共和国一起联合一切民主力量的经常性因素。有人企图破坏这个立场,但是,局势已经锻炼了我们。


823日,戈尔巴乔夫会见俄罗斯联邦议员。会上,叶利钦说:苏共和俄共参加了政变,所以我现在签署俄联邦总统令,暂停苏共和俄共在俄联邦领土上的活动。当天下午,位于莫斯科的苏共中央办公大楼被查封。


第二天,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一职,同时要求苏共中央自行解散,各加盟共和国共产党和地方党组织自行决定前途。


叶利钦碰上了千载难逢的打劫机会。他发布命令,将苏联财产和机构划归俄罗斯联邦所有,接管联盟中央一系列财政金融部门,剥夺中央的重要财源,控制了能源的生产和出口,限令80个联盟中央的部委解散,并停止向它们提供资金。宣布由俄罗斯中央银行接管苏联的国家银行对外经济事务银行。


统一国家随着苏共组织的垮台而轰然瓦解也是很自然的。19918月决定脱离苏联(虽然没有遵守法定程序)的有阿塞拜疆、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摩尔达维亚、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爱沙尼亚;9月,亚美尼亚、塔吉克斯坦也决定独立。再早些时候,1990年和1991年春天,立陶宛、拉脱维亚、格鲁吉亚已决定脱离苏联。这样,到199112月,除了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外的所有加盟共和国都已经事实上脱离了苏联。


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诸位同仁当然没有好果子吃。克留奇科夫、亚佐夫和蒂贾科夫前往机场迎接戈尔巴乔夫时,在机场被逮捕。822日上午,亚纳耶夫在办公室被捕,普戈和妻子823日自杀,帕夫洛夫和斯塔罗杜布采夫同日被捕,巴克兰诺夫、波尔丁和舍宁在824日被捕。


其实,经过了八一九事件的闷头一棍,戈尔巴乔夫还是缓了过来。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已处置了,签署新联盟条约就是。戈尔巴乔夫也信心满满,认为联盟能够维持下去。既然是这样,过程为什么终止了呢?转机何在?


美国卡特总统时期的智囊人物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说:转机正是乌克兰的行动,包括199112月它宣布独立,它在别洛韦日森林关于应该用更自由的独立国家联合体代替苏联的重要谈判中表现坚决,尤其是出乎意料地类似政变式地指挥驻扎在乌克兰领土上的苏联军队,阻止了独联体成为比较联邦化的苏联新名称。乌克兰的政治独立震惊了莫斯科,并且成为榜样,虽然起初其他苏维埃共和国还没有把握,但后来纷纷效仿了。


乌克兰独立,被认为是对联盟中央的致命一击。戈尔巴乔夫的沮丧自不待言。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大节目还在后面,更严酷的事实即将发生。


别洛韦日自然保护区横跨波兰与白俄罗斯,是欧洲大陆仅存的荒野低地。乌克兰独立后没几天,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应白俄罗斯舒什克维奇总统之邀请(起码叶利钦是这样告诉戈尔巴乔夫的),来到别洛韦日自然保护区的维斯库里,商讨苏联的后事。


传播最广的说法是,叶利钦带着在莫斯科起草的协议文本来到维斯库里,准备强加给那两位总统先生,这倒符合叶利钦行事的风格。另一种说法是叶利钦是空着手来的,既没有文本,也没有软盘,在维斯库里驻地甚至没有电脑。几位专家拉了一份手稿,是用电子打字机打出来的,并用电传机复制成三份。


独联体的诞生文本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创始国确认自己建立的苏联死亡的事实;第二部分是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还是以创始国的身份宣布建立新的联合体,这就是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来由。


纳扎尔巴耶夫收到了3位总统的邀请,却按兵不动,而是留在了戈尔巴乔夫的官邸。据说,戈尔巴乔夫当时许诺他担任苏联总理。


没有等到纳扎尔巴耶夫,叶利钦、克拉夫丘克和舒什克维奇签署了关于建立独联体的协定。协定签署后,他们决定打电话告知戈尔巴乔夫和老布什。


戈尔巴乔夫这才知道,在他不在场的情况下,叶利钦已经把生米煮成熟饭了。克里姆林宫的行政部门负责人向总统建议,即刻派几架直升机飞到维斯库里,把那三个胡闹的家伙带回莫斯科,软禁起来。


戈尔巴乔夫说:这种措施不会导致国内战争,但是会导致分裂。这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取的。


戈尔巴乔夫每天仍到克里姆林宫上班,与西方领导人通电话,签署包括授予苏联勋章和奖章的命令。1220日,一大批演员授予苏联人民演员称号。1221日,他签署了28项命令,其中大部分是授奖命令。


而在同一天,11个加盟共和国首脑在阿拉木图签署《关于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的议定书》,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随着独联体成立而停止活动。


戈尔巴乔夫不再能泡蘑菇了。独联体签字仪式都举行过了,他也得明白了,克里姆林宫没他什么事儿了,到他离开的日子了。


1225日,戈尔巴乔夫在电视上露了露脸,告诉电视观众,他辞去苏联总统和武装部队总司令职务。在那个晚上,严冬的刺骨寒风掠过,镰刀斧头图案的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徐徐落下,随即俄罗斯的三色旗升起。国旗仿佛挂着冰碴子,在风中飘拂得很不自在。


举行了电视告别演出后,戈尔巴乔夫去一个朋友那里赴宴,吃了一通自助餐。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正在以举手表决的方式确认联盟解体的事实,并表决通过停止联盟国家权力机关职权事宜。


苏联成了个历史名词。令观察家多少有些惊异的是,莫斯科十分平静,人们该干嘛还干嘛。出了首都,大城市和小地方也一样,从百姓到官员甚至感到一丝轻松,就像一个卧床多年而且把家属折腾的不善的重病号终于离去了。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杭州的欸乃山水 2013-3-19 12:53
ludi: 从页页城的一篇文章,我也得知《明镜》出版社的大作家『芦笛』。不幸重名
也许我得换个ID,以免误解。
我开玩笑,您是拼音字母,对网络用户名来说,不算重名。
回复 ludi 2013-3-19 12:14
杭州的欸乃山水: 卢笛可是很有名气的海外华人中的文史学家。当然官方是不愿认的。您与他重名了。    
从页页城的一篇文章,我也得知《明镜》出版社的大作家『芦笛』。不幸重名
也许我得换个ID,以免误解。
回复 杭州的欸乃山水 2013-3-18 21:39
ludi: 您说的很好。

但我不赞同年纪和认知的对比。很多做人的道理,幼稚园的孩子比大人更明白。

男人长大了,也就是多学了些坏毛病。喝酒、赌博、玩女人。。 ...
卢笛可是很有名气的海外华人中的文史学家。当然官方是不愿认的。您与他重名了。   
回复 ludi 2013-3-18 12:27
杭州的欸乃山水: 谢博友分享并作评。历史事件和人物评论看您秉持何种价值观,也需要时间打磨。我国的宣传经常有意遮蔽本国人民的民意,倒是愿意说别国的“民意”。民意只能由该国 ...
您说的很好。

但我不赞同年纪和认知的对比。很多做人的道理,幼稚园的孩子比大人更明白。

男人长大了,也就是多学了些坏毛病。喝酒、赌博、玩女人。。。加上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宁死也要带着一把虚荣上天堂。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