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喜乐花园 //www.sinovision.net/?345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我行我素,此生无悔!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群体免疫”是一条“血腥之路”吗?

热度 13已有 10389 次阅读2020-4-14 12:19 分享到微信

“群体免疫”是一条“血腥之路”吗?_图1-1


“新冠病毒”疫情还没有最后结束,但是我们已经能够从已经知道的情况来对比中、美两国的抗疫措施。

中国的疫情特点是首发、抗疫措施是硬性的,疫情时间短,病死人数少,不到4000人,美国的疫情特点是后发、抗疫措施是柔性的,疫情时间拖的比较长,预期的病死人数可能高达6万多人。

从病死人数这个角度来比较,毫无疑问,中国的抗疫表现是成功的。很多人怀疑中国的病死人数远超过官方公布的数字,我认为即便放大10倍来考虑,也仍然是成功的,中国毕竟有14亿人口,医疗条件还比不上美国。

从美国预期病死人数高达6万这个角度来比较,美国的抗疫成绩显然不如中国,但是能不能说美国的抗疫措施是失败的?我认为不能,因为如果美国采取中国式的抗疫措施,美国公众不仅不可能接受,还会因此产生更大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我们只能说,中国的方式适用于中国,美国的方式适用于美国,各得其所。

美国人为了维持自己的价值观,宁可付出较高的生命代价,这一点,令《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感到不解,他注意到西方国家在疫情下病死情况如此惨重,国家领导人的支持率不降反升。

西方发达国家的抗疫方式基本一致,美国是如此,欧洲国家也是如此,因此,从死伤惨重的后果来看,也都是一致的。如果在这些国家中进行比较,德国最好,美国其次,意大利和西班牙最惨。

从某种意义来说,西方发达国家的抗疫方式都属于“群体免疫”概念。这种概念首先承认大部分国民都可能感染病毒,最终虽然有少部分人病死,但是是少数,大部分国民都存活下来,具有抗病毒的免疫能力。

很多人认为这是对病毒“举白旗投降”、“不作为”、“听其自然”。当英国首先对新冠病毒提出了“群体免疫”的说法后,立即引起英国社会的强烈反应。

根据媒体报道,德国权威病毒学家德罗斯滕(Christian Drosten)在向媒体解释病毒传播原理时,提到在60%至70%的人感染病毒后,人群的自然免疫力将导致病毒无法继续传播。德罗斯滕后来解释称,这其实是在传染病学基础上的数学推算,具体到新冠病毒,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是一种现实的可能。

支持实现"群体免疫"的学者包括德国汉堡Eppendorf大学附属医院院长罗泽(Ansgar Lohse)表示,目前提倡群体免疫的前提是把65岁以上高危人群隔离开来,他指出,德国目前所追求的"让感染人数曲线平缓"的做法,其实已经走在了实现“群体免疫”的道路上。他还认为,让中小学重新开课是在可控的情况下允许感染发生,实现群体免疫的一步。因为新冠病毒对年轻人的伤害最小,而且他们大部分人的家长和老师也都不属于65岁以上高危人群。罗泽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在更加有效保护高危人群的同时,允许低风险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实现群体免疫。


德国总理默克尔承认德国将有2/3国民感染病毒,但是德国并没有投降,目前德国的抗疫成绩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是最优秀的。

胡锡进认为这是一条“血腥之路”,他认为“群体免疫实际上是用无数尸体铺出人类的未来,我认为它只是抗疫失败的一个好听名称,是块遮羞布。它是对人道主义的背叛。”  在他看来,群体免疫是21世纪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资本主义正对这样的罪恶念头半推半就。”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5

握手
4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9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回复 rubin 2020-4-15 23:38
ksliu: 库莫和白思豪当然有责任,只是目前大家集中力量抗疫,不便多加指责。
秋后可以慢慢算账!
回复 mgzww999 2020-4-15 10:23
纽约的lockdown至少应该早一周开始,一周的时间会使感染和死亡增加几倍。这是州长的最大失误,虽然他后来采取的措施都是非常有效的,但失去了防止病毒扩散最好的时机,也只能是亡羊补牢。由于当时没有检验能力,不知道扩散的情况,但这不是不lockdown的原因,恰恰相反,正是由于无法识别感染者,才需要马上采取隔离措施,在逐步开始检验的同时阻止感染。当然,过早决定lockdown的政治压力很大,民众也未必会有效地遵守。Cuomo后来把危险清楚地向民众说明,在民众中产生了非常大的恐惧,正是这种恐惧才使民主开始认真遵守隔离要求。
回复 ksliu 2020-4-15 09:33
ImYoona: 到目前为止纽约市新冠病死人数达到了10842。洛杉矶是美国第二大城市,只死了366人,旧金山是美国人口密度第二大的城市,只死了15人。同样是国际大都市,据信又都 ...
库莫和白思豪当然有责任,只是目前大家集中力量抗疫,不便多加指责。
回复 ImYoona 2020-4-15 00:12
到目前为止纽约市新冠病死人数达到了10842。洛杉矶是美国第二大城市,只死了366人,旧金山是美国人口密度第二大的城市,只死了15人。同样是国际大都市,据信又都是从外国输入的病毒,为什么差别会这么大?不知老刘有何见解?
回复 小月 2020-4-14 17:14
阿彭: 中国的疫情是突发,开始反应太慢,犯了定向思维的错误,但疫情爆发后采取了坚决果断的措施,在全国一盘棋思想指导下,基本控制了疫情.美国的疫情是继后发生的,但指导 ...
既然对新冠病毒认知有限,怎么可以确认“群体免疫”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办法!史实证明:不尽早实施最大面积的疫捡、隔离、追踪等措施,损失更惨重!
回复 阿彭 2020-4-14 15:53
中国的疫情是突发,开始反应太慢,犯了定向思维的错误,但疫情爆发后采取了坚决果断的措施,在全国一盘棋思想指导下,基本控制了疫情.美国的疫情是继后发生的,但指导思想不一样,认为不过是又一个流感,再加上因为批评了中国的强制隔离,对隔离措施不力有点扭扭捏捏,有侥幸心理,直到疫情严重才宣布紧急状态,以战争状态强制隔离措施才慢慢稳住了疫情,这是美国的科技和医疗实力的结果.两国的国情不一样,对待疫情的措施亦不一样.
群体免疫是在无法控制疫情的前提下的办法,就是顺其自然听天由命,有病就治,死人是经常发生的,只要不挤兑医院资源就可以,这样的好处是不影响社会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对经济影响最小,但是一旦疫情指数爆发就产生恐慌和缺乏医疗资源的风险.所以对不知的传染病是无法实施的.
回复 nathaliesun 2020-4-14 15:51
在中国可以停摆, 因为除了公务员, 政府不需要支付私营部门一分钱, 我的几个小辈, 在服务行业做工, 已经三个月没有发工资, 所以中国停摆一年也没有问题。 国外政府每一个失业职工都要支付补助, 所以群体免疫是不得不进行的选择。 无论胡锡进认为有多血腥。
回复 mgzww999 2020-4-14 14:54
美国的抗疫当然是失败的。川普如果早三个星期采取专家的建议,吸取中国的经验,即使是逐步实施隔离和禁止聚会措施,就可以使感染和死亡人数差十倍。迟迟不做病毒检验更没有借口。连医护人员的防护装备都严重短缺,造成大量医护人员感染,这可以说是世界最强大最富有国家的国耻。一系列失误造成多死了这么多人还不承认失败!这要不是失败就没有失败了。川普手上沾满几万美国人民的血。

所谓群体免疫根本不是什么计划,而是无法控制之后的无奈之举。最先是英国有个别人考虑的,但分析表明会死亡50万,而且还会使医疗系统彻底崩溃,造成的其它死亡更不可预料,至于经济和社会问题简直不可设想。无人性的川普也曾经要这么选择(wash over),Fauci告诉他将造成大量死亡,按照人口比例对照英国的估计,美国的死亡人数就是200多万,简直就是屠杀。Cuomo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最后就会陷入无法控制的群体免疫。可见群体免疫不是有意识的选择,或者是达尔文主义的放任,或者是措施失败后的无奈选择。

谁敢拿百分之一的人的生命去做实验?

1. 如果得病后不能获得免疫力怎么办?昨天WHO专家就认为很多患者病愈后不会获得免疫。

2. 如果病毒变异怎么办?这是非常可能的,流感病毒就是每年都贬义,所以疫苗年年不同。

3. 如果一个国家牺牲了百分之一的人口之后,疫苗开发出来了,这个国家的人不就白死了吗?
回复 長河水 2020-4-14 13:50
maomao1: 武汉是最先爆发的点,最早的病毒集中在那里,封城是最有效的,现在美国各地的病毒并不是从纽约扩散出去或者说大部分不是,所以封城意义不大,居家隔离有效,美国 ...
赞同在家中更早地隔离感染应该少得多的说法.
回复 長河水 2020-4-14 13:42
因为对抗疫方向的辨析已进行一段时间,我是持怀疑`群体免疫’论的人。这是学者型的`免疫推论′学著,但这样的推论法,让我感知好像是`将国运与民众的生存’投进巨型赌场,搏它一把!?所以,这种免疫学著,应属性于赌搏的最高境界,我难以认同。
回复 maomao1 2020-4-14 13:39
武汉是最先爆发的点,最早的病毒集中在那里,封城是最有效的,现在美国各地的病毒并不是从纽约扩散出去或者说大部分不是,所以封城意义不大,居家隔离有效,美国政府部门早期判断失误,如果早点居家隔离感染应该少很多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