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花间书斋 //www.sinovision.net/?3342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花间书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泰山游怪记

已有 3068 次阅读2011-8-2 21:32 分享到微信

宋德利

泰山之美令人赞叹。泰山之奇令人惊喜。前者毋庸赘述,后者当说分明。泰山的惊人之处不在其山,不在其水,而在于它把许多人从两腿之物变成了三腿之物。我便是其中之一。何为两腿变三腿?其实说到这里,脑筋快的人应该已有答案。如果我把一个早已被人说滥了的谜语再重复一遍,恐怕人人都会明白了。那谜语说的是:小时四条腿,大时两条腿,老时三条腿。打一物。这一物就是人。因为人小时侯不能站起来走,只能手脚并用地爬行,这叫四条腿。长大后才能用两腿走路。老了腿脚不利落,需要借助于拐杖走路。这便是三条腿说法的由来。

那年夏天,我到泰山去旅游,只见从泰山脚下往上的沿路两旁,卖纪念品的小摊一个接一个。摊上的纪念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这些纪念品大都与泰山有关。不过也有一种物品,一开始我无论如何也没法与泰山联系在一起。那就是手杖。长的短的。直的弯的。竹的木的。黄的黑的。刻的画的。简直成了手杖的海洋。也不知哪里来的这么多的手杖,这可真是“有鱼没鱼市上看”。更令我惊奇不已的是,竟然连十来岁的孩童也拄着手杖。我在纳闷,怕不是这许多儿童到了泰山就变得未老先衰吧。

面对这林林总总的手杖,会让人想到《山海经》里夸父追日的故事。书里说:“夸父与日逐走......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邓林就是桃林。是说夸父追日而死,遗留下的手杖化为桃树林。这说明夸父的手杖来自桃林。按照这种说法,如果这些当代的夸父把这许多手杖全部扔在泰山,说不定泰山上会出现一眼望不到边的桃林。这也倒给泰山平添了一道秀美的风景线。

古往今来,手杖运用最多的当属老人。因此,在中国古代谈及手杖,往往和尊老优老联系在一起。明朝谢肇制云:“古人以几杖为优老之礼”。在《周礼》、《礼记》的许多篇章中,都记载一种“王杖”制度。尽管说法不一,但共同之处都是说在王国的一定范围内,老人可以持有一根威严的手杖。如《礼记.王制》在论及人的年龄时写道:“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饱,七十非帛不暖,八十非人不暖,九十虽得人不暖矣。”与不同年龄相适应的有不同的手杖和不同的使用范围;“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其室以珍从。”

孔老夫子对周礼最为推崇,他对手杖的应用也最讲究分寸。贾谊的《容经》记载了一段在孔子周游列国途中,他的学生子贡拜望他的情况:“子贡由其家来谒孔子,孔子正颜举杖磬折而立曰,子之大亲毋乃不宁乎?放杖而立曰,子之兄弟亦得无恙乎?曳杖倍而行曰,妻子家中得无病乎?”由此可见,孔子杖履优游,动则为法。一根手杖被他用得如此出神入化。正明的《吕氏春秋》中说:“孔子以六尺之杖,论贵贱之等,辨亲疏之义。”

汉朝立国,尊老优老的“王杖”制度进一步得到了贯彻实行,而且被列入法律。《后汉书.礼仪志》中曾有记载,但比较笼统。而《王杖十简》和《王杖诏书令二十六简》则能使我们了解当时“王杖”制度的具体情况。它的主要内容是说年龄在七十以上的老人,由朝廷赐予“王杖”。就是一种顶端雕刻有斑鸠形象的特制手杖。持“王杖”者在社会上享有优待和照顾。例如,他们的社会地位相当于俸禄六百石的官吏,出入官府可以不受礼节限制。如果有人胆敢欺侮持“王杖”的老人,将按蔑视皇上之罪被处死。此外,持“王杖”者从事小买卖,可以免税。《王杖诏书令》中对于照顾持“王杖”的鲧寡孤独,老弱病残者,也另外还有一些褒奖的具体规定。

手杖虽说主要是为老年人准备的,但是对于身强力壮者也不无用途,比如对游人就颇有助益。对于历代诗人游历名山大川来说,那更是不可或缺。因此手杖备受诗人的称道。晋人陶渊明云:“良辰入奇怀,挚杖还西庐。”唐人王维云:“依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宋人苏轼云:“竹杖芒鞋取次行,下临宫道见人情。”

到了清末民初,伴随西风东渐,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传到了中国。与此相应的,手杖也染上了新的时代色彩。于是出现了“自由棍”、“文明棍”一类新式手杖。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挥舞的“文明棍”,农民称之为“柿油棍”。旧中国上海人力车以站数计算距离和收费。一些手持“文明棍”的地痞流氓一上车,车夫问他座几站,他有口不开腔,而是用“文明棍”在车夫眉上敲打一下、两下、三下或多下,算作对站数的回答。这正是对“文明棍”的莫大讽刺。

在西方国家,手杖的使用也很风行。一些国家的古代皇帝握有许多根金质手杖,以此作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到十七、十八世纪,欧洲人已经像现代人挑选领带一样,喜欢选择各色各样的手杖,再配上适当的服饰,成为显示高雅风度的必需品。法国哲人伏尔泰在衣柜里存放着七十五根手杖。他不时地向客人展示,以证明自己的确风度翩翩。在十八、十九世纪的一些西方小说里,手杖是作家笔下的宠儿,它不是暗藏着的一柄利剑、一支上了毒药的飞标、一条能致人死地的毒蛇,就是纨绔子弟在赌桌上拨弄赌注和彩票的工具。

眼前有这么多手杖,而且有这么多人在买。恐怕他们不仅是为了爬山借助它省把力气。我想多半是为了买个纪念品。入乡随俗,我也买一根。我选中的是一根绘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黑漆手杖。我拿着这支手杖立即感到自己真的像长出了第三条腿。那种感觉前所未有的奇妙。拄在地上,大有三足鼎立之感。百十多斤的体重,原本只被两个支点来支撑,现在却是由三个支点来支撑,感觉相当平稳。想当年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国曾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可是并不像我现在这样平稳,因为那三足中的任何一足,都想以自己这一足着地,不甘心和两外两足合作,怕的是和自己三分天下。于是大动干戈,杀得难解难分。相比之下,我就越发感觉良好,并高兴得忘乎所以,竟然时时举起这黑漆漆,亮光光,瘦溜溜,干瘪瘪的第三条腿,对着泰山的壮丽景色指指划划。显示出一种潇洒,一种飘逸,一种悠闲,一种自得。而一旦再拄在地上,却又莫名其妙地感觉到老气横秋,未老先衰,及至老态龙钟,步履蹒跚。

说起来,这第三条腿虽然使我思想上出现了复杂多变的感觉,但在泰山上毕竟还是派上过用场。而一离开泰山,那就再也没有用武之地了。不过我可以留到自己真正年迈体弱时用,也算未雨绸缪吧。要是等不了那么久远,我可以先让给老母用,这也不失为一种孝心。可是想到这里,我又不禁感到浑身发冷,因为此时我脑海里出现了龙泉寺手杖的故事。

龙泉寺是辽宁省千山风景区一处古刹。传说古刹有一佛龛内藏有明代高僧普安的一根手杖,名曰“普安杖”,明亮如镜,光可鉴人。在清朝同治年间,盛京(今沈阳)有一侍郎到千山游玩,见了这根手杖,爱不释手,遂索要回家,送给老母,但未过几日,他却手捧着用黄绢包裹的手杖,带着一群吹鼓手,吹吹打打地送了回来,并施舍了许多香资,原来侍郎把手杖带回家后,其母大喜,杖不离身,然而只要拄杖便心神不宁。侍郎思量必有原委,恐生不测,只好将手杖奉还原处。后人写诗记述:“一番小劫下千山,法杖显灵岂等闲。可笑达官全孝道,无端劫去又空还”。

这仅仅是有关手杖的一段趣闻。究竟侍郎是行劫心虚,还是迷信鬼神,暂且不论。反正这一故事倒对我产生了作用,因为至今,那根手杖我也没敢给老母用。母亲大人万一真的因为拄了我的手杖而得了心疼病,我不是弄巧成拙吗?到那时,我不仅落个不孝,而且罪该万死。要是说严重一些,老人家万一出个三长两短,我非得落个故意谋杀罪不可。如果真的落到这步天地,我就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正因为这个原因,那根手杖至今仍然在我家的墙上挂着。对于我来讲,它恐怕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只是“聋子耳朵,摆设”,因为身体硬朗,腿脚利落的我,离老态龙钟,蹒跚移步的日子似乎还不只一年半载。恐怕在今后这漫长的日子里,这根寻常的手杖也只能充当我向朋友吹牛的谈资。有诗为证:

.

泰山归来不说山,

一根手杖吹破天。

洒洒洋洋侃到此,

兴致犹存待余篇。

.

2001 427日纽约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上帝之门原来虚掩着
下一篇: 画趣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回复 国际盲流 2011-8-3 13:09
读先生的文章长见识增学识!学习中!
回复 红袖 2011-8-3 09:05
To: 宋德利 你曾经说:
是这个原因吧。年纪大的人更应注意,少吃咸,少吃肥肉。
是啊!要注意饮食。我们东部地区普遍吃得清淡,西南湖南云贵川口重,也偏辣,也是胃癌高发区。北京政府给每户发小油壶小盐勺子,宣传要清淡饮食。但很难改变,看到他们放的那么多油和盐我吓死!
回复 宋德利 2011-8-3 08:48
To: 红袖 你曾经说:
哦,可惜!我一直认为儿女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父母健康地陪着自己过下去,或者说自己陪父母过下去,那样哪怕自己80岁还有父母牵挂着多好!
说明你母亲原来血压就可能高才导致脑血管意外了。北方发生这样血管意外的比例远高于南方,因为饮食习惯吃得咸,口重。所以清淡为好。

是这个原因吧。年纪大的人更应注意,少吃咸,少吃肥肉。
回复 红袖 2011-8-3 07:29
To: 宋德利 你曾经说:
你为朋友买桃木剑愿望良好,但结果“杯具”(网络语:悲剧)了。这桃木辟邪驱邪的说话真是“坑爹”(网络语:骗人)了!这些文章都是那两年写的,后来很少写了。当时母亲尚健在,但3年前已经辞世。她老人家一生没有使用过手杖,因此远离“心疼”病,是因脑溢血病故的。
哦,可惜!我一直认为儿女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父母健康地陪着自己过下去,或者说自己陪父母过下去,那样哪怕自己80岁还有父母牵挂着多好!
说明你母亲原来血压就可能高才导致脑血管意外了。北方发生这样血管意外的比例远高于南方,因为饮食习惯吃得咸,口重。所以清淡为好。
回复 宋德利 2011-8-3 06:37
To: 红袖 你曾经说:
拐杖成了心理作用的客观效应。如同我闺密当初婚姻出现问题时我在一古刹花300多元虔诚地买一把桃木剑带回给她,她便极其认真地放在案头,还插上一柱香,可是没有几月不但没有起到什么斩妖降魔作用,反而因为有此护卫而肆无忌惮地互相伤害,最终本想驱除邪气的我朋友失去了耐心而分手远走他乡,婚姻还是划上句号。其实潜意识中一些本来就会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被拐杖或桃木剑承载了。冤枉哉!这篇01年就写啦?你母亲因为你没有给她
你为朋友买桃木剑愿望良好,但结果“杯具”(网络语:悲剧)了。这桃木辟邪驱邪的说话真是“坑爹”(网络语:骗人)了!这些文章都是那两年写的,后来很少写了。当时母亲尚健在,但3年前已经辞世。她老人家一生没有使用过手杖,因此远离“心疼”病,是因脑溢血病故的。
回复 红袖 2011-8-3 03:49
拐杖成了心理作用的客观效应。如同我闺密当初婚姻出现问题时我在一古刹花300多元虔诚地买一把桃木剑带回给她,她便极其认真地放在案头,还插上一柱香,可是没有几月不但没有起到什么斩妖降魔作用,反而因为有此护卫而肆无忌惮地互相伤害,最终本想驱除邪气的我朋友失去了耐心而分手远走他乡,婚姻还是划上句号。其实潜意识中一些本来就会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被拐杖或桃木剑承载了。冤枉哉!这篇01年就写啦?你母亲因为你没有给她使用现在还很健康吧?
回复 宋德利 2011-8-3 03:11
To: dashugao 你曾经说:
广证博引手杖典故,受教了。
谢谢来访和阅读。
回复 dashugao 2011-8-2 23:40
广证博引手杖典故,受教了。
回复 宋德利 2011-8-2 22:54
To: rubin 你曾经说:
一根拐杖,也有这么多学问。
教授的文章让我们长见识。

谢谢rubin来访阅读。
回复 rubin 2011-8-2 22:42
一根拐杖,也有这么多学问。
教授的文章让我们长见识。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