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自由行 //www.sinovision.net/?2505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41 习分善道

已有 865 次阅读2017-12-6 17:33 |系统分类:杂谈| 分享到微信

41习分善道

新编论语详解·一学道1.41

侯工  编著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17.2》)

杨伯峻:孔子说:“人性情本相近,因为习染不同,便相距悬远。”

钱穆:先生说:人的天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惯而相远。

详解:

道,是由9700年前中华民族祖先伏羲发现的。道不仅是中华文化之源,也是世界文化之源,偏就有人崇拜什么子虚乌有的古希腊文明,对中华古文明熟视无睹。那个所谓的古希腊文明,不仅没有像样的古文物凭证,甚至连像样的历史记载都没有。但是,伏羲的道有传世的《周易》为证,而且有2000多年前的《楚帛书》记载伏羲事迹:楚帛书中间八行一段,讲的就是雹戏(即伏羲)所生四子,"长曰青干,二曰朱兽,三曰翏黄难,四曰黑干",就是四个四时(四季)之神。这样以四时之神与四方、四色相配合,原是先秦时代流行的学说和风俗。礼记·月令》和《吕氏春秋·十二纪》,就记载有五帝、五神和四时、四方、五色、五行、十日等配合的系统。这就足以令作为伏羲子孙的我们引以为傲了。

孔子对道的理解,认为道是自然规律。孔子将他的学说概括为以道一以贯之,并且申明自己的道来自伏羲的《周易》。孔子说:加我数,五十以學《易》可以无大过矣【给我几年时间,我将五十年来实践和理论的成果与《周易》进行全面校对和验证,总结经验和教训,就不会犯大错了。】他以天比喻道,道生万物,万物循道,道定成败。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但是,孔子并不认为天道对人是不仁的,而是认为只要人遵从天道,就能得到天助,事业就能更快成功,这就是天人相应,即人可以运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社会。注意,以人为主角的天人相应不是董仲舒宿命的天人感应”——天上掉下一块陨石,地上就会有大人物死去。

孔子又将遵循民意循道而行充满仁爱的国家称为邦有道,反之称为邦无道。孔子将道作为做人的第一准则: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这里,孔子对“依于仁”的理解,认为道在人类社会的体现就是仁,所以孔子反对丛林法则,也反对“道法自然”的观点。因为道是最高的,自然是遵循自然规律运行的。

由于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将最高位置的道降低到自然的下面,这样就将自然摆到最高位置了,这样就变成了自然规律是按照自然运行的,完全本末颠倒了。老子又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其结果,道家就认为自然高于一切,而不是作为道的自然规律高于一切。具体表现就是:道家认为丛林法则是对的,人类也要服从它,也就是说人类社会应该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就是荀子的性恶论的理论根据。

根据性恶论,一个人在没有做任何事的时候,就可以判断他是恶的——在人性问题上,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性”和“伪”两部分,性(本性)是恶的动物本能性恶论又成为法家学派的理论基础。丛林法则也是人类社会自古以来战火不绝的原因。其实,丛林法则是以动物本能为基础的,但是人类已经基本上脱离了动物界,因此人类遵循丛林法则是错误的——将人类倒退回到野兽的野蛮状态去了。

另一个极端是孟子。孟子认为人类已经完全脱离了兽类,所以人的本质无论如何都是善的,而且是生而具来的,因而提出著名的性善论。根据性善论,一个人在没有做任何事的时候,就可以判断他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这显然是先验的,荒谬的。因为人类还没有完全脱离动物界,还残留着部分的兽性。孟子的性善论是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来源,而这种理论就成为陆九渊和王明阳心学的理论依据。

其实,无论是孟子还是荀子,都违背了孔子的教导。孔子早就说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人性;相:发xiang4音,选择,这里引申为讨论其善恶;性相:单纯针对人性来讨论其善恶;近:互相靠近,直至纠缠在一起,难分难解;也:啊;习:实践;习相:依靠实践来检验人的善恶;远:互相分离,显得一清二楚。

——单纯针对人性来讨论其善恶,就会互相纠缠在一起,混沌不清啊;通过实践来检验人的善恶,那么就楚河汉界,泾渭分明了。

孔子这一正确论断,在腐儒的曲解下,将其变成孟子性善论的补充说明,编撰在《三字经》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孔子被贬低到孟子下面,二千多年来误人子弟,贻害无穷。

杨钱二师明显受了朱熹的忽悠,将”xiang4读成xiang1,那就没有讨论检验的意思,而变成互相的意思了。但是两字本身就含有互相的意思,根本不需要前面加个字。古文惜字如金,就更应该如是了。他俩“人性情本相近,因为习染不同,便相距悬远。”人的天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惯而相远。的解释显然是曲解。

这一章,孔子通过对人性的正确论述,驳斥了唯心先验的性善论和性恶论,指出只有实践才能检验人的善恶——习分善道,以实践检验人的善恶才是合乎道的

重新断句如下: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白话文:

孔子说:单纯针对人性来讨论其善恶,就会互相纠缠在一起,混沌不清啊;只有通过实践来检验人的善恶,才可以分得一清二楚啊。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42 善师为道
下一篇: 40 改革为道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