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自由行 //www.sinovision.net/?2505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0.人能宏道

已有 796 次阅读2017-11-18 05:11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10.人能宏道

 

新编论语详解学道1.10

侯工

微信公众号:xz480219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15.29》)

     杨伯峻:孔子说:“人能够把道廓大,不是用道来廓大人。”

    钱穆:先生說:“人能弘大道,道不能弘大人。”

详解:

这句话字面意思很简单。弘使~光大。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能使道光大,而不是道能使人光大。然而,字面简单的,往往理解起来更复杂。这个简单的句子,却厘定着《论语》、孔学对人与道关系的基本看法。

善于人与道关系,孔子一向主张人应该循道而行。因为在上一章孔子说过道将于行者,命也;道将于废也,命也。意思是说,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道决定的。而人循道而行,就是弘道的体现。因为循道而行就会得到道助,事半功倍,容易成功。而成功就是对道的弘扬。

 

有些道家,总把道往虚无缥缈中寻去,将道越说越玄虚,使一般人敬而远之。这种把戏,千百年来一直愚弄着吃瓜群众。而对于《论语》对于孔学,这种把戏是无效的。孔学从来都是现世的。孔子讲道,最怕别人不理解,甚至单独对迟钝的曾参耳提面命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希望曾参能够开悟,无论如何都要将道落实到自己的承担上。可惜曾参禀性愚鲁,最终背离了孔子教导,没有将道弘扬光大。对于人类社会,如果像道家那样将道束之高阁,或将道捣鼓成虚无缥缈的玩意儿有意义吗?在《论语》里,道圣人伏羲发现的自然规律——圣人之道。道只和现世有关,只和现实社会实现人不愠【蒙塞】的目标有关。任何往虚无缥缈处瞎推的把戏,都只能是忽悠的把戏而已

    还有一些学派是以压人,把描绘成一个美妙而深奥莫测的远景,然后让人为这个子虚乌有的远景垫背,比如遥遥无期的XX主义、人人绝对平等的天堂——永远处在地平线上,但是永远走不到。然而有人却强迫民众去当即实现它,或以下地狱相威胁,因此引发频繁的战争,导致生灵涂炭。这,比起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帝王还要残忍。后者,功成就结束了,而前者还遥遥无期。后者至少还有一让大家唾骂。而当把有意无意地装扮成遥遥无期的远景时,则连对它的唾骂都变成此等造假戏剧中的荒情节。这种荒谬的悲剧,在历史上曾经不断重复,年纪在50以上的人深有体会

    然而,还有一种人,他们以得者、行者自居,打扮成化身;他们成了人间的上帝他们自己制定人间的法律,一切违背他们的就成了大逆不道。这种人往往道貌岸然,一副拯民于水火的姿态,私下却干尽了伤天害理勾当。这种挟私道以令诸人的伪道者,难道还少见——诸如宋江、洪秀全、希特勒、东条英机、新老沙皇之流。现在网上更有一个黎鸣,自称是个得老子之道的哲学家,天天在踩孔子,捧老子。他捧老子的目的是捧自己,大有君临天下舍我其谁的疯狂。这种人就是借弘人的典型。不过,在别人眼里,他不过是个想出名想疯了的糟老头而已。而道,是自然规律,是大道,是公道,不是哪个人、哪群人的小道、私道。只有人,才能使道得以光大,并没有一个道可以让人得以光大。那些以道炫耀的人,以道谋名利者离道十万八千里。——弘道是正途,弘人是邪路。

 何谓人之道大道于天地之间,大道至简,大道无言,自然万物运行须臾离不开道,此规律也。从耳从。耳聪口敏,通达事理,敢于承担,为民众贡献智慧和才能。圣人,是学识渊博,有智慧有谋略德才兼备对民众有担当的至善之人。圣人之道,就是所有圣人掌握运用自然规律优点的集大成者。用现在的话说,先哲们娴熟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圣人不会强迫别人向自己看齐,也不会强硬要求别人接受自己的思想,而是采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态度,身教重于言教,通过自己的成功形象示范感化别人——这就是人能道。

 

    道的彰显,是人现世存在的当下涌现离开当下、现世,只能是虚无缥缈的远景,与《论语》、孔学的圣人之道毫无瓜葛。这里,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前面曾提到的《论语》、孔学和西学中的柏拉图、耶教、科学主义等的根本分歧。对于后者来说,是道能弘人在柏拉图那里是理智的光芒,在耶教那里是上帝,在科学主义那里是科学;但对于《论语》、孔学来说,是人能弘道——理智的光辉、上帝、科学都离不开人没有人,这些西学所谓的道都没有任何意义。正由于《论语》、孔学的这种精神,使得西式的宗教在中国从来都没能得到光大——因为非道弘人。

 

有人可能要问,这样是否意味着《论语》、孔学否认客观规律?客观规律就是道。《论语》、孔子从来没有否定过道,又如何能说《论语》、孔学否认客观规律?

关于道,孔子与老子的理念基本一致,都源自《周易》。《周易》是中国文化之源。老子说的道,重点放在自然运行规律上;孔子说的道,重点放在人类社会运行规律上。对道的用,老子重点放在理论上,而孔子重点放在实践上。

孔子认为,人类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提出仁。仁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称为道德伦理,属于哲学范畴相对老子,孔子的道更接地气,更富有人情味,也就更容易被人接受

孔子认为,道(客观规律需要人去发现掌握、践行和光大对于《论语》、孔学来说,一切都是人承担的。在天地人模式中,自然规律属于天地范畴,构成人展现的舞台但舞台是需要人来表演的对于人这个演员来说,无论舞台如何,演好戏是最重要的而好的演员,无论怎样的舞台,都会充分利用构成这个舞台的当下、现实的条件,将舞台发挥到极致,而不是被舞台摆布这里舞台就是弘道的场所

对于《论语》、孔学来说,道只特指现世、当下的圣人之道,并不是一般所理解的先验的黑格尔式的“绝对真理”或者宗教式的来世的福报。任何先验的“绝对真理”都要接受现实的考验,即使上帝也不例外。而宗教式的来世的福报就是遥不可及的画饼。道不是“走极端”。“走极端”恰恰是宋江替天行道式的土匪强盗的思惟模式。 

     有人把孔学归于西学人本主义的范式,完全是无的放人本主义指承认的价值和尊严,把看作万物的尺度,或以人性人的有限性人的利益为主题的哲学——人本主义局限于功能化层面孔学的人,是站在天地人的宇宙结构下说的,突出了人的主导性。按照孔学观点,不需要一个人本主义规定人。人一旦被主义,就会失去一切主,变成意识形态的闹剧。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使~光大。——人能使道光大,而不是道能使人光大。

 

这一章,孔子阐明:在天地间,只有人才能有所担当有了人的担当,才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发展,才有道的发扬光大。道虽然是自然法则,但也是要人去发现运用和光大的。却不可能使人自身光大,恰如火车在铁轨上跑动,才可以体现铁轨的作用,但是铁轨不能使不在轨道上的火车发挥作用。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白话文:

    孔子说:人能使道光大,而不是道能使人光大。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11 变革于道
下一篇: 9 谋道原则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