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田京辉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35181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博文

中國(隴南)乞巧女兒節與婦女發展國際論壇

已有 1315 次阅读2014-8-3 08:47 |系统分类:摄影分享到微信

图片
图片
竖线条自然向内收拢(上图)好看呢,还是保持垂直(下图)好看呢?请您在评论里说一下啊。

下面是网上的,不是我写的,为了大家了解乞巧女儿节就复制粘贴到这里:

人民網北京8月1日電 今天上午,經過精心籌備,第六屆中國(隴南)乞巧女兒節系列活動之一的中國(隴南)乞巧女兒節與婦女發展國際論壇在北京拉開帷幕。

論壇經甘肅省清理和規范慶典研討會論壇活動領導小組批准,由文化部非遺司、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旅游局、省外事辦、省文聯、省婦聯、省民協和隴南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西和縣委、縣政府承辦,邀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婦女組織、聯合國兒基會、國際婦女組織、駐華使節代表和國內婦女事業發展研究專家、民俗文化專家、新聞媒體記者等參加,以“女兒夢‧中國夢”為主題,共分乞巧文化展覽、開幕式、主旨演講、討論交流、閉幕式和中央、境外媒體專訪等6個板塊,圍繞“乞巧文化和婦女發展”開展研討交流和宣傳推廣,推動乞巧女兒節走向世界。

本屆乞巧女兒節共有八項活動,除論壇外,已陸續開展了女兒夢‧中國夢——全國百名女性書畫作品邀請展、專家學者採風、乞巧文化宣傳推介、西和乞巧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和麻紙申報國家級非遺項目等工作,還將開展成立甘肅省乞巧文化研究會和創辦《乞巧》雜志、乞巧文化傳習所建設、民間乞巧等活動。

民俗專家大量考証后一致認為,乞巧文化是起源並流傳於隴南市西和、禮縣一帶的秦人遺風,是一種集信仰崇拜、詩詞歌賦、音樂舞蹈、工藝美術、勞動技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歲時節令活動,以西和乞巧最具代表性。

2006年12月,西和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乞巧文化之鄉”,2008年6月,“西和乞巧節(七夕節)”被列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乞巧節從每年農歷七月初一前夜開始至七月初七深夜結束,時間長達七天八夜,有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娛巧、卜巧和送巧七個固有程式,一到農歷七月,隨處可見載歌載舞的乞巧場面,其參與人數之廣、持續時間之長、內容之豐富、程式之嚴謹、氣氛之熱烈、想象之奇妙、寓意之美好,在全國絕無僅有,被專家學者譽為中國古代乞巧風俗的“活化石”。乞巧從上至老人、下至兒童的所有女性都可參加,但參與主體多為未婚女青年,她們以虔誠的態度、隆重的儀式,祈求“巧娘娘”賜予聰慧、靈巧,祈願自己婚配如願、生活美滿,這一古老風俗展示了心靈手巧的女兒智慧,傳承了孝順賢淑的女兒美德,訴說著自由美好的女兒夢,是名副其實的“女兒節”。

近年來,隴南市委、市政府把打造乞巧文化品牌作為推進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的重點工作,在2006年、2007年、2010年、2012年成功舉辦四屆乞巧文化旅游節會的基礎上,於2013年舉辦了第五屆中國乞巧女兒節10項系列活動,在北京舉辦了乞巧文化高峰論壇,和聯合國婦女組織建立聯系,讓世界婦女事業在發展中借助西和乞巧的價值,讓乞巧文化借助婦女事業影響社會、走向世界。

乞巧活動體現了崇德尚賢、爭取平等、自立自強、追求理想、奉獻社會的生活理念,展示了乞巧女兒自覺奮爭、追求卓越的價值取向,承載著中國女性的期望和夢想。第六屆中國乞巧女兒節系列活動,為中國傳統的女兒文化注入全球女性全面發展的現代元素。弘揚乞巧文化,既利於光大中國女性勤勞賢慧、淳朴善良、向往美好的傳統美德,又利於克服好逸惡勞、奢侈浮華、精神頹廢等社會不良現象,更重要的在於倡導賦權女性和性別平等,充分激發廣大女性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共同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下面是网上的,不是我写的,为了大家了解乞巧女儿节就复制粘贴到这里:

    新华网会展频道8月1日电(殷丽娟)第六届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系列活动之一的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与妇女发展国际论坛,1日在北京举办。

    据了解,第六届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共策划组织了八项活动,除论坛外,已陆续开展了女儿梦·中国梦——全国百名女性书画作品邀请展、专家学者采风、乞巧文化宣传推介、西和乞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麻纸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等工作。随后,还将开展成立甘肃省乞巧文化研究会和创办《乞巧》杂志、乞巧文化传习所建设、民间乞巧等活动。

中國(隴南)乞巧女兒節與婦女發展國際論壇_图1-55

手绣香包、绣花枕、手工麻纸、麻鞋等乞巧产品在北京展出。

    民俗专家大量考证后一致认为,乞巧文化是起源并流传于陇南市西和、礼县一带的秦人遗风,是一种集信仰崇拜、诗词歌赋、音乐舞蹈、工艺美术、劳动技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岁时节令活动,以西和乞巧最具代表性。2006年12月,西和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2008年6月,“西和乞巧节(七夕节)”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乞巧节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前夜开始至七月初七深夜结束,时间长达七天八夜,有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和送巧七个固有程式,到了农历七月,随处可见载歌载舞的乞巧场面,其参与人数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程式之严谨、气氛之热烈、想象之奇妙、寓意之美好,在全国绝无仅有,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古代乞巧风俗的“活化石”。乞巧活动,上至老人,下至儿童所有女性都可参加,但参与主体多为未婚女青年,她们以虔诚的态度、隆重的仪式,祈求“巧娘娘”赐予聪慧、灵巧,祈愿自己婚配如愿、生活美满,这一古老风俗展示了心灵手巧的女儿智慧,传承了孝顺贤淑的女儿美德,诉说着自由美好的女儿梦,是名副其实的“女儿节”。   

    近年来,陇南市委、市政府把打造乞巧文化品牌作为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建设和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的重点工作。在2006年、2007年、2010年、2012年成功举办四届乞巧文化旅游节会的基础上,于2013年举办了第五届中国乞巧女儿节,推出了10项系列活动,在北京举办了乞巧文化高峰论坛、和联合国妇女组织建立联系、让世界妇女事业在发展中借助西和乞巧的价值、让乞巧文化借助妇女事业影响社会和走向世界等活动。

中國(隴南)乞巧女兒節與婦女發展國際論壇_图1-56

手绣香包、绣花枕、手工麻纸、麻鞋等乞巧产品在北京展出。

    乞巧活动体现了崇德尚贤、争取平等、自立自强、追求理想、奉献社会的生活理念,展示了乞巧女儿自觉奋争、追求卓越的价值取向,承载着中国女性的期望和梦想。第六届中国乞巧女儿节系列活动,为中国传统的女儿文化注入了世界女性全面发展的现代元素。弘扬乞巧文化,既利于光大中国女性勤劳贤慧、淳朴善良、向往美好的传统美德,又利于克服好逸恶劳、奢侈浮华、精神颓废等社会不良现象,更重要的是在于倡导赋权女性和性别平等,充分激发广大女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此次论坛由文化部非遗司、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外事办、省文联、省妇联、省民协和陇南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西和县委、县政府承办,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妇女组织、联合国儿基会、国际妇女组织、驻华使节代表和国内妇女事业发展研究专家、民俗文化专家、新闻媒体记者等参加,以“女儿梦·中国梦”为主题,共分乞巧文化展览、开幕式、主旨演讲、讨论交流、闭幕式和中央、境外媒体专访等6个板块,围绕“乞巧文化和妇女发展”开展研讨交流和宣传推广,推动乞巧女儿节走向世界。(完)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