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爱得头大 //www.sinovision.net/?3118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食写色,性也。尽兴表达的美妙,略逊于食,稍胜于色。――博主大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零分作文与高考何干?

已有 1298 次阅读2011-6-13 02:43 分享到微信

零分作文与高考何干?

 

文/大民

今年高考第一天,语文刚刚结束,网上就出现了零分作文。网上热议不断,转载无数,有些还上了手机报,或者成为手机搞笑段子,海量传播。

这已经不是新鲜事情了。笔者是学生读物编辑,了解的稍微多一点。多年以来,炒作高考满分作文或者零分作文,成了一种娱乐方式。

有书商发现了商机,把零分作文攒巴出来,看上去很另类、很搞笑、很别致地文章,甚至个别出现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奇思妙想、隽言妙语地段落,整理成册出版,然后贴上"高考"和"零分作文"两个标签,同时努力"打榜"(人为制造销售排行榜的好名次)和"找骂"(相关权威人士内行专业批评),把从众心理(跟风)和好奇或者叛逆心理(越骂越好卖)同时调动起来。这书就火了,如今已经出版到了第3册,据说总销售量已突破40万。这书2010年就有了,估计今年还可以继续出版。

因为稿源没问题,源源不断。无数网络写手喜欢这种调侃方式,擅长这种表达方式。写着玩耍,宣泄情绪,哗众取宠,逞才使气,快乐无比。

这种文章和图书的“卖点”也不深奥。他们不过是为了迎合受众对教育的失望情绪,编造出与高考没有关系的东西,然后发泄一下罢了。他虚构出“零分作文”来,然后说:"看,这么多真情实感的、创新别致的文章居然得了零分,我们的高考作文评价多么荒唐。"他十分清楚地知道,这些东西都不是中高考考场上的真货。零分作文并不存在,除非他交了白卷。但是白卷是无法出书的。有人围上来了,义愤填膺,热血沸腾,“轰动效果”就出来了。哎呀呀,想过去看今朝,忽然发现自己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潘基文,原来都是因为中国的教育体制祸害得。

在这些网络搞笑文章结集而成的“高考零分作文”图书里,作者一律被杜撰为"一考生""佚名"之类天外来客,版税自然也有"主编"一人"代理"走了,真正的原作者,永远消失在浩渺无边的网络海洋里。那些喜欢在网络上逞才使气的高手,永远不会想到自己的开心写作,最后成全了别人昧心赚钱的素材。这不道德,甚至违法了。几年前曾经出现过假托"美国西点军校教材"实际上是几个小伙子剪刀胶水攒出来的一本伪书,因为没有原告方,所以惊天诈骗可以堂皇行世,没有人干涉。但是他违反了起码的商业伦理——货真价实。即便他给我的东西是无害有益的,甚至比我最初想要的东西好一些,仍然属于欺骗。因为他销售的并不是他标榜的,我买到的并不是我想要的。

而且,不论什么人,不管他懂不懂教育,他是卖肉的理发的还是开出租车的,只要找几个令人恶心的事情,栽到教育头上骂一通,大家就一定很共鸣很兴奋,就一圈一圈围观,一轮一轮议论,"热点"就形成了。批评教育是一种时髦,这跟目前的社会风气大有关系。

还有一帮抨击中小学生作文的,最近特别热闹。说中国孩子的作文是从撒谎训练开始的,而且还说是韩寒最早发现。貌似有理,可是也经不起推敲。他们所玩弄的,不过是把"撒谎"这样的道德判断,与学生作文所需要的"虚构"和"想象力"混为一谈的小把戏。作文的虚构是不是撒谎?想象力的锻炼,是不是训练缺德?这个非常低幼的问题,没有讨论的价值。但是网友通常只看题目,不习惯深思熟虑,尤其不喜欢审慎思考。这不是中国网民的专利,恐怕全球皆然。

我们的教育的确问题成堆,我们的作文教学的确遗憾挺多,但是,起码,我觉得还是要找到真正的症结,提出负责任的解决方案,浮躁和浅薄的鼓噪毫无用处。而善于利用受众的某种情绪大赚不义之财,我觉得即便是商业成功了,也不足取。

 

2011,06,13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