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晨曦的西瓜园 //www.sinovision.net/?320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晨曦的西瓜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Facebook革命”的今世与明天

已有 3496 次阅读2011-2-21 09:58 |个人分类:社会思考|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Facebook(脸谱网)是海外流行的一个社交型网站,其音译“非死不可”虽有点雷人,但它和“革命”搭载一起时,便有了另外一种全新的含意。

近期发生的埃及的“人民革命”和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被人们誉为“Facebook革命”的经典案例。它“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也就是在网络空间制造“看不见的权力”,以对付统治者全方位操控的“看得见的权力”。

20096月,维基解密网站的一份电文形容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家族犹如黑手党,控制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另一份2009年描述了在本·阿里女婿的豪宅里举办的一次宴会:罗马时期文物随处可见;客人们享用着私人飞机从法国南部小镇空运来的酸奶;一只宠物老虎在花园里漫游。还有一份电文题为《突尼斯的腐败:你的就是我的》,文中称,在突尼斯,只要是总统家族成员看上的,无论现金、土地、房屋甚至游艇,最终都落入他们手中。

尽管民众对于前总统家族的腐败之前早有耳闻,不过这些曝光的电文却让人知道高层腐败的细节,更加激起了人们心中的不满和愤怒。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称,维基解密网曝光的美国外交秘密电文是突尼斯这次革命的催化剂,这或许称得上是世界第一场“维基革命”。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电视在德国统一过程中作用。东德人通过电视,看到了所谓资本主义的“堕落”生活,因此不再相信当局的宣传,于是纷纷逃往西德。德国的情势引发连锁反应,多米罗骨牌倒塌。有人将之称为“电视革命”。而今技术的发展促使互联网取代了电视媒体成为新时代的传播工具,也演绎出了一波新的政治革命。

不过相比较而言,互联网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其组织动员力。我们可以看到,在最近的这一波国际政治革命中,一些社交网站表现突出。

在突尼斯,有不少网站被禁,但Facbook并没有被禁,据称10个突尼斯人当中就有一人拥有Facbook账号。人们正是通过这个网站来传递示威的信息,放大官方对示威者的镇压,激发民众的不满。

在埃及开罗解放广场上,人们用手机拍摄了现场游行示威的场景,几分钟之后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通过网络看到,引起各国舆论的支持。而在Facebook上的一个埃及的社交群体曾问道,你们1月25日去游行吗?很短时间里,提问者就得到9万个表示要去的回应。几天后,埃及便举行了30年来最大的反政府抗议活动。

可当近些年来不少的事实让人们对于互联网寄予厚望的时候,我们是否曾想过,今日的互联网和昨日电视媒体有何不同?就技术层级而言,当然有天壤之别。但将其放在各自的时代背景下造成的影响而论,也许并没有什么不同。同样都曾引领一个新的时代,同样都曾掀起一波革命浪潮,同样都曾万众瞩目。可结果呢?电视媒体最终在严密的监控体系下,其所造成的政治影响也仅限于一时一地。

电视媒体的昨天,是否就是互联网的明天?换言之,“电视革命”的昨天,是否就是“Facebook革命”的明天?这一点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毋庸置疑,除近期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以外,之前如美国总统选举、伊朗大选以及突尼斯革命中也可以看到,TwitterFacebook以及Youtube等社会化媒体在影响政治方面的有着巨大的作用。然而这些作用能够发生是有条件的,比如网民可以不受政府干扰的自由接入网络。我们不要忘了,同样有Facebooktwitter2009年在伊朗爆发的“绿色革命”就是被艾哈迈迪内贾德手起刀落的血腥镇压。

其实在这波政治革命中,我们也依稀可以看到政府对于网络尚不成熟的反制措施。在突尼斯,有不少网站在骚乱中被禁,Facebook没有被禁可能有各方面的影响,但这只是一种偶然因素。在埃及,穆巴拉克政府也曾采取了最极端的方式,先是立即屏蔽了FacebookTwitter,然后很快切断了全国的互联网以及移动通讯。

尽管这样一些措施并没有对于革命起到较为明显的控制作用,但其中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突尼斯和埃及的革命势必会引起各国政府以及各种政治势力、利益集团对于互联网的高度重视。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各种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对于网络民意的操控势必是越来越多,那么政府对于互联网的整治自然会应运而生。

对互联网一定程度上的规范管理是必要的,但我们也应该警惕一些腐败政府借此夹带“私货”,比如通过各种手段控制民意,监视网络言论,混淆视听等等。现在不少有关“网络水军”、“网络推手”之类内幕新闻时常出现,不论其是真是假,都在给我们一些潜在的暗示,未来也许并不是一个可期许的明天。

其实,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刚出现时,也都被认为是重要的政治影响力量,都曾被人寄予厚望。但结果呢?当一套完整的管制体系形成后,这些曾经的“新”媒体都无一例外的成为“传统”归于平庸。“Facebook革命”能免此俗例吗? (原作于勤)       

   注Facebook是一个社会化网络站点,于2004年2月4日上线。网站的名字Facebook来自传统的纸质“花名册”。

Facebook的创始人是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当时他是哈佛大学的学生。最初,网站的注册仅限于哈佛学院的学生,之后扩展到波士顿地区的其他高校。从2006年9月11日起,任何用户输入有效电子邮件地址和自己的年龄段即可加入

20077月数据,Facebook在所有以服务于大学生为主要业务的网站中拥有最多用户,在全美网站中的排名由第60名上升至第7名。同时Facebook是美国排名第一的照片分享站点,每天上载八百五十万张照片。到2008年年初,Facebook 的全球访问量已经超过MySpace,成为全球第一大社区网站。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