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mrzhu //www.sinovision.net/?316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mrzhu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退翁未刊旧稿:茶馀偶得

已有 1186 次阅读2011-12-6 23:34 |个人分类:mrzhu的著述|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退翁未刊旧稿:茶馀偶得_图1-1

                                                                                          

引言:退翁这一生,不知究竟写过多少文章?又有多少尙未见天日,还被压在箱底?不自知也!近年退居在家,人老力衰,懒惰成性,创作生畏,为消闲时光,遂生整理旧筴之念。偶一打开,杂乱而有章,多为手稿,今日读来,犹有新意。因生上网发帖之心,或可贡献于社会,与同道者共鸣,与爱好者共享。于是笔录《茶馀偶得》一文如下:

  

有朋自远方来,赠我以莫干山茶,似卷似舒,其形不一。用沸水冲饮,其叶整齐,其色金黄,其味稍重,乃用量过多之故。茶馀展报,读得196611日《扬子晚报》所载《扬子万里江名多》、《从扬子津到扬子江》随笔两则, 前则云:“扬子江一名, 是在隋煬帝大业年间才开始出现的”;后则云:“在扬州城南、长江北岸的扬子桥地方,古代有个叫扬子津的渡口,由此可以南渡镇江,为江滨要津。隋代开凿的运河, 亦流经扬子津……自此起就有把扬子津至镇江一帶江面称为扬子江的”。 照此看来, “扬子” 一名, 似又早于隋大业年间?

其实, 这两则随笔, 都未能说得透切, 难以为《扬子晚报》正名。若问“扬子” 一名的由来, 的确起于隋代大业年间。起因是隋煬帝于此设镇, 命杜得威戍守于此。为什么隋煬帝要看重这块地方?因为此地是隋代大运河通淮入江的孔道:南渡京口, 舟行苏杭, 西去江陵, 东航入海的枢纽。不仅是扬州的南大门, 而且是隋唐以来国家的经济命脉所在。既已设镇, 总要命之以名。按照通常名地的习惯,既然是隶属扬州的一镇,且又是近郊的门户, 因名之为“扬子镇”。 “子镇”, 即“小镇” 的意思。这里所说的“小”, 乃是母子般的关系,当然也是形体的大小, 位置的主次之分。当其时, 扬州为东南重镇, 而以此为子镇, 正如扬州有大城, 又有子城之设一般。

因是人们称此渡口为“扬子渡”, 为“扬子津”, 以至在唐人诗中出现“扬子江津” 的描述。但要剖析一下, 唐人诗中所云“扬子江津”, 是说“扬子”镇,及其附近的“江津”, 并无直指“扬子江” 之“津” 要的意思,而后被人误认为是指由扬子津南渡京口的这带江面, 名为“扬子江” ,从而又被认做自南京以下的江段为“扬子江”, 一直到后来把整个长江別称为“扬子江” 矣!

如上述的剖析不算荒谬之言, 这可能是“扬子” 一名的来由, 这可能就是“扬子江” 的来由。当然, 江苏在今天出一张“晚报”, 名之为“扬子”, 也就顺理成章,独赋春色的了!当为之贺。

公元1986118日于居址(小莲花桥)。

跋语: 昔有民谣曰: 肚里饿,心里潮,瓜洲买米镇江淘。扬子江心挑担水,紫金山上打柴烧。

明《惟扬志》有唐朝“李徳裕作相, 有奉使京口(即今镇江)者,命索勺金山下扬子江中冷水各一壶。其人忘之, 至石城(即今南京)方汲一瓯,归献之。李饮之曰:此颇建康(即今南京)城下水。其人谢过,不敢隐 之记。

以上两则,即是记的扬子江故事,可为退翁谬言佐证,一笑。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