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褦襶子 //www.sinovision.net/?2758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与孩子们谈谈运用网络资源强化作文基础

热度 4已有 1957 次阅读2015-8-4 06:31 |个人分类:杂文|系统分类:杂谈| 生命力, 网络, 资源, 作文, 健康 分享到微信


  近为江山网面向学生的萌芽栏编审稿件,再一次令旧伤隐隐作痛。文如其人,字如其面。如何写作文,直接反映着孩子们的精神健康水平。如今从小学开始,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急功近利。给孩子们提供现成的作文材料,让孩子去死记硬背,然后拿来组合成自己的作文。这种作文的确往往能够在考试中得到较高的分类。可是孩子的全面作文能力却无从形成。因为考试的作文基本就是那么几大类,有常年应考经验的老师,搜集点材料,分类交待给学生,让学生背下应考,是时下盛行的模式。这是应试教育催生的一种无奈的“新八股”。

  应试与现实需要的反差在目前较长时间里的确还是一个没法回避的问题。应试作文模式还具有相当的生命力。可是我们的孩子们,不会终生只答卷。人生的考试,是“新八股”模式不能应付的。也就是说,你通过这种模式上了“理想”的学校,拿到理想的学历,其拼盘式的作文却无法应付未来工作中的需要。

  如今从上至下,文风堕落。抄袭之风甚嚣尘上。除道德因素外,不能不说与时下急功近利的作文教学模式有着撇不清的关系。记得余幼时作文,受家学渊源影响,父亲就非常反对我在作文中生硬地用什么词及成语典故之类。而只是要求我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初始,这种作文(当年的日记),就象流水账,只是用文字把生活录下来。这种流水账我一写就是数年。皆为教师的父母,只是在我的文章中找错别字、纠正语句的错误。大概小学四五年级,父母才要求我在文章中反映点自己对所记述的事物的观点。

  这期间我读了不少书,尽管许多文言与白话繁体字书籍(那是书籍非常少只能阅读家中藏书),我看得似懂非懂。却体会了多数字词、成语典故的用法。这使得我在后来作文中能够把成语典故恰到好处地与文章语境相结合。而且时至今日,我有写文章时,也慎用成语典故。但凡用到的,一定让要其有万绿丛中数点红的效果。

  这种经历,使我深深地懂得,想形成扎实的作文能力,欲速则不达。可是如今,孩子们从小学开始,就被与老师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肩负着老师的名誉与利益。早已经容不得孩子们稳扎稳打地去形成作文能力。于是中高考满分作文接踵而出,不懂教育的家长们逼着孩子们竞相效仿。可是有多少家长知道那些所谓的中高考满分作文大多数为枪手伪作。其实只要大家动动脑就知道,严格封闭批阅的中高考试卷,怎么可能那么快就流出呢!即便流出,出版印刷又需要多少时间?不过这种“满分作文”也并非一无所用。模仿好了,在应试中得到较高的分,也并非什么难事。这也是家长们趋之若鹜逼着孩子意相参与此类作文班的动因。

  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也不能说完全是专业设置缺乏合理性与经济萧条所致。根本原因之一还是缺乏实际能力。而实际能力的欠缺,家长也是重要推手之一。因为在多数家长的意识里,教育只着眼于大学。至于大学以后的事几乎不在所有家长的教育决策考虑范畴之内。孩子未来生活的本事,取决于其综合实力。而综合实力的形成只是一种简单算术问题。在日前余的《算道算术题预测下孩子的前程》一文中,余曾较详尽地阐述过这个理念。人不可能哪方面都擅长,可是把最长的本事加在一起就形成了较雄厚的综合实力。可恰恰孩子的许多长处被家长人为的选择给摒弃了,作文能力就是其中之一。

  尽管现在已经不再是凭一篇文章就能决定命运的科举时代,可一篇好的文章,仍然是能力的一种较全面的反映。平日里,人说什么做什么,都只能体现某一个方面。能够集中体现人的综合能力的,除了工作业绩外,就要数一篇好的文章了。一份好策划书,一篇好的市场调查报告,甚至一个条理清晰较全面的总结,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认知水平。拼盘式的应试作文,写得再好却都缺乏文字的灵魂——对生活的认知。因为,没有什么材料能够拼凑全新的应用文章。拼凑应试作文的材料可以分几大类准备,可是工作生活里反映全新事物的文章材料属于哪一类?怎么搜集?怎么拼凑?谁都无法事先准备好全新的未知领域的材料,这只能通过认知能力随时捕捉整理。而这种能力,是拼盘式的应试作文能力所无法企及的。

  现在回想起来,我少时对生活的认知大部分源于那些“流水账”的积累。那是夯实语言准确表述能力的必要过程。具备这种能力,才能够形成准确表达个人对生活更深刻的认知。而这种能力的形成,与应试作文能力的形成并不矛盾,甚至还可以相得益彰。此文旨在提醒家长与那些还没有面临中高考的学子们,单独片面地追求应试作文分数的拼盘式作文,难以形成未来生活所需要的行文能力。

  在此笔者对尚在初中一年级(包括初一)以下的学生们提点关于作文练习的建议:

  写一年心情文字,把你对生活的认识(不包括老师、家长的认识,也就是不要把老师、家长对文章的修改当作自己的认知)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是写心情随笔,还是记心情日记皆可。但是切记,尽量少用或者不用现成的作文材料。因为此阶段目的是过语言文字关,系旨在形成准确表述能力的过程。这与你们学校里培养的应试作文能力并不矛盾(学校老师安排的作文还有必要继续写),相反会强化。

  命题作文练习很必要,在心情文字的基础上,需要进行一定量的命题作文,这对提高认知分析、归纳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过程。缺乏这个练习过程,作文就容易跑题。文章的主题可以由老师、家长提供也可以自己捕捉生活里的热点。

  你可以有自己擅长的文体,却必须具备熟练完成各种文体的作文能力(熟悉基本格式)。现在的中高考作文,越来越接近生活。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尤其是一些应用文体的练习,对于提高对生活的认知能力,颇有益处。

  虽然议论文是高中重点,可是小学高年级与初中阶段,也应该有一定量的议论文练习。现在的中高考作文,尽管淡化文体,材料作文占主流。但夹叙夹议的文章颇受好评,也是中高考作文的采分点。只是这个时期的议论文,不易过长。论点明确,简单说明道理即可。这是对说理能力的专题练习。仅靠夹叙夹议文章的练习,是难以提高认知深度的。

  建议初中阶段的小同学,至少写两三篇中、短篇小说。这种体裁的练习,对于布局谋篇能力是种很好的演练。也有利于强化景物描写与人物描写。尤其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感知人物的心理描写,是其他文体难以企及的。

  作文教学是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瓶颈。语文教学量之大,决定语文老师的精力无法保障必要量的作文练习。即便练了,也无法通过批改讲评,影响每个学生作文能力的改进。过去,曾经有过设置专职教师教授作文课的做法。如今,为了挤占教育资源,这一点很难再做到。幸好,由于网络形势的特殊变化,一些网站开始尝试增设针对学生的栏目。江山文学网萌芽栏就是在这种局面下应运而生的。

  江山萌芽栏的运行设想,迎合了当前基础教育中语文课作文教学方面的缺失,有由具有一定经验的中小学老师组成的编辑团队,编审过程设置了学生原作栏与编辑修改栏对比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语文老师无法一一批改作文的不足。同时设置大容量的按语栏,由编审老师对小作者的文章中所反映出来的语言文字表述问题、对生活的认知问题给出中肯的意见。只可惜由于江山网网络资源支配量的局限,网络功能尚不健全,这些明智的理念,尚不能被全部践行。

  网络服务,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社会补充。目前这方面还处于混乱的自发阶段。服务于基础教育既是种功德无量的社会公益,同时也能增加网站的影响力。是种互相受益的善举。只是目前具备开设此种网上服务者,大多不太熟悉教育。熟悉教育的又不太懂得网络运行。就象时下广泛运用的课件,能够熟练运用网络资源制作课件,又熟悉教学的比较少。懂得高效教学程序的,不能将自己的经验用电脑软件功能在课件中表现出来。能够熟练运用电脑软件的,又不具备对教学程序的深度认知。所以为了完善网络对于基础教育的公益服务,笔者以一个教师的身份倡导业界同仁,投身于社会信息教育公益活动中。

  就象现在有些地方医师晋升职称,须要具有一定量的网上公益服务量。今后教师晋升职称,也应该具有必要量的网上公益服务时数。而这些网上公益服务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想做假很快就会被识破。因为光有网上公益服务时数不行,还得有具体服务内容。比方说,一个语文老师在网络上批改了多少文章,写了多少字的按语。有能力在网上大规模造假的人,就不必晋升什么职称了。这比那些所谓的什么教育科研成果、教育教学论文来得有价值。

  最后对那些将孩子与网络隔绝的家长说几句。网络是时代文明,如今的许多大学都是采用网络教学。孩子不具备必要的网络知识,将来上大学很难及时融入高等教育氛围。甚至可能因此影响其正常接受高等教育。就象电击事故,导致不知多少人死亡一样,没有多少人想在生活里停止用电。网络亦如此,惧怕孩子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家长陪上网就是了。笔者的许多同仁,都是每天陪孩子上一两个小时的网,指导孩子运用网络学习。大禹治水成功,在于疏导。如今的学校都有信息教育课,人为地隔绝孩子与网络,往往容易导致孩子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不可控的运用网络。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恐网是不明智的。使孩子在可控的情况下运用网络,才是理知的选择。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4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回复 今又是 2015-8-8 16:58
褦襶子: 很高兴能够与朋友作此深入探讨。其实被人类继承,由前人传于后世走样最少,真实成份最多的恰恰是那些少数人阅读的文字。所以我主张繁简并用,就是即不否认文字的 ...
同感,唏嘘还有认真的人。真是不容易。非常欣赏这样的情怀和情系桃李。有空我过来重新阅读此段留言。谢谢!
回复 褦襶子 2015-8-8 01:02
今又是: 不必客气,你说得非常冷静和具有深度。
关于文字,市面上的歪说很多,仔细去听去看的话,杂陈的多,也就是说,不带独立之精神的占绝大的多数。问题还有,文化基 ...
很高兴能够与朋友作此深入探讨。其实被人类继承,由前人传于后世走样最少,真实成份最多的恰恰是那些少数人阅读的文字。所以我主张繁简并用,就是即不否认文字的工具性,又保留汉字独特的古老文化艺术职能。被洗了几代脑的国人,基因里都遗传着随波逐流,锦上添花,落井下石。那种读书人为了信念宁肯“生无可与语,死与青蝇为吊客”的境界已经绝种。黄万里于祖国山河的观念可谓此类读书人之绝唱。他奴颜婢膝的老子黄炎培都没有他的这个三儿子这份风骨。我写了篇《他走了,一个时代随之终结》,因为其中全文引用了黄万里的信件,被一些粗鄙之徒攻击为抄袭。我到希望,有人能够抄袭黄万里那种华夏读书人的风骨。如今被接班人教育致残了灵魂的国人,判断抄袭的只是字数。许多抄袭他人观点的文章,在他们看来都是“道德”的,他们哪里懂得论说文抄袭的是观点,不是引用的史实。引用史实再多也只是印证论点的。就这种常识,居然让一些所谓大家莫衷一是。由他们来讨论汉字发展,能得出什么结论来呢!当朝太祖说过一句话:“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这话说得没错,只是他想操纵人民来写历史。好象是林肯说过,你可以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时候欺骗某些人,但是你无法在所有时候欺骗所有人。“太祖”就是太祖,他永远也理解不了华盛顿的境界。我写了篇《一个让他身后二百多年所有政治家都汗颜的农民》,居然有许多被洗了脑的同胞在文后跟帖说华盛顿支持奴隶制,想以此证明华盛顿不如他们的“太祖”。可是他们没有弄清楚,是谁把所有国人都当成奴隶!说实话,我现在不太象过去那样对学生们想要出国的观念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我热爱这块故土,可是我不希望这个民族的子孙都在这块祖先留下的土地被灭绝。尤为可悲的是,留下众多行尸走肉,灭绝了这古老文明的灵魂。
回复 今又是 2015-8-7 12:36
褦襶子: 任何体制下的教育,无不是其所存在的社会的缩影。不可能独立于这个社会的体制外存在。在中国特色体制下搞素质教育,就象在旱地里种水稻,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家庭 ...
不必客气,你说得非常冷静和具有深度。
关于文字,市面上的歪说很多,仔细去听去看的话,杂陈的多,也就是说,不带独立之精神的占绝大的多数。问题还有,文化基因式的影响在于,人人都在潜意识里根据没有被自己好好梳理过后的悟觉擅自语说。也有好多所谓的名人,一是正经课题下,说话不严谨;二是被人掐了头尾乱哄哄地借用了。而通常里,借用的人是别他所指,于是是乱上加乱。社会形态中,乱倒也正常,老百姓不想费力的,但是专业的文人或倾向于递进的捉笔者,拿腔作势得不亦乐乎老没正经的话,那么一个现存该有的文化状态就会招致破坏,以致贫弱于本质。于是真正的工作倒是要有人来坚持和捍卫的。这不一定是责任,而必须是义务!
现在的文,大拿们的东东里,自我的成份是非常稀淡的,背地里你看得见那种厚积的投影,但是意识呢?不过脑的东东往往就会不自觉地成为滑稽的浮略,比如体现在独立和进步上。好些所谓的大文,视野和角度也很差,那生之于自我的浮夸和容易受惑于肤浅的自我满足。其它就不想多说了。就此,一篇文章不管是否精彩,本质的内容含量很少,做个大致的剥离的话,剩下的骨头不足半两。这种情况下,文辞文式的时髦和漂亮,也就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了。最多做个“半遮脸”的传声筒,只会短暂地喂饱装腔作势的饿汉。他们不知道的是,那样的饿汉,其实已经吃得过份堵塞,继续在吃只是因为情势心态如此,和身体与精神毫不相干的。
繁体简体的问题是个问题,这和中国当初的时代状态有关。简化了可以方便普及,但是,急功近利的人们,是无法冷静了远见的。所以只好“取其利”于一时。严格来说,文字是一种内容的符记,中文是,埃及文是,俄语是,英文也不能其外。文字被简略现象其实很普遍,这在英文里也到处可见。我写过一段不是太复杂的英文诗,一位资深的博士看后就说,很好,缺点就是用词太大。我知道,他是说用词要简单为上,也就等于在说,可以方便更多的人阅读。常理上来说,他没错,可是他不懂的是,谁说文字在任何情况下必须要有更大的被阅读的界面的?文字中的很多种,写来就是不去用来为工农兵和人民大众服务的。凯撒如此,史太公如此,乔伊思(《芬妮根守夜》)如此,刘勰,姜夔莫不如此,难道不成?什么叫真正的自由?对吧。不好多讲的了,白痴太多。气煞我也!哈哈哈哈。
周末愉快!
回复 褦襶子 2015-8-5 22:10
今又是: 说得不错。我大致的理解是,大多数人写不好文章蛮正常的,人就是那样被生出来的,也像地里的庄稼。
记得我住的楼房,原来是一家人单住的,文革前推进教育 ...
任何体制下的教育,无不是其所存在的社会的缩影。不可能独立于这个社会的体制外存在。在中国特色体制下搞素质教育,就象在旱地里种水稻,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教师家长的孩子与工人家庭的孩子,虽然受的社会影响是一致的,可是细胞内的遗传基因有着原则上的差异。尽管从生物学的角度,变异是种客观存在,但遗传基因的影响却是主流。其实,生活里就应该直面遗传与变异。怎么可能都把书读好呢!中国的基础教育难度之高,世界上可谓独树一帜。这种教育培养少量的精英,够维系体制需要就行了,剩下的任其自生自灭。这会使“精英们“为了优越感,誓死捍卫极权体制。汉字繁简之争,就反映出这种意识。有些专家不是赤裸裸地抛出是劳动人们用的汉字多,还是知识分子用的汉字多吗?言外之意,繁体汉字虽然难学,可是觉得难的人,用不了那么多汉字,能够看得懂”男女“之类,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就够了。因此繁体汉字不存在难学的问题。这是与民主意识对立的极权观念在文化领域里的反映。一管之见,见笑,见笑。祝安。
回复 今又是 2015-8-5 12:38
褦襶子: 如果孩子连一篇条理清晰的文章都写不出来,其他领域的建树也必将相当有局限。感谢朋友赐教鼓励,祝安。
说得不错。我大致的理解是,大多数人写不好文章蛮正常的,人就是那样被生出来的,也像地里的庄稼。
记得我住的楼房,原来是一家人单住的,文革前推进教育,改成了六户人家住,文革后“面向工农兵”,改成十户,教师们退出,让位于领导阶级。这从历史角度来看,没什么好坏对错,只不过是一个历史阶段性现象。在那个现象的片段里,有两个个个体现象:
1.领导阶级的子女受了环境影响,也想把书读好的,可是无人考入大学,父母有老革命、老工人和老农民的,把孩子吊起来用皮带抽,结果还是一样。当然,不排除一些特殊的孩子,学得很好的,但那只是可怜的极少数;
2.教师的孩子,没有一家的父母是靠打骂教育的,或是天天跟在屁股后面催的,结果呢,大学之门开启后,全部考进大学,其中不乏共和国一流拔尖的人才。
这类话直说了出来,定招人嫌的,可惜的只是,事实如此。尽管那只是个缩影。
我有个网友是小学教书的,别说去把那些漫散的孩子教好了,能保证他们天天来学校,天天交上作业就是阿弥陀佛了。这是一个更大的社会现实。
怎么说好呢,教育是个长久的工程,需要时间,也需要您这样持之以恒的一代又一代人的艰难付出。所以,虽然我也痛恨一些不景观的社会现实,我还是持有理解和宽容,毕竟文革打乱了所有,从那里出发非常难,最难的就是毛泽东说的,思想的改造。还是一句老话,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吧。那是个永远的开始!
握手!
回复 褦襶子 2015-8-5 10:02
小月: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全不怕。这是至理名言。
然而,语文是基础,是培养学生记实\抒发\创言\逻辑\幻想的平台。
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一定程度反映在他们的语 ...
如果语文成绩滥到不堪入目,数理化也好不到哪去。感谢朋友关注鼓励,祝安。
回复 褦襶子 2015-8-5 10:01
今又是: 心系江山后代的好文章。
学生的作文对我好象是非常久远前的事了。不过,你说的现象非常让人沉思。综合能力的培养是该从文识上开始,而文识的背地便是一个好身架 ...
如果孩子连一篇条理清晰的文章都写不出来,其他领域的建树也必将相当有局限。感谢朋友赐教鼓励,祝安。
回复 今又是 2015-8-4 16:19
心系江山后代的好文章。
学生的作文对我好象是非常久远前的事了。不过,你说的现象非常让人沉思。综合能力的培养是该从文识上开始,而文识的背地便是一个好身架。这似乎与文没啥关系,却在一个既定生成的既有上,生发真实好才华。
现在有太多混杂的文章,中心内容非常稀薄,说得客气点,广采博纳是好的,问题就要看比例和所为为何了。否则广采就会有偷盗的感觉。至于质量,对于学生来讲,除了关乎天下,还有就是要行走天下。网络是一种行走,如果能在教师或家长指导下甄别出虚实真假,尽力去做到文由心生,那么不仅文会写得格体秀丽,而且还能做到学为致用。到了这种阶段,一般就不会去到处摘采,而会注重质的开掘和施放。
典故应用方面,我不主张用得过头。一过头就会说明两个问题:所学太浮,自己太浅或暂时没了自己,需要借助旁人来表述自己;意识上搏赞,很容易使人离开独立清醒和我自不断挑战自己以求进步的行文准则。也许,对于学生来说,这要求过高。毕竟,理解是一回事,去做是要具体去实践的。尤其是社会性实践,而非”看驴画驴“。说来话长了。
向你致敬!
回复 小月 2015-8-4 10:59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全不怕。这是至理名言。
然而,语文是基础,是培养学生记实\抒发\创言\逻辑\幻想的平台。
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一定程度反映在他们的语文素养上。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