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爱得头大 //www.sinovision.net/?3118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食写色,性也。尽兴表达的美妙,略逊于食,稍胜于色。――博主大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为什么要“将教改进行到底”?

已有 1152 次阅读2011-10-11 01:34 |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为什么要“将教改进行到底”?

大民

在当下中国,“教改”是一个非常时髦的词汇。人人可以说,可以做。《中国##报》则勇敢地喊出了将教改进行到底的口号,甚至在他们主持的研讨会议上打出了大红的横幅。我问他们:你们想改什么,怎么改,从哪里该,往何处改呢?他们竟然哑然。

其实,面对同样的提问,无语的绝对不仅仅是这家行业大报。因为“为教改而教改”早已经成了很多人的思维定势,仿佛只要改变,就比保守好。只要推翻,就比守成好。只要是新的,就一定比旧的好。在改革的时代,仿佛全民患上了“多动症”,坐上了“永动机”。只要出现片刻的停留和静止,就会招致来自各个方面的质疑和批评。如果一个老师,一个校长,一个教育领导,他不把“教改”挂在口头上,他一定会感觉自己落伍了,或者被别人指责为能力有限。

这些喧嚣的、纷纭的、朝三暮四的、雨过地皮湿的“教改”,被一线老师讽刺为“瞎折腾”。

这些浮躁的、外行的、急功近利的、哗众取宠的“教改” 呼喊,只不过制造出更加浮躁和无聊的教育氛围。

常识告诉我们,教育是人类社会最需要稳妥和谨慎的事情。因为你的工作对象是人,是万物之灵长,目前充当着这个星球的主宰角色。你的心血来潮的教改试验,影响的是一群人的灵魂,改变的是一群人的一生。任何一个不成熟的教材、方法、理念所造成的影响,都是“致命”的。那些为教改而教改的人们,实际上是在草菅人命。

在人人都在教改,是个人都敢说教改的时代,真正了解教育的,又有多少?把“大纲”改称“课标”,把“生活”改称“生命”,就是“教改”了吗?把一些皮毛的似是而非的概念,反复炒作,就是教改吗?

比如“素质教育”,一千个老师就有一千个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毛泽东时代“开门办学”,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好歹是个指导思想,让人有所“依靠”。但是现在什么都没有,都不过在空洞的对着天空呼喊。不了解现实,无从改;不知道方法,用啥改;不知道目标,改到哪里?

有人说,“素质”应是做人的质量,素者,本来也。貌似有理,因为素质教育就是回归人的本来。这似乎是很“以人为本”的。那么“人”是什么?“人的本来”又是什么。我倒觉得,“人的本来”是一头小野兽,而且比较有灵性,学什么都快的小野兽。放在狼群里变成狼,放在猪群里变成猪,放在人群里变成人。素质教育,就是把野兽变成人的教育。具体说,就是把人类社会不断积累起来的文明和将来社会必定需要的规律,传授给那些小野兽们。说白了,教育的本质就是实现人的社会化。

可是在我们的周围,“素质教育”已经异化成是实用技巧培训,或者是反抗规范的“顺其自然”。

也有人说,“素质教育就是不能用各种手段将孩子往框里塞,按考试要求将孩子往里塞”,那么,把孩子往哪里塞呢?应该按什么要求呢?

孩子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认识社会的。孩子最初的认知是没有方向性的,但是孩子注定了要在人类社会生存下去,他必须接受人类社会的一些基本的文明和规范。他可以不喜欢,那是方法的问题。框框无处不在,人人无法逃脱。大家津津乐道的“自主学习”也是需要框框的,自主学习不需要督促吗?自主学习不需要方法吗?自主学习不需要考核吗?自主学习不需要框框吗?

世界上教育比较好的国家,教材、方法、理念是非常稳定的。没有哪个国家敢于把将教改进行到底当作口号喊出来的。那是不了解教育,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遗憾的是,在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改、怎么改的情况下,教改,成了超级大热门的事情。

(本文根据网友聊天记录整理而成,尚不完善。谢谢阅读)

2011/10/11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