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mrzhu //www.sinovision.net/?316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mrzhu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退翁未刊舊稿:西漢木構建築遺址記(下)

已有 859 次阅读2011-12-12 03:39 |个人分类:mrzhu的著述|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退翁未刊舊稿:西漢木構建築遺址記(下)_图1-1
退翁未刊舊稿:西漢木構建築遺址記(下)_图1-2

                ↑:以上為用〈揚州市毛澤東思想宣傳館稿紙〉寫的退翁手稿

                                                                                                                                                   

引言:中國西漢時的木構建築遺址,難得一見。此一西漢遺址,也就一見更難。雖然過去28年了,但連一份發掘報告,還未見諸於世,這豈不等於就此清失?考古發掘,是為更好的保存,但往往成了破壞。退翁從事田野考古38年,而後改攻烹飪考古學,轉為室內研究,由於既往毎事必記,因之留得一份青山在,也就不怕沒柴草了。故有這一揚州西漢木構建築遺址發掘記續錄如下:

這(木構建築遺址)肖·C·F1裏出土的文物和標本, 大體上可分為竹木、陶器、貨幣和昆蟲等四大類。在竹木類裏, 有楠木柱和×段(或幹)和樹段(或幹), 並出土了不少樹葉, 許多樹葉出土時, 網路纖維還保存得相當完好。經有關單位鑒定, 屬於××科××木,這和用作這處木構建築圓木牆的樹段(或幹)是同科的樹木。在和樹葉同一堆積層裏, 時有桃核出土。這種桃核屬於××桃種,今天已經罕見。在這×種樹木裏,其中×樹段(或幹)和×樹段(或幹)的木質部分, 都已炭化。經中科院考古所放射性同位素C14測定,其年代距今約××××±××××年。在竹木類裏, 還出土了不少竹子。許多竹子的竹節, 還保存著自然形態。這類竹子管部半徑, 大體上在××--××cm之間, 屬竹科××種, 今天這種竹子, 在揚州及其附近, 還有比較×的種植。亦經考古所測定, C14衰變年限, 與上述樹木標本測定所得資料相近似。這為這一木構建築的年代, 提供了比較可靠的佐證。同時為研究揚州古代植物生長及其分佈,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陶器類裏, 出土的大都是些破片, 可以復原的只有×件。在陶器裏,有紅陶、灰陶、黒皮陶和印紋硬陶,以及板瓦等五種。其中除板瓦系建築材料而外, 其餘多為陶制炊器和容器碎片。F1堆積裏出土的黒皮陶, 上有刻劃的仿銅器花紋多種,近似江南地區戰國時期文化遺裏常見的黑皮陶某一形制。這種形制的黑皮陶, 在以灰陶和釉陶占絕對優勢的西漢後半期, 以至東漢時期,比較突出地說明其所具有的早期性質。

貨幣類裏, 這處堆積,單一出土西漢初期的半両銅錢。這種半両錢, 不僅在F1堆積裏出土, 而且在附近也有所出土, 但都是單一存在, 始終無比之早期,或比之晚期的貨幣出土這有力地說明這處遺址堆積時代的單一性,為研究這一時代這段時期的文物制度,提供了比較單純得多的實物資料。

F1堆積裏,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在許多出土標本裏,有蟬殼和金龜子一類的昆蟲發現。這些昆蟲的生態, 竟和現時所見到的蟬殼(即蛻/衣)和金龜子一樣,或相當近似。這些昆蟲被壓在這處木結構建築遺址的堆積層,可能對F1F2被毀棄的季節,提供了生物資訊,它是和竹木樹類裏樹葉生長和桃核成熟等生物資訊,也是極為相近的,或是統一的。(肖·C·F1出土文物和標本一覽表)。

·C·F2堆積層出土的文物和標本,基本上和F1相似(肖·C·F2出土文物和標本一覽表),惟未見有蟬蛻和金龜子等昆蟲出土,而有較多螺絲殼發現,究竟是由於食用的遺留,抑或是和這處遺址毀棄的原因有關,還暫不能確定下來,但屬於後者成份大些。

肖·C·F1F2木構建築遺址,由於受到工程等項原因的限制,只清理了已暴露部分,發掘面積為10×15m, 建築遺存主要分佈在第2346四個方內,還有一些延伸在北面斷崖和西面斷崖裏的部分, 未能進行清理, 因此, F1F2的規制還不清楚。其結構, 特別是F1, 與深山老林裏的木構建築物極為相近。這處木構建築, 在漢廣陵城所在的東南約1000m的地方, 可以說是臨近廣陵城的,可能這種建築, 即是當時的一種比較簡單的結構。

肖·C·F1F2木構建築遺址的形成,這在遺址的堆積中,有十分清晰的痕跡, 在離地表深357cm的地方, 複蓋著一層約1cm左右厚度的河沙沉積層。這種跡象, 和高郵邵家溝漢代遺址所見到的河沙複蓋層, 同屬於一次水災淹沒所形成的痕跡, 這也是肖·C·F1F2被毀棄的主要原因。這一河沙複蓋層, 雖在現地表下3.57cm, 但因其地理位置是處在蜀岡高地所在, 比沖積平原仍高許多。揚州蜀岡高地的平均海拔高度××m,沖積平原的平均海拔高度為××m,用蜀岡高海拔高度××m減去3.57cm,這處木構建築遺址的海拔高度××m,比沖積平原的平均海拔高度還要高出××m,。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歷史水文資料, 即揚州在西漢前半期的一次大水中, 洪峰曾經到達海拔××m地平線上, 這比近百年來的水文記錄中的洪岸,還要高××m。這個古代水文資料,可能向我們說明,西漢前半期海岸與長江水道去此的距離,也是和古今水文洪岸記錄成比例的變化的,這對揚州以東海岸線向東延伸和長江水道的南移等科學研究,提供了一點古代水文資料,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擺佈, 提供了地理科學上的依據。

肖·C·F1裏,曾濟出土了大量小米的腐物質。幾乎是含嘉倉裏尚未全腐的穀子, 出土時不但比較密集,而且有一種很濃的酒糟的氣味, 這可能和這所建築的用途有一定的聯繫。至於這處木構建築遺址的年代, 從上述C14測定的資料和半両錢等文物資料, 都說明是西漢前期的一處文化遺址。這在揚州地區來說,尚屬首次發現。

結語:此稿末雖未寫日期,但與《漢廣陵城址附近文化遺存的發現》等文稿,全都用的名之為“揚州市毛澤東思想宣傳館稿紙 的稿紙,與這西漢木構建築遺址的發現和清理為同一時期,即上世紀70年代前半期,亦即1973年左右。其時處在文化大革命(即動亂10年)後期,揚州市革委會(即市政府),將文化系統三館(文化、圖書、博物館)一院(國畫院)合併成“揚州市毛澤東思想宣傳館”總部設在文化館,由文化館支部書記吳甦(女/部隊轉業幹部)為主任,博物館只是其下屬的一個部門,參加發掘清理工作的人员,除文革前(1961年)進館者外,大都是1971屆高、初中畢業分配工作進館的学生,除由退翁領隊而外,只有一名科班(北大歷史系考古專業)出身的業務幹部――吳煒,所以整個調查發掘過程,只能釆取邊學習,邊工作的方式進行……加之文革結束,轉入正常後,“揚州市毛澤東思想宣傳館” ,又分解為三館(文化、圖書、博物館)一院(國畫院),以至由退翁執筆的揚州西漢木構建築遺址發掘報告》,成了今天的草稿,有些資料還未來得及填寫,一擱就擱了38年,當年參加的人中61屆的人員已退休71屆的人員中有的當上揚州市博物館長、考古所長、或考古隊長,未當官的,也已是副研究员一級的幹部。但這一考古發掘報告的發表,還得由已離開揚州博物館22年的前調研員、耄耋之年的退翁,在此嚴寒之季,一字一句的搬上網格,完其未完的事業,了卻一樁心願,責任而已。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