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爱得头大 //www.sinovision.net/?3118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食写色,性也。尽兴表达的美妙,略逊于食,稍胜于色。――博主大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天安门广场种庄稼

已有 1511 次阅读2011-3-24 21:42 分享到微信

大民

 

这些年天安门广场的刷新频率很高,隔三差五就折腾一回。国庆节摆放花坛也就罢了,伤筋动骨的改造,也几乎隔三岔五。最近又要拆了,改造成有乔木的绿地(据《新京报》)。

我对广场的理解,就来自天安门广场,开阔,壮观,人不少,听说北京百姓喜欢到那里放风筝,我也亲眼见过。毛主席站在城楼上招手,广场上人的海洋就波浪起伏。毛主席喊一声人民万岁,下面就是万人齐声毛主席万岁。后来,毛主席下了楼,躺在广场上的纪念堂里。纪念堂外剩下的那部分广场上,人流越来越多,越来要杂乱,主要是旅游的,也有上访的。曾经作为一道风景的放风筝,也好久看不见了。

据说,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第二名是苏联的红场。一百年以来,无数次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这里。那个年代,群众喜欢聚会。五一劳动节或者国庆节,要有阅兵仪式,要有领袖接见人民群众的安排,没有宽敞的地方是不行的。广场,是跟大规模群众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关联词是民意,民情,民间等等。太高兴或者太伤心,比如香港回归、汶川大地震,人民都到这里来聚会。也有个时代,“广场”成了“庙堂”的对应术语,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立场。这两个立场,经常对立,很少谈得拢。

我来北京之后,才发现广场的内涵是多样的。西单有个时代广场,东单还有个中粮广场,后来听说美国大名鼎鼎的纽约时代广场,都不是开阔平坦的地面,而是一堆大楼。是商业中心,人头攒动。大楼也可以称为广场,把我从天安门广场得来的广场概念,完全消解了。“广场”,可以聚会,也可以卖东西。

如今我每天都路过奥运公园的西侧,那里忽然立着鲜红夺目的民族团结柱,很漂亮,也很可怜。这些柱子价值不菲,十分华美,曾经见证了2009年60国庆大典。可惜事后不久就被请出了广场。2年内至少搬了3次家。它原来的位置,现在正在按照新的理念,栽种着乔木。

其实,天安门广场多一点绿色,是挺好的想法。那一大片赤裸的大理石,夏天可以烤熟鸡蛋,太热。既然广场可以是大楼,为什么不可以是树林子。既然曾经折腾了无数次,为什么说这次就是最后一次。这次修整种上树了,不久可能也许会种上高粱玉米花生大豆。总之,一切都有可能。

 

2011/3/24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