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华藏世界流通处 //www.sinovision.net/?2829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https://shop315692779.taobao.com/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内观法要

已有 1664 次阅读2010-12-19 10:15 |个人分类:书目摘要分享到微信


内观法要

作者:阿观达磨多罗、帕奥禅师、毗玛拉兰希法师    编/译者 : 大千编辑部

语言 :繁体中文                                                    出版社 :大千出版社

装订 : 平装                                                           出版日期 :2001.07

ISBN : 978-957-447-160-7                              再版日期 :2009.01

 

 

内容简介:

 

    《内观禅修手册》、《观呼吸与观世界》及《定慧禅修法》三部份。    达磨多罗的内观禅修手册中,教导如何透过肢体的动作来体验「心基」处感受的生灭,进而超越感受而得到解脱。帕奥禅师所传的寂止与内观禅修法∶在寂止禅修方面,他教导如何培养入出息念(观呼吸)来达成近行定与安止定;在内观禅修方面,他教导如何培养四界分别观(观四界)来辨识极微里色法的究竟实相。他对禅相、极微、色法的分析极为透彻,值得禅修者参考。

《定慧禅修法》是毗玛拉兰希法师透过个人禅修的经验,来解释《入出息念经》。他强调下列个人的观点∶
1.佛法的禅修应以佛陀所讲的经为主要的依据。
2.寂止与内观二者为一体,不可以分割为二。止观一起时,便是定慧禅修。
3.禅修时不可以全神贯注于一点,而应松弛头部的紧张并且敞开心胸,接受当下的实相。以轻松的心态来观察呼吸,将可自然地进入禅那(禅修阶段)。

 

内观禅修手册
一.坐时的内观(坐禅)
.如果是集体禅坐时,不要坐得太靠近,一排排整齐地坐着,不要使我们的身体互相接触。
.当你坐着的时候,背部和颈项必须伸直,而且在整个时段要维持这种姿势。
在认真或密集的禅修训练时,一般最好在每个开始时段先以「慈悲观」作准备。
适当修习后,有助于清理禅修的盖障并且使心进入正面而有助于较深的专注和许多长期的正面效果。
.我们先对自己生起慈悲的心理,想着∶
愿我免于敌意,
愿我免于心苦,
愿我免于身苦,
愿我处于快乐。
.当自己的心中充满明显的慈心后,接着就生起对他人的慈悲心。

对初学者而言,为了培养正确的慈心并免于失效,应避免选下列四种人作开始的对象∶
一、非常亲蜜的人,
二、死人,
三、异性,
四、自己不喜欢的人或敌人。
最好选一位你所认得的、同性别、受你敬爱的活人。想及那人的善良及对你的好处,如此较易生起慈心。你以慈心和诚意想着∶
愿他免于敌意,
愿他免于心苦,
愿他免于身苦,
愿他处于快乐。

.当你的慈心和专注发展有力后,你才进一步用同样的方式放射慈心给∶
一、非常亲蜜的朋友,
二、普通的人,
三、你不喜欢的人,
四、敌人。
而后,下一步骤是发射慈心给所有的众生。

.慈心的培养还有更进一步的方式,在现在的准备阶段,这就够了。有时可以加上或选用呼吸观。轻轻闭上眼睛,观察自己的呼吸。

气息慢慢而自然地吸进来,再慢慢而自然地呼出去,以正念小心地观察你呼吸的进来和出去。无论你的气息是长或是短,你都能清清楚楚地觉知。

.像这样练习一阵子呼吸,使心静下来。当你念头止息,就应该开始进行培养「正知」∶
上下慢慢而间歇地移动你的一苹手(左手或右手皆可),另一苹手则放在大腿或膝盖上。先将你所要移动的手掌放在膝盖上,上臂保持静止不动,以完全的觉知举起前臂使手掌离开膝盖并转成握手状,停留一下子。

当你做此动作时,集中觉知力在这苹手的掌心和手指。也可以略为移动手指,以便于觉知手上此处的感受。整个时段,要集中觉知力在这感受上。而后将手上提一些并同时移动手指,接着短暂地停住。重复这过程,一步一步地提到最靠近你肩膀的地方。然后便开始慢慢地放下,间歇地停顿(同时手指也不停地开合),一直到你的手掌移回到接近你的膝盖,然后再间歇地向上提。一次次重复上述的动作。

.最主要的是当你移动或停住手和手指时,把你的注意力持续放在你的手掌或手指上。

.练习时间的长短要多久?
只要时间允许,就算你的手感觉到疲劳了,还是要坚持下去,继续练习直到胸口感到强而明显的刺痛,才停止移动你的手。如果胸口这种刺痛的感觉并未生起,这时你还不要停止移动你的手。

甚至刺痛的感觉虽然生起,但不明显或不够强,此时还不可停止。直到这种胸口刺痛的感觉非常强而显着时,你才可停止移动你的手,接着把手放在大腿上或膝盖上。

.当你开始练习时,把注意力放在你的手掌或手指尖。开始的一阵子,你可能发觉到没有什麽感觉,但是你若继续做下去,你便会感觉到某些感受。

例如,感觉到手掌或手指开始发热,或者,可能感觉到手指、手掌或手臂有一种颤动,就如触电般的颤动。任何一种感觉都可能随时生起、灭去。

当你觉知到某种感觉时,你就要把你的注意力持续集中在这种感觉上。你的注意力越集中,那麽感觉就会越强烈。

.这种感觉将逐渐沿着手臂到达胸口。当它到达胸口时,你会觉察到不同种的感受生起。
譬如∶
胸口觉得紧闷,或者,有点疼痛、眩晕。感觉到胸口刺痛的感受,非常迅速地在胸的中心刺进刺出,专注在这种感觉。
就算你觉得可能有所伤害,你也应该设法去体察,不要中断。你若能越注意这种感觉,那麽这感觉就会越加强烈。

.这种胸口刺痛的感受会从胸口渐渐地移到背部,再由背部上移,你会感觉到好像一阵风,吹上后脑,直到你的头顶,然后到达前额的眉头间,从这里散发出去。当你观察到这种感受时,你可能也会感到头部疼痛,但是你不要停止你的注意力。

.有一些禅修的人曾经采用其他的修持方法,也经验相同的感受,包含觉知这种胸口中心的刺痛,却不知道这是怎麽一回事,他们放弃了继续练习(这是非常可惜的)。
.这些有经验过这种胸口刺痛的修习者,他们确是非常幸运能有这种经验。我建议他们别害怕,应该继续把注意力集中在这种感觉上。

.其实,以其他方法获得这种胸口刺痛的感觉和我们应用这种移动手掌的方法所获得的胸口刺痛感是没有两样的。你练习任何一种方法,都带到相同的一点。它决定于你的正见。而这种移动手掌的方法却是获得「正知」的一条捷径。

.以坐着的姿势,有系统而彻底地练习这个方法,对于当下此刻你所拥有的感觉,只要知道并且觉知它们就对了。你要把一切都放下,对世间的一切都没有任何执着。不要让你的心去追想过去或幻想未来,因为过去已经是过去了,未来的却还未实现。

因此,当下此刻一个修习者必须很专心地觉察到他内心所体验的每一个现象,一直到内观智慧的洞察。

 

阿观达磨多罗、帕奥禅师、毗玛拉兰希法师

有多种训练正知的方法。佛陀最常强调的一种最好的方法,是和三十五年前泰国阿姜达磨多罗比丘所发现的相同。他自己连续修持了三年,最后体证到了痛苦的止息。而他仍再继续六年的闭关修持,对这种方法深具信心,确知它是能使人们脱离轮回的方法,并必须加以发扬光大,然后他就开始到泰国各省去,把他所获得的内观经验,传授给人们。

最后,他来到了一个非常安静而荫凉的材那佛寺,这是纳空.锡坛玛勒省的一个火葬场,他开始在这里长住。他发现有许多出家人在这里学习禅修。由于阿姜达磨多罗比丘的禅修方法与其他的有所不同,有许多出家人及在家众来向他请教。他就教导他们这种禅修的方法,并且都学习得很成功。因此,材那佛寺从那时候开始,直到现在,便成为一个着名的禅修中心。

来自泰国各地的人,都在这里得到他的教导,而获得利益。他们回到各自的寺庙也开始教导这种修持法。不久,许多外国人,如∶亚洲人、欧洲人和美国人也蜂涌到材那佛寺来向他求教。虽然那儿只有少数比丘能说英语,但他却能以手势,指导他们修习这方法。这些外国人体验了内观后,都回到本国去传播这方法。

泰国是个佛教国家。这里有很多的禅修老师,可是很多是以理论来教导,很少能够从自己禅修的经验中来教导。阿姜达磨多罗比丘曾被批评所教导的内观法是一种「森林教导」(Forest Teaching),但他们却忘了佛陀也是在森林中证悟的。有一时期一些老师甚至攻击他的教导,可是攻击得愈强,阿姜达磨多罗比丘的教导却愈兴盛。如今他的这种内观修持法已经被证实为当时佛陀最主要的教导之一,这个法门出自《大念住经》。

他的方法,现在已成为泰国最出名的法门之一。它不但传遍了泰国各省,甚至传到海外。

 

 

帕奥禅师简介:

 

1934 帕奥禅师出生于缅甸中南部兴达塔镇的雷钟村庄。
1943 他于同村的萨林寺出家受沙弥戒。
1954 在兴达塔镇内的耶吉寺受比丘戒。
1956 参加僧伽会考,取得正法轨范师的资格。
1964 他跟随数位当代长老学习四界分别观、入出息念等业处,随后渡过十馀年的潜修时光。在这期间,他依据巴利圣典及其相关注疏,深入研究内观理论以配合实践,兼习头陀行。
1981 他接任帕奥丛林禅院住持,开始对内部住众教导禅修,因其教法殊胜,学众不乏来自世界各国之僧伽及爱好禅修之人士。禅师所授的禅法是依据《清净道论》中三学、七清净及十六观智之修行次第,从「入出息念」或「四界分别观」入门。他更于教学之馀,以八年时间完成钜着《趣向涅盘之道》。
1996 受到缅甸政府肯定,赠「大业处轨范师」的封号。

般若文化www.buddhismwisdom.com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