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www.sinovision.net/?2570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宁磊:河道上每个地点的前行力渗透力相等的河动力规律―河坝毁河并致旱涝理论(原创首发)

已有 2018 次阅读2011-6-1 23:54 |个人分类:宁磊---理论、观点、发现|系统分类:财经分享到微信

世界范围内河坝很多,这些河坝用来发电供给用电,这是河坝发电的唯一的一个用途,在这个用途下,付出的是河坝毁河并导致旱涝交替的自然灾害。
河坝毁河并致旱涝理论,依据的是河动力规律。我绘出的这个示意图中,河坝毁河导致旱涝交替是这样形成的:
在一条河道上,从源头到海边入海口,河道中的水的重力形成了两个分力,一个是向下,所以河道下的土地是湿润的,水要渗掉一部分到水下,一个是向前,向前推动着水向下游流动,就形成了河,所以水都是往低处流,实际是水的压力导致的,在陡峭出水流急,在平缓出水流缓,也正是水的向前分出的分力的不同导致的。在这个流动的水道上,水道上的压力呈现微积分一样的平滑曲线的过度,也就是说在整个河道上形成的实际的渗透力和向前的前行力可以被认为从水源地到入海口都是相等的。也就是河道上的整个路程上的压力都是平均分配的,这是河动力的规律。
当在河道少上一个河坝后,不论河坝建在什么地方,那么如图所示,在水坝处就形成了压力高压区,向下的渗透力增加,水会向下渗透,当水向下渗透后,在一区会充满水,也就是稀释掉压力,以保持平衡,但是水坝形成的持续高压,很快使水继续向二区渗透,包含有水的地下的含水的土层厚度增加,这时一区水底的压力会不断被越来越多渗透的水增加,向二区渗透,同样水坝保持的持续水压又使水很快又向三区渗透,这样地下渗水去会不断加大,有多少水都能渗透掉,而一旦渗透到地下深处后,水与土和地下物质就融合在一起了,这部分水是收集不起来的,这个渗透的趋势向上游和下游两个方向延伸,导致上游来水和下游区水都减少,但是上游由于是高势下来的,所以受到的影响要小一点,而下游基本就不会再有什么去水了,或者说下游取水早晚要断流。这正是中国黄河消失的物理科学解释。
而一条河,流动的水不断减少的时候,这条河迟早要消失的,如果各地水源都很充足,那么这条河可能形式上表现为不消失,但是真正的水坝出的河流肯定要消失,河道中的水实际已经是河坝外的其它河流的去水在维持河道的流量。而一条河道的形成,每个干流和支流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河道的动力需要每个干流和支流形成的共同的水动力维持。比如,人体的血液,消失掉十分之三时,就会发生生命危急,实际上人体还有十分之七的血液呢,那剩下的十分之一的血液为什么不流动了呢?这就是流体动力的消失,必然导致虽然还有十分之七的血液,但是已经流动不起来,人也就死亡了,河道也是,我认为当河道中有小于十分之三的血液消失时,河道就要消失了,因为河道比人体失血还多了一个蒸发因素。
在水坝出形成逐级增加的渗透去后,那么其它的地方就没有河道中持续不断的来水的渗透力的滋润和蒸发量的滋润,那么必然干旱,但是渗透区形成的巨量的水聚集在土层岩石等地下物质中后,压力会不定期形成高压不能释放的状态,这是就必然要发生洪涝,典型的是一有下雨时,地下渗透去的平衡被很快打破,那么一有下雨必然要发生洪涝,并且,诱发洪涝的下雨的强弱程度越来越弱,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中国一旦下雨,虽然雨并不怎么大,但洪涝却很大的原因。
在世界范围内,河坝导致旱涝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植被保护非常好的国家也不能避免。
本来植被好的的国家是绝对基本不会发生洪涝的,谁看见过大森林里发生过旱涝这样的灾害,绝对没有,植被好的国家,虽然不比森林和原始森林,但也不至于有旱涝灾害,最多是旱一点或者涝一点,但绝对不会成为灾害,但是现在在植被好的国家依然频繁发生洪涝,唯一的原因就是河坝导致的。
世界范围内的洪涝灾害很大一部分是河坝导致的。还有一部分是植被被毁坏导致的。
根除旱涝灾害,一是恢复植被,二是拆除所有的河坝。这样的规律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通用的。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leiningchina 2011-6-2 02:48
河道上每个地点的前行力行等、每个地点的渗透力相等是这个河动力规律的内容。前行力=渗透力也是这个规律的内容,因为如果不相等时,必然要趋于相等。
回复 leiningchina 2011-6-1 23:56
说明:在河坝下面从浅到深一次是渗透一区、渗透二区、渗透三区,实际渗透过程中是不分区的,是连续进行的,分区,是为了理解上好理解一些。
回复 leiningchina 2011-6-1 23:56
说明:在河坝下面从浅到深一次是渗透一区、渗透二区、渗透三区,实际渗透过程中是不分区的,是连续进行的,分区,是为了理解上好理解一些。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