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mrzhu //www.sinovision.net/?316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mrzhu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现代古建筑界名人名迹录㈠

已有 2017 次阅读2017-3-29 05:02 |个人分类:mrzhu的札记|系统分类:文学| 中国 分享到微信

↑:朱启钤相片

退翁按:首先要说及的是中国古建被抹掉的奠基人朱启钤。据林天宏先生撰《中国古建被抹掉的奠基人朱启钤》曰:

 

西历2006613日下午,一场大雨过后,正阳门箭楼被带着水雾的脚手架包裹的严严实实。北京旧城中轴线上的这座标志性建筑,正经历着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

这次修缮由正阳门箭楼北望,长安街车水马龙,它与城楼左右两侧的南北长街、南北池街,一同构成了北京旧城东西,南北走向的交通要道。我问同行的一个记者:“你知道改造北京旧城,使其具有现代城市雏形的第一人是谁?”她答道“梁思成?”。其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却并不让人意外。随着北京旧城改造不断进入媒体视野,梁思成等一批建筑学家已被大众熟知。但少有人知晓的是,从西历1915年起,北京已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市政工程建设,正阳门箭楼、东西长安街、南北长街与南北池街,都是在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钤的主持之下改造与打通的。

同样少有人知晓的是,1925年,25岁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生梁思成,收到父亲梁启超从国内寄来北宋匠人李诚撰写的《营造法式》一书,兴趣大增,有次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1930年,梁思成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那里撰写了《中国建筑史》,成为建筑学一代宗师。而《营造法式》一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创始人,正是朱启钤

朱启钤是中国建筑研究工作的开拓者奠基人,没有他,就不可能在上个世纪30年代,出现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领军人物,我们读到《中国建筑史》的年份,还不知道推迟多少年。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他被研究者们有意无意地抹掉了。

朱启钤于民国十九年(1930创办中国营造学社,将他的筹划与组织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为学社请来当时最为优秀的学术精英: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刘敦桢,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赵深,史学家陈垣,地质学家李四光,考古学家李济……他还以其社会人脉,动员许多财界和政界人士加入学社,直接从经费上支持营造学社的研究工作。曾有建筑史家这样评价朱启钤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是研究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条件,能把这方方面面的人事统筹起来,是需要非凡之才能的朱启钤以一己之力做了今天需要整个研究所行政部门做的事。

有数据显示,截至民国廿六年(1937),营造学社野外实地测绘重要古建筑达206组,因此探索出一整套研究中国古建筑的科学方法,为撰写中国建筑史构建了扎实的科学体系。

假若没有朱启钤,中国的古建筑研究,又会是怎样的图景?如今,斯人已逝,营造学社停办也已整整60周年。

西历2006613日的那场大雨,将故宫端门外西朝房冲洗得干干净净。游人如织,屋宇间却依旧透着落寞,此处正是营造学社旧址。而位于城区赵堂子胡同3朱启钤故居,却住着数十户人家,杂乱之中,依稀可辨当年气魄。

 

附录〗朱启钤简介:

朱启钤幼年清贫,但是在读书上非常用功,后来在清光绪年间中了举人,被任命为知县,后来又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译学馆监督和北京外城警察厅厅长。在辛亥革命成功以后开始在北洋政府中任职,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可谓身份显赫。

但是在人生最为辉煌的时候他做了一件错事,那就是拥护袁世凯称帝,袁世凯失败以后被通缉,两年后被赦免。在南北议和时期是北方总代表,但是因为最终谈判破裂,所以辞职后自此再不从政,进而潜心著述。

从朱启钤简介中了解到,朱启钤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在辞职后开始兴办工业,不久以后就成为了著名的工业家,他还组织中国营造学社,自任社长,主要从事古建筑研究。我国著名的建筑家梁思成夫妇都是社员,在这里他们接受了很大的帮助。

朱启钤还热心公益事业,很多人都听说过中山公园,但是不知道是怎么来的,实际上这个公园是最早由朱启钤发起的捐款,建设的一所公园,后来几经演变成为了现在的中山公园。朱启钤还和周总理有交集,两位总理在一起进行过交谈,朱启钤先生在1964年因病去世。

 

退翁按曰:上海同学大学建筑系副教授陈从周,曾于建国后,拜在朱启钤门下……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