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爱得头大 //www.sinovision.net/?3118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食写色,性也。尽兴表达的美妙,略逊于食,稍胜于色。――博主大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天价择校”的家长该反思什么?

已有 1483 次阅读2011-9-5 04:43 分享到微信

“天价择校”的家长该反思什么?

 

大民

 

在大中城市,中小学幼儿园的“择校费”,是长期存在的“顽疾”,不管政府下多少禁令,校长立多少个军令状,都无济于事,有的地方甚至不降反升,愈演愈烈。

最近的新闻说,北京的小学择校费最高可以是25万元。我相信这是真实的数据。尽管有些重点小学,花多少钱都没用的,人家拒绝花钱。能够花钱办成的,往往是联办校、分校,甚至是本校里边的差班。北京有钱人多,25万放在亿万富翁的手上,小菜一碟。而对于绝对相当于况状大多数普通工薪阶层,我只能无限悲哀的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与其花高价上个好学校,不如调整方向和心态,动动脑子,了解教育规律,花很少的钱,甚至不花钱,同样把孩子培养好。

天价择校的家长,要反思很多方面,我觉得主要的是下面几条:

第一,在比较好的学校就读,是孩子成才的无数条件之一,但不是决定性的。名校出身的成功人士,与普通学校培养出来的成功人士,究竟是个什么比例,无法统计。但是,如果“成才”就是发大财、当大官,我粗略考察了福布斯排行榜和省部级官员的简历,名牌大学毕业的少得可怜。

第二,要有正确的成才观。即便是“成才”了,像“北大教授”那样变成一个禽兽(名牌大学教授),像药家鑫那样变成杀人犯(音乐学院高材生),也是大失败。什么是“才”?我看作为公民,能够做到正直善良、团结协作、乐观奋进、孝敬父母等,就比较靠谱,比较接近概念的核心。中国传统的那些评价“君子”的标准,可以套用。

第三,克服攀比、虚荣爱好面子的心理,是很多家长的重要功课。孩子上了好的学校(小学、中学、大学)最自豪、最开心的是家长。这份虚荣集中体现在中高考发榜的那几天,此后漫长的人生道路,孩子生活幸福不幸福,家长能否得到孩子的孝顺和爱心,是缺乏关注的。“坐在宝马车里哭泣”的人生观,其实是很悲哀的,事实证明,绝大多数人并不支持这种另类和变态。

第四,一个人的成长,最重要的还是做人第一,从小养成好习惯,学会仁爱和宽容,能够与别人快乐相处,不成材都困难,不幸福不可能。这些修炼,都不是学校的专利。或者说,学校也可以给与,但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主要的。我们有些现在的所谓的“重点学校”,无非是升学率高一点罢了。学校,成了高分集中营,这样的教育对孩子的伤害,毕业前夕很难发现,若做后续追踪,会发现贻害无穷。兹不举例。

第五,独生子女时代,家长心理压力很大,这是中国家长的宿命,反抗不得。我可以给与充分的理解和体谅,但是这个时候,更加需要家长不断学习,保持冷静头脑。最好的教育是没有教育,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比送一个好的学校,效果强十倍。那些把孩子推给学校就万事大吉的家长,很可能收获一个大失败,大悲剧。

第六,对一个普通工薪家庭来说,十几万的现金择校费,本来可以做很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让孩子快乐成长,轻松成才。而且,交了“择校费”,还要为了孩子就近读书租房居住。两笔巨额的开支叠加起来,绝对撼动了一个三口小家庭的根本。狭小的空间,连个书房摆不下。人生最好的境界,就是一般在书房,一半在路上。如今为了这所谓的名校,同时把“出行”和“广泛读书”的机会放弃了,家长为孩子作出了巨大牺牲,未必换来想要的结果。家长在漫长的焦虑和患得患失中过日子,我看够可怜的。此中得失,要到中年之后细细体味。

(笔者的孩子从小到大,一路就近读书,一分钱择校费没花。如今也上了大学,而且很不错的大学。最关键,这孩子很懂事,很健康。看了天价择校的家长的疯狂,真为他们着急。真是“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啊)

 

2011/9/5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