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晨曦的西瓜园 //www.sinovision.net/?320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晨曦的西瓜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蔡教授的哀荣引人思索

已有 2608 次阅读2010-11-27 04:48 |个人分类:社会新闻|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1122日,54岁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蔡定剑教授因病去世,成为媒体与民众关注的一条新闻。

    蔡定剑1956年出生于江西省新建县农村,18岁中学毕业之后入伍充军,1979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北京政法学院,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解放军总政治部任干事,4年后又被调配到全国人大秘书组,并于1983-1986年间在北大法律系攻读研究生。1986年研究生毕业后,蔡定剑再次被分配至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先后任职于研究室和秘书处秘书组,官至副局级。

蔡先生从此和民主宪政结下不解之缘,但是“官职越高,越难表达自己的观点”。于是在2003年底重回母校做全职教授,开始以一位“幕僚”式学者的面目改换门庭,成为我国宪政、选举制度、反就业歧视等制度构建方面的著名宪法学者。临终前,他留给外人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宪政民主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蔡定剑只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的一员,学界影响断不至“泰斗”级别;虽曾任职全国人大办事机构,亦不过官至副局。他的离世,常理应归于“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之类。然而,各界反响却超乎寻常。蔡定剑22日凌晨辞世,当日上午,中国各大门户网站即在新闻首页显要位置发布讣闻,微博、博客、短信、电话中,看似不相关的人也在传递其逝世的消息。数日之内,各色人物的祭文、各大报章的报道更是难以胜数。1123日,中国政法大学学生自发举办少有的烛光追思会,1126日,在八宝山举办的追悼会上,据悉花圈满堂摆不下,仅自发前往的人员就近千计。见图:

蔡教授的哀荣引人思索_图1-1

                 自发从外地赶到北京参加追悼会的网友

蔡教授的哀荣引人思索_图1-2

                  一位乙肝病毒携带者参加追悼会

蔡教授的哀荣引人思索_图1-3

              数千人排队进场,前来参加蔡定剑教授的追悼会

  蔡定剑可谓哀荣备至,然哀荣何来呢?

  毫无疑问的是,蔡定剑的学问肯定一流。在其从事的宪法、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制度、选举制度等研究领域著述颇丰,其《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精解》、《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在中国已步入经典之列。

  学问一流,影响往往限于学界。难能可贵的是蔡定剑绝非独坐书斋,而是重于实践。底层生活经历、实务工作背景让他的学术气质迥异于他人,渴求宪政中国、期盼社会点滴前行的热忱使他热衷于通过大众媒体传播理念,学理与实操、学界与大众之间,他频繁切换,游刃有余。收容遣送、违宪审查、野蛮拆迁、改良选举等热点问题,他迎头而上,总能发出独到的声音。反就业歧视、公众参与城市规划、预算公开、地方政改等实务问题,都活跃着他贯通政学两界、辛勤组织的身影。

  而支撑蔡定剑做这一切的精神源头,目前由回忆者的各类记述愈发清晰。他不偏激,不厌世,醉心于现实制度的建设改良。他执著,热忱,故而乐于启蒙大众,为民主正名,为宪政张目。病痛中的他,反复说的却是“我们做知识分子的,不就是希望国家好,希望老百姓过得好吗,不就是希望推进我们的民主宪政吗”。他的梦想,是把宪法从一个文本,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变成保障人权的程序和现实的制度。他的遗言,并非交代家务后事,竟是“宪政民主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可见,这么多人纪念蔡定剑,是因为人们敬重他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与风骨,而他的梦想与嘱托,正契合了时代大势,折射出人心之所向。

更重要的在于,人们纪念他,实际上是借此寄托对中国早日走向民主之路的殷切期盼。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听雨潇潇 2010-11-27 08:29
悼念!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