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爱得头大 //www.sinovision.net/?3118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食写色,性也。尽兴表达的美妙,略逊于食,稍胜于色。――博主大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农民如何说“再见”

已有 813 次阅读2010-12-31 22:09 分享到微信

中国农民如何说再见

——关注小三农系列评说之三

文/刘加民

2001年中小学撤并政策执行之后,我们村的小学教室就成了村办养老院的总部,但是我的二姑没有抢到指标,只好自己花钱另外要了个房场自费盖了两间简易平房。其实我的二姑不是没有人养老,她有一个儿子,是那种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比较好的农民。但是儿子二十三岁娶了媳妇,生了孩子,老夫老妻觉得跟儿子、媳妇住在一起诸多不便,就按照土政策,在村里竞争养老房养老房不成,只好自己花钱盖房子,当然,地皮是村里批的,不花钱。

为什么自己单独分开了住呢?我问。

在一块不方便,其实哪个儿媳妇能跟自己的婆婆合得来的?眼不见心不烦,我们躲开就是了。我的五十八岁的二姑这么回答。

平常的日子,我二姑的儿子(我的表弟)在城里打工,媳妇看孩子、照料有限的几亩口粮田。农忙季节,媳妇就把孩子送到奶奶家。最忙的那几天,孩子也要跟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下地,在烈日下体验生活。

在我家乡的村落周围,出现了一些简陋的孤零零的养老房。不愿意跟子女生活在一起,村子的核心地带有没有空地,当然就是到村子外边盖房了。最极端的是一个本家的爷爷,老两口在远离村子的责任田里盖上了小房子,出门就是工作场所,进屋就是自己的家。好几天不见他们的影子了,就有多事的人过去看看。终于有一年的冬天,村里人几天没见到老两口了。去看看才发现已经煤气中毒,死了,也不知是何时死的。

养儿防老,是农民千方百计不惜一切代价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生儿子的主要思想依据。但是,养了儿子的,也未必能够享受到防老的回报。我以为子孙绕膝儿孙满堂是比较理想的境界,但是这种情况很难出现。因为观念的差异、生活习惯的差异使他们两代人很难在一个院子里、一个饭锅里和谐相处。老年人似乎一直劳作到不能行动为止。所谓生命不息,工作不止,中国农民才是真正的唯一的体验者。

养他不是没用了吗?老了也指望不上。我问。

怎么指望不上?二姑说。

二姑的理由也是相当充分。在农村,没有儿子和有儿子,是很不一样的。有儿子,哪怕是不孝顺的儿子,乡亲们也会高抬高搁,礼貌相待,若是成了没有儿子的绝户头,就会不断受到不公平待遇。真的到了死亡的那一天,出殡了,连个披麻戴孝摔盆子的人都没有,清明、七月十五鬼节、腊月三十,坟墓上也没有人烧张纸钱。总之要在十几年里默默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这是一个方面。评价一个家族是否旺相,不是看挣了多少钱财,而是看养了多少儿子、孙子,看死后有没有人上坟烧纸钱。(按我们那边的风俗女儿是没有资格上坟的,了东西那边也接不到,只有儿子才有这资格。)在农忙季节,儿子一般都是要回家帮忙几天的,这个时候,没有儿子的人家,遇上阴雨天气,在地头哭天抢地是没有用处的,在打麦场里嚎哭骂天也是没有用的,各人忙各人的,没有儿子,孤苦伶仃,老两口子只能自己拼命搏斗,在老天爷的淫威下抢夺眼看就要到手的丰收果实。

二姑还说,养几个儿子,老了就有依靠,儿子多了就更踏实,他们再不孝顺,哥几个轮流着给碗饭吃还是可以的。至少还有个人摔“送老盆子”。

不是有养老院吗?我问。

养老院也是要花钱的。要儿子们把钱,或者粮食划拨到我那儿去。经过生产队的一道手续,我还觉得不如自己厚上脸皮直接找儿子要呢。

农民的养老善终问题,多少年来,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这些年在乡镇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有些村子圈出个空房子院子叫做养老院。目前正在引起重视。不是有报道说豪华养老院已经出现了吗。但是,我采访了一些养老院的客户,虽然吃穿不愁,衣食也基本无忧。但是,把他们忽然之间禁闭起来,啥也不干了,整天就是混吃等死,也不好受。对于老年的农民来说,最关键不是把他们关起来,养起来,每天吃闲饭,看电视,而是让他们精神上有寄托,行动上有着落。城里的老年人可能会唱唱歌、下下棋、跳跳舞、爬爬山、游游泳,可是农村老年人,没这么浪漫,他们活到老干到老,哪一天不干了,肯定会浑身疼痛百病丛生,没几天就生病死人。下田劳动,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根本无法分开。离开了土地,就是把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抽调了,这种情况在进城的工作的老年人那里也是有的。他们最高理想就是退休了回家买块地种种,说白了,是个土地情结

这是一个历史问题。我读初中的时候的一个冬天,上学路上。那时候我们喜欢追着公路上来的拖拉机跑,甚至敢扒住拖斗的后沿儿双脚离地,体会一下坐车的感觉。那一次一辆四轮拖拉机走过来了,风比较大,我毫不犹豫就赶上去了,伸出小手,一跃而上……就在我一跃而上的那一瞬间我掉下来了,重重的摔在地上,手掌和膝盖都掉了皮。因为我看见了一双赤裸裸的小脚,一双死了的小老太太的脚。我跳上车子后斗的时候,脸距离那一双小脚最多只有一尺远。我立刻看清楚了那是什么,同时掉落下来,摔在沙土的公路上。爬起来后我后怕不止,恶心不止,好几天都没有食欲。我跟妈妈说了,妈妈说,这就是没有儿女的孤老婆子的下场,去爬烟囱了,连个送行的都没有。我当时也想,拉死人的车斗子旁边一定会坐着三五个戴孝的人的,这个没有,害我上当。

这件事的第二天,我们村的一位驼背的老奶奶去世了,因为没有儿女(早年间夭折了),老伴死得又早,成了五保户,死了也没人管。我妈妈说:她的背弯得那么厉害,草席子根本没法把她卷起来,生产队长上去就是一脚,两脚,卡巴卡巴把她的驼背踩直了,顺溜了,才包裹严实了。俺那娘啊,咔嚓咔嚓,那声音一辈子我都忘不了。要是有个一男半女,会受这份罪?

在农村,老年人一般是活到老干到老的,失去了劳动能力的那几天(有时是几个小时),就是躺在床上呻吟,叫唤,等死。一般是不去医院的。有很多人,得了比较厉害的病,或者是被庸医误诊了的病,就坚决不花冤枉钱,宁可在家受苦等死,也不给儿女乱花钱,因为给自己治病欠下饥荒,让儿女们偿还,是农民家长最大的不情愿。我的村子里的所有乡亲,都是在家里死亡的,都是采取了等死的办法,拒绝吃药,打针,甚至拒绝吃饭,绝食而死,拒绝治疗而死,因为为了自己能多活几年而让儿女背上饥荒是所有农民家长的最大羞愧。

老年农民生了病拒绝治疗是很常见的现象。我的一位堂叔,感冒引起肺炎,请了一位村医挂吊瓶,因为没做P试,挂着挂着就死了,属于典型的医疗事故。但是人都死了,死了不能复活,还追究什么?更多的老年病人,是连吊瓶也不挂的,吃点儿消炎止痛的药片儿就对付过去了。实在坚持不了就呻吟、叫唤,自己说喊两声就不疼了。根本上是个经济问题,不舍得花钱,舍出皮肉之苦可以挣来钱,但不能为了一点病痛把钱花出去,还有更重要的用项呢。这也是一种生存智慧

政府已经在探索社会化养老办法了,比如有保险公司试图开发这个项目,推广养老保险,阻力相当之大。我了解了一下,养老保险的一个品种(名称我另查),每年要缴纳2680元保险费用,而且在详细的免责条款里,只有一种情况是可以赔付的,那就是死亡。人都死了,赔了有什么用?农民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保险公司也是要赚钱的,而且,在农民眼里,保险公司是公家办的,公家人从来都不会为农民考虑,无非是换着法子骗钱罢了。事实上,我们村庄发生的几起养老保险理赔案子都是相当麻烦的,相当不可靠的,搞来搞去,保险公司不愿意把已经到手的钱拿出来给投保户。这也是中国文化,盈利性质的保险公司,还有其他类似的什么公司,都是属狗比的有进无出,进去容易出来难。而且,让年纯收入也就是几百元的农民一下子掏出一两千元现金,扔给不可靠的深不可测的保险公司,有些荒诞色彩,是典型的黑色幽默。我曾经回家试图给我妈妈买一份保险,一问才知道,根本就没有老年人的保险品种。过了五十岁,你就是想交钱,保险公司也不要,原因是风险太大

一位村干部告诉我说:老了,快死的人了,让他们拿出钱来参加养老保险,你以为这两千多块钱是大风吹来的?谁有这闲钱扔给保险公司?一年才几百块钱的零花钱,哪里来的养老保险?杂七杂八的费用扣除了,种一年地就是为了自己吃粮食不用买。其实真正细算成本,还是赔钱的,农民不会算帐,平时花进去的,年底结算出来的,多了少了,一笔糊涂帐。

即使是真的生了死病,农民兄弟也能够坦然处之,不花冤枉钱,宁死也不去医院。农村养老保险推广得相当之差,几乎没有几个人参保,有一个比较反动的原因是:几十年来政府朝令夕改为所欲为的行为方式,基本上让农民丧失了信任感。宁可把钱藏在银行里、床底下、破鞋窠莨里,也不轻易拿出来交给保险公司,这件事值得深思,不过我认为不是农民的错误。

家庭式养老还是可以的、值得认真对待的。年纪大了,就更加依赖子女,每天看着他们活蹦乱跳的就是最大的满足,能够到菜园里活动活动,或者到田间走走,干点儿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最好的健身和最彻底的快乐。把一对老年弱病残圈到一个叫做养老院的大院子里,有些想当然。如果政府有补助款,可以发到老人手上,自由支配,不过一定要跟儿孙住在一起。当然完全的成了废物,久病床前无孝子,对很多年轻儿女小家庭是一个严峻考验。不过,政府若是给他们一点补助,也就是几十块钱的事情,就大不一样了。

山东省著名教育家张在军先生提出了个方案: 所有的中国公民,只要过了60岁,就都享受退休待遇:每月按当地生活水准核定一个数目,由国家发放养老费用,医疗费用全部免除(60岁以上的)。不管你是省级的部级的乡镇级的,还是一辈子土里刨食的农民,只要过了60岁退了休,就可以一视同仁,享有同等的养老和医疗的待遇。这个建议我觉得比较浪漫,但是可爱。因为人是生而平等的,阴差阳错,大家过上了不同的日子,经历了不同的人生,该享的福,该吃的苦,都已经享过了、吃过了,再进入生命倒计时的最后几年几十年里,让他们生命的同样的尊贵和快乐,是一件非常美好非常人道的事情。享过福的人,也不在乎这最后的几年不太享福(其实老了还有什么福气可享),太痛苦的人也赶紧在这最后的几年几十年里捞回来。毕竟上帝让大家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是公平的,没有任何偏袒。勤劳也罢,懒惰也罢,智慧也罢,愚昧也罢,到了生命的终点了,不必计较了。说白了就是退休之后,实行强制性的等贵贱,均贫富。这主意属于菩萨姐姐的人道主义,可以借鉴其中的合理成分,至少这份可爱的仁慈的心思,很值得掌权的人掂量。

其实,对大多数中国人民来说,老年的日子是比较枯燥的。首先是年轻时就枯燥,就疲于奔命,就为了革命事业奔波劳顿,到头来发现一切都是骗人的,根本不是那回事儿,根本就是当权者权力斗争的牺牲品,真正呵护关心自己的还是自己的还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城里人提笼架鸟,溜狗抱猫,唱歌跳舞,比较的逍遥,因为每月都有固定的或多或少的退休工资拿着。农村的人民,不干活就没有人管没有人问,想逍遥快乐都不可能,没有这个习惯,没有这个心情。劳动,再劳动,不断劳动,永远劳动,生命不息劳动不止。让日子充实快乐是上天赋予每一个生命的特权,但是在极端贫困和不踏实的环境里、心态下,这些特权都是奢侈品。这一点,很多人没有看到。

1999年夏天,我父亲去世了,由于父亲是独生子,我的接近九十岁的爷爷奶奶一下子成了无人照看的老年人。孙子辈的都在城里成家立业(城市化进程的必然,有出息的体现),唯一的儿子离开人间,孙子们(我们)希望接他们和妈妈一起到城里来一起生活,但是,来住了没几天就受不了了,就不适应,宁可回家受苦,不愿城里享福,死活不肯在城里过了。我们听说爷爷奶奶独立生活的日子也是相当辛酸:爷爷病了,奶奶步行五六里路去医院拿药,回来的路上,三步一歇,四步一喘,人家问:儿子死了,不是有一大帮孙子吗?奶奶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孩子一直在自己身边修理地球土里刨食,大家说没出息,如今出息了进城了,自己又啥也指望不上。钱是不缺,但是,人老了,缺的根本就不是钱!给你钱都没地方花。

我父亲去世的时候,修坟墓的理事(主管丧事的人)悄悄征求妈妈的意见:修双人的还是单人的?妈妈大不悦:大侄子你胡说什么,当然是两个人的,给我修好了,我早晚要跟他睡一个坟坑的!爸爸的墓穴就修了个双人的——一边是爸爸的骨灰盒安放地,另一边是空着的,留给妈妈用。爸爸去世后我觉得妈妈一个人生活孤单,半真半假让她找个老伴,妈妈大怒:是不是怕我麻烦你们?放心,不用你们操心,到时候我死了自己爬进那挖好了的窖子里去!不用你伸手的。我知道妈妈是依恋着爸爸,观念上也不能够接受改嫁。后来妈妈悄悄告诉我,其实嫁个人也省得你们工作惦记着,但是我儿女一大群,我死了啥也听不见了看不见了无所谓不在乎,但是我不能让我的儿子孙子重孙子脸上不光彩呢!我不能让别人说,我生养了一大群,到头来还得靠个半路男人养活!

上面的事情搅得我思路有些混乱。中国农民的养老善终问题还是一个没有认真研究对待的大问题,但是超级巨大,影响深远,老龄化时代马上就要到了。在一些大都市,老龄化提前到来。在农村,村级养老院的主要模式是:子女凑粮食凑钱,按月送给老年父母,把失去了劳动能力的老年农民圈养在一个大院子里,每天就是吃吃喝喝,打打麻将,落寞仓皇,失魂落魄,没病的也闷出病来了。我比较倾向于靠儿女养老,天伦之乐,其乐融融。农民大多不会玩儿,旅游也脱不腿了,看山看水不如看自己的家园土地。需要活动一下筋骨,就到菜园子里看看,同时看着儿孙们在各自忙碌,一天天长大成人,繁衍后代。每天能够看着自己的儿孙忙忙碌碌出出进进,就很满足很幸福很有成就感了。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多种渠道方法并举不搞一刀切和想当然。最关键的,是要当事人自己说话自己决断。(完)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