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中国智库 //www.sinovision.net/?327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汉语词汇定义》学术应用范例

已有 4881 次阅读2009-9-19 09:23 |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英汉“辞书”有严重的意识形态错误
               ----“文明标准”如何定位  ....学者                           


 尊敬的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和从事语言研究的院校各单位   
        我是一名语言学爱好者,研究汉语词义多年,颇有心得。反响较大的就是《论汉语词[字]典解释文明科学文化知识的严重错误》的论述。与此同时我很想知道中国的学术权威部门对我的“论述”有何种说法,希望征得语言研究单位的指正并提出宝贵的意见;为进一步提高我的语言学水平,特向语言研究单位、机构、寻求学术支持和学术帮助,从而加以明确“论述”的学术位置。

                                          以下是我的论述 (欢迎批评指正)
  

               论汉语词[字]典解释文明科学文化知识的严重错误

邓少华於2011年2月24日摄

                                                   作者姓名:邓少华
                                                   工作单位:民间学者
                           住    址:重庆市北碚区碚峡路113号   邮政编号码:400700

 

     [摘要] 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佛教、道教、包括现代教育有着很多的意识形态的误区;最根本的是我们的权威教材《新华字典》、包括“汉语词典”在解释词汇语意方面犯了严重的逻辑性地错误,概念很模糊缺说服力,很多的道理与知识完全没有解透。如果将该“误区”作为应试教育的标准答案,它只能埋没人才,误国害民。

      [关键词] 文明的定义、科学的定义、文化的定义、知识的定义

 

一、汉语词[字]典“文明标准”剖析
  
    1、文明: 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点评:这句话的意思不明确,没有说服力。文明的核心是让大家明白--是非)
    词[字]典“文明”解释剖析:‘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这句话没有明确地文明形式,有语法错误、语意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简单地归纳起来有三层意思:(1)[文明状态] 民主社会的法制化、劳动生产高度机械智能、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社会和谐、等等;(2)[非文明状态] 高科技犯罪、贸易保护、种族歧视、等等;(3)[黑暗恐怖状态] 政治斗争、民族战争、阶级斗争、等等;三层意思都符合该“状态”。词[字]典一相情愿“文明状态”显然指的是(1)种,后(2)、(3)被忽略了,有严重的逻辑错误,因它的权威性、其结果导致思想理论强迫假想文明的预期,意识形态发生了严重地扭曲,给人的智商和社会价值体系造成巨大伤害。  
    2、科学: 反应自然社会思维的客观规律分科的知识体系。(点评:说的是各个学科,知识体系属于文化的范畴,没有说服力。科学的核心是运用能力---效率)
  
    3、文化: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点评:说的是财富,财富是劳动的结果,劳动可以个人行为,文化表现是群体的)
  
    4、知识: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点评:缺说服力,知识的核心是生活能力)注:‘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这句话虽有一定正面的知识概念,但语意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原因是"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自然包含了“错误的认识和错误的经验”, 故“认识和经验”不一定都是正面的知识概念,也可以是负面的。释义必须考虑正反两方面的因素,不然“义”的严肃性就会遭到质疑。[ 同样有“状态”的错误 ]

 

二、文明和科学文化知识的的正解(常规说法)


1. 文明: 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和谐地有价值的形式
[Civilization]  Human society progress development harmoniously valuable form of value

2. 科学:探索认识适应改造创造社会与自然的活动中所达成地目标获取高效率的方法
[Science]  The exploration knew that in the adaptation transformation creation society and the natural activity achieves the goal to gain the high efficiency method

3. 文化:传承与发展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获得与追求的能力和方法
[Culture]  Inherits and develops human society's material wealth spiritual wealth to obtain with pursue ability and the method

4. 知识:追求获得适应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有价值的生活方法
[Knowledge] The pursue obtains the adapt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nature and society's valuable means of livelihood


三、“文明和科学文化知识”全面系统地解析
  
  1、文明的定义: 雅俗的量词-文明(衡量雅俗的词是文明)  该定义有两个涵义:(1)[文明一词]本身不代表文明(2)[表示文明]量化雅俗的过程离不开文明,只有雅与俗之比才能区分文明和不文明的状态。雅--有价值,俗--背离价值 

       文明的含意: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一切进步与发展形式
       文明的实质:求得俗的最小值,雅的最大值   (本质)
       它们的关系:文明跟雅成正比,跟俗成反比  (意义)
       运算方程式:文明程度=雅除俗=雅/俗,文明百分比=雅/俗乘百分之百 (算术式)

     [衡量雅""]例题一:中国13亿人口中只有1.3亿人口接受过高等教育,受过高等教育的1.3亿人口为“雅”,全国13亿人人均平摊共享“高等教育”的为俗,文明程度=1.3亿人口除13亿人口=1.3/13=1/10=0.1 那么中国教育的文明指数就是0.1,文明价值=0.1乘13亿人口=1.3亿人口接受了高等教育。 ( 注释:在这里13亿人口就是俗的最小值,所求的是13亿人的雅故作分母。13-1.3=11.7亿人口是俗的最大值不能用!文明价值还有有很多类型,如:劳动生产指标指数、工业指标指数、各种农业指标、社会福利指标指数等等,都可以这样计算,这里就不多讲了。可别小看这公式,社会发展进步还是落后了一目了然!)

      [衡量""俗]例题二:邻国日本国总人口为2亿,其中有1亿人口接受过高等教育为“雅”,日本全国人均平摊共享“高等教育”的为俗,文明程度=1亿人口除2亿人口=1/2=0.5 那么日本教育的文明指数就是0.5,文明价值=0.5乘2亿人口=1亿人口接受了高等教育。(注:中国的文明程度是0.1,日本的文明程度是0.5,说明中国的教育方法不如日本的教育方法文明)
       文明的作用:文明的表现形式为功的有效值(定理:衡量文明的唯一标准是有利于自然与社会的有效价值)
       [大意]文明: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和谐地有价值的形式(直译文明:说白、讲清楚的意思)
  
  2、科学的定义: 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来满足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的获取与享受
       科学的含意:一切进步与发展的手段来满足追求的获取与享受
       科学的实质:求得最小投入的回报最大值 (本质)
       它们的关系:科学跟投入成反比,跟知识成正比 (意义)
       运算方程式:科学=知识除投入=知识/投入 (算术式)

     [衡量雅""]例一:中国13亿人口中只有1.3亿人口接受过高等教育,受过高等教育的1.3亿人口为“知识”,全国13亿人口为“投入”,科学=1.3亿人口除13亿人口=1.3/13=1/10=0.1  那么中国的教育“科学”指数就是0.1。(人口投入回馈率为0.1乘100/100=10/100)

      [衡量""俗]例二:邻国日本国总人口为2亿,其中有1亿人口接受过高等教育为“知识”,日本全国人口为“投入”,科学=1亿人口除2亿人口=1/2=0.5  那么日本教育的科学指数就是0.5,回报率为0.5乘100/100=50/100  (中国的教育体制不如日本的教育体制科学)
       科学的作用:科学的表现形式为有效功 (定理:衡量科学的唯一标准是达成目标的效益率)
       [大意]科学:探索认识适应改造创造社会与自然的活动中所达成地目标获取高效率的办法
  
  3、文化的定义: 知识的普及
       文化的含意:传承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
       文化的实质:求得群体与个人和社会的相互影响力, 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得与追求的能力--社会生产力(本质)
       它们的关系:文化等于知识的积         (意义)
       运算方程式:文化=知识乘知识        (算术式)

     [衡量雅""]例一:中国13亿人口中只有1.3亿人口获得了“知识”,全国的教育“知识”基数为1除13亿人口=1/13亿人口,文化=1.3亿人口乘1/13亿人口=1.3/13=1/10=0.1  那么中国教育的“文化”指数就是0.1  (知识的社会普及率=0.1乘100/100=10/100)

      [衡量""俗]例二:邻国日本国总人口为2亿,其中有1亿人口接受过高等教育为“知识”,日本全国人口的“知识”基数为1除2亿人口=1/2亿人口,文化=1亿人口乘1/2亿人口=1/2=0.5 那么日本教育的“文化”指数就是0.5, 知识的社会普及率为0.5乘100/100=50/100   (中国的知识普及率不如日本的知识普及率高)
       文化的作用:文化的表现形式为功率, 即“知识的社会普及率” (定理:衡量文化进步与否的唯一标准是社会生产力)
       [大意]文化:传承与发展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获得与追求的能力和方法
  
  4、知识的定义: 理想掌握和把握的生活能力(掌握=学了=理论. 把握=熟练程度=实践)
       知识的含意:追求一切进步与发展的手段来武装自己适应自然
       知识的实质:求得人的有效生活能力     (本质)
       它们的关系:知识跟实践成正比,跟理论成反比  ( 意义)
       运算方程式:知识=实践除理论=实践/理论    (算术式)

     [衡量雅""]例一:中国13亿人口中只有1.3亿人口获得了“实践”知识,“理论”上全国应该获得实践知识的人为13亿,知识=1.3亿人口除13亿人口=1/10=0.1 那么中国教育培养人才的有效能力=0.1    (教育能力指数=0.1)

      [衡量""俗]例二:邻国日本国总人口为2亿,其中有1亿人口接受过高等教育为“实践”,“理论”上日本全国应该获得实践知识的人为两亿,知识=1亿人口除2亿人口=1/2=0.5 那么日本教育培养人才的有效能力=0.5 (教育能力指数=0.5,例题表明日本的教育能力比中国的强)
       知识的作用:知识的表现形式为功 (定理:衡量知识的唯一标准是适应自然与社会的能力)
       [大意]知识;追求获得适应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有价值的生活手段

 

四、中国学府尴尬的境地   

    

    辞书释义常被一些学者称作辞书的灵魂,我认为释义根本就是辞书的灵魂,离开了释义辞书的作用何从谈起,可想而知。如果不认清这点,就不配为学者。语义学是个涉及语言学、逻辑学、计算机及自然语言处理、认知科学、心理学诸多领域的学科,各学科对语义的研究虽有一定共性,但具体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却不尽一致。语言学的语义研究目的在于找出语义表达的规律性、内在解释、不同语言在语义表达方面的个性及共性, 根据不同的语言单位都存在语义问题,也都可由语义学去研究解决。语义学又可进一步分作“句法语义学”和“词汇语义学”。

    中国是一个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可中国学府至今还没有把汉语辞书的灵魂说清楚。语义学中的一个重要支派即结构主义语义学,研究的内容主要的不在于句子本身而在于词语的意义结构,例“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针对“文明”来诠释的,这句话肯定有语法错误!原因很简单,该句话没有明确地文明形式, 说白了就是没有文明的价值取向、犯了“文明诠释”的语法错误!(如果没有针对性,该句就不存在语法问题了) 还有如义素分析、语义场、词义之间的结构关系等等。

    汉语“词汇学”的术语应产生于20世纪初,它的产生并未在学科体系定位中的确定性,也并未使其学科发展的走向明晰下来。中国词汇学学科在1950年代得以真正建立,标志之一就是在中国系统地出现了“词汇学”、“熟语学”、“构词法”、“词根” 等学科术语。因理论建设不足、学科边界模糊,词汇学声称的属于自己的学科领域,或为边界另一侧的强势学科(如“语义学”、“辞书学”)不断吞噬,或为乘势而起的一些新兴研究门类(如所谓“语汇学”)肆意蚕食。这又使词汇学重新沦于尴尬的境地。

 

五、汉语"辞书"有严重的意识形态错误

   

    通过以上解析不难发现:文明一词初使用于文字语言系统时,其目的只是说白、讲清楚的意思。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给予文明很多的内涵,如:生活的内涵、社会的内涵、知识的内涵、文化的内涵、科学进步与发展地内涵等等。概括地讲文明就是用于褒奖的说词而已。然而这只是一般人即大众的认识,以学者视角再进一步'概括地讲文明就是用于修辞褒奖有形无意识的量词而已'。

    遗憾的是学术界还没有给“文明”一个令人信服定论。更严重的是汉语辞书很多措词、如:错误的“文明科学文化知识”理念堂而煌之地成了应试教育的标准答案!?造成社会意识形态严重地扭曲,其结果是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造成人们思想的逻辑真空, 致使社会道德伦理诚信的严重缺失;情大于法、有理无处讲、有冤无处伸、有法不依地尴尬局面。辞书是政治、经济、哲学、文明和科学知识,意识形态与民族文化的度量衡。辞书一旦被伪劣“真理”取代时,人们的思想、话语权就会彻底乱套。社会价值体系将会蒙受严重地破坏和扭曲。

    一本好的辞书其自然与社会作用可以胜过一部国家法律的作用。辞书具有施人德与智的人格知识作用,增强道德伦理诚信的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文化明确自我约束人格,避免人们思想错误的蔓延,有疏导思想和预防与警示的作用。而法律没有认识省悟的人格功能,只是“制裁”、“警示”、甚至还会闹出犯了法还不知道的笑话。怨天尤人,社会问题与矛盾依然、如有激化扩大蔓延之势法律根本无法遏制。总的说来,法律无法替代辞书特有疏导社会问题与矛盾的作用,换言之辞书就是一部无形的大法典。只有辞书真正成了“大法典”时候,中国的儒家所谓“无为而治”、“天人合一”的理想才可以真正实现。

    近代人文科学之所以没有较大的进展,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忽略了数学在人文学的地位,教育实行文理分家、重文轻理、独尊儒术。此后形式化的人文学一度占据着其他学科的中心地位,人文学在意识形态领域很长一段时间淡化了和其他科学,尤其是理论物理的联系。科学最根本的特征是数学和实验与实践的结合,科学史上许多有伟大贡献的自然科学家也是数学家,这在科学发展历史中也反复印证了这一点。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精神文明学说“四大定理”由邓少华首创。“学说”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意识形态与人的社会价值观,在人文领域也是一场划时代的革命。“学说”融和了自然科学的定律,用抽象的物理公式和数学形式与语文完美地结合进行表达,使其诠释文明和科学,文化与知识、说明、剖析等方面,与情与理在哲学领域更具有了说服力。简便易学,容易理解,可以充分调动激活人的智慧。

    彻底推翻了“辞书”对“文明、科学、文化、知识”的曲解,为词义论证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完全彻底地纠正了人文领域鱼目混杂,盲目儒家思想和文化垄断与文化专制局面,文化从而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社会生产力与社会价值观得到了充分认识和体现,致使文化垄断与文化专制逐步彻底的破灭,这在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史上绝无仅有的。四大文明定理被人誉为“无声的老师”、“无墙的大学”、也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学术水准以及综合国力。

    汉语理学"人文科学"的确立,关键《汉语词汇定义》有一套独立而完备的理论和学科体系,即四大文明定理。定理的最大特点: 词义可以用数学和物理公式进行量化运算演示,从而为"词义学"论证提供了充分的科学理论实证依据。还系统地阐述了现代汉语词义的基本理论知识,从理论上明确了词语的理解、分析、讲解和运用的方法, 也为学者从事语文教学、文字工作以及语言学理论等,打下坚实的基础。明确了汉语"辞书"词义错误,更加充分的认识到了"辞书"存在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体例性上的多种差错。与此同时也是高等学府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必修书,是现代汉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此“汉语理学”这门新兴的科学将进入人文领域,普及知识必然导致伪文化和伪科学的自破,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她的核心价值就是“知识的法制文明”。用知识决定政策和舆论导向,决定着社会的发展与实践活动,这在人类文明史上还是一次非常伟大的举创,极其难能可贵。她的可贵之处就是彻底地颠覆了传统的人文思想, 把其他各学科领域的科学融会贯通到了人文精神的领域里, 给予了人类社会无穷的精神财富与价值。


    注: 仁的定义--- 好众生;时间的定义、爱情的定义、相思的定义、语文的定义、革命的定义、人文的定义、哲学的定义、政治的定义、艺术的定义、满足的定义、思想的定义、等等,《汉语词汇定义》里面全有。

             

                                      详情登陆http://blog.sina.com.cn/yslcwm

                                           中文搜索引擎登陆:汉语词汇定义
              
        联系邮箱 yslcwm@sina.com    yslcwm@sohu.com    yslcwm@163.com  [ yslcwm@yahoo.com.hk邮箱被人修改了,还有雅虎其它号码也包括谷歌的,我无法登陆 ]

                                              ( 百合交友邮箱: bloglyd@sina.com )

                        

                                                联系电话: 023-68217629    023-68214945

=============================================================

 

             《汉语词汇定义》合作出版意向书     

 

         说实话,我的语文成绩非常的不好,从来没有及格过。语文是我特别的喜欢的一门课:每当老师说历史,讲故事什么的,我都非常专心的听着、领会。我知道自己的理解能力特别的强,还常问老师自己不懂的语意方面的题问;可语文老师每次都说我理解有问题,明明可以简单的语意非要我一字不差的表达出来,我的心里非常的困惑。始终感觉老师没有把书本上的知识表达清楚。总觉得自己特别地委屈,想学习遇不上好的老师;没有办法,索性到新华书店买了有关语文基础方面的书籍自己学习,可还是遇到不少的难题,发现书本里面很多本是简单的知识反而复杂化了,甚至还曲解了,使我更加的困惑。难道我天生的就语文不行?我一直没有答案。
       喜欢语文,可又特别的害怕语文考试,尤其是词汇解释,我的心里很矛盾、自信心受到了非常大的伤害。记得有好多回我在数学考试时遇到的数学“难题”应用题:文字叙述表达不清,概念模糊,无从下手、成绩大打折扣。  后来我发现了这个问题有一大特点:就是多做这方面的练习题,按照出题人的意思作,成绩很快上去了,可我的困惑却依然。我一直不敢面对高考,我不是大学生,也不知道是传统文化愚弄了我,还是我愚弄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我非常羡慕大学,然而大学在我的脑海里只是神话、一种奢望。
       电脑,网络、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的文化与科学知识,学到了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还认识了很多文彩特别好的网友,通过和网友的沟通与交流我发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佛教、道教、包括现代教育有着很多的意识形态的误区,很多的道理与知识完全没有解透。如果将该“误区”作为应试教育的标准答案,它只能误国害民,埋没人才。如今我有幸在网络的海洋里更多地了解到中西方文明与文化的差异,并且尘垫(沉淀)融入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人文思想:“东方文化的伟大、伴随着爱的仁慈,中华民族的精髓无不渗透着辛勤与智慧的汗水,人类文明的丰碑无不镌刻着仁伟大的思想;人类智慧的完美、凝聚着勤劳与仁爱的光芒”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知识的发展,加强文化知识基础教育建设,配合素质教育改革、弘扬中华文化科学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培养强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重庆庄民特向社会各界寻求合作出版《汉语词汇定义》一书。该书与世首创,并在科学知识领域和软科学领域填补了无数空白,并嬴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与认同。今天有幸把我的理解和思想与社会各界的朋友共同分享,仅此而已!

 

合作大致意向:  

 1、甲乙双方合作成立编辑委员会,共同编辑词条;
 2、甲方负责词义、保证在一年内全部交稿;
 3、乙方保证作品在通过评审之后的6个月内出版;
 4、对于该书的出版资助费用由乙方负责;
 5、甲方以该书的发行量提成,具体方案待双方商定;
 6、本意向内容一家之言还需双方补充;
 7、有意者请明示出书意向,没有明示出书意向者、重庆庄民不予回复。

                                                         

                                                                               重庆庄民
                                                                         
2009年2月22日            

            

                          联系邮箱: yslcwm@sina.com  yslcwm@sohu.com  yslcwm@163.com 

 
                                                              联系电话: 023-68217629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