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田京辉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35181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博文

修复性破坏何时休 --细看颐和园西堤桥栏

热度 2已有 2646 次阅读2014-8-31 01:52 |系统分类:摄影分享到微信

今天天气灰蒙蒙,不知是雾还是霾,本来想没什么可照的,好好沿着西堤走路就可以了,没想到上桥一看,发现新栏杆令人感慨不尽,于是边走路边拍了几张。看着这些惨不忍睹的修补,着实郁闷半天,想着长此以往瞎糊弄,3014年我来颐和园故地重游,这些栏杆岂不面貌全新了么。
走着,想着,闷着,突然间豁然开朗:诺大个八百年古都,城墙城门牌楼不说拆就拆了么,胡同儿不在保护声中灰飞烟灭了么,还好颐和园没拆迁改建成高尚别墅区,老百姓还能进来走走看看拍拍,还有啥不知足呢!
于是乎,花五块钱买了一小瓶600ml冰镇可乐,边走边喝,感激之情淌漾在俺心中。


柳桥:
1,这个就是柳桥,就为了知道下面说的是哪个桥,毫无光影效果,因为就是大阴天儿。不过此图请注意下部,从顶上看桥栏杆最头上的抱柱石。
图片

2,这个估计是老物件儿。抱柱石的厚度,从桥头顶端最矮的地方开始,越高的部位厚度越薄,正好符合书上说的,桥栏板和抱柱石都是下面厚上面薄,我想这样更有利于栏杆的稳定。图片

3,从侧面看抱柱石,它的高矮是变化的。
图片

4,这是连在一起的新旧两个栏板。
图片

5,这是新栏板,通过和望柱的对比,可以看到新栏板的厚度是上下一样的,不合古制。现在有比古代不知
先进多少倍的机器,把栏板做成下厚上薄应该是轻而易举。
图片

6,这是老栏板,通过和望柱的对比,可以看到老栏板的厚度是上下不一样的,下厚上薄。
图片


7,这是新的望柱头,看着有点愣。为什么呢?
图片

8,这是相邻的旧望柱头局部。和图9的新望柱头局部比较,原来旧望柱头上融合了曲线,而新望柱头是纯粹的直角直线。
图片

9,新望柱头。
图片

10,旧。
图片

11,新。
图片


12,这是新旧栏杆栏板的净瓶处理对照图。
首先,净瓶上端向右甩出这个趋势,新栏杆学会了,予以旌表。
第二,净瓶上端的连接部(G),旧栏杆的细致精巧,新栏杆的又傻又粗,加工很粗糙。
第三,旧栏杆B大于A,符合传统及审美规律;新栏杆AB相等,不
符合传统及审美规律。
第四,旧栏杆D大于C,和所有传统栏杆是一致的,符合传统及审美规律;新栏杆C大于D,和传统栏杆是相反的,悖逆于传统及审美规律。这是这个新栏杆最丑陋之处。
图片

13,这是另一块旧栏板的净瓶,看着就顺眼。
图片

练桥:
14,这两图是练桥上左右相对的两块栏板。图14是旧栏板,图15是新栏板。
首先,新栏板的图案没有和旧栏板保持一致,那你这样改来改去,将来这些栏杆不就彻底失去历史本来面目了么?
第二,旧栏板雕刻细致,新栏板纯属瞎糊弄,
看看净瓶,旧的很圆润,新的见棱见角,再看看净瓶上方正中央的圆点就知道有多糙了。一个号称有梦想的国家,还是在首都的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上,连个圆点都不能认真刻出来,唉,还说啥呢?
图片

15,新栏板。
图片


镜桥:
16,你看图16和图17,斜坡栏杆的栏板上,平行四边形的角度都不对,这有两种可能,一是栏板本来不是这里的,是拉过来凑活用的;二是这个桥两端的斜坡比现在缓和,在某次修复时斜坡变陡了,栏板和立柱就不配合了。
图片

图片

18,这是柳桥的栏杆,拿来做个对比,可以看到栏板上平行四边形的垂直线和立柱是平行的图片,这才是正确的样子。
图片

豳风桥:
19,豳风桥很漂亮,但是也有一些栏杆是凑活事儿。
图片

20
图片

玉带桥:
21,玉带桥保存最完好。

图片

22,这张图特明显看出栏板的厚度是下面厚上面薄。
图片

23,从图23-26上,可以看到不同斜度的栏杆,净瓶的变形是渐进的。
图片

24
图片

25
图片

26
图片


打上铁锔子的旧栏杆也比粗制滥造的新栏杆好!
27,这两张图是镜桥栏杆,不知何时断裂了,我分析是辛弃疾酒后拍的,因为他自己说:“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裂,无人会,登临意。”
图片

28
图片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華琅根 2014-8-31 05:35
敬佩您这种严格的精神。二十年的回国探亲史,除了最近这今年不是从北京入境,以前都是从北京入境。北京国际机场的建筑,从远处看还可以,进去以后近看,就不敢恭维了。越注意细节,越失望惆怅。质量之差,工艺水平之粗糙,简直令人毛骨悚然。首都门面、国家形象的制作质量都如此低劣,其他方面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

但是,我一直不解,为什么北京的建筑质量这么差?从古迹的修复到现代化的建筑,无一例外。现在可能有所了解了。这些建筑项目与修复项目根本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办的。有权力、有能力承办的,几乎都是某大官的子女或亲友。而这些人是不会亲自去搞这些项目的,通常都是再层层转包给另外一些关系户。等到了亲自动手干活的人手里,工钱就已经不多了。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在干这些活?肯定不是全国的能工巧匠。可当年给皇帝老子修园子的人都是全国最好的工匠。你说,工艺水平能一样吗?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