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mrzhu //www.sinovision.net/?316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mrzhu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海内外饮食回想录》述要

已有 1542 次阅读2011-11-25 23:22 |个人分类:mrzhu的著述分享到微信

《海内外饮食回想录》述要_图1-1
《海内外饮食回想录》述要_图1-2

退翁所著并印《海内外饮食回想录》,缘于《饮食三录》白皮书中的《海内饮食回想录》,与《海外饮食畅想录》两集。江都同仁汇编我书时,合二为一,名做《海内外饮食回想录》,是为“五架书屋自印丛书” 。丛书主编梁明院、责编栾碧军、配图刘伟红、设计葛爱民。这本《回想录》“提要”与“目录”中英文对照译者,乃江都一中高级教师刘宏文先生。因非公家出版社与书社出版之书,无统一编号,亦无经销书店及定价。是书除赠阅者外,已出现在网上孔夫子书店下属“慕容”与“我为书呆”两书摊。“慕容书摊”售价为30; “我为书呆书摊”售价为25元人民币。售价之别,可能是“进货渠道”不同,而出现的差异。但以作者心愿而言,虽售50100元不为过也。因系作者平生经历所系,义工编辑,作者自费始成书故也。

这本《海内外饮食回想录》所记内容,以〈鲁中南食录〉开头,其时作者年方17岁,因云:

余少年之时, 曾浪迹齐鲁,由济南而张店, 及于淄川、博山诸地……那个年月的鲁中南一带人家, 饮食比较简单, 日常的主食即是摊煎饼,裹葱而食。或咬口煎饼,再咬口葱, 算是饭菜齐备了。

但何以作者奢谈食鹰、食剌猬、食狗肉?皆非常食,捕杀而食之也。此种捕杀而食者,非常人所能为,更非一少年所能为,其中自有隐情,伤心而已。

待到著〈胶东食录〉时,作者已是59岁的中年人,于1987年之夏,以中国太平洋历史学会, 与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两会理事,应邀出席在长岛联合举行的学术讨论会。因中国太平洋历史学会,为国家一级学会,由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先生任理事长、陈翰笙任副理事长,长岛县委以副总理规格配餐,而得食海参、鲍鱼、扇贝、淡菜、大虾等等,故有以下所记:

长岛海鲜,尚有螃蟹和鲐鱼、鲈鱼、鲳鱼、黄花鱼等多种,并有蔚为壮观的海带养殖,间有所食,皆为鲜品……其海鲜之宴, 至今难以忘怀, 除其丰盛而外,均是出水鲜活, 足迹不至长岛(或规格不至如此者),食指虽动,也难了却一尝之愿。

但其时作者仅在地级市文博单位任职,并无职称,完全靠出了一本《海上丝绸之路的著名港口――扬州》的书,得以跻身如此盛会,品尝如此海鲜盛宴,岂非天意?故曰吾所著《海内外饮食回想录》,皆平生经历,人生轨辙所至,因非一般饮食之书。但因发文于中国烹饪研究与美食之刊,成书于烹饪研究所长期间,不无与饮食文化有关,或可为中外饮食开发,与饮食文化研究,提供一份可资参考的文本,亦未可知也。

附录刘宏文先生撰《海内外饮食回想录·提要》于下:

曾担任过江苏省考古学会副理事长的考古学家朱江教授也是一位园林专家,他的《扬州园林品赏录》广受赞誉。朱教授还是一位资深美食家,在担任扬州大学烹饪研究所所长期间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烹调文化、小吃文化、饮料文化、饮酒文化、茶文化的论文和著作,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其中的《扬州饮食随想录》已流传至世界各地,反响热烈。

 

本书是《扬州饮食随想录》的姊妹篇,同样选自作者的《饮食三录》(1998)。朱江先生研究饮食文化多年,多次应邀出国访问、讲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朱教授品尝过世界许多地方的美食,他痴迷于一切有关饮食文化的事情,因而熟知各地很多餐馆的特色菜,知道在哪里能吃到各种最正宗的美食,能说出菜肴所需的最好配料,连某道菜单的来历都了如指掌。

 

本书谈的是饮食文化,涉及的是海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又有着浓郁地方特色或民族风味的饮食。

 

朱江先生著作一贯是熔知识性、资料性和趣味性为一炉,能使读者大开眼界。本书可作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和教师参考书,也非常适合饮食爱好者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