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自由行 //www.sinovision.net/?2505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道正贫富

已有 699 次阅读2017-10-10 01:49 |系统分类:杂谈| 贫富 分享到微信

17.贫富

论语新编详解1.17

侯工

微信公众号:xz480219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原《论语宪问14.10》)

    杨伯峻:孔子说:“贫穷却没有怨恨,很难;富贵却不骄傲,倒容易做到”

钱穆:先生說:“在貧困中能無怨,是難的。在富厚中能不驕,這比較的易了。”

重新断句: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详解:

章说到面对贫富的不相问题,是从安贫而乐道这个角度说的。但应该明确的是,并不是说贫穷就是好的,富就是不好的。曾经有过一个30年时期,认为越穷越光荣,现在听来是笑谈。其实贫富都是相,是自然现象。对于行圣人之道的君子来说,对贫富只存在一个如何面对的问题,而不存在好和不好的问题。贫和富,都不影响行圣人之道圣人之道是大道,不是某类人的专利。在道面前,无论穷人还是富人,一律平等,没有哪类人有优先权。

    贫和富,在任何现实社会中都会存在的,而且关系到每一个人,特别在财富分配不公的社会,这问题就更加突出。但这里相应的理解,贫富不能光局限在财富上。贫富意味着多寡,在学识上也有贫富问题,在名誉、地位、权力、权利上同样有类似的问题。任何一个现实的人构成的现实中的社会,都不可能在所有方面绝对的平等。十个指头有长短,只要不平等,必然面临着贫富问题,无论是在财富、学识、名誉、地位,还是权力、权利等方面,这个问题都是无可逃避的。有的不平等来自天赋,如个人能力;有的不平等来自后天的努力,付出不一样;有的不平等来自出身;如富二代;所以平等只是人格意义上的平等。

但这一章,自古以来都把其中的难当成平声,解释为困难,相应的断句就成了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大儒朱熹就是这样把难当成难易的难了,居然就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这就是大儒被帝王招安的证据这句话的意思就成了贫穷而不怨恨是困难的,富贵而不骄横是容易的。如果仅从个体温饱层面言,在眼前来说,没能解决温饱,而行道,确实有一定困难,而富了的人,精神层次有所需求,好像相对容易但是,这种说法就是相,孔子的目的是要对其不相,才有这一章出现。孔子是站在全局的立场上,对整体发展趋势而言的,希望执政者有所觉察。所以,杨钱二师的解释就会引向短视,忘记了发展的目标,显然不符合孔子本意——腐儒的曲解是非常巧妙的,忽悠能力忒强,因而能够广为流传。

在大儒垄断解释权以后,自古以来的断句、解释大多是错误的,这一章也不例外

    正确的断句应该是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这里的关键在于难。难:不是平声而是去声,而易也不是容易的意思。要解释清楚,还是先从怨说起。怨:程度浅的埋怨程度深的怨恨,被怨的就成了仇人了。这个怨,在古代就包含了埋怨、怨恨、仇人等意思而因怨就会生难。何谓难?难去声,是敌对、造反、灾难的意思。因怨而有仇,进而敌对甚至造反,这不是灾难是什么?

本义是健壮的意思。富人,自以为健壮,因此骄傲进而傲慢甚至骄横最后达到强烈的程度,于是矛盾就激化了。这个骄,在古代就包含了健壮、骄傲、怠慢、骄横、强烈等意思。易不是容易的意思,其本义是轻视的意思。富人,自以为自己的命好,因而对穷人轻视、怠慢,形成贫富对立,最终对立矛盾在社会上蔓延。

君子行圣人之道,就是要把人不知没有智慧的世界变成人不愠不蒙昧的世界。而人不愠的前提是人不相不被表象迷惑在具体的社会存在中,包括财富、学识、名誉、地位、权力、权利等方面的广义贫富,是社会中最大的相。而这个贫富之相在任何人不知的社会中,都体现为贫而怨难贫穷怨恨造成灾难;富而骄易富贵骄横造成歧视。君子行圣人之道,把人不知的世界变成人不愠的世界,首要面对的就是如何把这个贫富之相不相之,贫而怨难变为贫而无怨难,由富而骄易变为富而无骄易。——是发展的眼光,从趋势上看问题

    要让贫而无怨难贫穷而没有怨恨灾难怨难”可看作一个词);富而无骄易富贵而没有骄横歧视“骄易”可看作一个词)不是让一个权威、教主等发一个倡议或来一段布道就可以完成的,更不是用强制或诱惑的手段把人改造成具有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思想的新人来掩盖现实中确实存在的贫富之相而是在贫富存在的现实中,用各种现实可行的经济、政治、礼乐、法律、文化等手段来实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的不相(不以贫富作选择依据)

    对于《论语》、对于孔学来说,不相是从人不知到人不愠的中间环节,也是必经之路。不相是相而不相,不以相相之。首先不能否认相的存在正因为有相的存在,才需要不相。例如,对于贫富之相来说,其存在是客观的,否认这种存在只能是掩耳盗铃、睁眼说瞎话——这不是不相,而是严重地相了。真正的不相,是直面这贫富之相的存在,在社会经济、政治、礼乐、法律、文化等方面,不以贫富之相相之——不要轻贫重富,进而对贫富之相不相之——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就是贫或富都不是偏袒的理由而贫富之间也要不相,也要相互平等视之——这是完全可操作的:(1对为富不仁就要坚决打击,因为为富不仁者以富为相,所以就要对之不相,将其富者之相给去了不是剥夺其财富,而是要其做到富而仁——取财以道,平等对待穷人,不偷税漏税,多做善事,广结善缘。事实上,有有权容易立德,才能让百姓见贤思齐,上德不德,百姓能有德乎——那就是于民争利,必不相之2对贫而自贱者要富之之,因为贫而自贱者以贫为相,所以就要对之不相,将其贫者之相给去了,那么就给他们扶持,创造致富环境,传授致富技术和经验;对挟贫而贼的坚决打击,因为挟贫而贼者以贫为相,所以就要对之不相,将其贫者之相暴戾妄为不劳而获等心态给去了,还其以公民平等心态。

    必须再次说明的,这里的贫富,不单单指财富上的,例如权力上的贫富,就有所谓的官民之别,政治地位的贫富就有所谓统治与被统治之分。必须在广义的贫富上最终成就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的不相,才能真正地不相,这里关键在上头上头通了,一通百通,否则只能是城头变换大王旗,换汤不换药而矣。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白话文:

     孔子说:社会上贫与富(包括财富、权力、权利、名誉、地位、知识、能力等)的差别是事实存在的贫穷会产生怨恨甚至酿成灾难,富贵使人骄横而产生歧视和欺凌,因而执政者要通过在经济、政治、礼乐、法律、文化上对贫富差异作出合理的调配,到贫困而没有怨恨和灾难,富贵而没有骄横压迫。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道尚修持
下一篇: 安贫乐道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