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自由行 //www.sinovision.net/?2505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65.智道来由

已有 875 次阅读2018-3-12 12:44 |系统分类:杂谈| 分享到微信


65.智道来由

 

新编论语详解1.65

侯工

微信公众号:xz480219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7.20》)

杨伯峻: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得来的人。

钱穆:先生说:我不是生来便知的呀!我是喜好于古,勤快求来的呀!

详解:

有个网友对我说:对您的对儒学的支持,我感敬佩同时表示质疑!环顾四周,北韩不谈,南韩和台湾都保留了儒家传统!就是东南亚在这点上,也许比我们中国做得更好!只是在现今中国,绝大多数支持儒教的都是意在维护zhuanzhi,而时代大势,这些人复古又复不了,只能沦为笑柄……希望自已有闲空好好读下孔子的原著论说,以便批驳!无论怎么说,您的话是有缘由,可我仍然认为是武断的!只是因为困于生计,不能去啃读许多古书!希望工先生能够阐发儒学原始精微,但要忠于原著,要把自己的理解和原著分开来,同时能够纯学术地阐发,还历史于本来面目,善莫大焉?!现在有很多所谓新儒学,但都属旧瓶老酒!

窃以为,真理是不怕质疑的。现在的工作不是支持儒学,而是明确区别孔学与儒学,恢复孔学的本来面目。孔学引人奋发向上,儒学将人导向腐败颓唐。历史以来,无论是尊的还是反的,都没有读懂《论语》,大儒朱熹也许是装糊涂,将《论语》注解成小人的呓语,因而将孔子糟蹋得面目全非统治者认为孔子是维护zhuanzhi,于是将他捧上神坛;腐儒认为孔子是忠君,于是曲解君君臣臣为等级森严;反儒者认为孔子是倒退,于是抡起大棒就砸所以即使朱熹本人也不得不承认孔子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既然这样,所有人都在白忙活,都是无的放矢。因此您也不必忙着去批驳了,还是先搞懂孔学再说吧。现在,我的工作是在正本清源,力图恢复孔子本来面目。您可以提出质疑,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一起来探讨,弄清孔子的真面目后再批驳也不迟

这一章承接上一章命礼言道》的脉络而来,上一章重点是阐述智慧对使命、秩序和言论的指导意义,而这一章,孔子用自己为例子来说明具体的个体如何获得智慧的问题,也就是智慧来由问题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非:不是;天生、先验的;之指代生。知之以之而智生而知之依生而智,依天生、先验而有智慧。者:语气助词。好古喜爱先哲的典。敏以求之者也求之者也”的倒装句式。假借为,大拇指,转义为实践印证的意思。好古不能光从书本到书本,必须在现实的实践中得到印证;求选择,代表做学问;敏以求印证并选择;之:代指以此方法来做学问从而获得智慧;者也:语气助词

秦汉以来,孔子形象被无数腐儒、反者有意无意地歪曲;千百年来,关于孔子泥古、复古的谎话成了腐儒、反孔者口中的真理。而在《论语》中,孔子以自己为例子明明白白地表述了对的观点,就是要敏以求之。要对通过实践印证并选择其中精华,这才是孔子对的真实态度。

本章,孔子提出了学习前人知识、智慧的三个步骤:好、敏、求。首先,对前人知识、智慧所凝结成的典典章等必须尊重、善待进而学习、研究,才谈得上。真正把握以后,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印证,这才是,有两层的含义:其一,前人知识、智慧都来源于其当的实践,而时代变化了,条件变化了,其应用可能要失效,可能有所改变,这必须在当下实践中才能印证、发现;其二,对前人知识、智慧的把握,特别对于那些洞穿时间的智慧的把握,必须在实践中慢慢体会、摸索,才能发现前人的真义,决不能像某些人对待孔子、马克思那样,根本没弄明白就扮代表,这样是谈不上,更谈不上了。有了印证,自然就有了选择的基础,选择不是机械地挑选,不是用对错等简单标准来划分,即使对统治者也不能以非好即坏来划分。如果像黎鸣那样,凡孔子就是坏,凡老子就是好的非黑即白的机械思维,怎么能够做学问呢?正确方法是根据当下的实践有机地发展、延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不辜负古人,也不辜负自己,才算得上是,才算得上“做学问”——这就是智道来由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白话文:

     孔子说:我不是依赖天生、先验而有智慧的,是爱好学习、研究先哲遗典、古代典章,并在实践中对其不断印证、选择其中精华从而获得智慧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66.求智之道
下一篇: 64.命礼言道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