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自由行 //www.sinovision.net/?2505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5.2民智是道

已有 228 次阅读2018-12-22 19:15 |系统分类:文学| 民智是道 分享到微信

5.2是道

新编《论语》详解•五 思智

侯工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8.9》)

杨伯峻:孔子说:“老百姓,可以使他们照着我们的道路走去,不可以使他们知道那是为什么。”

钱穆:先生说:在上者指导民众,有时只可使民众由我所指导而行,不可使民众尽知我指导之用意所在。

详解:

对待民众的态度,是检验一个执政者有道还是无道的标志。孔子一贯倡导对民有道,即爱民以仁。

孔子认为仁的概念是爱人即关爱民众。

《论语》中论有五十八章,谈到的共有一百零五次,其中孔子的学生问有九处,但孔子给出的答案每次都有不同。

人们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每次的答案内容都不一样呢?究竟孔子所说的有没有一个具体标准呢?

我们可以从孔子对子贡和曾子所说的予一以贯之中看出,孔子对他所推崇的一直都是有一致的见解的,那就是道是仁之本。

无论对仁有多少种解释,但是都离不开道,离开道就没有仁;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道,孔子说的一以贯之就是道。

字最初源于两个人之间相亲相爱,推而广之,是所有人之间相亲相爱,这就是孔子对民众的态度。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就是仁者爱人

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仁就是爱人。也就是泛爱众,这包含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仁是人类脱离兽类,脱离丛林法则,走向文明的分野,体现了孔子对广大人民群众深厚的人文关怀。

有一个网友说:丛林法则才是真正的自然规律,胜者为王!他将人类当成野兽了。

长期以来,人类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主义毒害太深了,将人类沦为动物,战争从未停止过。战争和暴力爱好者就是利用这个作为他们侵害人类的理论根据的。瓜众还为他们助威呐喊呢。

有一次,在国界线附近,是战火经常发生的地方,孔子叫学生们谈谈各自对国家安全的看法。

子路认为要以武力保家卫国;子贡认为靠他的外交手腕就能不战而退敌兵

两个学生不置可否

最后颜回说:我希望魯國有一個賢明有道的國君,讓我輔佐他,對民眾實行教化,宣揚道德禮儀,宣導良好社會風氣,使魯國文明強盛起來,又能與鄰國和睦相處,這樣就不用勞民傷財去建築防禦敵人的城池,就可以把刀劍化為農具,讓人民使用牛馬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自由勞作,讓仁愛像陽光一樣普照天下,確保永遠沒有戰爭,各家的男人就不會因戰爭而別離妻室兒女。子路的勇無用武之地,子貢雄辯的口才也無處施展。因為那時天下已經太平,各國和平共處,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孔子聽後深受感動,认为三个学生中还是颜回最准确地理解老师平时宣讲的道,以道一以贯之就是仁。

其实人们错误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互相战争只会导致灭亡,怎么可能适者生存?

人类应该将精力用在保护环境上,才可能作到适者生存。

杨钱二师所依据的断句都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种断句出自朱熹。朱熹在《论语集注》里说:民可使之由于是理之当然,而不能使之知其所以然也。

朱熹的意思是让民众去干活是理之当然,不能使他们知其所以然。

这就明朱熹篡改孔学的罪魁祸首,在他的笔下孔学篡改成为愚民学。

由于腐儒朱熹故意错误断句,将孔子爱护民众,努力教化民众,使民众由不知(愚昧)走向不愠(智慧)的大仁大爱曲解成为如杨钱二师解释的那样:

——老百姓,可以使他们照着我们的道路走去,不可以使他们知道那是为什么。

——在上者指导民众,有时只可使民众由我所指导而行,不可使民众尽知我指导之用意所在。

——这不是明显地主张愚民吗?对民众是智民还是愚民,是孔学与儒学的分界线。

如果老百姓不知道上面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么民众不就如同驯服的工具一样吗?

况且,上面施政是否正确,是由民众决定的,是要通过实践检验的,怎么可能不让老百姓知道呢?这不是黑箱操作吗?

因此这章早成了所有批孔者最大的口实,而拥孔者也无力反驳,只能用历史局限性之类的废话来搪塞。

但是,只要对比上面孔子对待民众的一贯态度,就可以知道这样断句是完全错误的。

正确的断句应该是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里,民可可民的倒装式。读者可以复习一下1.19《智行道鲜》里由知,德者,鲜矣的注解,本章就是顺此而来的。

——可:适合所谓适合,是指政策适合于当下的位次,符合当前民众状况和要求。

——民:民众是一切现实发展的源泉和主体。当政策的定位适合于当下民众的现实状况和要求时,就使由之”——“使之由的倒装式;使:遵从,放任;之:代指民众;由:践行;

——不可:不适合;当发现政策的定位不适合当下民众的现实状况和要求时,就使知之”——“使之知的倒装

——知:潜能和智慧。使知之有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代指民众;知之即放手民众,让他们去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潜能和智慧;

另一层意思是代指制定政策的有司,通过民众的智慧反过来提高有司的智慧,改进有司的执政能力,这样才是真的依道而行,才会有闻见学行圣人之道之所得

——官让民知是智,是有道,官阻民知是愚,是无道。

——比如有司发现“大锅饭”不适合当下民众的现实状况和要求而致使民众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就果断地砸烂“大锅饭”,分田到户,放任他们,让他们去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潜能和智慧,很快就解决了温饱问题,有司也从中汲取教训提升了智慧。

读者明白了上章《智行道鲜》,章的要旨就很明确了:孔子本意重点不是如腐儒朱熹之流那样针对民众的落后,然后愚之蠢之,而是针对执政者施行的政策是否符合民众的状况和要求,也就是不能要求民众去适应政策,而是要求政策去适合民众,这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和智慧

执政者施行的政策符合民众的状况和要求称为有道,否则无道,这就是孔学之道,充分体现了孔子的民主思想。

闻见学行圣人之道之所得,是属于所有人的,而不是某些所谓精英的专利。由(践行)、知(智慧),始终都来自于民归之于民,民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民众的智慧也是无穷无尽的。

孔子指导有司如何施政解决有司 國理 政时怎么办的问题。孔子具体阐了如何解决政策是否适合民众的问题,以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广大民众的现状和要求为基准,不断调适政 策与民众现状和要求的关系,使之逐渐趋于和谐与完美

这是孔子“善人(改善民生)、教民(教化民眾)、勝殘(制止殘暴)、去殺(消除殺戮)、反對不教民戰(反對不教化民眾而施暴使民眾戰慄恐懼)”等一貫思想的概括和總結——民智是道

重新断句如下: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白话文:

孔子说:当政 策的定位适合于当下民众的现实状况和要求时,就放任民众去践行;当发现政 策的定位不适合当下民众的现实状况和要求时,就要敢于放手充分发挥民众的潜能和智慧,让他们去创造、创新,从而协助有司改进,提高執政智慧和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