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田京辉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35181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博文

一位捡饮料瓶的老人

热度 13已有 5894 次阅读2015-4-7 20:22 |系统分类:摄影分享到微信

        前几天在外面我想问路,正好看到一位疑似华裔老人在捡饮料瓶,我走上前首先用英语问好,我看她反应不敏感,就又用中文问好,她一下就笑了。问路中她很热情,还建议我原路返回,看她挺开朗,我们就扶着旁边的铁栅栏聊了一会儿。
        我说您对这附近还挺熟悉吧,她说也不太熟,才搬来两年,我说那您来美国多久了,她说18年了,我说那真有年头儿了。她说她三个孩子来美国30多年了,都入了美国籍,她59岁才和老伴儿办移民过来,我说真看不出来,我还以为您六十五六呢,她笑着说哪儿呀,我今年77了,我就是爱活动,我说对对对,就得每天没事儿多走路。
        老人的娘家是山东淄博,18岁的时候嫁给了村子附近汽车团的一位军官,第二年就跟着军官转业回到了广州。他们三个孩子都先后去了香港,又从香港移民到了美国。现在三个孩子一个在交通管理局工作,一个是美国退伍军人,还有一个自己开店。她说老伴儿来了两年就因病去世了,她一直在皇后区跟着女儿一起过,后来觉得一家三代住在一起终究不自在,就申请了老年公寓,老人公寓批下来是在布朗克斯区,她于是就搬到了这里。
        因为不久前国内一篇报道说有的华人老人生活窘迫,每天上街捡饮料瓶借以为生,于是我就把话题往这上面引。我说您在老人公寓还习惯吧,她说在这儿挺好的,有管理员值班,要是不舒服或有事需要帮忙儿,一按按钮就有人来,老人有得了病的,有救护车给送医院,自己一分钱都不花。
        我一听她提到钱,赶紧问,那您在这儿生活费够花么,她说每月有193块(美元)生活费,还有186块钱粮食券,我问粮食券要是只买食品够吃么,她说吃不了,哪儿花那么多钱啊,每星期还有五天去法拉盛(号称第二唐人街)一家老人中心,我说是在那里吃午饭吧,她说早饭午饭都吃,不要钱,还免费车接车送,我说您比离休老干部待遇都高了,她笑着说,可不是么,我还有家庭服务员呢,一周来两次,每次6个小时,帮我打扫卫生,洗衣服什么的,都是政府花钱,我说那您是副部级待遇。
        我又问,您住老人公寓也得交房租吧,她说是得交,每月不到200块钱,原来住在女儿家时,她每月能领265元房租补贴,搬到老人公寓后,每月房租就不经她手了,由政府直接划账,对她来说等于不花钱。
        聊到这儿,我就知道对我眼前这位老人来说,捡饮料瓶就是活动身体,有点事儿干,省得闲出病来,要不然她又不会英语,也没法和邻居聊天儿传播中国价值观,也看不懂美国电视,美国又没有跳广场舞的,她呆着干嘛呀(干字重读)。她在中国没有正式工作,也上过班儿,但是没编制,所以在国内没有任何退休金,所以她要是住在广州,说不定还真得捡饮料瓶补贴生活。
        聊了一会儿,老人说,我看你是北京来的,挺可靠,我跟你咨询点事儿,孩子们都让我在外面别和中国人瞎聊,我只和你说说。我说北京来的也不一定可靠,你看那刘/少/奇反党集团、林/彪四/人/帮、周/永/康那不都住在北京吗,北京坏人最多了,老人说,我看着你还挺可靠,我说那您算看对了。
        原来,老人在广州还有一套房子,她想这两年回去给卖了,她问是不是还得几个孩子都做公证,宣布房子归她个人所有,我说很对,和您打个比方,您家房子值400万,有一半儿是您的,有一半儿是您老伴儿的,现在老伴儿没了,您那一半儿还是您的,您老伴儿那一半儿分四份儿,其中一份是您的,仨孩子每人各有一份,也就是各有50万份额,他们要每人都宣布放弃继承,都由您一人继承,这样您才能独自卖房。她问是三个孩子共同做一份公证,还是每人一份,我说这个我真不懂,要叫我说,您大老远回一趟国,那么多钱都花了,您干脆教他们每人做一份,省得麻烦,您对国内的政府部门儿总还有点印象吧,谁知道人家到时候说什么呢,她点头儿说那倒是。
        后来我看老人家马路边儿站着也怪累的,就说您赶紧回去歇着吧,她说那好吧,那我也不请你去我家看看了,我说您千万别请我去,一人在外,要时刻提高警惕。
        我分析啊,这位老人是捡饮料瓶的华人老人里的一种情况,就是不缺那几个钱,就图走走路有点事儿干;还有另一种情况,比如刚来不久的老人,还没资格领粮食券和“低保”生活费,饮料瓶卖钱对生活就真的很重要。不过呢,卖饮料瓶为生的老人,在中国也不会是富裕阶层,在国内他也得捡,他要是退休县委书记或交通局长,每月有折合1000美元的退休金,到了美国他也不用去捡饮料瓶,所以,捡饮料瓶为生的老人,不是因为他来了美国才不得不捡,是他本身经济状况只好去捡,在哪儿都得捡,在美国他捡5年就可获得“老人低保”待遇,以后就不用捡了,在老家他捡了5年还得接着捡。


       本图是老人的背影。告别时我说给您照张相留个纪念吧,她笑着说可别照,七老八十了,太难看。要按我的技术,面对一个毫无摄影知识的老人,我不动声色拍一百张也没问题,可这不符合我的为人理念,我认为人文摄影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对人的尊重。这张图不算纪实摄影,因为我对照片做了改动,老太太和她家里人看见这张照片也认不出来是谁。文字内容也略有加工,最能猜出“这是谁”的细节我都有所改动。对面一位外国人表明拍摄地点不是在中国。

一位捡饮料瓶的老人_图1-1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0

握手
3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回复 mrmiaorong 2015-4-10 22:14
“捡饮料瓶为生的老人,……在哪儿都得捡,在美国他捡5年就可获得“老人低保”待遇,以后就不用捡了,在老家他捡了5年还得接着捡。”
好犀利的刀笔。
回复 dahai_3r504 2015-4-10 05:24
喜欢真实的纪实文章
回复 田京辉 2015-4-9 20:47
一点更正:文字里最后一句话中“对面一位外国人”应该为:“对面一位本国人”。 在这里,咱们才是外国人呢。
回复 江湖e郎 2015-4-9 00:36
社会纪实,对华人家庭教益非浅。值得称道!
回复 阿彭 2015-4-8 18:59
不愧是摄影纪者.谢谢分享!
回复 光头 2015-4-8 16:28
尽管捡塑料瓶,但毕竟获得解放。
回复 小虫 2015-4-8 14:54
有一种说不出的心酸,刚来的时候一定是为儿子和女儿家带孩子,现在老了,靠政府的救济生活。。。
回复 liushuai2009 2015-4-8 11:18
好人一个
回复 曾经湘桥 2015-4-7 23:17
田先生描述细腻感人。
回复 铜官老人 2015-4-7 23:08
在麻州时就遇到过几位捡饮料瓶的中国老人,他们都是来美国看望读书的儿女们的。运气好的话他们有的一天所得有几十美元呢,在国内他们都是普通的老百姓,勤俭节约,通过劳动有一个挣一个也是咱中国人的美德。
回复 samfbh 2015-4-7 22:34
我也碰上过几位华人,不好意思拍他们,心里仍尊重他们!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