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mrzhu //www.sinovision.net/?316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mrzhu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退翁未刊舊稿:記西漢木構建築遺址(上)

已有 1098 次阅读2011-12-8 05:01 |个人分类:mrzhu的著述|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退翁未刊舊稿:記西漢木構建築遺址(上)_图1-1


引言:退翁這一生,不知究竟寫過多少文章?又有多少文章,還被壓在箱底?不自知也!晚年隱居於市,性情懶惰,不事創作,為消閒計,整理舊篋而已。偶一打開,雜亂而有章,多為未刊手稿,而有新意。上網發帖,或可與同道共鳴,與愛好者商,貢獻於社會。於是筆錄《記揚州西漢木構建築遺址》如下:

西漢木構建築遺址,是在19734, 於揚州城北黃巾埧東風磚瓦廠取土工地C區發現的, 經揚州博物館試掘和清理,發現了一些比較有意思的跡象,和一些時代特徵比較明顯的文物。對於瞭解西漢時期的木構建築,以及漢代廣陵地區文化分佈, 是一次十分有益的發現。

這處木構建築遺址的發現, 開始時,在地表下..深度, 有間隔等距與排列規則木圓柱出土, 繼在木圓柱的西側,地表下372cm的深度, 有間隔等距與排列規則的扁方柱與擋板出現。雖然木圓柱和扁方柱結構緊挨在一起,由於中間沒有門戶通連, 顯然是兩組不同單元的木構建築(或者是同一單元不同結構的建築遺存),為了保存這處木構建築遺址的原貌和清理工作的需要,我們把它分別編號為“肖·C·F1 和“肖·C·F2”。 現按這個編號次序, 分別扼要敍述如下:

⑴,肖·C·F1,為一平面成長方形的單體木構建築, 以木圓柱為支架骨幹,木圓柱以珍貴的楠木去皮而成。因此,全都保存着自然木幹圓體,而且粗細約莫近似而不相等……東列第一柱(南端)殘存高度為225cm,餘均相近似。每一列柱與柱之間的距離基本相等, 約為320cm。東列圓木柱露出柱頂11根,西列圓木柱為8, 這次清理了每列8平方面積, 長為770cm的範圍。東列11, 還埋在北向農田內。當時接割季節, 如動用農田, 還需相當的報批手續, 暫未延伸清理。由於頂蓋早期坍塌, 已不見屋架形跡。雖在土層堆積中, 發現了一定數量的板瓦, 但還不能確定是屬瓦頂木構建築。肖·C·F1的牆, 是以帶皮的小樹段分層堆砌而成的, 我們稱之為圓木牆 。東西兩面圓木牆, 均砌在兩列圓木柱的外側, 東側的圓木牆, 尚存10列(層), 每列多為4, 都是順長平砌。帶皮樹段的最大半徑為13cm, 最小半徑為7cm東側圓木牆以第一根圓木柱來計算, 它的殘存高度為70cm。西側圓木牆亦殘存10列(層),自上而下數每一列帶皮小樹段(幹)的根數為:笫一列2根,二列3根,三列4根,五列5, 六至十列4根。從上述資料和殘存痕跡來看, 第一、二列是殘數, 第三到十列(也就是最下一列), 絕大多數為4根。其中一列的最大寬度為42cm, 這和東側圓木牆最大寬度43cm是近似的。由這兩個近似值來看, · C · F1圓木牆的寬度, 約在42cm左右。西側的圓木牆砌法同於東側, 帶皮小樹段(幹)的半徑為127cm亦與東側牆帶皮小樹段近似。肖 · C · F1的圓木柱下, 均有略大柱的方形木板墊腳, 這可能是我國早期木構建築柱礎的芻形。肖 · C · F1的地坪為堅硬的泥地, 未見其他痕跡(這與20世紀上半葉揚州農村民居地坪相似,可見其延續時間之長了)。其方位為南北向…度。

2……待續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