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华人 //www.sinovision.net/?3282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一切为了帮助更多的华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盘点全球各地最有名唐人街

已有 4502 次阅读2011-3-5 03:32 |个人分类:谈古论今分享到微信

从亚洲到大洋洲,从欧洲到美洲,几乎在世界各地,我们都能看到中国城,找到中国人。多少年来,这些生活在异国他乡的,虽然在语言、生活等许多方面融入了当地社会,但却在思想、文化等方面牢牢地保持了中国传统。 随着祖国大陆日益强大,海外华人的地位逐步上升,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国城的面貌也在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唐人街(China Town)的起源

盘点全球各地最有名唐人街_图1-1

唐人街,又被成为华埠,中国城,是中国两岸四地以外华人居住最集中的地方,一般都在一些世界著名大都市的核心地带。据考证,这是因为华人是这些城市最早的拓荒者和建设者。关于唐人街有很多东西可以写,不过先考证一下唐人街的名称来源。

唐人街最早叫“大唐街”,始于唐代日本。当时日本人用以称呼在日居留的中国人居住区。《明史·真腊传》中提到:“唐人者,诸蕃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1673年,清代才子纳兰性德在《渌水亭杂识》中留下了有关日本唐人街的记录:“日本,唐时始有人往彼,而居留者谓之‘大唐街’,今且长十里矣。”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留给日本人的印象最深,因此称中国人为唐人,中国人也以此为自豪,乐意接受这样的称呼,常常用来自称,所以一直延续至今。

19世纪中国与西方的经济贸易往来多了起来,洋人也以“唐人”称呼中国人,中国人居住集中的地方被成为“唐人街”。1872年,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有:“金山为各国贸易总汇之区,中国广东人来此贸易者,不下数万。行店房宇,悉租自洋人。因而外国人呼之为‘唐人街’。建立会馆六处。”

1887年,王咏霓在《归国日记》中也使用了“唐人街”:“金山为太平洋贸易总汇之区,华人来此者六七万人,租屋设肆,洋人呼为唐人街。六会馆之名曰三邑,曰阳和。”王咏霓的这句话与志刚的差不多。在这之前,王可能看过《初使泰西记》,因此,他在这里沿用了志刚的“唐人街”。“唐人街”是粤人华侨自创的名称。

1875年,张德彝在《欧美环游记》中就称唐人街为“唐人城”。张通英语,英语称唐人街为 Chinatown。其实,在这以前,张德彝更为直接,他将 Chinatown 直译为“中国城”,如《航海述奇》(1866年):“抵安南国,即越南交趾国……再西北距四十余里,有‘中国城’,因有数千华人在彼贸易,故名。”

1930年蔡运辰《旅俄日记》:“饭后再赴旅馆,新章五时亦至,候余甚久,公事毕,同游中国城。城在莫斯科中心,女墙高底,完全华式,华人名之曰中国城。”今人李欧梵有一篇有关唐人街的随笔,题目就叫《美国的“中国城”》(1975),文章说:“唐人街是老华侨的温床、新华侨的聚会所。也是美国人眼里的小中国。也许我们应该把唐人街的英文原名直译过来,干脆称它为‘中国城’(Chinatown),可能更恰当一点。”

可见英语中“中国城”的称呼早已有之。我在美国从未听见美国人用唐人来称呼中国人,而且美国人总是称中国城(China Town),从未听过他们称唐人街。大约是因为多数美国人对于中国的了解极为有限,根本不知道中国有个唐朝,所以更无法体会中国人在自称唐人是那种对于历史和民族文化的骄傲和自豪。

旧金山:全世界最美丽的唐人街

盘点全球各地最有名唐人街_图1-2

国旧金山唐人街是旧金山市政府的开山鼻祖:1846年,美国战船钵士茂号在现在唐人街花园角的地方登陆,并升起第一面美国国旗。当时,旧金山还称为耶巴布纳Yerba Burna,六个月后,旧金山市政府正式成立,耶巴布纳改名为三藩市(San Francisco)。但在成立市政府之前,华人已在唐人街繁衍生息,最早第一代华人到美国创业谋生的是广东人,1807年,广东籍商人到达美国,将中国的丝绸、陶瓷、海味、烟草等产品销往美国。在200年之前,中国人有这个想法真是了不起,这标志着华人迈向美洲大陆的第一步,旧金山的发展和辉煌是与华人息息相关。开埠以来,唐人街一直是海外华人生存与发展的根据地,唐人街规模不断在壮大,为今天华人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你进入旧金山唐人街,街上空挂满中国大红灯笼和到处都是中文招牌,所听都是汉语,所见的都十分有中国传统风格的装饰,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就会突然升华:中国人就是了不起,能在别人的国土上建立起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旧金山唐人街坐落在雄伟繁忙金融商业区的一角,是个老区,店屋比较低矮,没有那些洋人商厦的富丽堂皇和雄伟壮观。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去唐人街购物和欣赏东方文化的气氛。购物除了价钱比较便宜,也因为它的店铺货物像东南亚的一样,吃、穿、用、玩全都可以在一两条街上都可以达到游客的目的。

旧金山唐人街是美国西岸最大规模的唐人街,也是亚洲之外最大的华人社区,历史最悠久,约有近十万余名华侨居住。唐人街上的风风雨雨反映了中美关系100多年的历史,也反映了华人100多年来在美国的奋斗史和生息之地的痕迹。

唐人街长宽约1公里,有16条街口。唐人街的入口在布什大街上格兰特街的南端,大门是一座中国式牌楼,绿瓦盖顶,几条生动的龙很有中国的味道。牌楼门框上方有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穿过牌楼,就进入唐人街了。门内门外仿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别具一格的中英文招牌,横挂在都板街上标示不同活动的中英文横幅,令人目不暇接。这里的指示牌全部是由中英文标注。这里的人都会讲汉语,特别是广东话粤语是这里的主要语言。

旧金山唐人街是全世界最有特色的唐人街,是物质主义的天下。游客一般是由都板街的“天下为公”牌楼进入唐人街,看到是一块世外桃源,真是苍天有眼:众多的礼品店、古董店、中药店﹑中医馆﹑参茸店﹑土特产店﹑中餐馆﹑西餐馆﹑工艺店﹑戏院﹑文化中心、百货店、教堂、剧院、书店、中文学校等等,展现着华夏古老和现代的文明。要说与本地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与都板街相隔一个街口的市德顿街,街上尽是杂货店、鱼店、肉店、鸡鸭店﹑菜店、银行、金铺、餐馆、熟食店,众多的报纸档龟缩在人行道边沿,向为谋生而奔忙的华人夺得一席之地。士德顿街卖中国菜的商铺密密麻麻,多种多样的海鲜活鱼供人选购,烧腊店铺橱窗挂满了刚刚出炉的烧鸭﹑烧鸡﹑烧猪和叉烧,香喷喷,十分吸引人。许多卖蔬菜店家把货物搬到门外的人行道上卖,据说只有中国人一直沿袭了旧中国的习惯,生怕别人不知道,十分传统的街市味。唐人街有浓郁的中国特色,保持传统中华文化,街上长年彩旗招展,各样商品百花齐放,深受游客欢迎。这样的人文生态,怎能不让人惊叹。

温哥华:中加合建“明朝园林”

盘点全球各地最有名唐人街_图1-3

温哥华唐人街——奇化街是北美地区第二大唐人街,规模仅次于美国旧金山的唐人街。由于温哥华比例颇高的华裔居民再加上中华文化的吸引力,使得奇化街成为温哥华市中心最热闹的地区之一。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各种中国美食、购买物美价廉的纪念品、走访中国风浓郁的中山公园,还可以观看夏季周末夜市多彩的文艺表演。如果说这些内容无异于其他各国的唐人街,那么屹立在这里的一座明朝风格的花园,足以成为温哥华唐人街最与众不同的特征。

这一座明朝风格的花园是温哥华市十余万华裔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和发扬中华文化艺术所集资兴建的,同时也得到中、加两国各级政府和温市各界人士的赞赏和资助。据悉这是500年以来,世界上唯一一座在中国境外兴建的具有苏州特色的花园。其构造和景致均按照1368年至1644年明朝时期非常流行的园林设计风格建造的。建筑所使用的材料都是从中国运来的,并由从中国请来的数十名技师以传统方法指点建造。园中集中了岩石、流水、植物以及建筑等元素,且自然的融汇成为一体。各元素有序的以其适合的方式遍布在整个花园之中,很好的诠释了中国人常说的“阴阳平衡”。

温哥华中山公园一方面传承着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也为温哥华市中心平添了一份平和与安逸的气氛。东西方迥异的文化借助这座园林实现了一种和谐,更促进了彼此的了解,促进了华人的融入。

温哥华的唐人街,当地人也叫它“华埠”。作为北美地区第二大的华人聚居区,这里被称为“华人北美百年奋斗史的活化石”。就在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温哥华举办前夕,这一片历史街区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郑文宇是温哥华市议会的一位华人议员,同时也是这次申遗的参与者,他认为温哥华唐人街申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温哥华的唐人街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坐落在一座很年轻的城市里。与中国和欧洲相比,温哥华没有很多的历史文化遗迹,所以唐人街的地位很突出。而这里的华人从城市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很大的族群,教科文组织很难忽视我们的存在。”

郑文宇从小生长在唐人街,已经是这里的第四代移民,他的祖辈一百年前就从广东出发,横跨太平洋来到这里谋生,他们带来的不仅是中国人的文化传统,还为后辈留下了宝贵的建筑遗产,片打东街上的禺山楼就是其中的代表。

郑文宇说:“当一百二十年前开始建造禺山楼的时候,人们就遵循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所以它的庭院和阳台都充满了中国韵味。温哥华还有一个历史遗产委员会,如果你想翻修或改建历史建筑,那么首先需要经过委员会的同意。当然,随着大家越来越意识到这片文化遗产的宝贵,当地居民们也都愿意最大程度的保持它的原貌。”

郑文宇说温哥华的唐人街就像被放到了历史的真空中,尽管过去的一百年,世界历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唐人街却一直按照传统在运转。

然而,历经百年沧桑的温哥华唐人街虽然保存完好,但也存在着潜在的危机。随便在唐人街上走一走,你会发现大部分的居民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年轻人都到哪儿了呢?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的广东移民黄觉钟说:“如今,唐人街的年轻人都能讲流利的英语,他们喜欢住在唐人街外环境更好的地方。而老年人都觉得住在唐人街很方便,到哪儿步行就可以了。”

不过七十岁的黄觉钟老人并不认为年轻人的离开会导致唐人街最终消失,因为近二十年来,不少从中国大陆来的居民给这里增添了新的活力。郑文宇也认为,如今的温哥华唐人街在文化构成上变得更加多元了。

郑文宇说:“我们现在有很多大陆来的新移民,这大大增加了这里的活力。过去的唐人街什么东西都被烙上了广东或香港文化的烙印,但现在我们有从北京、四川等中国各个地方来的移民,他们带来了新的想法、新的饮食和新的生活方式,这对唐人街的发展很重要。” 据郑文宇介绍,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已经接受了温哥华唐人街的申请,并进行了实地考察,结果预计会在年内公布。和唐人街的每一位居民一样,郑文宇希望这片历史遗存能够借助奥运和申遗的契机,被更多人、尤其是更多大洋彼岸的同胞所知道和了解。

伦敦:新派景象遍布整条街

盘点全球各地最有名唐人街_图1-4

二百多年前,在伦敦东部船坞区的彭尼费特斯和莱姆豪斯考斯韦形成了最早的华人聚居区。二十世纪初期,英国媒体开始把这片区域称为“华埠”,当地华人则习惯称其为“唐人街”。

伦敦唐人街规模并不算大,由一条大街和几条横街组成,但地理位置极好,距女王住的白金汉宫、首相官邸所在的唐宁街以及鸽子广场都不远。它的3个主要入口处都立有牌楼,上有“伦敦华埠”、“国泰民安”等字样,颇具民族特色的牌楼已经成为伦敦唐人街的三景之一。其它两景分别是立在爵禄街街心石上的石狮子和新港坊的凉亭。

近些年,一些福建移民抵英,使华人社区出现了新面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量留学生的到来,也为唐人街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原来的超市食品是以南方人需求为主的,现在则增加了不少北方品种,如冷冻饺子、馒头等。中餐馆更是不必说,川菜馆、小尾羊火锅、东北一家人等餐馆的涌现,都在悄然间丰富着唐人街的内容。

一位在英伦生活多年的华人朋友说,唐人街是一剂妙药,可以暂时消除你无尽的乡愁,令你产生回归故里的幻觉。

伦敦的华人社区出现于19世纪,最初集中在东部船坞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迁移到位于市中心的苏豪区。在那里,中国餐馆林立,出售东方物品的杂货商店散发出神秘的气息,每年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舞龙舞狮表演极富东方韵味。

据统计,在英国生活的华侨华人大约有16万人,其中近一半生活在伦敦。伦敦的唐人街并不大,由一条大街和几条横街组成,但却地处黄金地段,距离英女王白金汉宫和唐宁街10号首相府都不远。沿着唐宁街继续向前,200米不到,穿过伦敦著名的鸽子广场,路过国家美术馆,唐人街就到了。这是伦敦市中心的一块商业区,不大,但很精致,像一碟材料简洁的菜肴,味道全在那一条主街和几条纵横交错的辅街里。

唐人街与伦敦的气氛绝然区别开来,移形换影一瞬间,方才充斥于眼帘的还是遍地林立的洛克式和歌特式建筑风景,以及文艺复兴时的绘画和雕塑作品,现在却已是标准中式牌楼和汉风唐韵式商亭。长约800米的主街两边各伫立着一个牌楼,上书:“国泰民安”和“伦敦华埠”。街道两边商铺林立,餐馆、商场、药店……门前门上都挂着显眼的汉字。有人说:一个中国人,即使他不会说英语,但只要会说普通话或者粤语便可在唐人街过一辈子,这也是一种别样的人生。

生活在伦敦,多日不见的中国人常常会在电话里相邀:“到唐人街喝下午茶去。”一杯香茗在手,再佐以虾饺、肠粉、小笼包之类的小吃,海阔天空地神聊一通,花钱不多又备感惬意。而生活在最底层的大陆打工仔也有他们的聚会方式:星期天,三三两两地聚集在唐人街的中国式凉亭旁,与老乡拉拉家常排解乡愁、交换打工信息、兜售电话磁卡……已成为唐人街不可缺少的一块幕景。至于幕前上演的众生百态,需要自己来品味把玩了。

早期唐人街里的中餐馆主要是由香港人、广东人以及福建人经营,最近几年却来了许多内地的华人,他们将国内非常火爆的水煮鱼、羊羯子、鸭脖子、麻辣小龙虾以及香辣蟹略加修正后搬到了唐人街,不知道这算不算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化。最让人叫绝的是有一家川菜馆,大多数服务员是从四川过来的,偶尔嘣出一句川味十足的话:“你吃啥子嘛?”酥软得让人有窒息的感觉。

再一路走下去,总是逃不过主街尽头华文图书专营店的吸引。不同于国内的书店,这家店只卖关于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图书,而最有意思的是,店里的畅销书是《毛主席语录》。

熙熙攘攘、人流如潮的唐人街,以它独特的中国色彩,不仅抚慰了一代又一代海外游子的乡愁,每年还吸引成千上万的国际观光客。唐人街已成为伦敦富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旅游观光好去处,许多外国游客慕名前来,感受东方文化,品尝中国佳肴。唐人街凭借其旅游价值已日益受到伦敦市政府的重视,它不仅繁荣了华人经济,更为促进中英两国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今天的伦敦唐人街,被新一代移民装点得更加美丽,经营得越发红火,它不仅是新移民赖以生存的劳作之地,也寄托着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梦想和希望。

悉尼:远远超出街道范围

盘点全球各地最有名唐人街_图1-5

悉尼唐人街(Sydney Chinatown)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悉尼商业中心区南端的市区。它位处中央车站与达令港(Darling Harbour)间的僖市场(Haymarket),由地方政府区域悉尼市管辖,是全国最大的唐人街。

悉尼的唐人街,面积虽然没有纽约、旧金山的唐人街大,但它精致、美观,颇有中国特色。随着华人社会的发展壮大,它成了澳大利亚一个重要的旅游和购物区。悉尼的唐人街位于悉尼市的南部。据说,早期它只是“德信街”上的一个小角落。如今已涵盖悉尼市两条主要大街———德信街、海街以及莎瑟街、汤玛士街、阿尔梯姆路、格欧本街和乔治街等五大街道主要部分。

悉尼唐人街位置非常优越。它的东面接近市政厅,而市政厅又连接着悉尼最豪华的商业中心———维多利亚女王大厦;西面是悉尼娱乐中心和悉尼展览中心。娱乐中心常年好戏连台,热闹的国际性体育比赛常办不辍,展览中心也是举办国际性商品文化展的高级展馆;南面靠近全澳大利亚最大的火车站———中央火车站以及悉尼长途车站;北面的“情人港”是悉尼最繁华最浪漫的旅游胜地,每逢喜庆日,均在此举办大型狂欢活动,并燃放五彩缤纷的焰火。

早期的唐人街,据说只有为数几家华人小吃店、杂货店、社团和一些住家。由于生意红火而租金飙升。如今那种前店后宅或下店上宅的房子都没有了。整个唐人街琳琅满目,百业俱全。有中餐馆、中医中药行、商行、中国书店、超级市场、礼品首饰店、旅行社等等……各种招牌均用醒目的中文书写,下面附有英文。

悉尼唐人街的中心———德信街道的两端,各竖立一座绿瓦红棂、玲珑标致的中国式牌楼。牌楼上的横额,各有“通德履信”和“四海一家”8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两旁楹联上,“德业维新万国衣冠行大道”、“信孚卓著中华文物贯全球”的金字,点出了悉尼唐人街道功能和特色。牌楼两侧各蹲着一只工艺精细的铜狮。

前两年由马来西亚郭鹤年家族投资兴建的唐人街最高建筑———“山顶台”,给古朴典雅的唐人街增添了现代化的色彩。“山顶台”楼高四十五层,分住宅和商城两个层次。下面大商城,有悉尼最大的小商品商城,还有超级市场、影剧院、亚洲美食中心、娱乐中心、停车场等,其中一家中餐馆,可举办800人的宴会。商城的上面是多层豪华住宅,配备有空中花园、网球场、高尔夫球场、健身房、游泳池、桑拿浴室等。从“山顶台”鸟瞰悉尼市,全市美景尽收眼底。

唐人街和澳大利亚主流社会的交往这几年越来越密切,并已成为澳大利亚多元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有联邦、州、市三级政府高级官员光顾这里,和华人社会领袖箸勺共食,把盏共饮。唐人街道闹新春活动,近年来均得到悉尼市政府的资助。“侨青社”主办的“中国城嘉年华会”,也有东欧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移民参与演出。中餐馆和商店里,金发碧眼的顾客越来越多。

澳大利亚华侨、华人的人数这几年显著增长,目前已超过50万。就悉尼所在地的新南威尔州就有25万人。所以,除悉尼唐人街外,又有好几个新唐人街拔地而起。卡巴拉玛打市唐人街上,中国牌楼特别醒目。周围商店林立,顾客如织。招牌一律用中、越、英3种文字同时书写。号称“小上海”的艾士菲市唐人街,上海话通行无阻,上海货一应俱全。号称“小台北”的北悉尼“车士活”也有一个中国商店鳞次栉比的唐人街。哈士围市香港移民居多,他们正为该市初具规模的唐人街筹划建造中国牌楼。“肯姆希”镇的唐人街也正在兴起。

悉尼唐人街现在已远远超出街道范围,澳大利亚政府的称谓“中国城”,更能形象地反映出目前华人社区蓬勃发展的面貌和在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社会中所处的地位。

如今的德信街已经是悉尼最具有特色的游览和商业区之一。在这里,路面全都用美观的白砖铺就,道路两边设有花坛、灯饰、亭台,极富中国园林特色。街内商店、货栈、银行鳞次栉比,招牌都用中英文书写。随处可见说着不同语言的游客在这里徜徉、穿梭。如今精致、美观,并且颇具中国特色的德信街似乎已经不仅是唐人街那么简单。

据悉悉尼市政府已经对德信街进行了全新的规划,既希望提升这个深具吸引力的旅游景点,使得整个悉尼中国城更富色彩和魅力,同时也折射出市政府承认华侨华人对发展悉尼的贡献,是对多元文化和华人经济实力的积极认可。不久的将来,华丽转身的德信街定然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约翰内斯堡:最“年轻”的唐人街

在南非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东区邻近布鲁玛湖的地方,有一条约半公里长的林阴遮蔽的街道,这里店铺林立,门脸上大都是汉字招牌。这条原名西罗町大街的街道,2005年底被正式注册成为唐人街。这不仅是非洲的第一条唐人街,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唐人街。

在约翰内斯堡市中心的位置,原有另一条华人店铺集中的地方,习惯上被称作“老唐人街”,但未经正式注册。不足200米长的街面,店铺最多时也曾达30多家,由于安全形势差,商家和顾客经常被劫,店主往往不到晚上7点就闭门歇业。有鉴于此,许多华人店铺纷纷外迁至西罗町大街,再加上新来者的不断加入,终于形成了现在的“新唐人街”。

虽然与美国纽约、旧金山具有悠久历史的唐人街相比,南非的唐人街显得非常“年轻”。但是,西罗町的唐人街却有它独特的魅力。总长610米的唐人街,共有81家店铺,除了少数几家中国香港、台湾人经营的店铺外,其余76家均为来自中国大陆的商人开设,包括超市、酒楼、宾馆、书店、网吧、发廊等。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华人在世界上的地位逐渐提高。南非政府对华人社区也日益重视,专门组织人员和管委会共同商讨唐人街发展的规划,并愿意为唐人街的发展出力。而我们也相信“年轻”的南非唐人街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也会因为更具有活力,更具有创新意识而获得长足的发展。

盘点全球各地最有名唐人街_图1-6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快乐人 2011-3-5 18:36
how about ny chinatown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