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qin feng //www.sinovision.net/?367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学中的气论

已有 2101 次阅读2011-6-6 22:07 分享到微信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学中的气论

[摘要] 目的:研究中医学中“气”(以下称为:气论)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关系。方法:复习分析《黄帝内经》文献结合现代科学成果进行研究。结果:气论是具有物质和运动的统一体,阴阳五行学说是以研究气论的物质和运动规律的工具对宇宙、生物、人类及人类社会进行研究的。西方医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的物理属性和化学属性”[5]与中医学中气有许多共同之处。结论论是中医学的根本理论,阴阳五行学说是研究论的工具。论中的运动属性与物质属性与西方医学研究内容有其相同或相似之处。

[关键词] 气论/中医学 阴阳五行/中医学 精神意识/中医学 物质 运动

论在中医学中无处不在[1],阴阳五行学说(有人称之为:阴阳观或阴阳观的思维方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特别在中医学方面被成功地使用,两者构成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但是阴阳五行是以论为对象进行研究的。笔者拟将论与阴阳五行学说并结合现代科学成就试行研讨。限于个人水平错误之处敬请高明指正。

中国古代的先哲们用论研究了人类的生成、疾病与医疗保健问题,同时研究了宇宙天体、生物、人类和人类社会与医学相关的问题,创造出天人合一、整体观念、三因制宜等把人与天地环境、社会环境等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思惟方法。[1]

中国古代医学家把阴阳五行学说引入对的研究,为其研究增添了新的思惟方式、方法和内容等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2] .

中医学中记述的五行内容:1金木水火土谓之五行《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生死,以决成败,而定五藏之气,间甚之时生死之期也[2]”。2五行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运动不息的《素问六节脏象论》“五运之始如如环无端,其太过不及…“何谓所胜…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生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藏…气之不袭是谓非常,非常则变矣[2]”。3五行运动时一行运动规律出现异常也能改变它行的运动规律,只有相互制约才能保障人的生长壮老死规律正常完成。《素问六微旨大论》“亢则害承?制,制则生化。[2] 4五行和阴阳结合来研究气论不断变化的规律《素问离合真邪论》“因不知合之四时五行,因加相胜,释邪攻正,绝人寿命[2]。”  《素问宝命全形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天地合气…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2]

讨论:

天气与地气动而不已交合成人气(男女的先天之真气)或称之曰先天之精气。这种真气能交合成为人的后天的各种各样的气,如五脏六腑精气津液血脉等等各种各样的气。《黄帝内经灵柩・决气篇》“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博谓之神”。“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为一气耳。…两神相博合而成形常先身而生是谓精。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 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雍遏?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神者水谷之精气也”[3];和人的精神意识之气《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篇》: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4]

真气是受于先天成于后天动而不已的物质能生化成人的一切和破坏人的一切即维持生命的全程的(生长壮老死的全程的,人死则真气散,形核也散。原气是真气中最具有强大的生殖与再生能力和作用的气,它是生成人类机体中最原始的形体脏腑器管的原动力和物质基础,且维持终生,在人一生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功能减退以至消失。现在的干细胞工程即是激活有分化能力和作用的干细胞生成新的组织,这与原气的功能和作用极其类同。

在后天,人的真气与天地之气化生成营养全身的营气和卫护人体的卫气。

论对人体脏腑经脉的分类:论把人体组织器官及功能分为五脏、六腑、精、气、津、液、血、脉,神、魂、魄、意、志,营卫之气和十二经络之气等等。心统帅调节各脏腑器官的功能《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2]

阴阳学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翼、两翼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生出无穷无尽的事物,它以不息的运动性和其运动的阶段性特征,论的研究有以下方面: 万物之纲纪:论进行了分类把气论分为阴气和阳气两大类,以阴阳的二分法(如现在的二进制)无穷地分下去:1天气为阳、地气为阴,以气的多少和阴阳互生机制(阴尽阳生…)又分为三阴三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等等。2以人体的上下前后内外脏腑经络等与天地之气结合把人的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方法、药物等),预防医学等等进行了分类。变化之父母:阳气为父,阴气为母,天地交而化生万物生,男女交而变化生成人类与社会等等。3 生杀之本始:事物成于阴阳交合,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毁于阴阳决离,独阳不生孤阴不长。“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等等[1]

五行学说是以五种物质的抽象意义来演绎论的,生克制化亢害承制的变化类型分析事物的产生的原因、相互作用和结果等等。用木火土金水把事物分为五类或五个型,与阴阳结合分成十个亚型,以太过、不及平气再分为三十个次亚型;与阴阳学说的二分法结合可以变化生成无穷无尽的分类或分型方法。如将天地之六气分木火土金水火五个类型;对人体内而脏腑经络外而肌肉皮肤进行了分型。用生克制化亢害承演绎其生理病理的产生、发展、变化和预后,把人与天时、地理、社会环境有机联系在一起。是中医学对自然界、人类和生物医学研究的理论,是中医学的根本理论。中医学中阴阳五行学说是用于对研究的方法。可以看作是一元论,阴阳学说是二元论,五行学说是多元论,后二者是研究前者的方法而已。

“西方医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的物理属性和化学属性” [5]。中医学中论的理论把运动与物质统一之(即物质与运动互相依存可分而不能离)。就医学中运动性与物质性而言,无论是西方医学还是中医学在研究生命的物理属性和化学属性的以物质运动为对象时可以说是一致的,只是研究方法有异。中医学在200年前引进了当时的阴阳五行学说研究气论成就了已有的中医学理论。把论与现代科学结合定能有所发现、发明和创造,或可在中医学中创立新的理论及分支和流派。

参考文献

[1] 秦枫。对中医学中气的研究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1061):68

[2] 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45-398.
[3]
清・张胩让.黄帝内经灵柩集注・决气篇,上海:上海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324.

[4] 清・张胩让.黄帝内经灵柩集注・本神篇,上海:上海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52

[5] 荷兰心血管外科医生皮姆范罗梅尔(PimVanLommel)死亡谜境:濒死之人灵魂出壳的真实感受,《柳叶刀》200112月。参考消息电子版2011-05-20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