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喜乐花园 //www.sinovision.net/?345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我行我素,此生无悔!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经济的“L”型走势意味着什么?

热度 31已有 20013 次阅读2016-5-13 00:15 | 人民日报, 中国经济, 中国股市, 索罗斯, 铁矿石 分享到微信

今年以来,以索罗斯为首的外国金融大鳄,不断唱衰中国经济,预言中国的经济将会“硬着陆”。反对这种论调的人,则认为中国的经济虽然面临下行压力,但是潜力还很大,韧性还很强,产能虽然过剩,但是“供给侧”调整之后,必定出现新的增长。

这两种互相对立的说法,对于我们平民百姓来说,由于不掌握全局的真实情况,只能听之任之,静观其变。我们所看到的是:当局企图采用各种办法来刺激疲弱的经济,都失败了。

去年的中国股市,今年的中国房市,以及最近的期货市场,都曾经出现无法理喻的大起大落。经济下行,股票却疯涨;空置房产大量积压,房市却大涨;钢铁产能严重过 剩,铁矿石期货却大涨;银行坏账越积越多,银行却放松贷款...... 这一切,不仅违反经济规律,也违反常识,但是这种怪事却都在中国接二连三地出现了。这说明,
有人企图给中国经济打“强心针”或吃“兴奋剂”,得瑟热闹了一阵子,很快就原形毕露。难怪索罗斯预言:这些做法可以把“硬着陆”推后一两年,但是无法避免。

本星期一,即5月9日,有人用“权威人士”名义,在“人民日报”发表长文,论证中国的经济走势,既不是“U”型,更不是“V”型,而是“L”型。这意味着什么?我的理解是中国的经济在下行之后,很长时间内将维持在低水平,虽然未必出现“硬着陆”(崩溃),但是也不要指望在短期内有大幅的回升。这个看法,我认为是在某种程度上认同了索罗斯的观点。

这“权威人士”是谁?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和猜疑。我们看得出,“L”型走势的说法,是对中国经济的比较“实事求是”的评估结论,而“实事求是”正是当今最高领导人的作风。


这篇论文对前一阶段中国经济所发生的种种“泡沫”及其破灭,提出了毫不留情的批评。论文说:“树不能长到天上,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控制不好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负增长,甚至让老百姓储蓄泡汤。” 文章进一步批评说:“
不能也没必要用加杠杆的办法硬推经济增长。最危险的,是不切实际地追求“两全其美”,盼着甘蔗两头甜,不敢果断做抉择。”

什么叫做“高杠杆”?拿我的话来说,就是“打强心针”、“吃兴奋剂”,或者叫做“打鸡血”。

目前经济的最主要问题,就是“产能过剩,库存积压”,这是盲目追求利润和盲目崇拜GDP的结果,也是违反了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最基本原理的结果。要解决产能过剩,“僵尸企业”该关的关,该停的停,用时髦的话来表达,叫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有人指望既要“关和停”,又要防止工人失业,希望“两全其美”或“甘蔗两头甜”,从而“不敢果断做抉择”,受到了人民日报文章的批评。

经济问题不能用政治观点去分析,对中国经济的现状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估,是很重要的第一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20

握手
3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5 个评论)

回复 随笔 2016-5-16 21:38
有点黑: 苹果公司和中国经济比,嘿嘿,真敢信口说话。
哈哈,别较真,撇开政治,单从经济上讲,两者都遇到瓶颈。转型,创新是两者面对的共同问题。
回复 有点黑 2016-5-15 22:48
随笔: 最近突然大谈L型经济应该和国内突然吵得火热的“黑色产业”,钢铁,煤炭。。。有关。很多在经济转型中应该被淘汰的产业突然死灰复燃,去库存突然转为加库存。这 ...
苹果公司和中国经济比,嘿嘿,真敢信口说话。
回复 随笔 2016-5-15 00:27
最近突然大谈L型经济应该和国内突然吵得火热的“黑色产业”,钢铁,煤炭。。。有关。很多在经济转型中应该被淘汰的产业突然死灰复燃,去库存突然转为加库存。这是政府不愿看到的,这个风发展下去就意味着改革的失败。而中国当今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就是转型,淘汰那些过剩,落后的传统企业,优胜劣汰,不然L型都会错过。

我觉得,中国现今的经济和美国的苹果公司有一比。当年的乔布斯追求的是最有创意的,最完美的,精益求精的“苹果”;而现在的CEO追求的是销量,利润。理念的差异会毁掉一个品牌,同样会阻碍一国的经济。同意您的观点,我也非常赞同这个长期L经济的提法,这是近期看到最理智的提法。不过无法赞同您对当前领导层“实事求是”的评价。提出这样一个客观求实观点的人却不敢现真身,压力之大就是个见证。

其实,对付经济下滑最主要的经济调节手段应该是降准降息。相比于日本,欧洲,中国也有足够的降息空间。为什么不做,而只是无节制地向市场投放货币。索罗斯的话在这里也许得到了验证,中国真的承受不了降息可能引发的人民币下行,被做空的压力。
回复 liushuai2009 2016-5-14 03:01
分享
回复 梨花 2016-5-13 23:34
http://blog.ifeng.com/article/44759214.html?touping
回复 長河水 2016-5-13 21:55
ksliu: 你自称中国人,写的中文比不上小学三年级,断断续续,好像气喘病上气不接下气。我看你是美国人学中文,冒充中国人。 ...
      
回复 samfbh 2016-5-13 19:26
ksliu: 你自称中国人,写的中文比不上小学三年级,断断续续,好像气喘病上气不接下气。我看你是美国人学中文,冒充中国人。 ...
可能是英文、日文翻译出来的“中文”。--他可能不是中国人。
回复 runzhi 2016-5-13 17:47
ksliu: 你自称中国人,写的中文比不上小学三年级,断断续续,好像气喘病上气不接下气。我看你是美国人学中文,冒充中国人。 ...
同感
回复 linton 2016-5-13 17:17
听说新一轮4.7万亿的经济刺激。
回复 小虫 2016-5-13 16:49
samfbh: “权威”人士给一些部长、行长及经济学家提了一个醒,不要再走前几年“刺激”经济的老路。
世界、中国需求侧都乏力,少数人钱再多也只有一天三餐、也只能睡一张 ...
这次我回中国呆了一个月。看见房子的价格飞涨,就是我住的小镇房价也要12000一个平方。去拍照的莫干山看见一座空城,房子和街道都很漂亮,一个人也没有?我们想去买点吃的,结果是没有商店,只有老城的地方找到一个菜市场。。。一种不详的预感。。。据说这样的空城在3线,4线的地方有很多。。。
回复 小虫 2016-5-13 16:41
ksliu: 你自称中国人,写的中文比不上小学三年级,断断续续,好像气喘病上气不接下气。我看你是美国人学中文,冒充中国人。 ...
这个人经常在我的博文里也写你们美国人怎么这么的,我看了都觉得好笑,老大的答复太精彩了,对这种5毛,我只有笑   
回复 小虫 2016-5-13 16:36
ksliu: 你自称中国人,写的中文比不上小学三年级,断断续续,好像气喘病上气不接下气。我看你是美国人学中文,冒充中国人。 ...
      
回复 有点黑 2016-5-13 16:29
民心尽失,说什么都不管用了。
回复 道法H自然 2016-5-13 14:41
适当的经济危机是重新洗牌的必要过程,同时对中国未来蕴藏着几大利好:

1.穷则变。三十多年的发展,是50后60后70后用原始劳动创造的,也成就了他们
逐步走向富裕。而同时,他们还背负着啃老族的威胁,大多数孩子的结婚房子车子
也多是他们负担。而这些上亿人的啃老族还拈轻怕重,依仗父辈的积蓄好吃懒做,
这也是当前企业用工困难的根源所在。不能创造社会财富,躺在积蓄上睡大觉是注
定不能长久的。只有让他们体会生活的艰难,才有可能让他们重回工作岗位。这也
是生产力的解放。
2.变则通。虽说下一代有很多缺点,但不容忽视他们的创造力,毕竟他们是有受教
育的一代。只有在困境中才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也才能整体推动社会的进步。

经济规律高低起伏,如此美妙,正象人生的生老病死,新陈代谢,是无法抗拒的。
越延缓,越溃烂,借着反腐的成效挖骨疗伤,拯救的不仅是政治层面,更是挽救
了下一代。
回复 linton 2016-5-13 14:02
ksliu: 你自称中国人,写的中文比不上小学三年级,断断续续,好像气喘病上气不接下气。我看你是美国人学中文,冒充中国人。 ...
      
回复 有点黑 2016-5-13 12:51
道理都清楚,但就是只说人话,不干人事。
回复 samfbh 2016-5-13 11:24
“权威”人士给一些部长、行长及经济学家提了一个醒,不要再走前几年“刺激”经济的老路。
世界、中国需求侧都乏力,少数人钱再多也只有一天三餐、也只能睡一张床,世界贸易会兴旺吗?中国会一枝独秀吗?中国印的钞票没有提高大众购买力,房价高飞只会把食品价格抬高,必然形成新一轮涨价潮,大量财富落入何处去了?!
回复 ksliu 2016-5-13 10:48
槜法大: 意味着,平稳,中高速增长。美国人的,中国经济的“l”型走势意味着什么?更是,意味着,中国经济,平稳,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的高速型走势,意味着,中国经济 ...
你自称中国人,写的中文比不上小学三年级,断断续续,好像气喘病上气不接下气。我看你是美国人学中文,冒充中国人。
回复 阿彭 2016-5-13 09:24
自己当老板,家庭创业是解决失业的好办法.
回复 rubin 2016-5-13 08:05
盲目崇拜GDP是自欺欺人的做法,现在到了骑虎难下的阶段,令人纠结。
12下一页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