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编剧赵华 //www.sinovision.net/?3506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编剧赵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转基粮老巢华中农大学子反叛张启发

已有 1699 次阅读2011-8-22 04:43 |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不愿做转基因毒粮小白鼠者快去投票支持民族英雄吕永岩!(每次登陆都可投票)

http://www.blogchina.com/201107231170836.html

.

转基粮老巢华中农大学子反叛张启发

编剧赵华

.

美国农业垄断资本巨头洛克菲勒基金会一手扶植的中美双料院士张启发被尊为中国转基因水稻之父

.

华中农大张启发团队乃美国转基粮贩毒奸商孟山都公司在华头号合作者

.

张启发在无良主媒大作抗虫转基因大米品尝秀

.

张启发赠送给美国在华首席转基粮代言人兼科学打手方舟子的非卖品“优质”抗虫转基因大米

.

张启发在中国农大作转基因演讲遭北京市民激烈抵制仓皇逃离

.

美国农业垄断资本巨头洛克菲勒基金会一手扶植的中美双料院士张启发教授虽然不为中国普通民众熟知,却是中国转基因研发领域鼎鼎大名的一位“科霸天”,被尊为“中国转基因水稻之父”,拥有转基粮科技公司“武汉科尼植物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之“商业利益”身份。华中农大张启发团队是美国“转基粮”贩毒奸商孟山都公司在华头号合作者。2009年11月,中国农业部偷偷批准的三种“转基粮”即“转基因主粮”安全证书中,两个水稻品种“华恢1号”和“Bt汕优63”,就是华中农大张启发团队研发的所谓“绿色超级稻”。

.

2010年,“华恢1号”和“Bt汕优63”获得“转基因主粮”安全证书后不久,一直保持低调的张启发突然高调宣布:“转基因水稻最迟5年上中国人的餐桌”。(http://www.cnstock.com/index/gdbb/201006/609054.htm)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中国广大消费者的强烈质疑和抵制。因为在获得“安全证书”后,张启发的两个品系转基因水稻只需取得“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种子经营许可证”后即可进行商业化销售和种植。而这两个种子生产和经营的“许可证”,同样掌握在严防死守转基因食用油进入其机关幼儿园的无良农业部手中,随时都可以不经任何听证程序发给张启发董事长!

.

面对中国广大消费者“闹翻天”式的强烈质疑和抵制,2010年6月张启发首次透露了来自“第三方”的评价试验检测结果。(http://www.cnstock.com/index/gdbb/201006/609054.htm)据张启发介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杨晓光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由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黄昆仑主持的小鼠灌胃试验显示,用张启发的转基因水稻产生的bt抗虫蛋白,以5g/kg的量灌胃小鼠,观察“7天”后,无动物死亡或中毒情况出现。根据毒性分级,该蛋白属“实际无毒”,证明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与非转基因水稻“同样安全”,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张启发对此解释,“华恢1号”稻米中抗虫蛋白含量小于2.5m g/kg,要达到5g/kg的受试剂量,体重60kg的人需要吃120吨稻米。按每天吃500克稻米计,可供一个成人吃657年。而一个人活120岁,也只能吃掉约10吨稻米,不及小鼠灌胃剂量的十分之一。

.

用“小鼠灌胃试验”来证明对人体无害,并“推算”出“一个成人吃657年”也同样无害不能令人信服。消费者质疑:既然新药正式上市前都要经过临床“毒理”实验阶段,为什么转基因食品却不需要经过临床实验呢?(http://www.cnstock.com/index/gdbb/201006/609054.htm2010年3月初袁隆平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对于转BT毒蛋白基因的食品要特别慎重,应先招募志愿者进行临床(毒理)实验。他本人愿意做头一个志愿者。而在张启发团队看来,临床(毒理)实验根本没有必要: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食品经过临床试验。转基因育种技术与杂交育种技术一脉相承,都是人为干扰自然进化的过程。人们今天普遍食用的杂交水稻也没有经过任何的安全评价,当然也没有经过临床试验。

.

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张世煌认为,就科学原理和“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转基因水稻并不存在问题。但它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安全性仍然需要通过很长时间的观察来判断。这个时间甚至不是几年,而是几十年,甚至是几代人。(http://www.cnstock.com/index/gdbb/201006/609054.htm

.

云南财经大学“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农业发展、全球化和经济人类学专家顾秀林女士也完全不认可那个短短“7天”的“小鼠灌胃试验”以及张启发那“一个成人吃657年”也同样无害的“推算”。顾秀林指出,张启发的小鼠灌胃试验不能算试验,只是正式试验的准备阶段。张启发其实做了很多老鼠喂养实验,说“这几年来喂养小白鼠的转基因稻谷就用掉6吨,足够一只小白鼠吃上456年”。(祁燕、周晔图、马青《转基因大米就是普通大米,武汉晚报2010-03-24可是实验结果究竟如何,张启发为什么不报告?谁允许他隐瞒这样关键性的信息?(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8d2520100lnrg.html

.

实际上俄罗斯“全国基因安全协会和生态与环境问题研究所”进行的一项为期两年的长期毒理试验独立研究结果证实,转基因大豆使仓鼠三代绝种。(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4c4b440100l6n7.html)这个“长期毒理试验”比中国那个独立性可疑的“第三方”仅仅7天的“小鼠灌胃试验”和张启发“一个成人吃657年”也同样无害的“推算”科学得多,也权威得多。

.

既然无力在“毒理试验”上反驳质疑,张启发“再生一计”,采取了一个既土又洋的办法:自己身先士卒地吃转基因稻米,并由媒体拍下照片公布出去。张启发说:“我们团队的科学家一直在吃这种大米。”但是这招很难奏效。因为首先转基因稻米从外观上与普通稻米并无区别。而且他所说的“一直吃”也无从考证,无法像电视真人秀一样向人们展示一日三餐。(http://www.cnstock.com/index/gdbb/201006/609054.htm

.

为了宣传“转基粮”无毒,张启发还向著名“科普剽家”方舟子赠送非卖品“优质抗虫转基因大米”。方舟子在其博客上声称今天晚上把华中农大赠送的转基因大米煮粥吃了,稠稠的口感不错。我家宝宝吃后感:“一个味!”(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18037.html)美国国家环保局环保专家、华裔超一流生命科学家刘实先生对此评论说:方舟子让宝宝吃转基因米做虚假广告法理不容。方舟子涉嫌为非法商品做虚假广告,危害儿童生命。(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041670100qwsn.html

.

更加搞笑的是,方舟子在2011年5月23日新浪微博上说,他搞的“网友品尝转基因大米聚餐会”,“陆陆续续来了30人,包括几名记者,有的记者只吃菜不吃一口米饭,不知是不想作为参与者,还是不敢吃转基因大米”,成了一场自扇耳光的闹剧。(http://weibo.com/1195403385/eAPbeeYfiXM

.

.

尤其令人发指的是,2010年湖南省常德市农业局在全市范围的执法检查中共查出5个疑似非法销售的转基因水稻种,其中涉及的“武汉惠华三农种业有限公司”主要股东之一,便是张启发任教的华中农业大学。如此胆大包天的违法之举,却至今未受惩处。(http://www.cnstock.com/index/gdbb/201006/609054.htm

.

由于农业部官员、张启发等“转基粮”推手基于“超短期伪毒理试验”和北大许智宏院士、北大饶毅院长、南方周末李铁评论员、匿名马甲生物学家“柯贝”等“转基粮”喉舌“高分贝”大喇叭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周末》上基于美国农业垄断资本所散布谣言的“转基粮”低劣科普实在太不靠谱,中国转基粮老巢“华中农大”的学子也开始“反叛”张启发。

.

.

“我爱华农001”还在跟帖中说:咱们不能因为自己有个转基因“领先”了,就一味的只说转基因的好话,对各方不利言论直接无视。直走正面报道,反面消息噤若寒蝉。校园这不是做学问的地方了?

.

华中农大在校学子也纷纷在跟帖中鄙视匿名生物学家马甲“柯贝”(高度疑似北大落选院士饶毅),质疑本届中国政府“要搞(转基粮)大跃进”,嘲讽仅仅懂“分子生物学”的“转基粮”喉舌大喇叭们“狭隘到极点的狂妄”。(http://bbs.hzau.edu.cn/viewthread.php?tid=153980

.

中国转基粮老巢“华中农大”的学子也开始“反叛”张启发之流“转基粮”推手和“科普剽家”方舟子、许智宏院士、北大饶毅院长、南方周末李铁评论员、匿名马甲生物学家“柯贝”之流“转基粮”喉舌的“伪科普”,无耻没底线的“转基粮”利益集团彻底溃败之日,还会远吗?

.

曹明华致《南方周末》的一封公开信woaihuanong001按语

.

【本人按语】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7月6日,《文汇报》发表署名曹明华的文章《“转基因”之争在美国》。7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饶毅的文章《转基因在美国的遭际》。前者反对滥用转基因技术,后者大力支持转基因技术。我觉得,这样一种公开的、透明的交锋,即便不是有意安排的,对于读者全面了解转基因的利弊也是有益的。此后,7月14日,《文汇报》又发表了署名曹明华的文章《有一种误解亟须辨明》,继续就转基因的利弊在学术上进行探讨。此后,7月18日,《人民日报》再发署名饶毅的文章《转基因是现代科技的必然》。虽然饶毅的第二篇文章已经变成套话,没多少实质性内容。但是,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一南一北两份报纸,就同一个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的国家大事展开针锋相对的交流,我觉得是一种不错的现象。充分的探讨,充分的争论,双方的意见都能正大光明地表达,这也是近年来不多的争鸣。事情到此为止,都属于正常。

    但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7月21日,《南方周末》刊登了一篇署名“柯贝”的文章《对转基因的无知与偏见》。这篇文章在观点上延续饶毅在《人民日报》上两篇文章的观点,大力支持转基因。但是,在手法上已有很大变化。首先,曹明华是实名的,饶毅也是实名的,争论双方有名有姓,显得对自己的观点是负责的。但是,《南方周末》的“柯贝”却是一个化名,无人知晓其真实身份。其实,化名发表文章也未尝不可,但是,“柯贝”的文章已经不是摆事实讲道理,而是不顾事实、歪曲事实地攻击,而且把攻击对象一是对准了曹明华,二是朝向与此次事件毫无关联的蒋高明。《南方周末》的这篇文章在我看来,多少有点打冷枪、射暗箭的意思。

    一个学术上的争论,为何要搞成这样?我也由此看到《南方周末》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与《人民日报》保持高度一致的紧密配合关系。而且,这种高度配合与《南方周末》过去对于转基因的态度相比,是一个180度的大转弯。过去,我还曾经引用过《南方周末》刊登的反思、质疑转基因的文章,如今,《南方周末》在转基因问题上,基本上抛弃了过去相对独立、客观的质疑立场,而与最大的官方媒体保持高度的一致。在不算太长的时间里,《南方周末》对待转基因的态度彻底转变,比较令人惊讶,我不太清楚也不想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南方周末》发表署名“柯贝”的文章后,曹明华花了不少时间,写了一篇很长的反驳文章,向《南方周末》以及“柯贝”提出六个问题。曹明华本来是希望《南方周末》能够发表此文,以显示一家媒体相对客观的立场,但是未能如愿。受曹明华的委托,本人在我的博客上全文发布曹明华的文章,也算是对躲在幕后的“柯贝”的一个回应。由于曹明华的文章很长,为方便读者阅读,我分二次贴出。本人出于编辑的习惯,对于曹明华文章的个别文字作了修改。此外,蒋高明先生也对《南方周末》署名“柯贝”的文章有正式的回应,读者可以自行搜索。

http://bbs.hzau.edu.cn/viewthread.php?tid=153980

2011年8月20日,华中农大校友“woaihuanong001”(我爱华农001)受旅美华裔生物学者、作家曹明华女士委托,在华中农大“南湖论坛”发布曹明华驳斥《南方周末》匿名生物学家“柯贝”文章《对转基因的无知与偏见》(http://www.infzm.com/content/61542)的“分子生物学”科普力作《曹明华致<南方周末>的一封公开信》,并加了按语,指出:“柯贝”的文章已经不是摆事实讲道理,而是不顾事实、歪曲事实地攻击,而且把攻击对象一是对准了曹明华,二是朝向与此次事件毫无关联的蒋高明。《南方周末》的这篇文章在我看来,多少有点打冷枪、射暗箭的意思。还说:“过去我还曾经引用过《南方周末》刊登的反思、质疑转基因的文章。如今,《南方周末》在转基因问题上基本上抛弃了过去相对独立、客观的质疑立场,而与最大的官方媒体保持高度的一致。在不算太长的时间里,《南方周末》对待转基因的态度彻底转变,比较令人惊讶。”(http://bbs.hzau.edu.cn/viewthread.php?tid=153980

.

华中农大学子跟帖:

.

woaihuanong001 发表于 2011-8-20 15:50

虽然毕业了。但是看到母校的一些状况还是忍不住说说。咱们不能因为自己有个转基因“领先”了,就一味的只说转基因的好话,对各方不利言论直接无视。直走正面报道,反面消息噤若寒蝉。校园这不是做学问的地方了?

aapyl 发表于 2011-8-20 23:21

看来官方是支持转基因的,真相更难以说清了。

灵魂出壳 发表于 2011-8-20 23:27

要搞(转基粮)大跃进证明(中国制度)优越性。

rgfgaofeng 发表于 2011-8-21 01:30

全部看完了。为了充分的了解这个事件,也把文中提及的其他文章一一看过。“柯贝”的这个文章人身攻击很不少,漏洞也很多(参见南方周末中该文章的网友评论http://www.infzm.com/content/61542)。本来我是偏向于支持转基因的,但是看过曹明华的文章后也感到忧虑。风险貌似不大,但是放到到13亿的群体还是需要慎重考虑。收益的确不小,可是很多影响不明。而且这是在中国,监管不力甚至没有监管,商家甚至农民为了节约成本也会在审核通过前种植(我相信商品水稻中检测到转基因成分不是假新闻)。还是等更多的风险评估结果出来后再考虑推广转基因水稻吧!相对于转基因育种,传统育种还是可以出成果的,虽然慢了一点效果差了一点。像追求GDP一样过分追求速度,带血的!另外强烈鄙视“南方周末”,这样的文章你们也发!作为新闻人不要失去你们的独立性啊,亏我还把你当做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鄙视“柯贝”,你丫的指名道姓的攻击别人,亮出你的真实身份看看是哪位专家啊!fangchen 发表于 2011-8-21 12:56

可惜现在众多的转基因作物支持人士总是自以为是的以为只有自己懂分子生物学额。真是傻透了,对于这样一种强横改变自然规律的做法对于几十亿人的身体、环境以及生态的影响,仅仅是懂分子生物学就可以弄明白的么???真是狭隘到极点的狂妄。DNA会被消化?如果是高中生物也就算了,都读到这年头了还这么认为,哥表示深刻同情。

http://bbs.hzau.edu.cn/viewthread.php?tid=153980

.
致《南方周末》社领导的一封公开信作者:曹明华

.

附录:张启发的“翅膀”

作者:王芳洁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2010-06-21

.

“我们能不能把鸟的飞行基因转到人的身上,让人长出翅膀飞起来?”4月18日上午,薄雾萦绕着广州小谷围岛,岛西端的广东科学中心异常热闹,小学生李思杨充满童趣的提问让台上的演讲者和台下的500多名听众忍俊不禁。

  此刻,台上的演讲者是被誉为“转基因水稻之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去年年底,由其带头研发的两种转基因水稻获得了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颁发的安全证书。然而,由于公众对于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以及商业化种植的时机存在争议,张启发也因此一直身处争议漩涡的中心。

  “如果要这样,恐怕争议就更加'翻天’了。”张启发笑着回答了李思杨的问题,但他的心里未必轻松。这句话的意思不难理解,目前有关转基因水稻的争议已经翻天了,只差一个“更加”而已。当张启发在台上解释着“转基因水稻对食品安全的风险不高于达标饮用水”时,台下有蒙面的听众站起来,举起了打着大叉的“转基因食品”标语。

  但在争议声中,疑似转基因的水稻稻种已出现在市场。近期,疑似转基因稻种在湖南省常德市被发现后,常德市农业局在全市范围内的执法检查中,共查出5个疑似转基因水稻种,其中涉及了武汉惠华三农种业有限公司(下称“惠华三农”)、敦煌种业(600354.SH)等种业公司。而惠华三农的主要股东之一便是张启发任教的华中农业大学。

  仅增产8%的绿色超级稻

  如果没有转基因水稻的争议,张启发几乎可以满足中国公众对于本土科学家的一切想象——外表儒雅,喝过“洋墨水”,1985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其导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担任过美国遗传学会主席的罗伯特.阿拉德(Robert Allard)。

  按照履历,张启发当时想要留在美国应非难事,但是1986年张启发选择了回到中国,甚至没有到北京,而是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华中农业大学(以前叫华中农学院)任教并做研究工作。据称,当时的华中农业大学校长孙济中教授给了他十万元的研究经费。

  1999年,年仅46岁的张启发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当时最年轻的科学院院士;2007年,张启发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与他同年入选的还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但彼时,袁隆平已经77岁了。

  今年3月12日,同样致力于研究水稻育种技术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转基因水稻第一人”张启发曾进行过交流,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图文并茂的报道,有一张照片意味深长,袁隆平笑着将手放到了年轻的张启发肩膀上,至少看图的人可以将之理解为两代科学家的传承。

  然而,同样是提高水稻的产量,两代科学家采取的方式却不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属于传统的育种技术,由于是自然选择的过程,所以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其安全性也不遑多疑。但张启发走的却是转基因技术路线,其研制的是将特定的BT基因(即苏云金芽胞杆菌基因。苏云金芽胞杆菌可分泌一种毒蛋白,对鳞翅目鞘翅目昆虫有很强的杀伤作用)转入到普通的水稻中去,从而产生抗虫的效果,达到增产的效果。

  与杂交技术路线袁隆平的“水稻南优2号”实现了增产20%相比,据华中农业大学的田间试验结果,转基因技术路线的“华恢1号”和“Bt汕优63”的增产率约在8%左右。正是这个8%的增产率让人们产生了疑惑,在安全性仍然存在争议的情况下,这8%的增产是否有必要?

  “不要小看这个8%”,受张启发委托,华中农大生物科学传媒中心给《证券市场周刊》记者算了一笔账:“中国2009年粮食产量5.3亿吨,增产8%就是4240万吨,大约相当于2008年中国全年的粮食进口量。对农民而言,转基因水稻的受体都是高产的杂交稻,本身就特别的丰产,在此基础上的小幅增产相信也能给农民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

  实际上,在张启发的团队看来,增产只是上述两种转基因水稻品系的“副业”,因为抗虫,两种品系可以惊人地大量减少杀虫剂用量——减幅达到80%。

  具有新生代科学家特色的是,早在2005年,张启发便给他研制的水稻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绿色超级稻”,这个根据第二次绿色革命打出的概念至少包含了两个吸引眼球的元素“绿色”和“超级”。

  “超级”当然好理解,就是增产的意思。在日益关注低碳、环保以及健康生活的今日社会,绿色则更是一个应景的概念。对于吃稻米者来说,“绿色”意味着稻米上的农药和化肥残留更少;对于种稻米者而言,“绿色”则意味着基本不打农药,显著少施化肥,减少灌溉。

  按照华中农大的说法,这个“绿色”对于环境的意义更大,今年年初环保部等部门的调查显示,农业污染源为化学需氧量(COD)的最大贡献者,排放量占四成以上,农业污染已超过工业污染成为了污染的最主要来源。

  “我们团队的科学家一直在吃这种大米”

  但张启发的“绿色超级稻”一直以来并没有得到“绿色”和“超级”的美誉,反而自2004年其首次申请农业部生产许可安全证书时,便一直备受争议。对于公众来说,争议的焦点当然是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因为安全证书的颁布,就意味着转基因水稻离商业化种植更近一步,也就离人们的餐桌更近了一步。

  在反对者中,声音最大、发言也最频繁的当属绿色和平组织,该组织多年来一直关注着中国的转基因食品,并提出了各种质疑。早在2004年,绿色和平组织便已经就转基因水稻对健康和环境的风险形成评估报告,该份报告显示,转基因稻米对于人们健康可能带来风险,例如破坏作物的原有基因及它们的正常功能,有可能导致产生不可预料的有毒或反营养物质;增加或减少作物原本的毒素或致敏蛋白的表达量等。

  对于大部分公众来说,无论是学名叫做苏云金芽胞杆菌的BT菌,亦或是从BT菌中分离出来的CRY毒蛋白基因,还是转入这种基因的水稻产生了对水稻鳞翅目害虫有毒性的伴胞晶体,这些名词和原理都太深奥和晦涩。但一个“毒”字触目惊心,很多人质疑,虫子都不吃的东西,或者说虫吃了会死的东西,人吃了就一定没事?

  很显然,这些质疑已经让身处漩涡中心的张启发不堪重负,在回复记者采访的邮件中,华中农大在开头便写道:“张启发院士团队的科学家承担了繁重的科研任务,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下,他们没有精力来投入复杂繁琐的争论之中。”在他们看来,转基因水稻是“有史以来最严格、评价最彻底的食物”,因为该两个品系的转基因水稻自1999年便开始了中间试验,期间还经过了环境释放试验、生产性试验等多个环节,历时近11年之久。

  在小谷围论坛上,张启发首次向公众透露了来自第三方的评价试验检测结果。据其介绍,这项转基因水稻的评价试验,分别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完成。其中的小鼠灌胃试验显示,转基因产生的抗虫蛋白以5g/kg的量灌胃小鼠,观察7天后,无动物死亡或中毒情况出现,根据毒性分级,该蛋白属实际无毒。

  张启发对此解释,“华恢1号”稻米中抗虫蛋白含量小于2.5m g/kg,要达到5g/kg的受试剂量,体重60kg的人需要吃120吨稻米,按每天吃500克稻米计,可供一个成人吃657年,而一个人活120岁也只能吃掉约10吨稻米,不及小鼠灌胃剂量的十分之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杨晓光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黄昆仑对评价试验的结论是:证明了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与非转基因水稻同样安全,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用小鼠灌胃试验来证明对人体的无害,这个结果同样不能完全令人信服,既然新药在正式上市前都要经过临床实验阶段,为什么转基因食品却不需要经过临床实验呢?甚至在今年3月初,袁隆平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对于转BT毒蛋白基因的食品要特别慎重,应先招募志愿者进行临床实验。而他本人愿意做头一个志愿者。

  很有意思的是,在3月12日袁隆平和张启发交流的现场报道中,袁隆平愿意做志愿者的理由又变成了为了消除公众的疑虑。

  而在张启发团队看来,临床实验根本没有必要,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食品经过临床试验。转基因育种技术与杂交育种技术一脉相承,都是人为干扰自然进化的过程。人们今天普遍食用的杂交水稻也没有经过任何的安全评价,当然也没有经过临床试验。

  实际上,绿色和平组织也表示,目前的转基因作物存在着很多非有意和非预期的后果,在毒性和致敏性测试方面也有很大的难度,所以对转基因稻米的安全评估非常难。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张世煌也认为,就科学原理和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转基因水稻并不存在问题,但它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安全性仍然需要通过很长时间的观察来判断,这个时间甚至不是几年,而是几十年,甚至是几代人。

  这让争论的双方都陷入了困境,一来在张启发不可能有几代人的安全报告,当然反对者也拿不出同样的非安全报告,于是争论变成了一个没有结论的循环。由于涉及到食品安全,特别是在经历过“三聚氰胺”、“地沟油”等事件之后,公众的情绪非常容易被煽动起来,张启发被一些人认为是危害人民健康的“罪人”。

  为了消除公众的疑虑,张启发采取了一个既土又洋的办法,即自己身先士卒地吃转基因稻米,并由媒体拍下照片公布出去,张启发说:“我们团队的科学家一直在吃这种大米。”不过这招却很难奏效,因为首先转基因稻米从外观上看来与普通稻米并无区别,尤其是做成饭之后。当然,人们还是基本认可张启发在吃转基因稻米这个事实的,但他所说的“一直吃”却无从考证,毕竟他还得去做科学研究,无法像电视真人秀一样向人们展示一日三餐。

  很有意思的是,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转基因大豆种子生产企业——孟山都,其中国区策略总监汪泓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自己并不吃转基因大豆油。当然,不吃并不是因为转了基因,而是他觉得大豆油不够健康。“孟山都正在研究第二代转基因大豆,这种大豆可以像橄榄油一样富有不饱和脂肪酸”,汪泓巧妙地给孟山都做了一次广告。

  “转基因水稻最迟5年上中国人的餐桌”

  在获得安全证书后不久,一直低调的张启发高调宣布:“转基因水稻最迟5年上中国人的餐桌”。一石激起千层浪,实际上当张启发获得安全证书时,人们也只是觉得离转基因主粮更近了一步,但绝没有想到是这么近。

  这个5年是怎么得来的呢?本刊记者了解到,这个时间段绝非张启发主观臆想出来的数字,其背后有着精确的时间表。在获得安全证书后,张启发的两个品系转基因水稻还需要取得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种子经营许可证后方可商业化种植。这两证的审核发放是由国家法定机构按照法定程序来独立进行的,这个过程并无时间表。按照惯例,如果顺利的话,大概要3到5年时间。

  其中不能忽略的是时间段还包括获得各种许可证后,种子生产厂家制种的过程,还有水稻从播种到收割的过程,期间起码要经过3-4月时间,而从收割再到流通环节及至进入千家万户的餐桌则也需要一段时间。按照这个时间表,张启发的“最迟5年上中国人餐桌”的节奏是紧凑的,是在一切顺风顺水的假设前提下推算出的理想时间。

  然而,接近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的人士告诉《证券市场周刊》记者,事实可能并不像张启发想象的那样乐观,政府部门一直在观察公众对于转基因的态度。抛开安全性争议,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已经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科学命题。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必须保证主粮水稻的产量能够自给自足,“一旦发生危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养活我们。”据了解,2033年前后,中国将迎来人口峰值——15亿人口,彼时可能形成的粮食缺口会有多大,是一个讳言的数字,“数字一旦公布,可能会造成恐慌”。该人士表示。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近期的报告,从中国粮食生产与消费的角度看,供求偏紧的态势难以在近中期改变。从中长期看,中国小麦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生产基本稳定。而大米的口粮消费比重逐步提高,因水田减少稻谷种植面积下降,且难恢复与稳定生产,所以稻谷供求总量将长期偏紧。

  正因如此,2006年,转基因专项和大飞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项目一样,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被列为16个重大专项之一。这一总预算超过240亿元的专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投资额最大的单项农业科研项目。

  如袁隆平所言,“目前一些跨国种业公司正在利用生物技术研究杂交水稻,虽然他们常规技术落后于我国,但他们的生物技术超过我们。如果我们不加强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他们的杂交水稻技术很可能会在短期内超过我们,那时,我国就会丧失杂交水稻技术领先的优势。因此我国必须加强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迎头赶上。”

  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内的绝大多数国际农业研究机构都在发布警告:世界粮食危机是真实存在的,转基因技术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掌握技术并不意味着人们马上就必须吃转基因稻米,上述接近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的人士表示,政府目前最主要的目的还在于掌握技术,至于是否商业化种植还要看公众的接受程度。如接受程度高,便放一放,如果抵制情绪高,则收一收。

  然而,张启发可能等不及政府的“收一收”了,因为他的两张安全证书均签发于2009年8月17日,有效期为5年,适用地为湖北。张启发所说的“最迟5年上中国人餐桌”参照时间系也可能是这个有效期,因为如果5年内不上餐桌的话,他的证书便要过期了,至少得重新申请。

  谁将在商业化中获利

  如果张启发的两种转基因水稻要上中国人的餐桌,除了时间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在做成米饭之前,转基因水稻必然要经过商业化种植。科学一旦跟商业挂钩,钱味也就重了。

  在商业化面前,华中农大首先申明自己“不差钱”。据华中农大介绍,张启发院士团队进行的转基因水稻研究的资金主要来自“863”项目和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重大专项,湖北省科技厅和武汉市科技局也给了一定的资助,研究经费是充足的。与此同时,国家也没有回收资金方面的要求。

  华中农大表示,目前学校尚未与任何种业公司洽谈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开发问题,当然同时也确认,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研发成果无疑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很显然,这个研究成果属于谁,谁将能够在巨大的市场价值中分走一大杯羹。绿色和平组织质疑,张启发的转基因水稻可能涉及国外专利,因为转BT毒蛋白基因的思路很久之前就已经在国外使用了,如果中国农民种了可能将面临被收专利费。

  张启发在小谷围澄清——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结论是,转基因水稻中的3项基因是中国自己合成和应用的,这是中国知识产权局授权的专利。涉及到的品种的问题,“华恢1号”和“Bt汕优63”涉及的品种载体是中国上世纪80年代育出来的品种,转基因方法和所转入的基因也是中国的专利,因此核心的知识产权是中国的。不涉及到美国孟山都和国外其他的专利。

  那么两种转基因水稻的专利技术属于谁?本刊记者了解到,尽管该项目的科研经费由国家投入,但最终的专利是属于华中农大和张启发的。《科技进步法》第20条规定,“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的科学技术基金项目或者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所形成的发明专利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和植物新品种权,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外,授权项目承担者依法取得。”

  业内人士对这条规定多有争议,因为尽管《科技进步法》的本意是促进科技产业化,但该条规定,实际上很容易造成技术垄断。很多科研成果突出的学校最终都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例如北大的方正,清华的紫光,科研成果并没有真正释放到社会当中去。

  不管几年,最终上中国人的餐桌一定是张启发的目标,那么之前的商业化,以及商业化过程中存在的利益都是不可避免的。尽管张启发的科研团队不可能自己制种卖种,但无论是华中农大自己的种子公司亲自操刀,还是选择市场上的种子公司进行合作,华中农大和张启发都将获得丰厚的回报。

  当然,华中农大和张启发在实现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利益时,可能也要先被人“宰一刀”,即转基因水稻的原材料之一——BT菌的提供方。根据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ACCC)的微生物菌株材料转移共享协议,ACCC无偿提供的菌种只能用于实验室的科学研究,没有得到ACCC的书面许可,该批微生物菌株材料及其复制品不能用于商业用途。

  尽管华中农大一直没有给予确认,但ACCC很有可能是张启发研究的菌种提供方,据悉,ACCC共保管有184种编号的BT菌。并且,ACCC的要求非常具有普遍性,即便华中农大的BT菌并非从ACCC获得,任何给它提供菌种的机构都有可能提出限制性的条件。

  谁该为转基因水稻提前商业化负责?

  实际上,早在2004年,这种商业化已经小规模的开展了。当年,仍然是绿色和平组织在湖北进行调研,其结果就是2005年4月13日公布的一份震惊世界的调查报告——《非法转基因水稻污染中国大米》。“根据种子公司和农民所提供的数据,我们综合估计湖北去年最少有950吨-1200吨转基因大米已经流入市场。今年的种植面积至少为20000-25000亩,如果不加阻止的话,可产转基因大米10000吨-12500吨。”

  转基因种子的源头被指向了华中农大,根据绿色和平组织当时调查,张启发搞了“抗虫汕优63”(也就是“Bt汕优63”)种子,并出任了一家名叫武汉科尼植物基因有限公司(下称“科尼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科尼公司委托湖北松滋种子公司(下称“松滋种子”)来进行制种,多出的便归后者。华中农大也有一个公司卖“抗虫汕优63”种子。

  松滋种子一位高管透露,公司现在已经不做种子生意了,因为越来越不好做了。卖“抗虫汕优63”是前两年的事情了,当时公司帮华中农大制过种子。他表示,如果要买这种种子可以直接找华中农大。

  转基因水稻提前进入商业化种植,后来被湖北省政府证实,并铲除了上万亩已经种植的转基因水稻。湖北省农业厅对几家擅自扩大制种的公司开出罚单,其中包括科尼公司、武汉禾盛种衣剂有限责任公司和华中农大新技术研发公司。

  科尼公司在2005年被注销,而张启发后来也表示自己虽然在科尼公司挂职,但并不管具体事务也不领薪酬。种种迹象表明,即便没有亲自操刀外泄转基因种子,张启发也很有可能知情。

  2004年12月20日出版的美国《新闻周刊》(国际版)中,张启发在一篇报道中称,在武汉,“一家种子公司获得了转基因水稻的种子,并已经开始向当地的农民销售。有超过100公顷的水稻正在被种植。”

  而在小谷围论坛上,张启发介绍,2003-2004年他的团队的试验田规模是1000亩(约67公顷)。显然,张启发口中的试验田规模远小于其2004年对外介绍的100公顷,差距达到了三分之一。

  当然,对于张启发和华中农大来说,小规模出售,甚至是免费留给其他公司出售转基因水稻种子并不能实现太大利益。有专家表示,如果造成了已经商业化种植的既成事实,对于转基因水稻获得安全证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004年,张启发第一次申请安全证书,当年并未获得通过,次年再次申请时,仍然未获通过。有专家提出,华中农业大学是当事人,不应该自己来做或自己找人来做评价试验。于是,农业部组织第三方进行试验。最终于2008年才结束实验。

  而当张启发等待着获安全证书的好消息时,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并没有随着湖北省政府的“一铲子”,被限制在他的试验田中。绿色和平组织近期的市场调研结果是,多省市米制食品含转基因成分,而转基因水稻种子的种植范围也不仅仅在湖北了,而被扩散到了湖南多地。

  在湖南省常德市查出的5个无生产许可证、无审定编号、无经营许可证疑似转基因水稻种,涉及的3家种业公司中,惠华三农并不陌生,早在2005年第一波转基因稻米风波时,惠华三农已经被指制造并出售转基因水稻种子,并且惠华三农的股东方之一为华中农大。

  然而,张启发不愿意对转基因水稻种子的流出负责, 他认为目前社会上传言有转基因抗虫水稻种子销售和种植的情况,不排除有通过非法途径获得种子或私自制种的可能。

  张世煌表示,尽管转基因水稻的亲本是杂交水稻,一般农民不能留种,但公司要想仿制却并不难。而将给转基因食品监管上带来最大安全漏洞的,正是游击队式的小公司、小作坊的仿制,因为大公司很容易监管,但小公司私下制种卖给农民后很难被全部监控到,此后转基因大米将和非转基因的混淆在一起,不利于后市的观察。

  张世煌认为,考虑到安全性,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应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位于政府的视线之下,如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严格把控种子的源头,以及在超市货架上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进行区分,“公众至少应该有选择权。”

  另外,尽管张启发一直不愿意将自己与商业化联系起来,但在其他人看来,正是他在商业化方面的天赋成就了他。实际上,中国目前进行转基因水稻研究的科研院所和科学家非常多,为什么张启发就能第一个拿到生产许可安全证书呢?

  汪泓的感觉是,尽管大家的科研实力很难分伯仲,但张启发的团队除了技术上出色外,更因为已经在商业化探寻方面走在了前端。转基因农作物从实验室到田间,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经过了浩繁的科学管理,才能最终取得可以商业化种植的种子。

  汪泓认为,目前中国的科研体制导致了科研与商业化脱节,很多研究人员写完论文就算了,但张启发懂得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http://www.cnstock.com/index/gdbb/201006/609054.htm

.

俄长期毒理试验证实转基因大豆使仓鼠三代绝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4c4b440100l6n7.html

编剧赵华解读温家宝总理关于转基因问题的讲话

http://www.blogchina.com/201107171167554.html

吕永岩《国耻:从“九一八”到“七一四”!》

http://www.blogchina.com/201107161167149.html

方舟子妻刘菊花论文抄袭丑闻专辑(持续更新)

http://www.blogchina.com/201105281144278.html
方舟子造假、抄袭、剽窃铁案专辑(持续更新)

http://www.blogchina.com/201105281144298.html
美国导演方舟子团伙毁华三大战役(持续更新)

http://www.blogchina.com/201105281144301.html
抵制转基因、揭露祸国贼博文专辑(持续更新)

http://www.blogchina.com/201010191026403.html
左派公众提请公诉茅于轼辛子陵诽谤毛泽东专辑

http://www.blogchina.com/201105281144272.html

美国《纽约客》杂志要把韩寒打造成明星韩德拉

http://www.blogchina.com/201107201168974.html
被新浪博客删除博客中国收留博文(持续更新)

http://www.blogchina.com/201011021035431.html
编剧赵华:博文网刊《绝顶阅世》第一至九期

http://www.blogchina.com/201103271111388.html

.

假洋鬼子李承鹏写《药》忽悠阿Q

【拒吃大豆油,抵制转基因,不当小白鼠】
【反转基因大本营:
http://www.wyzxsx.com/
【转基因专题网站:
http://www.zhuanjy.com/
【简明资料:什么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就是把A生物比如昆虫、动物、细菌的一部分基因,转移到B生物比如蔬菜、水果、粮食中去,改变B生物的自然特性,达到人的要求。例如,科学家将北极鱼体内某个有防冻作用的基因抽出来植入西红柿里,制造出耐寒西红柿,就是一种“转基因食品”。例如,把细菌中的有毒基因植入水稻中,水稻就能产生抗虫毒素,杀死水稻害虫。对人有剧毒的转基因食品三大危害:一代致病,二代致残,三代绝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928ef80100jk9g.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34ba900102ds9g.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