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自由行 //www.sinovision.net/?2505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人道主义初论

热度 1已有 2432 次阅读2013-9-30 14:58 |系统分类:杂谈| 人道主义 分享到微信

人道主义初论

侯工

 

一、什么是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是重视的价值关心最基本的人的生命、生存状况的思想,关注人的幸福,强调人类之间的互助、关爱的一种价值观

    人道,顾名思义,就是人之道,也就是做人的道理。人道主义就是关于做人道理的宗旨和主张。人道主义一词是中性的,没有阶级之分。归因于一个人无论属于哪个利益集团,哪个阶层,哪个阶级,首先他体现的是人,然后才是其他。人道主义最早在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那里是指一种能够促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这是人道主义最初的含义。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晚期的哲学家、政治家、律师、作家、雄辩家。他出生于骑士阶级的一个富裕家庭,青年投身法律和政治,其后曾担任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同时,因为其演说和文学作品,他被广泛地认为是古罗马最好的演说家和最好的散文作家之一。在罗马共和国晚期的政治危机中,他是共和国所代表的自由主义的忠诚辩护者。他支持古罗马的宪制,因此也被认为是三权分立学说的古代先驱。15世纪新兴思想家那里,人道主义是指文艺复兴的精神,即要求通过学习和发扬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使人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在自由思想变革的过程中,人道主义反对专制,要求无约束地充分发展人的潜质,做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这种思想一直延续至今

    保持人生活的高贵和人格尊严是人道主义的核心价值。人道主义坚信最大程度的个人自主性与社会责任感是一致的这个原则贯穿于反对一切基于种族的、性别的、宗教的、等级的、年龄的、国别的岐视。这个原则的相应结果就是对一切人的智力和美德提供平等机会。

人道主义总是捍卫思想自由,它不仅仅是支持那些因为教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利益而遭受压制的自由意识,而且,也支持自由民主决定基础上的大多数人的意见,尊重少数人的权利。人道主义保护及其拥有财产基本的安全,捍卫人身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道主义提倡从僵化宗教和强硬政府控制下解放的个人自由。

人道主义赞同伦理的哲学传统伦理,就是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规则。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天地君亲师为五天伦,天地,是指大自然以及自然的客观规律,君,即国君,泛指领导人,亲,亲人,主要指父母、祖父母和兄弟姐妹;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为五人伦。忠、孝、悌、忍、信为处理人伦的规则。从学术角度来看,人们往往把伦理看作是对道德标准的寻求。认为人类可以培育自己的智慧和理性,用它们来建立和睦的家庭,从而获得优质的生活。人道主义认识到道德在人的生活中的中心作用,但人道主义反对绝对的僵化的价值观,保留对伦理价值和道德理念的不断发现和改进的客观态度,使人超越庸俗的拜物主义,进入到崇高的终极的人的本性精神信仰层面

显然,人道主义精神,具有相对的崇高性超现实性。因为人在物质需求方面是没有止境的,即使你用上了金厕所,你的精神上不一定有什么提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来饮,百层高楼,只需三尺床位,酒池肉林,也是一日三餐,所以,当人们温饱之后,自然产生对自由精神以及公正的追求。精神这个观念就主要作用于超现实性的一面。精神往往是来自于物质空间而又高于物质空间的一种观念。人道主义精神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以人类自身内心的一种良知,及其在这个意识的作为支配下,形成一种以高度文明为基础,以人类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普世价值观。因此,人道主义精神是一个让人类超越一切宗教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共同崇拜信仰的一个观念,在这个观念的意识作用下,人类的一切活动行为及其规范,都将在这个范畴内进行。

 

二、人道主义对西方的影响

人道主义是西方思想家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长期反封建斗争中铸成的一种思想武器。这种人道主义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人道精神的精华,冲破了中世纪教会统治下以神为中心的神道主义束缚,主张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人就有自然赋予的自由生活的权利,认为追求快乐是人的天然权利和社会发展的动因。批判了封建教会视肉欲和世俗生活为罪恶的禁欲主义,肯定了人进行自由创造、争取个性解放以及建立公正社会制度的活动。

从欧洲文艺复兴到18世纪启蒙运动之前的人道主义者,大多是艺术家、作家、思想家和科学家其中著名的有:

意大利的·芬奇1452~1519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博学者:除了是画家,他还是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植物学家和作家。

这是·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

 

 

大家可以从蒙娜丽莎自然摆放的双手、微笑的眼神和温柔的表情中感受到温馨的人文关怀,大自然的背景烘托出蒙娜丽幽雅的身姿,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芬奇以震撼人心的艺术形象展示了人道主义丰富的内涵,释放出光辉的人性,给人们留下过目不忘的印象和如痴如醉的精神享受。   

意大利的布鲁诺1548年~1600年)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天文学家、哲学家。布鲁诺家积极批判宗教神学,热情宣传哥白尼的学说,反对托勒密的地心说1592523日,布鲁诺终于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因被人出卖而被捕,次年2月被押解到罗马,囚禁在宗教裁判所的监狱里。在长达七年的审讯之中,布鲁诺始终没有屈服。1600217日,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在罗马百花广场被活活烧死,他因坚持真理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意大利的伽利略(1564年~1642年)是16-17世纪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比萨大学教授。伽利略发明了摆针和温度计,他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之一,被誉为近代力学之父现代科学之父现代科学家的第一人。曾因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受到宗教法庭的迫害。

波兰的哥白尼(1473年~1543)15-16世纪的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教会法博士、牧师。40岁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当时罗马天主教廷错误认为他的日心说违反圣经。但哥白尼认为日心说与圣经没有矛盾,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球运行论》。

英国的莫尔(1478年~1535年),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乌托邦》是他的代表作。

    莎士比亚(1564年~1616年),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西方文艺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哈姆雷特》是他的代表作。《哈姆雷特》是一出极具震撼力的悲剧。剧情是:王子哈姆雷特的叔叔伙同他的母亲毒害了他的父皇,他为了报杀父之仇而陷入复杂的情感纠葛的泥沼里不能自拔。剧中蕴含着一种令人柔肠千转的惆怅和悲情,“生存还是毁灭?”是一个拷问灵魂的终极问题。莎士比亚以高超的艺术感染力表现了一个充满复仇的激情却又忧柔寡断的英雄的真实的人性。体现了以人的价值为核心的人文主义和普遍的人道主义精神。

    培根(1561年~1625年),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作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经验论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知识就是力量”是他的名言。

 

三、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人道主义流派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是一个哲学非理性主义思潮,它认为人存在的意义是无法经由理性思考而得到答案,以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

    新托马斯主义 

    新托马斯主义,是20世纪天主教的神学思潮。因以复兴中世纪基督教思想为宗旨,又称新经院主义神学。起源于1879教皇利奥十三世发表复兴托马斯黄金般的智慧通谕,主要目标是构筑一种新的经院学术综合体系,并使之与现代科学步调一致。

    人格主义

    人格主义,现代西方宗教哲学流派之一。早在18世纪末就已出现于德国的著作中。人格主义作为一种哲学理论体系,是形成于19世纪末,以美国为中心,主要创始人是美国哲学家鲍恩,人格主义认为人的自我、人格是首要的存在,整个世界都因与人相关而获得意义。

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美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实用主义认为,当代哲学划分为两种主要分歧,一种是理性主义者,是唯心的、柔性重感情的、理智的、乐观的、有宗教信仰和相信意志自由的;另一种是经验主义者,是唯物的、刚性不动感情的、凭感觉的、悲观的、无宗教信仰和相信因果关系的。实用主义则是要在上述两者之间找出一条中间道路来,是经验主义思想方法与人类的比较具有宗教性需要的适当的调和者。实用主义者忠于事实,既唯物,又唯心,而且认为自己是多元论的。

    其中著名的有萨特的存在主义。萨特(1905621日~1980年415日),法国思想家作家存在主义哲学的大师,《存在与虚无》是他的代表作。萨特认为“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存在先于本质。他的主要理论:“我代表的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宣称:如果世上没有上帝,至少还有一个存在,一个先于本质的存在,一个在它可被任何观念定义之前便已存在的存在,这个存在便是人,又或者……人的实在性。萨特认为,存在提供了产生本质的可能性,存在先于本质,超越性和主观性是实现人道的手段。在他看来,人要成为人,需要超出自身,寻求人生的更高目的。

说到这里,使我想起上世纪80年代一场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的争论。争论是由时任中宣部顾问周扬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的学术论文引起的。周扬在文章里阐述了关于人道主义是人类普遍性的观点,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却招致胡乔木、邓力群等人的围攻。胡乔木等人对周扬扣上“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帽子,非要周扬作检讨不可。本来这是正常的学术讨论,却被胡乔木告到上面,惊动上层,结果使一些理论家学者受到冲击,也使刚刚兴起的人道主义受到了残酷的打压。

 

四、人道主义的演变

1787年美国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宪法。称为《人权法案》,规定了人有“信仰、出版、集会、示威自由。”

1793年法国第一部宪法的序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是人道主义的宣言书。它在第一条规定:“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联合国大会于194812月10通过《世界人权宣言》,旨在维护人类基本权利。中国政府也在上面签了字。

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这些法律条文,其目的都是为了确立人道主义。

中国古代就有朴素的人道主义思想。远在周代时,已有惟人,万物之灵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人命关天、等等思想。民间也有“民以食为天。”的主张。在中国以皇帝定于一尊的时代,朝庭就是天,皇帝号称天子。而“民以食为天。”彻底颠覆了“天”的观念,其实质彰显了以民生为重的人道主义理念。

中国古代主张人道主义的人物有:

老子(公元前571年~ 公元前471年)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老子认为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无为才能无不为,所以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靠万民的自为实现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实现无治。

    孔子(公元前551928日~ 公元前479411日)

孔子主張泛爱众和仁爱。

    墨子(公元前468 ~公元前376

墨子是个人权主义者,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宣導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等。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

孟子明确提出:“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主张蕴含着原始的人本主义思想。在当时以君为重,视民为刍狗的年代,不啻于石破天惊之论。

    在西汉,由戴德编定的《礼记》明确地提出:“仁者莫大于爱人。”在西汉,由戴德编定的《礼记》明确地提出:“仁者莫大于爱人。”

    他们的思想是中国文化里人道主义的萌芽。

    真正成为潮流的人道主义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逐渐形成一种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法国大革命时期又把人道主义的内涵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人道主义在社会变革中起着反对专制的积极作用。

    在欧洲,流行着一句谚语:“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能进。”它来自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十八世纪的德国(当时称普鲁士)。在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的新王宫竣工那天,国王饶有兴致地登上王宫的塔台,放眼望去,山明水秀,风景怡人。只是王宫外墙边有座破旧的水磨坊,甚是碍眼!国王问明那是一个农夫的房子,就想买下它,然后拆掉它,于是派人找到农夫,开出优厚的价钱。没想到敢于维权的农夫回复说:“那是我祖上留给我的,再破再旧也不能卖!” 国王听到回报,大怒,欲派兵去强拆。明智的大臣说:“陛下,虽然拆掉一座破房子很容易,可一旦强行拆除,您亲自颁布的法令就成了废纸,请三思而后行。”国王虽心有不甘,但总算从善如流,从此豪华皇宫与破磨坊相安无事。后来,人们就将这所破房子作为法治社会保护人权的标志。     著名慈善公益组织国际君友会王爱君先生在其《人道》一书中有如下陈述:“人道主义,在文艺上系鼓吹自由思想的主义,原在排斥教会的束缚,以人道取代神道,亦为人文主义的展现,在伦理上则与博爱主义相同,主张超越人种、国家、宗教等所有的差别,承认人人平等的人格,互相尊重,互相扶助,以谋人类全体之安宁幸福为理想的主义。……《中庸》有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译成现代汉语:诚实是天地之大道,天地之根本规律。追求诚信,则是做人的根本原则。)……(以及)孟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物。)之旨。此等语意,都和西方的人道主义相通。”

 

五、人道主义的反思

    人性的本质是善,什么是善?用孔子的话说,善就是仁。孔子说:“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意思是:先生施政,为什么要用刑杀?您如果想善良,百姓自然会善良。孔子又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仁德的人,自己立身修德,也要帮助别人立身修德。自己通达进取也要帮助别人通达进取。自己都不想要的东西,也不强加给别人。什么是仁?仁,就是仁爱,孔子说:“泛爱众而亲仁”,泛爱众就是博爱,亲人就是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就是仁。行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施于人。”善也是西方的契约精神,契约精神就是凡事应该本着互相尊重的精神,反对诉诸武力,通过协商解决纠纷和矛盾,力求达到双赢或多赢。契约精神是人性与兽性的分水岭,国家政府与国民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契约关系:国民以税金聘请政府工作人员为其服务。政府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国民的监督,重大的施政方案以及各类财政支出必须符合国民的要求,而不能凌驾于国民头上作威作福。

我们说一个人有善心,是指他对弱者有恻隐之心。孟子在和告子聊天时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他的意思是:“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耻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都不是由外在的因素加给我的,而是我本身固有的,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它因而不觉得罢了。”再加上孔子一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没有信用,不知道如何是好。仁义礼智信是人性的5个要素。历代王朝抽去了仁义礼智信的人性内核后成为约束民众行为的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所谓五常就是带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旨在压抑人的自然本性,违背了孔孟的原意。

对于国家领导人来说,善就是施仁政。孟子对梁襄王说:“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他的意思是说:“不嗜杀的国君能统一天下。”不滥杀百姓的国家元首才能实现国家安定和谐,这是对国家元首最低的人道主义要求。恻隐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诚信心是人性的五大基石。在五大基石中,恻隐心是排在第一的。恻隐心乃人之大善也!恻隐心就是同情心,就是慈悲心。在2011年佛山小悦悦事件中,如果先前见到小悦悦的十几个人有恻隐之心的话,他们就会象陈贤妹那样及时地将她救助,小悦悦就不会受二次辗压而死去。在城管和小贩的矛盾中,如果城管队有恻隐之心,就不会对小贩如狼似虎,使双方形同水火;在行使国家法律的过程中,如果执法部门有恻隐之心,就不会对疑犯刑讯逼供,也就不会造成无数冤假错案;在治理国家时,如果国家元首有恻隐之心,就不会滥杀无辜,而应该减免赋税,大赦天下,让国民安居乐业。在中国近代史,曾经有过这样一个领导者,他心怀恻隐之心,宁愿失去元首的宝座,也要坚持人道主义,反对镇压手无寸铁的普通百姓。他名字的光辉将会永照华夏。台湾国民党领导人蒋经国先生因为慈悲为怀而放弃独裁专制,放开党禁和报禁,倡导自由民主政治,为中华民族打下民选宪政的基础,开了普世价值的先河,成为中国历史上人道主义的光辉典范而永载史册。

中国自从孔子、孟子提出人性遵循善的原则以来,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可是为什么人道主义在中国大陆却没有牢固的根基呢?各种反人道主义的事件还在不断发生,最近还发生了挖掉小孩眼睛的案件。除了教育因素外,主要原因是中国历来是个等级社会,在等级森严的情况下不重视人权。什么是人权?人权就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权利。这一条说是容易,在等级社会里真正做到就难了。由于中国等级制度必然产生人治。有人治就没有法治,没有法治是不可能有人道主义的。虽然孟子主张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但是仍然不离孔子的君为臣纲的桎梏。统治者正是断章取义孔子学说,以孔子的等级论来反对他的仁爱论,从而达到反人道主义的目的。

汉朝董仲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此禁锢人的自由思想,宋明的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其实质也是反人道主义的。近代,有一部电影,叫做《武训传》,讲的是一个乞丐毕生致力于办教育事业的故事。本来是提倡人性的好题材,却被定性为反动影片而被封杀。1957年,有一个才华横溢的弱女子名叫林昭,是北京大学的高才生,就因为富有同情心,为蒙冤被打成右派的同学辩护了几句,结果自己也被打成右派。在文革中,遇罗克先生因为反对反人性的血统论而被杀头,在这样的环境下,人道主义还有生存的空间吗?

回忆往事,常使我感慨万端。过去我曾经将自己所遇到的不幸归结为命运,其实是人性被压抑的结果。一个国家的政策好坏,就体现在是否贯彻人道主义上。

当前,在老百姓有饭吃的条件下,国民自然就会追求人格平等和人权保障,并且会进一步提出普及人道主义的要求。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老百姓都是这样做的。文明国家都会理性地顺应这个世界潮流。其实这是国家建立文明和谐社会改善道德风气的大好时机。

有人说,古时候穷人靠科举还有可能状元及第一举成名改变地位。如果将阶层固化,官二代、富二代垄断了所有资源,穷二代只能搞“世袭”了。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崽会打洞。”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只有当官才能出人头地,当了官就威风八面,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既可升官发财,又可光宗耀祖。其实,这是中国人长期等级关系形成的官本位思想的体现。在美国就有不同,美国风行美国梦。所谓美国梦,就是不论你是谁,你发展的机会都是平等的,只要你愿意努力奋斗,你就有成功的可能。一方面,奥巴马是个黑人,通过奋斗成为连任两届的美国总统;比尔盖茨原是个穷学生,经过努力成为全球首富。另一方面总统里根的儿子也会失业;尼克松因为装个窃听器被弹劾而失去总统职位。由于美国的官员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官民关系比较融洽,因此美国不存在官本主义。2013678日习近平先生访美时曾经对美国总统奥巴马说:“中国梦和美国梦是相通的。”其意思是说,在人道主义价值观方面,中国与美国是相通的。也只有这样,中国梦才有可能与美国梦相通。

    有人对希特勒和日本侵略者疯狂杀人的残忍性往往无法理解:他们也是人,为什么没有人性?因为这些人不明白:其实,人是善恶的共存体。可是,善与恶在每个人身上所占的份额有很大的不同,有的人甚至比野兽还要疯狂百倍。凡是以杀人为乐的刽子手,其实已经脱离了做人的底线,完全滑落到兽类里去了。

    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性的发展;人类发展的过程,是人类由全兽性经过半人半兽的漫长历史时期,逐渐发展到全人性社会的过程。什么是全人性社会?就是没有人害人,人斗人,人杀人的社会,是全善道、全文明、全理性和全智慧的社会,也就是人道主义社会。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宇宙原速
下一篇: 薄粉可以安心了





鲜花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